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35
1
作者 计秉玉 王友启 +3 位作者 聂俊 张莉 于洪敏 何应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2-576,共5页
从化学驱油技术、稠油热采技术、注气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驱油技术4个方面,对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归纳了各项技术的适用条件、应用结果及存在问题,并讨论了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方向。研究结... 从化学驱油技术、稠油热采技术、注气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驱油技术4个方面,对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归纳了各项技术的适用条件、应用结果及存在问题,并讨论了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方向。研究结果指出:化学驱油技术已成为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主体,其中的聚合物驱和二元复合驱已成熟配套,并实现规模化应用。非均相复合驱技术在孤岛中一区聚合物驱后油藏试验成功,预计可提高采收率7.3%。在稠油热采技术中,热化学吞吐、井网加密和普通稠油水驱转热采技术已推广应用,蒸汽驱和热化学蒸汽驱技术仍处于工业化试验阶段。注气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采油技术处于现场试验阶段,且均已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工业化应用的方向是继续研究适应复杂油藏条件的驱油剂、驱油体系和流度控制技术,并对成熟技术进行组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稠油热采 气驱 微生物驱 提高采收率 中国石化
下载PDF
中国石化东部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及攻关方向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7-723,共7页
针对中国石化东部老油田的油藏特点和开发矛盾,介绍了水驱、化学驱、稠油热采、CO_(2)驱等不同开发方式下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主要进展和矿场应用效果。水驱调整以局部注-采关系完善为主,配套工艺采取智能分注分采技术,特低渗油藏开展了压... 针对中国石化东部老油田的油藏特点和开发矛盾,介绍了水驱、化学驱、稠油热采、CO_(2)驱等不同开发方式下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主要进展和矿场应用效果。水驱调整以局部注-采关系完善为主,配套工艺采取智能分注分采技术,特低渗油藏开展了压驱注水试验;化学驱形成了无碱二元复合驱和非均相复合驱技术并已工业化推广应用,研发了耐温、耐盐、抗钙镁驱油剂和驱油体系;稠油油藏发展了低效稠油降粘复合驱技术、深层特超稠油HDCS技术、浅层超稠油HDNS技术和深层稠油化学蒸汽驱技术;CO_(2)驱针对中-高渗高含水油藏采取长效焖井+大段塞注入模式,针对低渗/特低渗油藏采取高压低速注入、异井水气交替注入模式,针对致密油藏采取异步周期注采模式。在上述技术进展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类型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 高温高盐 化学驱 稠油热采 CO_(2)驱油与埋存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栋梁 顾继俊 《当代化工》 CAS 2018年第7期1445-1447,1451,共4页
随着油田的开发,热力采油常用的蒸汽吞吐技术表现出采油效率越来越低,亟需新技术以提高产量和采收率。随着稠油储量的不断发现,驱使稠油热采技术的研发热度越来越高,应用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经研发出蒸汽吞吐新方法、井底排水技术、... 随着油田的开发,热力采油常用的蒸汽吞吐技术表现出采油效率越来越低,亟需新技术以提高产量和采收率。随着稠油储量的不断发现,驱使稠油热采技术的研发热度越来越高,应用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经研发出蒸汽吞吐新方法、井底排水技术、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等多种热采新技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阐述这些技术原理及特点,发现热采技术与工程技术或化学技术相结合,巧妙的结合各自技术的优势,由此可见,热采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是今后热采技术的发展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蒸汽驱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工程技术 化学技术
