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温度下褐煤裂隙演化的显微CT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孟巧荣 赵阳升 +1 位作者 于艳梅 胡耀青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75-2483,共9页
利用显微CT系统直观地研究褐煤从20℃~600℃裂纹的演化扩展过程,对原生裂纹和新生微裂纹的扩展演化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00℃,褐煤热破裂程度中等,只有很少的微裂纹产生;100℃~300℃热破裂剧烈,原生裂纹扩展延伸... 利用显微CT系统直观地研究褐煤从20℃~600℃裂纹的演化扩展过程,对原生裂纹和新生微裂纹的扩展演化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00℃,褐煤热破裂程度中等,只有很少的微裂纹产生;100℃~300℃热破裂剧烈,原生裂纹扩展延伸,且产生许多微裂纹,新旧裂纹扩展、延伸、搭接形成裂隙网络;300℃~500℃裂纹的扩展很缓慢;500℃~600℃,裂纹有闭合的趋势。随温度升高,微裂纹易沿层理方向产生于软煤质中,止裂于硬质带边缘,部分垂直层理方向的裂纹会在硬质带边缘分叉后沿层理方向扩展,裂纹沿层理方向的扩展速度远大于垂直层理方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褐煤 显微CT 热破裂 演化特征
下载PDF
大气压Ar/H_2O等离子体射流的放电特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方志 靳君 +1 位作者 张荐 姚正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49-2056,共8页
为促进大气压Ar/H2O等离子体射流放电在材料表面改性、等离子体医学及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了大气压Ar/H2O等离子体射流放电模式和放电参量。测量了这种射流在不同外加电压下的电气特性、发光特性及光谱特性,并据此计算得到主... 为促进大气压Ar/H2O等离子体射流放电在材料表面改性、等离子体医学及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了大气压Ar/H2O等离子体射流放电模式和放电参量。测量了这种射流在不同外加电压下的电气特性、发光特性及光谱特性,并据此计算得到主要放电参量,如放电功率、传输电荷、电子激发温度、分子振动温度以及转动温度等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大,大气压Ar/H2O等离子体射流放电模式可分为电晕放电、介质阻挡放电和射流放电3个阶段,并可通过电压电流波形图和发光图像进行区分。Ar/H2O等离子体射流产生的粒子主要有Ar、OH以及少量的O和N2等。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大,放电功率、传输电荷及主要粒子(包括OH)的谱线强度都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当外加电压从7kV增加到9.5kV时,分子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其变化范围分别为1000-2200K和350-550K。当外加电压为9.5kV时,电子激发温度为0.646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大气压 等离子体射流 变化规律 放电特性 放电模式 放电参量
下载PDF
福州主城区绿色空间演化的热环境效应差异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燕红 蔡芫镔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49-2158,共10页
以福州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两方面,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提取了土地利用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反演了地表温度,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色空间演化所引起的地表热环境效应特征。结果表明:1993—2013年,福州市的土地利用/覆盖... 以福州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两方面,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提取了土地利用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反演了地表温度,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色空间演化所引起的地表热环境效应特征。结果表明:1993—2013年,福州市的土地利用/覆盖发生显著变化,城市绿色空间(林/草地、水体和湿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具有显著差异,建设用地和裸地对研究区的地表增温有正贡献,绿色空间表现为负贡献;不同绿色空间类型的降温差异明显,表现为水体>湿地>林/草地;不同绿色空间的演化过程产生了多样化的温度效应格局,绿色空间损失区引起的温差最为显著,交换区和扩张区引起的温差略高于不变区域;通过温度植被指数的模型构建,定量评估了不同绿色空间类型的演化方向与演化效应的关系。研究结果可加深对不同绿色空间类型对城市热岛效应缓解作用的认识,为河流沿岸城市不同的绿色空间保育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演化特征 绿色空间 福州
原文传递
煤系中金刚烷类化合物演化特征及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房忱琛 吴伟 +1 位作者 刘丹 刘金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随着金刚烷类化合物在原油和烃源岩评价方面的广泛应用,它们在原油和烃源岩中的来源、演化、分布等特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须五段煤系泥岩进行热裂解模拟实验中发现,金刚烷类化合物主要在等效镜质体反射率(E... 随着金刚烷类化合物在原油和烃源岩评价方面的广泛应用,它们在原油和烃源岩中的来源、演化、分布等特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须五段煤系泥岩进行热裂解模拟实验中发现,金刚烷类化合物主要在等效镜质体反射率(EasyRO)为1.0%~1.5%时生成,在EasyRO〉1.5%之后开始裂解。在模拟实验过程中,金刚烷参数MAI、EAI、TMAI-1分别在EasyRO值为1.5%~2.5%、1.0%~2.5%、1.5%~2.5%时与成熟度有良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都在0.784 4以上,说明这些参数可以在此范围内进行成熟度评价。另外,产率比值A/D、MA/MD、DMA/DMD和As/Ds在EasyRO值为1.2%~2.5%时也与成熟度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都在0.923 6以上,说明这些比值也可作为成熟度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泥岩 热裂解 金刚烷 演化特征
