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电站温排水分布卫星遥感监测及验证 被引量:28
1
作者 朱利 赵利民 +4 位作者 王桥 张爱玲 吴传庆 李家国 石继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79-3084,共6页
以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基于HJ-1B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IRS4,对核电站温排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识别与验证。首先利用时空插值后的NCEP大气廓线数据,结合近地面气象观测信息对IRS4数据进行大气订正;其次查找表数据建立IRS4宽通... 以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基于HJ-1B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IRS4,对核电站温排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识别与验证。首先利用时空插值后的NCEP大气廓线数据,结合近地面气象观测信息对IRS4数据进行大气订正;其次查找表数据建立IRS4宽通道辐亮度与辐射温度转换公式,完成研究区海表温度反演。利用温盐深测量仪,与卫星同步采集了84个离散点的水温,经空间插值获得地面调查海水"体温度"(bulk temperature,BT)的分布,并与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调查区平均BT比平均SST高0.47℃。在远离热排放口区域,SST高于BT,两者差异在1.0℃以内;在靠近热排放口区域,SST低于BT,并且越接近排放口两者之间差距越大。遥感与地面调查两种手段获得的温升分布基本一致,总温升区域面积相近。遥感手段获得的温升等级较少(小于4级),地面调查获得温升等级较多(大于5级);后者高温升等级(2级以上)区域面积较大,但对于1级温升区面积而言,两种手段差异较小。上午10时左右海表BT与SST差异较小,"肤-体"温差效应可以忽略,在IRS4业务化SST应用中,这一时段的卫星遥感可以作为核电站温排水分布监测的常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排水 遥感监测 地面调查 HJ-1B 大亚湾核电站
下载PDF
基于GIS的城市特大火灾蔓延模拟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思健 熊利亚 任爱珠 《火灾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28-137,共10页
本文将对城市特大火灾的蔓延机理进行深入剖析,并构建火灾蔓延的半经验半理论模型。该模型包括两个子模型,其一为个体建筑火灾发展的简化模型,其二为建筑物间的火灾蔓延模型。前者简化了个体建筑内部火灾发展与蔓延的复杂过程,仅简单评... 本文将对城市特大火灾的蔓延机理进行深入剖析,并构建火灾蔓延的半经验半理论模型。该模型包括两个子模型,其一为个体建筑火灾发展的简化模型,其二为建筑物间的火灾蔓延模型。前者简化了个体建筑内部火灾发展与蔓延的复杂过程,仅简单评价了个体建筑火灾发展所处的阶段,即起火、轰燃、充分发展与倒塌,并计算出各阶段相应的物理量。后者则是从建筑物间火灾蔓延的机理入手,借鉴已有模型对两种主要的火灾蔓延方式热辐射与热对流进行模型的简化和修正,并且量化了影响建筑物间火灾蔓延的气象条件。最后,作者提供了基于GIS的城市特大火灾蔓延模拟方案,并将模拟方案用于对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后神户市高桥医院周边一处起火进行火灾蔓延模拟,再将模拟结果与实际火灾蔓延结果进行对比,从对比中充分体现出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特大火灾 热辐射 热羽流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湍流热对流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全 孙超 +1 位作者 郗恒东 夏克青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57-663,共7页
对流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湍流和非线性系统的一个简单模型,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对热对流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然而,直到现在,人们对湍流热对流的规律和本质仍然所知有限。文章主要... 对流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湍流和非线性系统的一个简单模型,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对热对流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然而,直到现在,人们对湍流热对流的规律和本质仍然所知有限。文章主要从湍流传热、相干结构、大尺度环流和湍流中脉动量的小尺度统计等四个方面,简要地介绍了近年来湍流热对流的一些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对流 传热 流动结构 热羽流 小尺度湍流
原文传递
基于Landsat-8卫星数据的红沿河核电站温排水监测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祥 苏岫 +2 位作者 王新新 王林 文世勇 《红外》 CAS 2015年第8期22-27,共6页