下载PDF
稠油热采不同开发技术潜力评价 被引量:20
4
作者 顾浩 孙建芳 +3 位作者 秦学杰 董翠 李洪毅 郑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为评价中国石化不同稠油热采开发技术的潜力,针对蒸汽吞吐加密和蒸汽驱2种提高采收率技术,利用财务净现值、油藏数值模拟和成本分析法,绘制蒸汽吞吐单井经济极限产油量和蒸汽驱经济极限油汽比图版,建立了2种油藏埋深、2种井型蒸汽吞吐... 为评价中国石化不同稠油热采开发技术的潜力,针对蒸汽吞吐加密和蒸汽驱2种提高采收率技术,利用财务净现值、油藏数值模拟和成本分析法,绘制蒸汽吞吐单井经济极限产油量和蒸汽驱经济极限油汽比图版,建立了2种油藏埋深、2种井型蒸汽吞吐加密潜力评价标准,修订了蒸汽驱潜力评价标准,并以中国石化W油田为例开展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当油藏埋深一定时,随着油价下降,无论是直井还是水平井,蒸汽吞吐单井经济极限产油量均呈指数增加;在油价为60美元/bbl时,中国石化稠油油藏蒸汽驱经济极限油汽比为0.096 t/t,W油田蒸汽吞吐加密和蒸汽吞吐直接转蒸汽驱新增可采储量分别为32.4×10~4和71.1×10~4t,总潜力为103.5×10~4t,当油价为80美元/bbl时,W油田总潜力为426.5×10~4t。同时,建议将水平井蒸汽驱潜力作为技术攻关潜力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力评价 稠油热采 蒸汽吞吐加密 蒸汽驱 评价标准
下载PDF
海上稠油多元热流体吞吐开发效果评价初探 被引量:16
5
作者 朱国金 余华杰 +2 位作者 郑伟 谭先红 王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4,共6页
A油田是海上首个实施非常规稠油热采开发的先导试验区,其开发效果的评价直接影响着海上后续非常规稠油资源的开发动用。根据热采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分析了边水对热采井开发效果的影响,建议热采井距边水200~300 m以上;通过对比分析同井注... A油田是海上首个实施非常规稠油热采开发的先导试验区,其开发效果的评价直接影响着海上后续非常规稠油资源的开发动用。根据热采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分析了边水对热采井开发效果的影响,建议热采井距边水200~300 m以上;通过对比分析同井注热前后及同层位相邻位置冷热采井的开发效果,热采井周期平均产能和累产油量均是冷采井的1.5~2.0倍左右;利用流温法及米采油指数法综合评价了热采有效期,有效期在240~339 d,平均298 d;根据钻后热采井周期平均产能、周期产油量及油汽比等参数与钻前设计值进行对比评价,认为排除试验阶段防砂工艺、管柱问题以及钻后储层变化等原因外,其他热采井均达到第一轮次吞吐预期效果,热采井周期平均产能为57 m^3/d,周期产油量1.80×10~4m^3、周期增油量0.7×104m^3。可见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増油效果明显,对海上其他非常规稠油油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热流体 吞吐开发 热采效果评价 非常规稠油 海上油田
下载PDF
泡沫改善间歇蒸汽驱开发效果 被引量:13
6
作者 汪庐山 曹嫣镔 +3 位作者 刘冬青 孟秋玉 曹嫣红 牛淑芳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1,共3页
间歇蒸汽驱是提高稠油热采区块采收率的有效方式,伴随着汽驱轮次的增加,注汽井同生产井之间出现严重汽窜,导致生产效果急剧变差,为此,进行了高温泡沫封堵蒸汽汽窜提高蒸汽驱采出程度研究。利用蒸汽驱物理模拟装置、高温界面张力仪对适... 间歇蒸汽驱是提高稠油热采区块采收率的有效方式,伴随着汽驱轮次的增加,注汽井同生产井之间出现严重汽窜,导致生产效果急剧变差,为此,进行了高温泡沫封堵蒸汽汽窜提高蒸汽驱采出程度研究。利用蒸汽驱物理模拟装置、高温界面张力仪对适用于不同温度的泡沫剂驱替性能、界面张力进行评价,确定不同泡沫剂最佳作用温度;对现场注入气液比、注入方式进行优化研究,确定现场施工方式。研究表明,FCYL和FCYH组合注入效果优于单注一种泡沫剂,伴蒸汽注入氮气泡沫剂后驱替效率提高30个百分点。2004年在胜利油田单56-10-X8间歇蒸汽驱井组实施高温泡沫改善开发效果现场试验,现场应用表明,高温复合泡沫体系可大幅度改善间歇蒸汽驱热采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是进一步提高稠油热采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热采 蒸汽驱 稠油 氮气 汽窜 蒸汽
下载PDF