原文传递
煤中矿物质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承伟 《煤质技术》 2024年第2期1-20,31,共21页
针对我国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分质利用的现实问题,研究煤中矿物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和转化行为可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提高矿物质的脱除率及煤基质的有效转化率。从地球化学角度阐述煤中矿物质的定义、成因、组合分布、赋存特征、含量丰度及... 针对我国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分质利用的现实问题,研究煤中矿物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和转化行为可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提高矿物质的脱除率及煤基质的有效转化率。从地球化学角度阐述煤中矿物质的定义、成因、组合分布、赋存特征、含量丰度及矿物质间的关系,总结目前探究煤中矿物质理、化性质所需的技术手段,从显微镜成像对其空间结构的表征到质谱、光谱、能谱结合进行定性和定量表征,并归纳具体检测手段的优缺点。针对煤中矿物质的热演化研究,从地质角度讨论煤中矿物质赋存富集的控制因素,概括陆源碎屑物质、沉积环境、成煤植物、岩浆热液活动、地下水活动、风化作用对煤中矿物质聚集的影响。不同成因的矿物质在煤炭不同的利用热演化过程中迁移转化也不尽相同,重点归纳煤炭燃烧、气化、液化、焦化过程中矿物质的热迁变特征,并从地球化学角度解读煤中矿物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其热演化过程中的演变规律。从地球化学角度出发,提出针对煤中矿物质的嵌布特征、解离特性的地质控制研究和矿物质脱除效果与成煤环境因素的关系尚有具体和细化的空间。通过煤剖面的地球化学信息划分地质影响作用,结合煤炭利用过程中矿物质的嵌布类型与解离特性的研究揭示控制矿物质脱除效果的地质因素具有探索性。随着煤中矿物质潜在资源特性的日益突出,煤中纳米矿物表现出的特殊性质,可将其作为研究煤地质学和煤地球化学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中矿物质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因素 纳米矿物 矿物热演化 嵌布类型 解离特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中部长_(7)段中等热演化程度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霍萍萍 范柏江 +4 位作者 王妍妍 梁全胜 李亚婷 王霞 师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6,共8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长_(7)段页岩热演化偏低以及页岩气赋存特征复杂的问题,利用基本地球化学方法以及气体解析实验开展对比性研究,揭示页岩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探索页岩气的赋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1...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长_(7)段页岩热演化偏低以及页岩气赋存特征复杂的问题,利用基本地球化学方法以及气体解析实验开展对比性研究,揭示页岩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探索页岩气的赋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1型,热演化程度为中等,有机碳含量平均为4.52%,游离烃含量为4.09 mg/g,热解烃含量为8.70 mg/g;研究区页岩气属于油型气,其地质成因为热解成因;页岩气的赋存相态为游离气、溶解气和吸附气共存,且吸附气含量和溶解气含量之和大于游离气含量;页岩对不同气体的吸附性能具有较大差异,对氮气的吸附性最弱;烃类气体中,小分子气体的初次运移能力强于大分子气体。由于热演化程度偏低,一方面使得页岩内部油气水共存,整体含气性不高,另一方面使得油气在地质运动过程中得以大量保存。在针对长_(7)段的开发过程中,进行页岩油气的共同开发最具有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研究结果对长_(7)段下步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热演化程度 地球化学特征 长_(7)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南宁市主城区不透水面与热环境效应的空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嘉丽 冯婧珂 +3 位作者 杨元征 俎佳星 蔡文华 杨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534,共10页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面持续扩张是影响城市热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科学测度城市不透水面变化及其与热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有效制定合理的城市蓝绿空间规划提供依据。基于南宁市主城区2003-2019年间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面向对象分...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面持续扩张是影响城市热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科学测度城市不透水面变化及其与热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有效制定合理的城市蓝绿空间规划提供依据。