为了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监测核电站温排水的业务方法,并检验新发射的Landsat-8卫星的热红外数据用于核电站温排水监测的应用能力,选取红沿河核电站附近的10 km×10 km海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Landsat-8卫星的热红外数据与中分辨率... 为了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监测核电站温排水的业务方法,并检验新发射的Landsat-8卫星的热红外数据用于核电站温排水监测的应用能力,选取红沿河核电站附近的10 km×10 km海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Landsat-8卫星的热红外数据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温度产品的交叉标定方式建立了温度信息提取模型。参考《海水水质标准》,将温排水的不同温升强度分成五级;辅以现场水文、气象资料数据,分析了红沿河核电站温排水的温度场分布及温升强度变化,绘制出了不同潮汐条件下1℃步长的温升曲线,获取了不同温升的影响面积。将该数据与温排水数学模拟计算及物理模型试验的综合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依据这种研究方法,Landsat 8卫星数据可实现高精度的核电站温排水遥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排水 遥感监测 Landsat-8 红沿河核电站
下载PDF
不同污染源位置对颗粒物浓度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5
作者 许婕 亢燕铭 钟珂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8年第1期12-16,共5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室内人员日常活动及办公行为两种不同情况下产生的颗粒物在置换通风室内的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5种典型粒径的颗粒物在这两种不同污染源释放位置下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若污染源高度靠近地面,则产生的颗...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室内人员日常活动及办公行为两种不同情况下产生的颗粒物在置换通风室内的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5种典型粒径的颗粒物在这两种不同污染源释放位置下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若污染源高度靠近地面,则产生的颗粒物在人员呼吸区浓度较低,而人员活动时在较高位置产生的颗粒物因受到热浮力的作用,在呼吸面上的浓度较高;热浮升力对小粒子(dp<5.0μm)的输运起支配作用,而大粒子将受重力作用而沉降至地面。因此,不同污染源位置产生的不同粒径颗粒物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通风 颗粒物浓度 沉积 浮升力 热浮升气流
下载PDF
热羽流与置换通风作用下油雾颗粒预测模型
6
作者 王非 孟钦鹏 +2 位作者 翁文兵 耿宇 王昕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高大空间机械厂房采用置换通风系统时,存在竖直方向油雾颗粒浓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以降低室内颗粒浓度为目的的需求通风量。为了快速预测竖向油雾颗粒浓度分布,采用区域模型建模方法,考虑壁面流区、热羽流区和主流区等... 高大空间机械厂房采用置换通风系统时,存在竖直方向油雾颗粒浓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以降低室内颗粒浓度为目的的需求通风量。为了快速预测竖向油雾颗粒浓度分布,采用区域模型建模方法,考虑壁面流区、热羽流区和主流区等主要区域,基于质量平衡与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竖向油雾颗粒浓度分布预测模型;同时在实验舱内进行了实验验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趋势相符,最大相对误差不大于20%,表明该模型能够基本满足工程要求;以5种颗粒散发率工况为例进行节能分析,发现引入预测模型后计算得到的置换通风系统需求通风量可比传统变风量系统通风设计方法计算的减少18.83%~44.41%。该预测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高大厂房中置换通风时竖向不同高度的油雾颗粒浓度,可应用于需要快速预测竖向颗粒平均浓度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加工 油雾颗粒 垂直分布 区域模型 热羽流
下载PDF
建筑热羽流影响下空气污染物跨楼层扩散特性
7
作者 王佳齐 杨锋 +2 位作者 赵青霞 黄远东 崔鹏义 《暖通空调》 202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采用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以单侧通风6层建筑为研究对象,考虑水平来流和太阳辐射引起的近壁面热羽流的耦合作用,探究了不同理查德森数Ri下建筑壁面热流运动、温度分布及污染物在竖直方向的跨楼层扩散传播特性。研究表明:当Ri≤5.64时,水... 采用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以单侧通风6层建筑为研究对象,考虑水平来流和太阳辐射引起的近壁面热羽流的耦合作用,探究了不同理查德森数Ri下建筑壁面热流运动、温度分布及污染物在竖直方向的跨楼层扩散传播特性。研究表明:当Ri≤5.64时,水平风力占主导,建筑2/3高度以下迎风面有明显的下行及向两侧的流动,1层释放的污染物对2层及以上楼层几乎没有影响,此时归一化净逃逸速度NEV~*基本保持不变;当Ri>5.64时,壁面热浮升力作用不能被忽略,随着Ri的增大,NEV~*明显增大,表明有更多污染物从1层室内扩散出来,沿迎风面向上运动的热流对高层室内产生影响,导致污染物跨楼层传播的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效应 热羽流 污染物扩散 跨楼层传播 净逃逸速度
下载PDF
核电温排水基准温度星地协同提取与分析——以宁德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雅萍 马秀秀 +2 位作者 李家国 朱利 李凯云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99-1913,共15页
