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余延顺 马最良 姚杨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共5页
结合土壤耦合热泵技术和土壤蓄冷技术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热泵空调系统形式———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建立了夏季空调工况时土壤蓄冷、释冷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固相增量法模型对系统的蓄冷、释冷运行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 结合土壤耦合热泵技术和土壤蓄冷技术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热泵空调系统形式———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建立了夏季空调工况时土壤蓄冷、释冷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固相增量法模型对系统的蓄冷、释冷运行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为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蓄冷 集成系统 耦合 模拟研究 蓄冷技术 热泵技术 系统形式 热泵空调 空调工况 数学模型 模拟计算 运行特性 增量法 释冷
下载PDF
组合式相变材料换热器储热速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于丹 曹勇 曾范梅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67,共3页
搭建了一套储热换热器性能测试和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了温度和流量对包括HR- 35、月桂酸和HR-50三种相变材料的组合相变材料换热器的储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相变材料的储热换热器相比,组合式相变材料储热换热器的储热速率增大,... 搭建了一套储热换热器性能测试和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了温度和流量对包括HR- 35、月桂酸和HR-50三种相变材料的组合相变材料换热器的储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相变材料的储热换热器相比,组合式相变材料储热换热器的储热速率增大,在给定相变材料组合方式和传热流体进口温度条件下,传热流体流量存在最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相变材料 潜热储热 换热器 储热速率
下载PDF
建筑热缓冲空间的设计理念和类型研究——以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作品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石峰 金伟 《南方建筑》 2018年第2期60-66,共7页
对建筑热缓冲空间的设计理念和策略进行分析,将其功能归结为热缓冲空间的蓄热能力和对换热速率的调节两个因素;以历届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参赛作品为例,依据热缓冲空间的形式和在建筑中的位置,将其分为中庭式、包围式、外廊式和辅助空... 对建筑热缓冲空间的设计理念和策略进行分析,将其功能归结为热缓冲空间的蓄热能力和对换热速率的调节两个因素;以历届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参赛作品为例,依据热缓冲空间的形式和在建筑中的位置,将其分为中庭式、包围式、外廊式和辅助空间式四个类型,并分别举例阐述其特点。分析结果表明,热缓冲空间是一种综合性的节能设计策略,它通过被动式节能措施的合理整合,建筑主次空间的合理组织,能有效的改善建筑的内部环境,其设计理念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热缓冲空间 蓄热 换热速率
下载PDF
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散热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彩红 虞跨海 +2 位作者 徐红玉 宋书中 谢秋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90-94,共5页
基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生热模型仿真与实验的研究,对局部强化射流冷却散热系统开展了储能系统电池模块不同充放电倍率下的流热数值仿真,实现了电池模块储能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热行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局部强化射流冷却散热系统能够有效降... 基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生热模型仿真与实验的研究,对局部强化射流冷却散热系统开展了储能系统电池模块不同充放电倍率下的流热数值仿真,实现了电池模块储能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热行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局部强化射流冷却散热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电池温度,但是随着充放电倍率的增大,电池模块温度升高,各单体电池之间的温差增大,不利于单体之间的协调性和电池模块性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模型 储能系统 散热结构 生热率 温度场
下载PDF
月桂酸/硬脂酸/纳米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谭倩莉 刘慧芳 +2 位作者 张铭驿 余本东 张怡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2-539,共8页
取月桂酸(LA)和硬脂酸(SA)作为相变材料(PCM),绘制LA/SA的二元平衡相图。研究发现,当LA与SA质量比为7∶3时,复合PCM达到最低共熔温度31.2℃,适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并将纳米氧化铜(nano-CuO)、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作为导热增强材... 取月桂酸(LA)和硬脂酸(SA)作为相变材料(PCM),绘制LA/SA的二元平衡相图。研究发现,当LA与SA质量比为7∶3时,复合PCM达到最低共熔温度31.2℃,适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并将纳米氧化铜(nano-CuO)、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作为导热增强材料加入到复合PCM中,通过实验对比不同分散剂种类、不同纳米颗粒与分散剂比例、不同纳米颗粒浓度对实验材料稳定性和均匀性的影响,并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热量(DSC)测试、导热系数测试以及吸放热过程分析对其热物性进行表征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0.2%nano-CuO/PCM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熔化潜热和凝固潜热相较于复合PCM分别降低了5.91%、5.44%;导热系数提高了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纳米颗粒 相变潜热 热储存 热传导 吸放热速率
