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用红外热像仪在乳腺疾病普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景发 徐景智 +1 位作者 赵庆勋 葛大勇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44,共3页
对医用红外热像仪在医学上应用的物理基础、乳腺疾病普查中热图的拍摄方法、乳腺热图的分类。
关键词 红外热像仪 乳腺疾病普查 热图术
下载PDF
Correlation of the Cerebral Microvascular Blood Flow with Brain Temperature and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栋 李林 +3 位作者 马慧敏 叶翠飞 王淑友 陈丁生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43-248,共6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microvascular blood flow of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the cortical microcirculation. Methods: High ...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microvascular blood flow of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the cortical microcirculation. Methods: High temperature spots on the anterior ectosylvian and low temperature spots on the posterior suprasylvian on the cortical surface of 20 cats were identified using cortical infrared thermography (CIT); the blood flow in the microcirculation on these spots was measured with laser-Doppler flowmetry. EA was given at Zusanli (ST 36) and changes in the blood flow in the cerebral cortex microcirculation were detected. Results: 1) The mean temperatures on the high (34.83±0.24°C) and low (32.28±0.27°C) temperature spo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01); this was indicative of a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n the cortical surface; 2) The average blood flow in the microcirculation of the high (266.8±19.2 PU) and low (140.8±9.9 PU) temperature spot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01). 3) On the cortical high temperature spots, the mean blood flow in the microcircul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266.8±86.8 PU before EA, to 422.5±47.4 PU following 5 minutes of EA (58.35%; P<0.01), and 431.8±52.8 PU 5 minutes after ceasing EA (61.84%; P<0.01). 4) On the low temperature spo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lood flow following 5 minutes of EA (146.3±11.5 PU), and 5 minutes after ceasing EA (140.5±11.6 PU),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acupuncture (140.8±9.9 PU; P>0.9). Conclusion: The high temperature spots of the cortex are active functional regions of neurons with higher blood flow and a stronger response to EA. EA induce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lood flow in the high temperature spots of the cor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cortex brain temperature micro-circulation perf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infrared thermography laser-Doppler technique
原文传递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层内部缺陷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冯力强 王欢祥 +1 位作者 晏大玮 刘吉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56,共6页
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建筑外墙饰面砖饰面层内部缺陷进行检测试验,研究饰面层在太阳辐射下的表面温度随时间、空间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内部缺陷的厚度、大小、饰面砖颜色以及红外热像仪的竖向拍摄角度和发射率等因素对红外热成像效果的影... 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建筑外墙饰面砖饰面层内部缺陷进行检测试验,研究饰面层在太阳辐射下的表面温度随时间、空间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内部缺陷的厚度、大小、饰面砖颜色以及红外热像仪的竖向拍摄角度和发射率等因素对红外热成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厚度越大、面积越大的内部缺陷越容易被检测出;存在内部缺陷的深色饰面砖缺陷部位与完好部位间的表面温差较浅色的明显偏高;沿内部缺陷宽度方向的饰面层表面温度关于其中心最大温度点呈近似对称关系;饰面层表面温度随着红外热像仪竖向拍摄角度和发射率的增大而减小,但不同拍摄角度下同一路径上的表面温度-位置曲线近似平行。基于试验结果,提出红外热像法检测饰面砖饰面层内部缺陷大小的估算方法,并建立了缺陷面积的估算公式,可供后续相关研究及实际工程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外墙饰面层 红外热成像技术 表面温度 变化规律 估算公式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评估射频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远栋 苏瑾 +3 位作者 李嘉钰 刘爱峰 张君涛 王平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34-538,共5页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在评估射频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观察组予以连续射频联合盘外臭氧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脉冲射频联合盘外臭...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在评估射频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观察组予以连续射频联合盘外臭氧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脉冲射频联合盘外臭氧注射治疗.术前及术后1、3个月时间点比较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比较红外热成像热图温度均值及温度差值.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总体疗效.结果 组内比较,VAS、ODI及JOA评分术后1、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红外热成像热图温度均值术后3个月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l、3个月的VAS、ODI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的热图温度均值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温度差值(△T=T术后3个月-T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但连续射频优于脉冲射频,红外热成像热图能有效评估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术 臭氧注射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外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曹平华 《无损检测》 2017年第2期26-29,33,共5页
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工程建设检测、监测领域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以某高层建筑外墙饰面施工质量检测为例,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外墙检测中的应用;并结合其他案例,对该技术的可靠性、灵敏度和检测条件进... 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工程建设检测、监测领域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以某高层建筑外墙饰面施工质量检测为例,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外墙检测中的应用;并结合其他案例,对该技术的可靠性、灵敏度和检测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外界检测条件较好,检测时间段选择合理,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可靠、准确地对建筑外墙的质量进行检测,可为房屋建筑的验收或饰面质量的普查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外墙 检测 温度