核电在中国正式进入积极推进建设时期,而核电温排水对周边水域环境的影响监测与评估不仅为核电机组的规划、建设、运行等过程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同时也对海域水质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价值。客观精准的基准温度提取是温排水热污染遥感监测... 核电在中国正式进入积极推进建设时期,而核电温排水对周边水域环境的影响监测与评估不仅为核电机组的规划、建设、运行等过程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同时也对海域水质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价值。客观精准的基准温度提取是温排水热污染遥感监测与评估的基础,本文以宁德核电站星地同步监测为例,通过对72个离散测量点位温度垂直剖面特征进行分析,将其划分为7种不同剖面形态,从中归纳出稳定温度点,并据此构建基准温度星地协同提取“实测稳定温度法”,解决以往地面测量监测和热红外遥感监测在实施过程中基准温度计算相互独立、未进行星地协同处理,致使监测结果可比较性相对较弱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实测稳定温度法提取得到的温排水星地同步监测结果从分布范围、强度到扩散趋势最为一致,提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基准温度提取方法;实测稳定温度法监测星地面积差异最小,为1.53 km^(2),相对于其他方法精度提高了4—10倍,而多点平均温度法(近岸多点)、取水口温度法、邻近区域温度替代法、校正的海湾平均法、半径区域平均温度法(5 km半径)、温升混合区最低温度法的星地面积差异分别为11.95 km^(2)、11.12 km^(2)、7.69 km^(2)、6.61 km^(2)、8.46 km^(2)和14.93 km^(2)。实测稳定温度法能够更客观、准确的提取核电站温排水热污染分布范围和大小,在核电温排水热污染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排水 星地协同 GF-5 基准温度 热污染 遥感
原文传递
含有同一高度相近点热源的置换式自然通风房间热分层流动研究
9
作者 杨长青 刘玉波 +4 位作者 李安桂 高小攀 高腾 罗文豪 乔玲敏 《暖通空调》 2023年第5期99-103,21,共6页
研究了自然通风房间内同一高度的2个相近点热源对房间热分层流动的影响。基于等强度点热源羽流耦合扩散规律,推导得出同一高度相近点热源房间的热分层高度计算模型,并分析了热源距地板高度、风口面积等因素对热压自然通风的影响。研究表... 研究了自然通风房间内同一高度的2个相近点热源对房间热分层流动的影响。基于等强度点热源羽流耦合扩散规律,推导得出同一高度相近点热源房间的热分层高度计算模型,并分析了热源距地板高度、风口面积等因素对热压自然通风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热源高度增大或当量有效孔口面积增大,量纲一热分层高度增大;随着热源高度增大,房间热分层高度的上、下限值增大;两热源独立的量纲一阈值随着热源高度增大而减小,随着当量有效孔口面积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 热分层 点热源 双热源 热羽流 热源高度 风口面积
下载PDF
多热源热羽流与通风相互作用对工业建筑热环境的影响
10
作者 黄煜 杨昌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147,共10页
工业建筑内存在多个高温热源,所形成的热羽流对建筑气流组织的影响极大。本文以一座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车间为例,通过6种不同的送风速度和6种不同的送风口高度来研究多热源热羽流与送风射流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对工业建筑热环... 工业建筑内存在多个高温热源,所形成的热羽流对建筑气流组织的影响极大。本文以一座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车间为例,通过6种不同的送风速度和6种不同的送风口高度来研究多热源热羽流与送风射流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对工业建筑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热源耦合热羽流以高温热源为主导,羽流相互靠拢形成集中的卷吸区域,最大轴心速度约为0.64 m/s。利用热羽流引导气流组织向上运动,可使高温空气快速排出,从而有效改善建筑工作区热环境。降低送风速度能够减少对热羽流上流的抑制作用,当送风速度由14.80 m/s降至2.96 m/s,车间工作区温度由39.2℃降至31.6℃。降低送风口高度能够增加对热羽流上流的促进作用,当送风口高度由5.0 m降至1.7 m,车间工作区温度由34.9℃降至30.3℃。研究结果可为工业建筑的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建筑 热羽流 送风射流 相互作用 热环境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 on the subway platform 被引量:3
11
作者 Jianjian Wei Sirui Zhu +6 位作者 Feiwu He Qianfang Guo Xinxin Huang Jianxiang Yu Lirong Zou Tao Jin Jie Wu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236-243,共8页