下载PDF
Using Longitudinal Fins to Improve the Melting Performance of Stearic Acid in Therm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6
作者 YAN Suying LIU Yiran +4 位作者 AO Ci ZHAO Xiaoyan ZHANG Na ZHANG Ruiying AHMADI Mohammad Hossein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672-1687,共16页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a thermal energy storage unit(TESU)can be improved by the addition of novel longitudinal fins.A series of TESUs are analyzed using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FVM)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a thermal energy storage unit(TESU)can be improved by the addition of novel longitudinal fins.A series of TESUs are analyzed using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FVM)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fin angle on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As the fin angle increases,the TES rate first increases,then decreases,reaching a maximum rate at 60°,where the melting time is less by 30.9%,28.58%,21.99%,9.02%,and 18.1%than at 0°,15°,30°,45°,and 80°,respectively.In addi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melting time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at the bottom of the TESU.The time percentage of this stage decreases as the fin angle increases through these percentages by 7%,14%,23%,33%,and 20%,respectively.Further,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i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longitudinal fin by minimizing the total melting time.The analysis concludes that a fin angle of 58.68°reduces the complete melting time of the stearic acid by 44%below the time at 0°.These findings fill a gap in knowledge of the effect on melting performance of the design angle of longitudinal fin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horizontally placed longitudinal finne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un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energy storage melting rate enhancement longitudinal fins fin angl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原文传递
Dynamic discharging characteristics of absorption thermal battery under different capacity regulation strategies
7
作者 Zhixiong Ding Wei Wu 《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 2023年第3期341-353,共13页
Thermal batte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The novel absorption thermal battery(ATB)has excellent performance but suffers from serious capacity attenuation.To add... Thermal batte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The novel absorption thermal battery(ATB)has excellent performance but suffers from serious capacity attenuation.To address this problem,two capacity regulation methods,i.e.,variable solution flow and variable cooling water flow,are proposed to achieve a demanded discharging rate.The effects of the two regulation strategies on the dynamic dischar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overall storage performance are comparatively investigated.To demon-strate the adjustability of the output capacity,several stable discharging rates are successfully maintain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s.To maintain a higher discharging rate,the stable discharging time has to be sacrificed.As the demanded output increased from 0.5 kW to 6.0 kW,the stable discharging time decreased from 781.8 min to 27.9 min under variable solution flow and from 769.9 min to 30.7 min under variable cooling water flow.With the increase of solution or water flow rate,the energy storage density is improved,while the energy storage efficiency is slightly increased first and decreased later.The regulation method of variable water flow shows relatively lower energy storage efficiency due to the larger pump power.This study could facilitate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TB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orption thermal battery thermal energy storage Capacity regulation Variable flow rate Adjustable discharging rate
