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相碳酸盐岩排烃下限值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秦建中 刘宝泉 +1 位作者 郑伦举 张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1-396,共6页
在灼烧过的方解石和蒙脱石及灰岩和泥岩中分别加入同一种有机质配制成不同有机碳含量的样品进行热解和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海相碳酸盐岩的烃吸附量一般在0.35 mg/g左右,变化在0.2~0.85 mg/g之间;泥页岩烃吸附量一般在1.25 mg/g... 在灼烧过的方解石和蒙脱石及灰岩和泥岩中分别加入同一种有机质配制成不同有机碳含量的样品进行热解和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海相碳酸盐岩的烃吸附量一般在0.35 mg/g左右,变化在0.2~0.85 mg/g之间;泥页岩烃吸附量一般在1.25 mg/g左右,变化在0.46~2.62 mg/g之间.高成熟-过成熟海相碳酸盐岩排烃下限TOC值为0.08%左右,成熟海相富烃碳酸盐岩排烃下限TOC值为0.3%左右,排烃下限TOC值与烃源岩吸附烃含量、干酪根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模拟实验 热解模拟实验 排烃下限值 烃源岩 碳酸盐 海相
下载PDF
冷库门在热压作用下冷量渗透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2
作者 孟岩勇 南晓红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7年第2期40-41,63,共3页
理论计算了在热压作用下冷库门冷风量的渗透情况。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用CFD软件模拟了在热压作用下冷库门的气体流动,比较了计算值和模拟值的大小。最后得知在热压作用下冷库门处库外气体和库内气体存在着质量交换,有必要在冷库门加... 理论计算了在热压作用下冷库门冷风量的渗透情况。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用CFD软件模拟了在热压作用下冷库门的气体流动,比较了计算值和模拟值的大小。最后得知在热压作用下冷库门处库外气体和库内气体存在着质量交换,有必要在冷库门加装空气幕以减少库内、外热湿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 中和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大空间热分层实测与热压通风冷却潜力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凯 王子童 郑浩 《建筑节能》 CAS 2017年第2期1-6,16,共7页
以南京某大空间建筑为对象,长45 m、宽15 m、高16 m,在9月过渡季连续多日测试了自然通风状况下的室内温度分布,发现同一垂直方向上温度的线性化程度较好,梯度在0.2℃/m左右,且随室外气象条件变化而变化。采用热压通风效应模型,计算了南... 以南京某大空间建筑为对象,长45 m、宽15 m、高16 m,在9月过渡季连续多日测试了自然通风状况下的室内温度分布,发现同一垂直方向上温度的线性化程度较好,梯度在0.2℃/m左右,且随室外气象条件变化而变化。采用热压通风效应模型,计算了南京、武汉、重庆、广州4个不同夏热地区全年各月的热压通风量及满足基准通风量要求的最小上部开口面积与通风排热量。利用Energy Plus能耗软件模拟全年各月热压通风热舒适时数,发现广州地区具有最好的热压通风节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大空间 热分层 上部开口 热压通风 能耗模拟
下载PDF
基于多区网络模型的千米建筑冬季热压分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贾欢渝 王砚玲 +1 位作者 刘京 满孝新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20,共6页
采用多区域网络模型CONTAM 3.1模拟某虚拟千米建筑的冬季热压变化规律,选取大连地区为代表城市,详细分析了千米建筑中不同孔口两侧的压差和空气流量,并与其他5个城市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减小超高层建筑的... 采用多区域网络模型CONTAM 3.1模拟某虚拟千米建筑的冬季热压变化规律,选取大连地区为代表城市,详细分析了千米建筑中不同孔口两侧的压差和空气流量,并与其他5个城市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减小超高层建筑的热压作用。模拟分析表明,冬季超高层建筑中很多楼层的孔口两侧压差远远超过规范要求。若千米建筑建于我国北方,必须采取多种设置阻隔的方法,削弱热压对系统运行和人员疏散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烟囱效应 热压 多区域网络模型 模拟
下载PDF
住宅热压引射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兴旺 高兴 +2 位作者 张丽 张殿光 段炼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0年第6期84-88,共5页
为了深入研究和应用自然通风技术中的热压通风模式,文章对常规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技术原理做了详细的论述,指出常规热压作用自然通风模式对单层建筑比较有效,同时分析了多层建筑利用该通风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多层住宅建筑... 为了深入研究和应用自然通风技术中的热压通风模式,文章对常规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技术原理做了详细的论述,指出常规热压作用自然通风模式对单层建筑比较有效,同时分析了多层建筑利用该通风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多层住宅建筑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热压引射自然通风模式,初步探讨了该通风模式的原理、特点,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确定了该模式下的通风量要求、中和面的位置和各层通风动力大小。最后针对住宅中某典型户型做了初步的模拟分析,计算所得出的结果证实了热压引射自然通风模式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也为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热压作用自然通风新技术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 热压作用 引射抽吸 模拟分析