Underground subway platforms are among the world’s busiest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but the airborn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 on these platforms has been rarely studied.Here,computational... Underground subway platforms are among the world’s busiest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but the airborn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 on these platforms has been rarely studied.Here,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modeling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irflow patterns and infection risks in an island platform under two common ventilation modes:Mode 1-both sides have air inlets and outlets;Mode 2-air inlets are present at the two sides and outlets are present in the middle.Under the investigated scenario,airflow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ventilation jet and human thermal plumes.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 infector’s breathing jet imposes the front passenger under the highest exposure risk by short-range airborne route,with intake fractions up to 2.57%(oral breathing)or 0.63%(nasal breathing)under Mode 1;oral breathing of the infector may impose higher risks for the front passenger compared with nasal breathing.Pathogen are efficiently diluted as they travel further,in particular to adjacent crowds.The maximum and median value of intake fractions of passengers in adjacent crowds are respectively 0.093%and 0.016%(oral breathing),and 0.073%and 0.014%(nasal breathing)under Mode 1.Compared with Mode 1,the 2nd mode minimizes the interaction of ventilation jet and breathing jet,where the maximum intake fraction is only 0.34%,and the median value in the same crowd and other crowds are reduced by 23–63%.Combining published quanta generation rate data of COVID-19 and influenza infectors,the predicted maximum and median infection risks for passengers in the same crowds are respectively 1.46%–40.23%and 0.038%–1.67%during the 3–10 min waiting period,which are more sensitive to ventilation rate and exposure time compared with return air.This study can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subway plat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borne transmission route Ventilation thermal plume COVID-19 INFLUENZA
下载PDF
CORMIX与二维数模、物模在滨海核电厂温排水近区模拟中的比对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琨 张爱玲 +1 位作者 覃春丽 王韶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3,共7页
我国一般采用二维数值模型和物理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滨海核电厂的温排水影响范围进行评价,二维数值模型难以模拟近区水流和温排水的分布规律,而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所需费用高、周期长。CORMIX是在浮射流理论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开... 我国一般采用二维数值模型和物理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滨海核电厂的温排水影响范围进行评价,二维数值模型难以模拟近区水流和温排水的分布规律,而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所需费用高、周期长。CORMIX是在浮射流理论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开发的,对近区的稀释扩散特征模拟结果较好,且使用简单快捷、成本低。本文以我国某滨海核电厂温排水影响范围的模拟为算例,对CORMIX与二维数模、物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ORMIX对于近区的模拟结果优于二维数模,与物模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同时,本文还对CORMIX在滨海地区的适用性进行探讨,对于岸线规律、水下地形开阔的区域,CORMIX可作为温排水近区模拟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核电厂 温排水 扩散器 CORMIX
下载PDF
静风环境下壁面热流对建筑热羽流的影响
13
作者 韩东亮 翟璐开 +1 位作者 张甜甜 谭羽非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3年第4期48-55,共8页