原文传递
锂电池温度分析及内部结构散热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明生 洪杰 +3 位作者 李扬 徐志成 范奇 王军 《太阳能》 2021年第8期41-50,共10页
储能技术的引入有效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电力系统的效率与安全稳定性,但目前在电力系统的储能系统中广泛使用的锂电池存在的热失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对特定型号的锂电池进行了在室温、无散热条件下,充电倍率为0.2 C,放电倍率... 储能技术的引入有效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电力系统的效率与安全稳定性,但目前在电力系统的储能系统中广泛使用的锂电池存在的热失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对特定型号的锂电池进行了在室温、无散热条件下,充电倍率为0.2 C,放电倍率分别为0.2、0.3、0.4和0.5 C时的充放电温升实验,并得到了相应的实验数据。建立上述锂电池的热效应三维模型后,根据实验数据来确定仿真模拟中对应的热物性参数;随后通过ANSYS仿真软件模拟改变电池组内部单体电芯的截面形状,探究可改善锂电池工作温度的内部结构形式。仿真结果表明,保持电池组内部单体电芯的截面积基本不变和长度不变,将截面形状由矩形改为正方形,并维持单体电芯的数量和间隙、外表面铝合金外壳厚度、环境温度、各项散热系数和电池的生热速率不变,此时由于电池组内部流道空间增大,会相应增大电池组内部的对流传热效果,从而带走更多热量。因此相较于矩形截面的锂电池热效应模型,正方形截面的锂电池热效应模型在由表面积减小而引起的整体散热量降低的情况下,在相同放电倍率时引起的温升更小,可优化锂电池的工作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热分析 储能 结构优化 放电倍率
下载PDF
PPA对SBS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凃成 张玉贞 《石油沥青》 2015年第5期22-26,共5页
利用传统的离析软化点差值法及新兴的动态剪切流变试验法对掺入不同质量比例PPA的PPA/SBS复合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进行研究,同时借助于荧光显微镜对PPA/SBS复合改性沥青中SBS分散状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中掺入1... 利用传统的离析软化点差值法及新兴的动态剪切流变试验法对掺入不同质量比例PPA的PPA/SBS复合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进行研究,同时借助于荧光显微镜对PPA/SBS复合改性沥青中SBS分散状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中掺入1.0%-1.5%质量比例的PPA,其热储存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使复合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达到最佳的PPA掺入比例以及掺入较小比例(0.5%)PPA和较大比例(2.0%)PPA时复合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的评价结果却与评价方法以及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的剪切温度相关;荧光显微试验结果表明:当PPA掺入比例为1.0%-1.5%时,PPA促进SBS在沥青中形成一定的相互交联网状结构从而改善了PPA/SBS复合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 SBS 改性沥青 热储存稳定性 离析率
下载PDF
Thermal Analysis of Metal Foam Matrix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被引量:1
10
作者 SONG Xiange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86-390,共5页
In this paper,CPCM(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was manufactured with metal foam matrix used as filling material.The temperature curves were obtained by experiment.The performance of heat transfer was analyzed.The ... In this paper,CPCM(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was manufactured with metal foam matrix used as filling material.The temperature curves were obtained by experiment.The performance of heat transfer was analyz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metal foam matrix can improve temperature uniformity in phase change thermal storage material and enhance heat conduction ability.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CPCM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efficiency of temperature control can be obviously improved by adding metal foam in phase change material.CPCM is in solid-liquid two-phase region when temperature is close to phase change point of paraffin.An approximate plateau appears.The plateau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zone of CPCM.Heat can be transferred fiom hot source and be uniformly spread in thermal storage material by using metal foam matrix since thermal storage material has the advantage of strong heat storage capacity and disadvantage of poor heat conduction ability.Natural convection promotes the melting of solid-liquid phase change material.Goo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foam metal accelerates heat conduction of solid-liquid phase change material.The interio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decreases and the whole temperature becomes more uniform.For the same porosity with a metal foam,melting time of solid-liquid phase change material decreases.Heat conduction is enhanced and natural convection is suppressed when pore size of metal foam is smaller.The thermal storage time decreases and heat absorption rate increases when the pore size of metal foam reduces.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used to guide fabricating the CP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Foam Matrix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thermal storage Heat Absorption rate