氮气泡沫调剖技术改善汽驱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德浩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6期92-93,共2页
辽河油田以稠油为主,稠油产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稠油开采以热力采油为主。稠油蒸汽驱井组存在着油汽比递减加快、油层纵向吸汽厚度或动用程度严重不足等问题。针对稠油汽驱井组注汽层面吸汽不均、层间连通、汽窜严重等问题,利用氮气作... 辽河油田以稠油为主,稠油产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稠油开采以热力采油为主。稠油蒸汽驱井组存在着油汽比递减加快、油层纵向吸汽厚度或动用程度严重不足等问题。针对稠油汽驱井组注汽层面吸汽不均、层间连通、汽窜严重等问题,利用氮气作为为磺酸盐发泡的充填介质,具有发泡时间长,封阻吸汽能力强,改善吸汽剖面等优点,从而改善注蒸汽效果,增大驱油面积。利用氮气泡沫调剖技术,改善深层稠油动用程度,是挖掘整个层系的潜能,改善井组蒸汽驱效果,提高采收率及经济效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蒸汽驱 氮气泡沫调剖
下载PDF
提高胜利油区稠油热采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丕东 袁向春 +2 位作者 邱国清 李献民 李迎春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1期13-16,共4页
:对胜利油区的稠油资源进行分类评价 ,指出胜利油区稠油油藏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在分析该区稠油注蒸汽热采开发形势的基础上 ,认为稠油热采所暴露的主要矛盾是 :已开发区块基本进入高轮次吞吐阶段 ,面临如何确定下步开发方式及提高采收... :对胜利油区的稠油资源进行分类评价 ,指出胜利油区稠油油藏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在分析该区稠油注蒸汽热采开发形势的基础上 ,认为稠油热采所暴露的主要矛盾是 :已开发区块基本进入高轮次吞吐阶段 ,面临如何确定下步开发方式及提高采收率问题 ;而尚未开发的新区大多属于超稠油、低渗、薄层或深层等开采难度较大的低品位油藏。为改善稠油油藏的热采效果 ,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研究表明 :对老区不适合转驱的油田 ,通过综合治理、新技术应用 ,可以改善开发效果 ;理论研究及现场工业开发实践表明 ,乐安油田具有汽驱的可行性 ;利用水平井可有效开采超稠油。通过上述开发对策的实施 ,预计胜利油区稠油增加可采储量 96 0× 10 4 t,使该区稠油步入经济合理的开发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蒸汽驱 热力采油 采收率
下载PDF
胜利油田稠油热采开发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光焕 刘祖鹏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14年第12期7-11,共5页
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地质特点及开发难点,重点介绍了中深层特超稠油油藏、浅薄层超稠油油藏、敏感性稠油油藏和低渗透稠油油藏等复杂稠油油藏的开发技术,并对其提高采收率机理和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概括。在此基础上,根据目前研究... 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地质特点及开发难点,重点介绍了中深层特超稠油油藏、浅薄层超稠油油藏、敏感性稠油油藏和低渗透稠油油藏等复杂稠油油藏的开发技术,并对其提高采收率机理和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概括。在此基础上,根据目前研究进展指出了稠油热采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超深层低渗稠油和浅薄层特超稠油的开发技术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特超稠油 薄层稠油 井网加密 水驱稠油 敏感性稠油
下载PDF
稠油热采油藏经济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侯健 于波 +2 位作者 陈月明 石军 张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8-90,共3页