为研究静风环境下建筑立面的热羽流特性,基于相似理论建立了静风建筑实验平台,采用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50 W/m^(2)、100 W/m^(2)、200 W/m^(2)三种壁面热流密度下的建筑立面热羽流特性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壁... 为研究静风环境下建筑立面的热羽流特性,基于相似理论建立了静风建筑实验平台,采用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50 W/m^(2)、100 W/m^(2)、200 W/m^(2)三种壁面热流密度下的建筑立面热羽流特性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壁面热流密度的增加,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上,风速及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竖直方向上,随着距离地面高度的增加,风速不断增大,而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在水平方向上,随着距离壁面距离的增加,风速先增大后减小,温度先急剧下降后保持不变。并且最大气流速度出现在近壁面区域的顶部,热流密度分别为50 W/m^(2)、100 W/m^(2)、200 W/m^(2)时,速度最大值分别为1.6 m/s、2.1 m/s、2.6 m/s,最高温度分别为37℃、4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羽流 建筑立面 静风环境 实验测试
下载PDF
室内自然置换通风受热墙体特性研究与实验模拟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牛建会 刘泽勤 宋丹萍 《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12,共5页
分析了含有热源的室内自然置换通风过程中热力分层的流动机理,探索了自然置换通风室内气流分层的理论模型。实验研究含有单面受热垂直墙体(如太阳照射受热墙体)的室内无因次有效通风面积与热力分层界面无因次高度的函数关系,并确定出自... 分析了含有热源的室内自然置换通风过程中热力分层的流动机理,探索了自然置换通风室内气流分层的理论模型。实验研究含有单面受热垂直墙体(如太阳照射受热墙体)的室内无因次有效通风面积与热力分层界面无因次高度的函数关系,并确定出自然置换通风的室内环境空气层的厚度仅为无因次有效通风面积的函数,实验发现无因次稳定分层分布大约成线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面垂直受热墙 热力分层 置换通风 羽流浮力
下载PDF
室内热羽流特性小波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比较
15
作者 王海东 周鹏志 +1 位作者 王慧 黄晨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0-625,652,共7页
通过室内热羽流实验和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研究,比较了不同热羽流强度下的轴心速度和不同湍流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实验中高频采样的热羽流速度数据采用小波变换进行处理,处理后体现平均速度变化的低频信息和体现湍流脉动的高频信息... 通过室内热羽流实验和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研究,比较了不同热羽流强度下的轴心速度和不同湍流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实验中高频采样的热羽流速度数据采用小波变换进行处理,处理后体现平均速度变化的低频信息和体现湍流脉动的高频信息直观反映了热羽流流动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热羽流具有非稳态准周期的波动特性。物体表面温度越高,产生的热羽流平均速度和湍流脉动幅度越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非定常雷诺时均法的模拟结果最终趋于稳定而无法反映热羽流的波动特性,大涡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热羽流流动的非稳态特征。此外,隐式格式时间步长的选择可以借鉴CFL(Courant-Friedrichs-Lewy)条件进行设置,得到较为准确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羽流 小波分析 大涡模拟 非稳态数值模拟 CFL条件
下载PDF
船舶排气热特征求解器开发及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赵世明 魏培绪 +1 位作者 史径丞 魏利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794-9801,共8页
为了分析船舶中排气羽流热和气体组分的流动特性,更好地揭示其热分布及红外辐射特征,以某现代常规动力船舶为例,基于开源软件OpenFOAM开发了recRhoSimpleFoam可压缩羽流热特征求解器,该求解器能够计算船舶羽流温度的热分布及各气体组分... 为了分析船舶中排气羽流热和气体组分的流动特性,更好地揭示其热分布及红外辐射特征,以某现代常规动力船舶为例,基于开源软件OpenFOAM开发了recRhoSimpleFoam可压缩羽流热特征求解器,该求解器能够计算船舶羽流温度的热分布及各气体组分的分布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网格数量、离散格式和边界条件对排气羽流温度和气体组分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网格划分精细度能够影响其数值模拟的求解结果,精细网格对于热特征的分析更为有利,离散格式和边界条件的改变对于其羽流温度的影响较小。该研究可为下一步流场的优化以及红外仿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热分布 recRhoSimpleFoam求解器 排气羽流
下载PDF
焊接工艺多源散发的高温颗粒污染物扩散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坤 庄加玮 +2 位作者 刁永发 任美 张俪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52-2560,共9页