原文传递
High-temperature Thermal Properties and Wear Behavior of Basalt as Heat Storage Material for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 Plants
11
作者 LIAO Jun ZHU Xupeng +3 位作者 LI Jianan XUE Shuwen ZOU Changwei ZHANG Ju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22年第4期547-553,共7页
The microstructures,components,thermal stability,specific heat capac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basalt sample were studied.Besides,as a comprehensive result of thermal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process,both the fr... The microstructures,components,thermal stability,specific heat capac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basalt sample were studied.Besides,as a comprehensive result of thermal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process,both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 rate of the basalt sample were also characterized.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basalt is an excellent candidate to be used as thermal energy storage material for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 plants,and also provide a strategy for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in volcanic area with excelle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energy storage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 BASALT wear rate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间歇供暖房间动态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智德 熊乐 于国清 《上海节能》 2020年第8期911-915,共5页
选取上海地区某办公建筑中的一个典型房间,在两种供暖模式下,对其在典型气象日的热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包括房间连续供暖和间歇供暖时的热负荷、供热量流向、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有效平均温度。结果表明,在周围房间均不提供供暖的情况下... 选取上海地区某办公建筑中的一个典型房间,在两种供暖模式下,对其在典型气象日的热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包括房间连续供暖和间歇供暖时的热负荷、供热量流向、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有效平均温度。结果表明,在周围房间均不提供供暖的情况下,间歇供暖的节能量为12245 W·h,节能率为31.11%;间歇供暖时墙体蓄热量占总供热量的37.06%,流向室外、邻室和走廊的热量分别占11.43%、25.83%和5.14%,室内空气和家具升温所耗热量占20.54%;供暖系统间歇运行时,对于蓄热能力差的围护结构,其内表面温度波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供暖 热平衡法 蓄热量 节能率
下载PDF
固体电蓄热散热器蓄放热性能研究
13
作者 李慧俭 贾玉贵 +1 位作者 张宏喜 贾俊崇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76-78,89,共4页
对固体电蓄热散热器进行了蓄放热性能测试,得到了不同蓄放热方式对应的蓄热砖温度,并通过计算得到了散热器的散热功率,以及不同初始砖温对蓄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晚上谷电蓄热8个小时,白天平电蓄热2个小时散热器蓄放热性能最佳.
关键词 固体电蓄热 蓄热砖温度 散热功率 蓄热效率
下载PDF
考虑储热改造与最优弃能的风光火储低碳经济调度 被引量:17
14
作者 臧紫坤 杨晓辉 +3 位作者 李昭辉 袁志鑫 许超 陈苏豪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43,共11页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以及电力系统的低碳发展对减少火电机组调峰调频时的碳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系统风光消纳的经济性与火电机调峰的低碳性,提出一种考虑火电机组储热改造与风光最优弃能的风光火储分层优化调度方法。考虑风光...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以及电力系统的低碳发展对减少火电机组调峰调频时的碳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系统风光消纳的经济性与火电机调峰的低碳性,提出一种考虑火电机组储热改造与风光最优弃能的风光火储分层优化调度方法。考虑风光反调峰特性,建立最优弃能约束模型,构建以电网净负荷方差最小为目标的上层模型,对净负荷曲线进行一次“削峰填谷”。为扩大火电机组调峰深度,考虑储热机组改造,建立碳交易成本模型。基于此,建立以系统总成本和碳交易成本最小为目标的下层模型,对净负荷曲线二次“削峰填谷”的同时,实现对系统经济与低碳的协同优化。基于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储热改造 最优弃能率 碳交易 削峰填谷 分层优化
下载PDF
土壤蓄冷与释冷过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余延顺 马最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7-492,共6页