油田开发的市场化决定了油藏经济开发模式研究的必要性。经济开发决策因子研究是在不同油价下 ,根据极限油汽比与产油量的关系 ,确定出经济极限油汽比、单井经济界限日产油量等参数。对二连油田吉 32断块经济开发决策因子的研究结果表... 油田开发的市场化决定了油藏经济开发模式研究的必要性。经济开发决策因子研究是在不同油价下 ,根据极限油汽比与产油量的关系 ,确定出经济极限油汽比、单井经济界限日产油量等参数。对二连油田吉 32断块经济开发决策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油价和产油量的增加 ,极限油汽比逐渐降低 ,但降低幅度逐渐减小 ;在高产油量条件下 ,极限油汽比对油价的敏感程度相对于低产油量条件下较小 ;考虑经济因素 ,油田最终采收率与油价有关。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了吉 32断块合理转换开采方式的研究 ,认为间歇注汽为优选转换开采方式 ,预测最终采收率可比一直采用吞吐方式提高 3%左右。图 3表 3参 7(侯健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热采油藏 经济开发模式 研究 热力采油
下载PDF
新疆风城油田稠油热采高温封堵剂研究与现场试验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晓义 肖武林 +3 位作者 王美成 康承满 张雷 王正良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117,共5页
新疆风城油田稠油热采过程中容易发生蒸汽地下窜流和地表汽窜,严重影响产能水平,还会造成地面污染。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稠油热采高温封堵剂研究。以苯酚、甲醛为主要原料,有机胺为催化剂,合成了油溶性酚醛树脂OSR,并与环氧树脂、有机... 新疆风城油田稠油热采过程中容易发生蒸汽地下窜流和地表汽窜,严重影响产能水平,还会造成地面污染。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稠油热采高温封堵剂研究。以苯酚、甲醛为主要原料,有机胺为催化剂,合成了油溶性酚醛树脂OSR,并与环氧树脂、有机硅偶联剂、稀释剂等复配,研制了新型酚醛环氧树脂类高温封堵剂HTD。在实验室模拟稠油油藏条件,将HTD与一定粒径的石英砂混合充填、压实、高温养护,进行了高温成胶固化试验,评价了高温固化性能、耐温性能及高温封堵性能等,并在3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得出,HTD的抗温能力可达300℃以上,在温度高于180℃时与石英砂固结体的抗压强度高于12 MPa,在220~300℃条件下对高渗透率岩心的封堵率高于99.5%,突破压力梯度大于35 MPa/m;现场试验后,封堵了蒸汽窜流通道,试验区恢复了正常蒸汽吞吐生产,注汽压力3.5~5.5 MPa,试验两年后,产油水平提升至62.12 t/d,平均日增油22.7 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HTD具有优良的耐温性能和封堵性能,可有效封堵蒸汽地下窜流和地表汽窜通道,增大蒸汽波及体积,提高油井产能,且有效期长,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汽窜 高温封堵剂 酚醛环氧树脂 风城油田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特殊油藏原油开采中的一些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东红 谢慧专 张淑华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6年第2期5-8,共4页
分析了稠油油藏、低渗透油藏在常规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在稠油热采、稠油化学吞吐(冷采)以及低渗透油藏降压增注方面的应用,并对不同应用研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应用 稠油热采 稠油冷采 降压增注
下载PDF
海上耐高温井下安全控制管柱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通 孙永涛 +3 位作者 白健华 马增华 蒋召平 李海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4,共6页
海上石油安全生产规定海上生产井必须下入井下安全控制管柱,然而现有井下安全控制管柱的耐温性能达不到注热井的要求。为此,在分析海上注热井对井下安全控制管柱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优选密封材料和密封方式,研制了由Y241型热采封隔器、耐... 海上石油安全生产规定海上生产井必须下入井下安全控制管柱,然而现有井下安全控制管柱的耐温性能达不到注热井的要求。为此,在分析海上注热井对井下安全控制管柱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优选密封材料和密封方式,研制了由Y241型热采封隔器、耐高温井下安全阀、隔热型补偿器和井口穿越装置等关键工具组成的耐高温井下安全控制管柱。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均表明:Y241型热采封隔器、耐高温井下安全阀、隔热型补偿器和井口穿越装置在常温和350℃高温下的密封性能良好;Y241型热采封隔器的单流阀和耐高温井下安全阀开启、关闭操作灵活。这表明,耐高温井下安全控制管柱系统的结构设计合理,耐温性能、密封性能等能满足注热井的要求,可以提高注热井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注热管柱 高温 井下安全阀 封隔器 补偿器 现场试验 渤海油田
