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性不育小麦BS210育性转换特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辉 张风廷 +6 位作者 王永波 叶志杰 秦志列 白秀成 杨吉芳 高建刚 赵昌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178,共8页
二系法杂交小麦属我国原创性成果,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的核心。BS210是本课题组选育的小麦雄性不育材料,2012—2014年通过3个生态区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气候箱温光调控试验,研究了BS210的育性转换特性。在不育制种生... 二系法杂交小麦属我国原创性成果,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的核心。BS210是本课题组选育的小麦雄性不育材料,2012—2014年通过3个生态区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气候箱温光调控试验,研究了BS210的育性转换特性。在不育制种生态区,适期播种条件下,BS210的不育度可达95%~100%,其安全制种播种时期为安徽阜阳9月30日至10月10日、云南丽江9月30日;在可育繁种生态区,晚播条件下,BS210的自交结实率可达70%以上,其安全繁种播种时期为北京海淀11月10日、北京顺义9月30日至11月10日。BS210以温度敏感为主,光照时长对BS210育性影响较小,温度转换敏感期为药隔至单核期。在光照10.0~12.5 h时,其温度转换阈值为10~12?C;在光照14 h时,其温度转换阈值为8~10?C。在短日低温条件下,花粉粒碘染以染败为主,表现为不育;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花粉粒碘染为圆形、黑染,表现为可育。通过明确BS210育性转换特性,为指导BS210安全制繁种生态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系杂交小麦 温光敏雄性不育 育性转换
下载PDF
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的遗传稳定性及恢复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范晓静 马小飞 +6 位作者 王震 李雪垠 张芳凝 李桂冬 张淼 申芳嫡 马翎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8,共6页
【目的】研究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的遗传稳定性和恢复性。【方法】采用BNS分期播种(2011-10-08、10-28、11-11及2012-02-13、03-12)、BNS与常规品种(680个)测交、BNS与YS型温敏雄性不育系732A正反交等方法,研究BNS的遗传稳定性、可恢... 【目的】研究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的遗传稳定性和恢复性。【方法】采用BNS分期播种(2011-10-08、10-28、11-11及2012-02-13、03-12)、BNS与常规品种(680个)测交、BNS与YS型温敏雄性不育系732A正反交等方法,研究BNS的遗传稳定性、可恢复性及其与其他温敏不育系的关系。【结果】(1)随播期的延迟BNS自交结实率逐渐提高,国际法、国内法计算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18%~126%和7%~79%,但晚春播(2012-03-12)小麦育性较早春播(2012-02-13)下降;不同播期的自交种正常秋播,自交结实率均很低且保持稳定,国际法、国内法计算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11%~18%和3%~6%;随着播期的延后,孕穗期至抽穗期缩短明显,由19d缩短为9d。(2)在正常秋播的BNS小麦中发现的3株完全可育株(BNSB1、BNSB2和BNSB6),单株收获并正常秋播,各群体均为完全可育株,自交结实率与小偃22接近。(3)测交的680个组合的杂种F1中,16个组合自交结实率(国际法)达到90%以上,占总组合的2.35%,其中7个组合自交结实率达到100%(国际法)以上,且超过对应父本的自交结实率。(4)BNS与732A的正反交F1均自交可育,自交结实率(国际法)分别为38.89%和40.63%,且732A的强恢复系均不能成为BNS的恢复系。【结论】小麦的温敏雄性不育系BNS的温敏不育特性可稳定遗传,是非K型细胞质的不育类型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雄性不育系 BNS小麦 BNSB小麦 732A小麦 遗传特性 恢复性 等位性
下载PDF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在云南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杨木军 顾坚 +6 位作者 刘琨 李绍祥 田玉仙 杨和仙 周金生 刘大钧 陈佩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18-1624,共7页
自1992年我国育成C49S和ES系列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以来,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即成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C49S-87组配的云杂3号(C49S-87/98YR5)2002年首先在云南通过审定并投入生产应用,2001年育成... 自1992年我国育成C49S和ES系列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以来,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即成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C49S-87组配的云杂3号(C49S-87/98YR5)2002年首先在云南通过审定并投入生产应用,2001年育成了改良的第二代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以其组配的云杂5号于2004年通过审定,云杂6号正进入大面积生产示范。为确定K78S的安全制种范围,2001--2004年在云南不同海拔的5个生态区对K78S的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78S在上述5个生态区均可安全制种,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其套袋不育度均达98%以上,不育期18~43d,较C49S-87至少长18d,育性稳定。初步研究表明,K78S的不育临界温度和临界光长分别比C49S-87高2.1qC和长0.93h,因此K78S的安全制种区域比C49S-87更广,适应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温光型核雄不育小麦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和临界温度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建奎 冯丽 +1 位作者 何立人 余国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7-60,共4页
多年人工气候箱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表明 ,小麦温光型隐性核雄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温度敏感期较长 ,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成熟花粉期都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 ,其中最敏感的时期有两个 ,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小孢子中期 ,当减数分裂期温... 多年人工气候箱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表明 ,小麦温光型隐性核雄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温度敏感期较长 ,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成熟花粉期都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 ,其中最敏感的时期有两个 ,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小孢子中期 ,当减数分裂期温度与小孢子中期温度均较低时 ,C49S表现为高度不育 ,当其温度均较高时 ,C49S表现为高度可育 ;C49S高度不育的临界温度是减数分裂期平均最低温度(Tmin1)、小孢子中期平均温度 (T2 )和平均最低温度 (Tmin2 ) ,分别为 8.5℃、13 .5℃和 10 .5℃ ;C49S高度可育的临界温度是Tmin111.5℃、T2 15 .0℃、Tmin2 12 .5℃ ;对温光型核雄不育两用系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价值、条件及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核雄不育系 育性转换 温度敏感期 临界温度