综合蓄冷技术与土壤耦合热泵技术的优点,开创性地提出了以土壤作为蓄冷介质的集低温工况、空调 工况和制热工况为一体的三工况型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的新设想。并在能量平衡的基础上,建立 了埋管管束内层及外层盘管蓄冷、释... 综合蓄冷技术与土壤耦合热泵技术的优点,开创性地提出了以土壤作为蓄冷介质的集低温工况、空调 工况和制热工况为一体的三工况型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的新设想。并在能量平衡的基础上,建立 了埋管管束内层及外层盘管蓄冷、释冷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比较分析了内、外层单根盘管的蓄冷、 释冷运行特性,并对单根埋管换热器蓄冷、释冷过程的传递冷量损失及垫层冷量损失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耦合热泵 土壤蓄冷与释冷 传递冷量损失 垫层冷量损失 释冷率
下载PDF
肉豆蔻酸/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曹晓玲 袁艳平 +2 位作者 汪玺 张楠 杨晓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93-1498,共6页
以肉豆蔻酸(MA)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EG)为基体,通过膨胀石墨对肉豆蔻酸的吸附作用制备一系列肉豆蔻酸/膨胀石墨(MA/EG)复合相变材料,发现肉豆蔻酸与膨胀石墨的最佳质量比为15∶1。通过SEM、DSC和蓄/放热实验对复合相变材料的微观结构... 以肉豆蔻酸(MA)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EG)为基体,通过膨胀石墨对肉豆蔻酸的吸附作用制备一系列肉豆蔻酸/膨胀石墨(MA/EG)复合相变材料,发现肉豆蔻酸与膨胀石墨的最佳质量比为15∶1。通过SEM、DSC和蓄/放热实验对复合相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热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MA均匀分布于EG的网状多孔结构中。MA/EG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分别为53.19℃和191.75 J/g,且与MA相比变化不大。蓄/放热实验结果表明,MA/EG单元蓄热时间比MA单元缩短了32.25%,放热时间比MA单元缩短了49.07%,MA/EG相变单元的蓄/放热速率较MA有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酸 膨胀石墨 最佳质量比 放热速率
下载PDF
太阳能热发电机组蓄热堆积床放热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7
作者 车德勇 沈辉 +2 位作者 蒋文强 刘炜 王迪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20,共7页
蓄热堆积床是否具有高效蓄、放热能力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关键。根据高温蓄热球与载热流体间的能量平衡,考虑载热流体与蓄热球之间的换热系数,以及相变材料密度的变化,建立了堆积床放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载热流... 蓄热堆积床是否具有高效蓄、放热能力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关键。根据高温蓄热球与载热流体间的能量平衡,考虑载热流体与蓄热球之间的换热系数,以及相变材料密度的变化,建立了堆积床放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载热流体流速、相变材料初温、蓄热球半径和孔隙率对蓄热堆积床放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载热流体流速越快,蓄热堆积床放热速率越大;孔隙率越小,越不利于蓄热单元散热,但对堆积床整体放热和蓄热有利;相变材料初温仅对显热放热阶段有影响,降低初温,可缩短整体放热时间;蓄热球半径越小,蓄热堆积床放热速率越快,蓄热量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发电 蓄热堆积床 高温蓄热球 载热流体 放热速率 换热系数
下载PDF
浦东国际机场区域供冷系统水蓄冷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稚鸿 陆琼文 +2 位作者 李华峰 李伟业 刘传聚 《能源技术》 2002年第5期194-197,共4页
通过建立物理及数学模型 ,进行理论计算 ,分析了影响蓄冷效果的几个主要原因 ,包括制冷机冷冻水温度、冷冻水流量等 ,给出了合理的蓄冷模式。
关键词 浦东国际机场 区域供冷系统 蓄冷模式 水蓄冷 节能 分时电价
下载PDF
间歇运行供暖系统设计日逐时热负荷附加计算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瑞雪 李骥 +2 位作者 徐伟 邹瑜 孙宗宇 《暖通空调》 2018年第7期17-21,共5页
供暖系统间歇运行时应对热负荷进行间歇附加,附加负荷的大小和分布规律对系统(尤其对蓄热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目前缺乏逐时间歇附加的设计计算依据和方法。结合《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修编中开展的设计日逐时热负荷专题研究,采用动... 供暖系统间歇运行时应对热负荷进行间歇附加,附加负荷的大小和分布规律对系统(尤其对蓄热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目前缺乏逐时间歇附加的设计计算依据和方法。结合《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修编中开展的设计日逐时热负荷专题研究,采用动态模拟软件计算分析了不同间歇运行模式、蓄热体结构、气象参数条件下的设计日逐时热负荷。提出了间歇运行逐时热负荷附加表,可用于对连续运行的设计日逐时热负荷进行逐时间歇附加修正,为工程设计中间歇供暖负荷的确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运行 设计日 逐时热负荷 蓄能空调系统 间歇附加率 运行模式
下载PDF
某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涛 管海凤 +1 位作者 董凯军 周群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7年第2期188-193,共6页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广东地区某大型工业厂房工艺用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该工程竣工后,根据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详细的经济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相比常规空调水蓄冷空调系统的月节费率为34.8%~78.2%,总平均节费率为65.1%,实际运行...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广东地区某大型工业厂房工艺用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该工程竣工后,根据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详细的经济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相比常规空调水蓄冷空调系统的月节费率为34.8%~78.2%,总平均节费率为65.1%,实际运行4个月为企业节省用电费用74.3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工业厂房 工艺冷却 水蓄冷 节费率 运行经济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