下载PDF
圆形斜孔气膜冷却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宽 赵志军 戴韧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27-832,共6页
设计了高温低速风洞试验台,并利用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对平板单孔和排孔的射流冷却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使用具有高精度和高空间分辨率的红外热像系统测量了平板表面温度,通过埋在平板内的热电偶校正红外热像仪温度并建立了校正关系.通过... 设计了高温低速风洞试验台,并利用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对平板单孔和排孔的射流冷却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使用具有高精度和高空间分辨率的红外热像系统测量了平板表面温度,通过埋在平板内的热电偶校正红外热像仪温度并建立了校正关系.通过气膜冷却效率分布分析了气膜冷却效果,给出了在50℃、196℃和267℃时不同位置的气膜冷却效率.结果表明:在吹气比M=0.5时,动量较低的冷却射流易贴附于壁面形成一层冷却气膜对其加以保护;当吹气比M不断增大时,换热增强,冷却效率提高;当M=0.1左右时,孔下游冷却区域增大,有良好冷却效果;当M>2时,射流的动量已大于主流动量,射流孔附近两股换热增强,孔附近冷却效果好,而下游冷却面积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红外热像技术 气膜冷却效率 吹气比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郭蕴 崔文静 +5 位作者 宗开洋 李建成 孙悦 胡恺 陈默 江如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ography,IRT)技术辅助腓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2月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2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32~76...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ography,IRT)技术辅助腓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2月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2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32~76岁,平均56.5岁。舌癌8例、腮腺癌5例、颊癌4例、下颌牙龈癌3例;鳞状细胞癌12例,腺样囊性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5例。术前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和IRT技术对腓动脉穿支进行定位并辅助设计皮瓣,与术中实际探查情况比较,分析CDU、IRT技术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CDU和IRT技术检测穿支数目及最具活力穿支点的准确性。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供受区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等。结果 与术中探查结果比较显示,术前IRT技术检查腓动脉穿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2%、50.00%、92.86%、16.67%,均高于CDU检查结果(分别为64.17%、33.33%、84.62%、14.29%)。术前CDU检查共发现腓动脉穿支45支,术中探查证实35支,准确率77.8%;IRT技术检查共发现43个“热点”,术中证实“热点”范围内腓动脉穿支32支,准确率74.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0.757)。CDU和IRT技术检查发现的最具活力穿支点的准确率分别为80.95%(17/21)和94.74%(18/1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5,P=0.734)。CDU与IRT技术的穿支定位误差分别为(5.12±2.10)、(4.23±1.87)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6,P=0.165)。20例穿支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血运良好;下肢瘢痕隐蔽,功能良好。无下肢肿胀、疼痛、麻木、踝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与CDU比较,采用IRT技术辅助腓动脉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腓动脉穿支皮瓣 穿支血管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气膜冷却实验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宽 赵志军 +3 位作者 戴韧 邓丽 胡琨 钱廷伟 《燃气轮机技术》 2010年第4期8-12,17,共6页
为了研究燃气轮机高温部件气膜冷却技术,设计了低速风洞试验台。用红外热成像温度测量技术,对平板单孔和排孔射流冷却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埋在平板内的高精度热电偶校正,得到准确的温度,并建立了校正关系。试验件为不锈钢平板,孔是35... 为了研究燃气轮机高温部件气膜冷却技术,设计了低速风洞试验台。用红外热成像温度测量技术,对平板单孔和排孔射流冷却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埋在平板内的高精度热电偶校正,得到准确的温度,并建立了校正关系。试验件为不锈钢平板,孔是35°圆柱斜孔,孔径D=4mm,长径比L/D=3.49,吹风比M=0.5~2.5。通过气膜冷却效率分布来描述气膜冷却效果,实验处理数据给出了在50℃、196℃、267℃时不同位置的气膜冷却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冷却空气量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红外热像技术 气膜冷却效率 吹风比
下载PDF
SURFACE OIL FLOW TECHNIQUE AND LIQUID CRYSTAL THERMOGRAPHY FOR FLOW VISUALIZATION IN IMPULSE WIND TUNNELS 被引量:1
9
作者 唐贵明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20-226,共7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flow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employing surface oil flow and liquid crystal thermography suitable for use in impulse wind tunnels.High spatial resolution photographs of oil flow patterns and liqui... This paper describes flow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employing surface oil flow and liquid crystal thermography suitable for use in impulse wind tunnels.High spatial resolution photographs of oil flow patterns and liquid crystal thermograms have been obtained within test times ranging from 7 to 500 ms and have been shown to be very useful for revealing the detailed features of 3-D separated flow.The results from oil flow patterns,liquid crystal thermograms,schlieren photographs and heat flux measurements are shown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visualization oil flow technique liquid crystal thermography impulse wind tunnel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风洞相变热图试验图像处理软件研制
10
作者 宋道军 黄国川 +1 位作者 王义庆 蔡蕾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62,共4页
高超声速风洞相变热图试验技术是我所正在开展研究的一项试验技术,主要应用于大面积热测量。我所开展热图试验技术研究已有20余年的历史,尽管在试验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图像处理软件的研制一直都是困扰课题组的一大难题。该软... 高超声速风洞相变热图试验技术是我所正在开展研究的一项试验技术,主要应用于大面积热测量。我所开展热图试验技术研究已有20余年的历史,尽管在试验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图像处理软件的研制一直都是困扰课题组的一大难题。该软件在整个试验技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介绍的图像处理软件包括了图像预处理软件、相变线提取软件、相变线辨识软件和试验结果分析软件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具有独立的可执行程序,能够较好的满足试验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风洞 相变热图 测热试验 图像处理 软件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