下载PDF
开颖和柱头外露对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宏生 李绍祥 +6 位作者 赵红 丁明亮 崔永祯 顾坚 田玉仙 刘琨 杨木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71-1675,共5页
为提高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对33个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的开颖率和柱头外露率与总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3个不育系的平均不育度为99.60%,天然异交结实率为79.74%,开颖率为83.40%,柱头外露率为4.85%。所有不育系开颖... 为提高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对33个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的开颖率和柱头外露率与总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3个不育系的平均不育度为99.60%,天然异交结实率为79.74%,开颖率为83.40%,柱头外露率为4.85%。所有不育系开颖小花的平均异交结实率为86.13%,开颖小花结实占总异交结实的80.88%,开颖率与总异交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1 4),说明开颖率是决定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柱头外露小花的异交结实率为90.23%,其结实占总异交结实的5.39%,柱头外露率与总异交结实率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其原因与不育系的平均柱头外露率较低有关;但柱头外露小花的异交结实能力强于开颖小花,因此选育高柱头外露率小麦不育系有助于提高杂交小麦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 开颖率 柱头外露率 异交结实率
下载PDF
重庆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49S的育性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亚勤 宗学凤 +1 位作者 余国东 张建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7-790,共4页
为了研究重庆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49S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价值,根据7年田间分期播种试验结果分析了C49S年度间的育性稳定性及其可育与不育的临界播种期。结果表明,在气温正常年份,C49S随着播期的变化表现出“完全不育—半不育—高度可育”... 为了研究重庆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49S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价值,根据7年田间分期播种试验结果分析了C49S年度间的育性稳定性及其可育与不育的临界播种期。结果表明,在气温正常年份,C49S随着播期的变化表现出“完全不育—半不育—高度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且在不同年份间育性转换特性稳定;在重庆,10月31日是C49S的不育临界播种期,在此之前播种表现完全不育或高度不育,自交结实率在5%以下;12月10日是其正常可育的临界播种期,在此之后播种表现正常可育,自交结实率在50%以上;11月10日至11月30日之间播种,处于半不育状态,自交结实率为5%-50%。可以通过调整其播期来进行制种或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核不育 育性稳定性 临界播种期
下载PDF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纯度的表型和标记检测比较
7
作者 李宏生 李绍祥 +6 位作者 杨忠慧 杨家李 刘琨 熊世安 李富乾 郭辉 杨木军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76,共6页
杂交种纯度鉴定是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生产和应用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通过田间种植杂交种进行表型鉴定,该方法耗时较长。以田间种植表型鉴定和SSR荧光标记分析2种方法同时对2个优良组合K64S/20Y4-5和K64S/MR1238的杂交种进行纯度鉴... 杂交种纯度鉴定是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生产和应用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通过田间种植杂交种进行表型鉴定,该方法耗时较长。以田间种植表型鉴定和SSR荧光标记分析2种方法同时对2个优良组合K64S/20Y4-5和K64S/MR1238的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比较2种方法对纯度的鉴定效果。结果表明,2个杂交种的田间种植表型鉴定纯度分别为98.84%和97.93%;从8对SSR荧光标记中筛选出3对标记(barc164、gwm161和gwm610)在双亲间存在多态性,用barc164检测2个杂交种的纯度分别为97.73%和97.21%,略低于田间种植表型鉴定结果,两者差异不明显。此外,SSR荧光标记不仅能区分杂交种中混杂的温光敏不育系自交单株和父本单株,还能准确鉴定父本不纯和制种中父本间“串粉”等导致的伪杂种。因此,SSR荧光标记检测可代替田间种植表型鉴定,可快速准确地鉴定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不育系 杂交种 纯度 SSR
原文传递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及其衍生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田玉仙 李宏生 +8 位作者 顾坚 杨木军 赵红 杨兆春 李绍祥 刘琨 耿智德 杨和仙 刘翠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409,共6页
为了评价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采用14×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4个温光敏核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的7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和小穗数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达极显著水平,这些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单... 为了评价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采用14×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4个温光敏核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的7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和小穗数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达极显著水平,这些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单株产量、单株穗数和株高的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3个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GCA好的亲本一般都有较大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GCA效应值以及较多的正效GCA产量构成因子,不育系S1、S6、S7、S9、S12、S13、m14均具有较好的GCA。10个单株产量最大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SCA效应值分析结果表明,强优势组合产量三要素的重要性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不育系的小穗数和株高,恢复系的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株高的田间表型值与其GCA效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性状的表型值可直接用于指导亲本选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核不育系 不完全双列杂交 配合力