下载PDF
冷库库门热压渗风的仿真研究
6
作者 刘海波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12期189-192,共4页
由于冷库内温度与室外温度存在较大差距,温差导致冷库内外空气密度不同,冷库内外空气存在热压差。当冷库大门开启时,室外高温高湿的空气将会流进冷库内,而冷库内的低温低湿的空气将会流到室外,冷库内外的空气将会产生强烈的热湿交换导... 由于冷库内温度与室外温度存在较大差距,温差导致冷库内外空气密度不同,冷库内外空气存在热压差。当冷库大门开启时,室外高温高湿的空气将会流进冷库内,而冷库内的低温低湿的空气将会流到室外,冷库内外的空气将会产生强烈的热湿交换导致冷库内结霜、结露,影响冷库内的温度场,造成能源浪费。本文建立了热压作用下库门渗风CFD仿真模型,研究在冷库大门开启后,库内外空气流动方式及热空气进入冷库后对冷库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库大门的开度大小和开启时间的长短对于冷热空气的运动轨迹影响不大,也不会影响初期中和面的形成;但是库门开度越小,热空气进入冷库的速度越小,库门开启时间越短,进入冷库的热湿空气越少,所引起的热湿负荷也就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库门 热压差 仿真模拟 中和面 热湿负荷
下载PDF
地方高校地球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增设热压模拟实验课程
7
作者 高变变 刘岩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4期132-134,共3页
本文基于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课教学内容设置现状,提出增设热压模拟实验课程以推动实验教学改革,重点探讨了增设该课程的必要性。热压模拟实验是进行油气形成机理等相关地球化学理论研究的必要手段,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提高的必... 本文基于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课教学内容设置现状,提出增设热压模拟实验课程以推动实验教学改革,重点探讨了增设该课程的必要性。热压模拟实验是进行油气形成机理等相关地球化学理论研究的必要手段,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提高的必然要求,符合当前油气勘探生产向深层、非常规油气等更复杂目标挺进的迫切需求,对于构建专业新特色,推动地球化学学科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在课程实施方案方面,分析了开设该课程的可行性与实施思路,以期为深入推进我校地球化学实验教学综合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模拟实验 教学改革 地球化学 实施方案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landslide run-out by considering frictional heating and thermal pressurization 被引量:4
8
作者 LIU Wei HE Si-ming HE Zi-lu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1期122-137,共16页
Some of the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landslides, such as surprisingly long travel distances and high velocities,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the mechanisms of frictional heating and thermal pressurization. In... Some of the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landslides, such as surprisingly long travel distances and high velocities,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the mechanisms of frictional heating and thermal pressurization. In this work, this mechanism is combined with a depth-averaged model to simulate the long runout of landslides in the condition of deformation. Som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frictional heating and thermal pressurization within the shear zone are further considered, including velocity profile and pressurization coeffici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upled equations, a combined computational method based on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and quadratic upwind interpolation for convective kinematics scheme is proposed. Several numerical tests are performed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mputational scheme,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pressurization on landslide run-out, and the potential of the model to simulate an actual landsl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 Frictional HEATING thermal pressurIZ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