基于南宁市主城区2003-2019年间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获取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借助辐射传输方程反演地表温度,定量分析城市不透水面与热环境效应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探索城市不透水面与热环境效应的空间关系和集聚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近15年来南宁市主城区不透水面的面积显著增加,城市主要沿环路以内的老城区和主要交通要道不断向外扩展,主要扩张方向为向东和向南。城市热场由中温区占主导,低温区和次低温区的面积波动下降,高温区与次高温区的范围逐渐蔓延,城市热岛效应有所加剧。南宁市热岛分布格局由单中心转变为多中心,新开发区的热岛效应明显增强。南宁市主城区不透水面与热环境效应之间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从2003-2019年相关性逐渐增强。空间集聚类型以高-高聚集和低-低集聚为主,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低-低聚集区位于东部绿地比例较高及河流分布集中的地区。该研究通过探讨南宁市主城区不透水面与热环境的空间关系,明确二者空间集聚与分异特征,有助于识别城市热环境亟需优化改善的区域,进而通过增加城市绿地和水体斑块,加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设等方式实现城市蓝绿空间优化配置以缓解热岛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景观格局优化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热环境 热场强度 时空演变特征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南宁市
下载PDF
南大西洋下刚果盆地烃源岩特征与成藏贡献
8
作者 杨雄兵 王宏语 +1 位作者 苏玉山 关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9-1384,共16页
下刚果盆地位于南大西洋的非洲沿岸,由中生代裂谷盆地与新生代被动陆缘盆地叠合而成,是以岩盐构造发育为特色的富油气盆地。本文以二维地震、测井与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勘探与研究成果,明确了该盆地烃源岩的类型与沉积环境,并... 下刚果盆地位于南大西洋的非洲沿岸,由中生代裂谷盆地与新生代被动陆缘盆地叠合而成,是以岩盐构造发育为特色的富油气盆地。本文以二维地震、测井与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勘探与研究成果,明确了该盆地烃源岩的类型与沉积环境,并通过烃源岩的热演化模拟、典型油气藏解剖、油气藏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揭示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贡献。研究表明,下刚果盆地在岩盐层之下的Bucomazi组发育湖相烃源岩,在岩盐层系之上的Iabe组、Landana组发育海相烃源岩。湖相烃源岩发育于干燥偏还原的湖盆环境中,有机质含量高;海相烃源岩发育于半深海-深海环境,累计厚度较大。在中新世后,Bucomazi组烃源岩进入生气阶段,Iabe组烃源岩进入生油阶段,为区内提供主要的油气供应。下刚果盆地油气藏类型及分布受烃源岩、断裂与盐构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烃源岩的成熟、分布是关键要素。盐下油气藏多由近岸湖相烃源岩晚期供藏形成,而盐上油气藏则由多套烃源岩的多期供烃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刚果盆地 盐岩 烃源岩 热演化模拟 成藏特征
下载PDF
陆相页岩热演化过程中孔隙分形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马明 陈国俊 +3 位作者 徐勇 胡士骏 吕成福 薛莲花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47,共7页
分形维数可定量表征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性,为页岩储层评价提供思路。以热模拟获得的不同热演化阶段的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为研究对象,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各演化阶段孔隙变化特征,并通过低温液氮吸附实验,研究各个演化阶段页岩... 分形维数可定量表征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性,为页岩储层评价提供思路。以热模拟获得的不同热演化阶段的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为研究对象,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各演化阶段孔隙变化特征,并通过低温液氮吸附实验,研究各个演化阶段页岩孔隙分形特征,运用FHH模型计算页岩孔隙分形维数,探讨了分形维数与有机碳、矿物成分、孔隙结构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成熟阶段页岩中纳米级有机质孔发育有限,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在有机质内部开始逐渐发育孔隙,同时黏土矿物颗粒间的有机质也开始分解,出现纳米级层间孔,主要发育墨水瓶状孔和少部分的平行板状孔;孔径峰值主要在2~4 nm和40~50 nm,随着成熟度增加,上述2个孔径段的孔隙相对数量增加,分形维数依次增大,分形维数为2.592~2.717,孔隙非均质性增强。分形维数随着有机碳含量的减少而增加,而与石英、黏土矿物含量相关性不明显;随着成熟度增加,微孔和中孔比例增加,平均孔径减小,孔隙表面越复杂,比表面积和分形维数增加;分形维数与总孔隙体积、微孔体积、中孔体积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而与大孔体积相关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陆相页岩 热演化 低温液氮吸附 分形特征
下载PDF
基于岩石热解资料的烃源岩有机碳构成计算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永会 刘刚 +4 位作者 高亮 向娟 宋海强 胡元伟 王青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56,共6页