下载PDF
鄂北稻区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方法初探
9
作者 曹国长 余华强 +5 位作者 丁洪大 田永宏 陈波 房振兵 赵开斌 范兵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29-3231,共3页
通过对几年来选育实践中经验教训的归纳总结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地资源状况,对水稻两用不育系在鄂北中稻产区的选育方法、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利用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鄂北中稻产区当地的资源条件,选育育性... 通过对几年来选育实践中经验教训的归纳总结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地资源状况,对水稻两用不育系在鄂北中稻产区的选育方法、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利用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鄂北中稻产区当地的资源条件,选育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低的实用型不育系的观点;并充分利用鄂北9月份光温敏核不育系可育期最佳时段和10月份的保温栽培,1年完成筛选1次、加代两次的新方法,大大缩短了不育系的育成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北稻区 光温敏核不育系 育性转换 选育方法
下载PDF
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柱头外露的遗传研究初报
10
作者 李宏生 丁明亮 +6 位作者 顾坚 田玉仙 赵红 吴绍柱 杨素梅 杨和仙 李绍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26-2728,共3页
不育系的柱头外露是提高小麦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因子之一。本研究以高柱头外露率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K239S与低柱头外露率的不育系K92S杂交构建DH群体,对亲本、正反交F1和DH群体进行柱头外露率鉴定,结果正反交F1柱头外露率差异不显著,表... 不育系的柱头外露是提高小麦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因子之一。本研究以高柱头外露率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K239S与低柱头外露率的不育系K92S杂交构建DH群体,对亲本、正反交F1和DH群体进行柱头外露率鉴定,结果正反交F1柱头外露率差异不显著,表明柱头外露受细胞核基因控制;DH群体低柱头外露率与高柱头外露率的分离比符合3∶1,推测该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由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核不育系 柱头外露 遗传
下载PDF
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C49S的育性及其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建奎 刘刚 +2 位作者 冯丽 何立人 余国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8-41,共4页
对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 C4 9S在重庆北碚、湖北宜昌、四川绵阳三个试验点进行了育性鉴定 ,分析了其育性与孕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 (Tmin1 )、平均温度 (T1 )、平均日照长度 (D1 )及抽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 (Tmin2 )、平均... 对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 C4 9S在重庆北碚、湖北宜昌、四川绵阳三个试验点进行了育性鉴定 ,分析了其育性与孕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 (Tmin1 )、平均温度 (T1 )、平均日照长度 (D1 )及抽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 (Tmin2 )、平均温度 (T2 )、平均日照长度 (D2 )的关系 ,并按多元二次回归模型建立了结实率 P(% )与上述多因子的最佳回归方程。回归方程及其同质性分析表明 ,C4 9S在三个试验点的育性均受孕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Tmin1 和抽穗期前 5 d的平均温度 T2 控制 ,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 ;根据回归方程推算出 Tm in1 <8.0℃是结实率 P<4的必要条件 ,Tmin1 >12 .0℃是结实率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C49S 小麦 温光敏细胞核 雄性不育性 育性转换 育性适应性
下载PDF
适于高原气候特点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育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顾坚 杨木军 +7 位作者 田玉仙 李绍祥 周金生 刘琨 杨和仙 李政芳 石星程 杨寿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5-8,共4页
利用小麦温光型核不育系C49S 87作为父本 ,96B 13 8为母本进行转育 ,通过早代和冬、夏播不同条件对育性进行连续选择和鉴定 ,育成对强光照钝感、适应昼夜温差大的高原气候特点的新不育系K78S和K15 64S。育性研究表明 ,K78S和K15 64S的... 利用小麦温光型核不育系C49S 87作为父本 ,96B 13 8为母本进行转育 ,通过早代和冬、夏播不同条件对育性进行连续选择和鉴定 ,育成对强光照钝感、适应昼夜温差大的高原气候特点的新不育系K78S和K15 64S。育性研究表明 ,K78S和K15 64S的不育期比C49S 87长 15d以上 ,抗病性和异交结实性也有明显改进 ,在云南海拔 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气候 选育 育性 温光敏核不育系 小麦
下载PDF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MS1及其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庞启华 黄光永 +2 位作者 彭慧儒 周强 陶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7-40,共4页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 MS1 (C49S-89/ J-1 7)系以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 C49S-89为不育系 ,用自育品系 J-1 7为恢复系组配而成的强优两系组合 ,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等特点 ,在各级试验中表现突出。采用不育系种植密度 8万...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 MS1 (C49S-89/ J-1 7)系以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 C49S-89为不育系 ,用自育品系 J-1 7为恢复系组配而成的强优两系组合 ,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等特点 ,在各级试验中表现突出。采用不育系种植密度 8万 / 667m2和 2∶ 1 0行比等技术制种 ,其制种产量可达 2 2 0 kg/ 667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 MS1 高产制种 温光型小麦核不育系 超标优势 制种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