为探究热工艺过程产生的热气流作用下颗粒的迁移规律,基于气固两相离散粒子模型(DPM)对多源浮射流伴生的高温颗粒的扩散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讨论了两相流运动过程中热气流与颗粒群的温度和速度的瞬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于473K≤T_(0)... 为探究热工艺过程产生的热气流作用下颗粒的迁移规律,基于气固两相离散粒子模型(DPM)对多源浮射流伴生的高温颗粒的扩散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讨论了两相流运动过程中热气流与颗粒群的温度和速度的瞬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于473K≤T_(0)≤673K的高温颗粒群,温度衰减趋势类似,颗粒群温度分布呈中心对称;当5μm≤d_(p)≤20μm时,颗粒与气流之间的跟随性随着粒径的增大而降低;热羽流随时间经历了独立发展和相互合并的过程,羽流之间涡旋结构的消失导致中心位污染源散发的d_(p)=10μm的颗粒更容易发生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颗粒 空气质量 热工艺 扩散特性 热羽流
下载PDF
Landsat-8 TIRS数据在某核电站温排水监测中应用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谷洪钦 邹国良 马进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6-81,共6页
为探索Landsat-8 TIRS热红外数据在核电站温排水监测的应用能力,以某核电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单窗算法建立核电站附近海域表面温度反演方法,并将该结果与时相接近的MODIS海温产品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反演的温度场可较精... 为探索Landsat-8 TIRS热红外数据在核电站温排水监测的应用能力,以某核电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单窗算法建立核电站附近海域表面温度反演方法,并将该结果与时相接近的MODIS海温产品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反演的温度场可较精细地刻画该核电站附近温度场的分布情况,Landsat-8 TIRS数据可实现较高精度的核电站温排水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排水 遥感监测 Landsat-8 核电站
下载PDF
基于融合遥感数据的广东沿岸温度锋面的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邱春华 崔永生 +1 位作者 胡诗琪 霍丹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23,共8页
基于2015年全年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Operation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ea Ice Analysis(OSTIA)海表温度数据,利用最大温度梯度法,对广东沿岸(20°—23°N,110°—118°E)海表温度锋面的季节变化及生消机制进行... 基于2015年全年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Operation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ea Ice Analysis(OSTIA)海表温度数据,利用最大温度梯度法,对广东沿岸(20°—23°N,110°—118°E)海表温度锋面的季节变化及生消机制进行了分析。广东沿岸温度锋面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强,夏季弱;粤东温度锋面常年存在,粤西温度锋面夏季消失;珠江口区域温度锋面与珠江羽状流的扩散路径有关,即夏季锋面主轴往东北方向延伸,秋季往西南方向延伸。对比温度锋面与风速的关系,发现其形成及消失受季风的影响。通过简单的模型实验,发现季风通过影响锋面两侧的湍流热通量引起锋面强度的变化:西南(东北)季风带来的暖湿(干冷)空气减弱(增加)了近岸冷水的潜热释放,导致冷水区温度上升(下降)大于暖水区,引起锋面消失(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锋面 广东沿岸 时空变化 羽状流
下载PDF
热力羽流的大涡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小龙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6-40,共5页
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两无穷大平板间受热形成的羽流进行了数值模拟.控制方程为三维不可压N-S方程组,数值格式采用了高精度的伪谱方法,亚格子模型则采用了TNS模型.首先对槽道流进行了模拟,通过比较大涡模拟和直接数值模拟的结果对此方... 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两无穷大平板间受热形成的羽流进行了数值模拟.控制方程为三维不可压N-S方程组,数值格式采用了高精度的伪谱方法,亚格子模型则采用了TNS模型.首先对槽道流进行了模拟,通过比较大涡模拟和直接数值模拟的结果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随后数值模拟了热力羽流的输运过程,分析讨论了相关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并比较了不同Rayleigh数对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ayleigh数比较大时,热浮力对流动的影响比较大,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流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TNS模型 羽流 Rayleigh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