随着热演化程度的提高,烃源岩中有机碳的丰度和组成持续变化。为研究有机碳组成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有机碳构成”概念,并建立了基于岩石热解参数计算烃源岩残余有效碳相对含量、残余无效碳相对含量、原始有效碳相对含量和原始无效碳相... 随着热演化程度的提高,烃源岩中有机碳的丰度和组成持续变化。为研究有机碳组成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有机碳构成”概念,并建立了基于岩石热解参数计算烃源岩残余有效碳相对含量、残余无效碳相对含量、原始有效碳相对含量和原始无效碳相对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低成本的岩石热解分析,能够快速定量计算各类烃源岩的有机碳构成。将该方法应用于银额盆地中生界低成熟和古生界过成熟烃源岩的有机碳构成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应用结果表明:对于低成熟烃源岩,残余有机碳构成与原始有机碳构成相比变化不大,有效碳的占比仅有小幅度的减小,而无效碳的占比也只有小幅度的增加,表明低成熟烃源岩成烃转化率小,仅有少量有效碳转化为烃类;而过成熟烃源岩有效碳的生烃转化率极高,绝大部分残余有机碳为不可热解的“死碳”,而有效碳仅占极小的一部分。该方法实现了对烃源岩有机碳构成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提升,可为烃源岩有机碳热演化特征等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热解 热演化特征 有机碳构成 低成熟烃源岩 过成熟烃源岩
下载PDF
高升—雷家地区未熟油藏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平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2期38-41,146,共6页
高升-雷家地区未熟油具有较高密度、较高胶质沥青质含量,低饱和烃含量、低饱芳比、高芳烃和非烃含量的特征。研究表明未熟油来自沙四段湖湾亚相环境下发育的特殊岩性段的油页岩、白云质泥岩、灰质泥岩、钙质页岩、泥质白云岩,这些烃源... 高升-雷家地区未熟油具有较高密度、较高胶质沥青质含量,低饱和烃含量、低饱芳比、高芳烃和非烃含量的特征。研究表明未熟油来自沙四段湖湾亚相环境下发育的特殊岩性段的油页岩、白云质泥岩、灰质泥岩、钙质页岩、泥质白云岩,这些烃源岩不仅具有较强的生烃潜能,而且还具有优越的排烃性能,为未熟油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升-雷家地区 未熟油 湖湾亚相 特殊岩性 热演化 生物标志物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oil on evolutionary character- istics of diamondoids during oil thermal pyrolysis
12
作者 FANG ChenChen XIONG YongQiang +3 位作者 LI Yun LIANG QianYong WANG TongShan LI YongX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62-370,共9页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s, now we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 carbon number hydrocarbons to diamondoid generation during thermal pyrolysis of crude oil and its sub-frac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s, now we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 carbon number hydrocarbons to diamondoid generation during thermal pyrolysis of crude oil and its sub-fractions(saturated, aromatic, resin, and asphalene fraction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oil on diamondoid generation and diamondoid indices due to the lack of attention to these components in experiments.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oil on diamondoid generation and maturity indices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pyrolysis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n a normal crude oil from the HD23 well of the Tarim Basin and its residual oil after artificial volatilization, combined with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iamondoi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olatile components(≤n C12) in oil have an obvious contribution to the generation of adamantanes, which occurs main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oil cracking(Easy Ro<1.0%), and influences the variations in maturity indices of adamantanes; but they have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generation and maturity indices of diamantanes. Therefore, some secondary alterations e.g., migration, gas washing, and biodegradation, which may result in the loss of light hydrocarbons in oil under actu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could affect the identification of adamantanes generated during the late-stage cracking of crude oil, and further influenc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damantane ind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de oil Volatile component thermal pyrolysis DIAMONDOIDS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基于气体分析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早期预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梦洁 杨爱军 +7 位作者 叶奕君 杨晖 张智棋 何桂荣 江智元 王小华 袁欢 荣命哲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507-4538,共32页