下载PDF
油井结蜡规律及热洗方式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日亿 张建亮 +4 位作者 李轩宇 王新伟 杨勇 许德广 张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5-162,共8页
针对某油田史深100区块油井结蜡较严重现象,进行结蜡规律试验研究和井筒温度场模拟。在黄启玉等的结蜡模型基础上,通过旋转式原油结蜡试验确定油样的结蜡模型参数,结合Fluent模拟得到管壁处径向温度梯度及切应力,获得井史3-3-11结蜡速... 针对某油田史深100区块油井结蜡较严重现象,进行结蜡规律试验研究和井筒温度场模拟。在黄启玉等的结蜡模型基础上,通过旋转式原油结蜡试验确定油样的结蜡模型参数,结合Fluent模拟得到管壁处径向温度梯度及切应力,获得井史3-3-11结蜡速率计算公式,从而预测不同热洗方式不同天数下对应的结蜡量。同时建立热洗井筒流动换热模型并通过VB编程计算井筒温度场分布,分析不同的注水温度、注水流量对井筒温度场及热洗时间、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因井筒沿程热损失较大,提高注水温度和注水量均能降低热洗时间,提高油管内温度场,但敏感性逐渐降低;当注水温度为80℃,注水流量为2 t/h时,单次热洗的费用最低且热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结蜡试验 流动传热模型 空心杆热洗 套管热洗
下载PDF
南堡油田注多元热流体吞吐水平井加热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逢瑞 姚约东 +3 位作者 李相方 张逸 丁冠阳 邹明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8,共4页
以南堡35-2油田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多元热流体吞吐水平井加热半径沿程分布计算问题,通过两相渗流理论,利用保角变换方法,建立了加热半径沿程分布计算模型。研究了水平段井筒温度、加热半径沿程分布规律和不同注汽参数对加热效果的... 以南堡35-2油田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多元热流体吞吐水平井加热半径沿程分布计算问题,通过两相渗流理论,利用保角变换方法,建立了加热半径沿程分布计算模型。研究了水平段井筒温度、加热半径沿程分布规律和不同注汽参数对加热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井筒温度和加热半径沿程分布呈"U"型;利用渗流力学方法计算的加热半径较油藏工程方法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B31H井注汽参数优化表明,加热半径随非凝结气含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注汽速度增加基本不变;随周期注汽量增加先迅速增加后增加缓慢。该模型对准确评价注汽后加热效果及后期预测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多元热流体吞吐 加热半径分布 水平井 渤海南堡35-2油田
下载PDF
应用氮气提高稠油热采效果工艺技术在辽河油区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超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B09期88-89,94,共3页
针对辽河油区稠油开采现状,利用膜分离制氮注氮装置先后开发了氮气隔热助排、氮气隔热采油一次管柱、氮气泡沫调剖工艺技术和蒸汽-氮气混合驱等。从1998年8月至今,在辽河油区推广应用了近千井次,累计增产原油54322t,创效益6308×... 针对辽河油区稠油开采现状,利用膜分离制氮注氮装置先后开发了氮气隔热助排、氮气隔热采油一次管柱、氮气泡沫调剖工艺技术和蒸汽-氮气混合驱等。从1998年8月至今,在辽河油区推广应用了近千井次,累计增产原油54322t,创效益6308×10^4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 稠油 热采效是 膜分离技术 辽河油区 采收率 注蒸汽
下载PDF
双空心抽油杆螺杆泵热采试油技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文宏武 王靖淇 +3 位作者 刘萍 卢献玮 任永宏 张洪亮 《油气井测试》 2018年第5期24-30,共7页