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安全方面仍存在隐患,在遭遇滥用时可能会引发电池失效甚至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阻碍了其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方面的大规模应用。针对锂离子电池的... 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安全方面仍存在隐患,在遭遇滥用时可能会引发电池失效甚至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阻碍了其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方面的大规模应用。针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预警方面的研究引发了相关人员的极大关注,其中,基于电池气体分析的热失控早期预警机制相比于传统的电、热信号在可靠性、准确性、反应速度等方面有所提高。该文总结了锂离子电池在热失控过程中的气体来源,全面对比分析了触发方式、阴极材料、电池型号、荷电状态(SOC)及健康状态(SOH)对热失控产气组分、含量以及产气总量的影响规律,回顾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中温度-压力演化特性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基于气体成分和内部压力的早期预警方案,并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潜在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排气行为 温度-压力演化特性 早期预警
下载PDF
歧口凹陷沙三段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
14
作者 王艺帆 刚文哲 +2 位作者 朱传真 姜文亚 廖文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7,共17页
以桂源岩热解分析数据为基础,结合PetroMod盆地模拟技术,明确研究区痊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运用生桂潜力法建立生排痊模式,分析生排痊史及排痊强度,揭示歧口凹陷沙三段痊源岩热演化与生排痊作用对油气运聚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 以桂源岩热解分析数据为基础,结合PetroMod盆地模拟技术,明确研究区痊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运用生桂潜力法建立生排痊模式,分析生排痊史及排痊强度,揭示歧口凹陷沙三段痊源岩热演化与生排痊作用对油气运聚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痊源岩普遍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在镜质组反射率约为0.53%和0.83%时分别进入生坯和排痊门限,其排痊率达250mg/g,排痊效率达65%。晚始新世末一早渐新世开始短暂生痊,因构造抬升运动而中止,在中渐新世开始排坯,至中渐新世末达到生排桂高峰期,之后于晚渐新世末再次因构造运动生排疑中止,整个生排坯过程与桂源岩热演化阶段基本一致。排坯中心沿歧北次凹一歧口主凹周缘分布,排妊强度达90x10^(6)t/km^(2),具有强排妊特征。广泛式的生排分布特征为歧口凹陷邻近隆起和斜坡部位提供了丰富的油气来源和运移动力,油气同时具有近源成藏及远距离侧向运移成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热演化 生排烃特征 排烃强度 沙三段 歧口凹陷
下载PDF
祁连山和首都圈卫星热红外背景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温少妍 屈春燕 +2 位作者 单新建 闫丽莉 宋冬梅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8-144,共7页
掌握非震情况下的热红外亮温背景场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是有效提取地震红外异常信息的关键。利用2003—2011年NOAA卫星夜间热红外遥感数据构建祁连山和首都圈亮温背景场,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外亮温背景场受季节、地形和断裂活... 掌握非震情况下的热红外亮温背景场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是有效提取地震红外异常信息的关键。利用2003—2011年NOAA卫星夜间热红外遥感数据构建祁连山和首都圈亮温背景场,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外亮温背景场受季节、地形和断裂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受季节变化影响最大,年变规律明显;不同地理环境,亮温年变特征呈现不同形式,对于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区,亮温变化曲线不稳定,红外亮温与地面高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地面高程每增加100 m,亮温降低约0.21~0.63℃,这与我国气温直减率基本一致;活动断裂带在红外图像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亮温线性条带或亮温分界带;多年平均背景场平滑了气候等突变信息,呈现出稳定性较强的规律性变化特征,为断裂活动和地震所引起的增温异常检测提供了稳定的亮温变化基准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热红外遥感 首都圈 祁连山 背景场 时空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