高稠、高黏、高含蜡的稠油井逐年增加,对现有的螺杆泵热采试油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对螺杆泵进行优化来满足稠油井试油的施工需求。双空心抽油杆螺杆泵试油系统使用双空心电磁水循环加热系统对井底稠油进行恒温加热,使用37 kW变频... 高稠、高黏、高含蜡的稠油井逐年增加,对现有的螺杆泵热采试油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对螺杆泵进行优化来满足稠油井试油的施工需求。双空心抽油杆螺杆泵试油系统使用双空心电磁水循环加热系统对井底稠油进行恒温加热,使用37 kW变频直驱驱动头进行井口驱动,使用Viton氟橡胶制作泵筒内衬和转子。该系统在华北、冀东、内蒙等多个地域成功实施了20余口稠油井的热采试油,其中留XX井原油黏度最高达到35 615 mPa·s(50℃条件下),取得了真实、准确的液性、产量资料。该设备提高了螺杆泵加热效率和举升能力,能够快速、准确的求取地层产出液的液性和产量,解决了国内低产稠油井排液测试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油 热采 稠油 直驱驱动 双空心抽油杆 水循环 氟橡胶
下载PDF
隔热油管连接处保温涂层的制备与隔热性能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晓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2-84,共3页
针对辽河油田稠油开采中隔热油管连接处热损失严重的问题,制备了隔热涂层。采用IMDRG01仪器测试了隔热涂层的外表面温度,采用自制的仪器测试了其导热系数;对涂料的组成、涂层厚度与结构等对涂层隔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 针对辽河油田稠油开采中隔热油管连接处热损失严重的问题,制备了隔热涂层。采用IMDRG01仪器测试了隔热涂层的外表面温度,采用自制的仪器测试了其导热系数;对涂料的组成、涂层厚度与结构等对涂层隔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涂层厚度为4 cm,隔热油管内部温度为350℃时,涂层外表面的温度为46℃;隔热涂料中添加真空球形粒子可有效提高涂层的隔热性能;珍珠岩的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涂层的隔热性能。辽河油田稠油热采注汽温较高,更适合采用含纤维与不含纤维的复合隔热保温涂料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隔热涂料 涂层结构 隔热油管
下载PDF
委内瑞拉Faja区块固井用耐高温增韧防窜水泥浆体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本岭 张乃夫 +3 位作者 张维滨 魏纪军 卢海川 孙晓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96,共5页
分析了委内瑞拉Faja区块影响固井质量及后续稠油开发的地质因素:地层以砂岩为主,胶结疏松,井壁易垮塌;存在油田伴生气;地层非均质性强,不利于后续稠油开采;开发周期长,对水泥环的力学完整性要求很高。针对以上固井难题,形成了一套耐高... 分析了委内瑞拉Faja区块影响固井质量及后续稠油开发的地质因素:地层以砂岩为主,胶结疏松,井壁易垮塌;存在油田伴生气;地层非均质性强,不利于后续稠油开采;开发周期长,对水泥环的力学完整性要求很高。针对以上固井难题,形成了一套耐高温增韧防窜水泥浆体系。通过室内实验评价,该水泥浆在稠化时间、失水量、沉降稳定性等常规性能方面表现良好,UCA过渡时间在20 min以内,防窜能力强;水泥石弹性模量能够大幅降低至2.6 GPa,抗拉强度大于1MPa,热传导系数分别为0.65和1.13,水泥石的整体热力学性能良好;形成的水泥石在315℃条件下养护5 d强度不衰退,性能满足蒸汽驱开发要求,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水泥浆 稠油热采 重油带 委内瑞拉 力学完整性
下载PDF
稠油热采单井蒸汽分配计量技术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明 宋启辉 +2 位作者 魏克明 康少伟 金奇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7-99,共3页
针对注汽井的单井蒸汽流量分配计量问题,讨论了一种注汽井蒸汽分配计量方法和实施工艺。现场试验表明,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该项技术的应用实现了1炉2井,或管网供汽的单井在线实时计量,为准确掌握每口井的注汽速度,了解和认识油... 针对注汽井的单井蒸汽流量分配计量问题,讨论了一种注汽井蒸汽分配计量方法和实施工艺。现场试验表明,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该项技术的应用实现了1炉2井,或管网供汽的单井在线实时计量,为准确掌握每口井的注汽速度,了解和认识油藏,分析油藏的注采效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力开采 注汽井 蒸汽分配计量 工艺 现场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