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大规模储热的光热电站-风电联合系统多日自调度方法 被引量:71
1
作者 晋宏杨 孙宏斌 +2 位作者 郭庆来 陈润泽 李正烁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23,共7页
含储热的光热电站具有良好的可调度性,其可调度能力与实时光照功率和储热装置内存储的能量有关。当光热电站与风电组成联合系统发电时,光热电站可以削减风电的不确定性,但由于风、光功率情况在不同调度日间具有波动性,因此联合系统需要... 含储热的光热电站具有良好的可调度性,其可调度能力与实时光照功率和储热装置内存储的能量有关。当光热电站与风电组成联合系统发电时,光热电站可以削减风电的不确定性,但由于风、光功率情况在不同调度日间具有波动性,因此联合系统需要的光热电站的可调度能力和光热电站的实际可调度能力每天均不相同。文中建立了基于场景方法的光热电站与风电联合系统的多日随机调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多日风、光功率预测的不确定性,进行联合系统日前自调度。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讨论了不同预测时间尺度、储能参数取值对自调度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电站 储热装置 风电 多日自调度 经济调度
下载PDF
中低温相变储热技术在供暖领域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彩霞 胡之剑 《中外能源》 CAS 2018年第2期82-88,共7页
电能替代已成为国内城市供暖的主要方向,储热技术可以将谷电以热的形式储存起来并实现热能的稳定输出,从根本上解决电采暖成本过高的问题。中低温相变储热以其储热密度高、储释热过程温度恒定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中低温相变储热材料的... 电能替代已成为国内城市供暖的主要方向,储热技术可以将谷电以热的形式储存起来并实现热能的稳定输出,从根本上解决电采暖成本过高的问题。中低温相变储热以其储热密度高、储释热过程温度恒定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中低温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有机石蜡类及无机水合盐类,目前已有应用案例中主要为水合盐类材料,但其仍存在循环稳定性差、导热性差、腐蚀性等问题。在对相变储热装置的实验室研究中,通过设计并联螺旋盘管、填充筛网、壳管式结构等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相变材料的传热性能,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相变储热装置内以圆管换热器及带翅片的换热器为主。目前已有案例的中低温相变储热供热系统有两种,一种是电锅炉+相变储热装置,另一种是将电加热、储热装置放置在一个结构中,两者各有优劣。相对其他几种储热技术,中低温相变储热技术具有初始投资中等、运行成本较低、限制条件较少等优点,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研发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储热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导热、低腐蚀、低成本的相变储热材料,优化换热器及储热装置的内部结构设计,实现强化换热仍是未来相变储热供暖领域的研究方向,实现智能调节控制、降低系统投资成本是储热供暖系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相变储热 相变材料 无机水合盐 储热装置 储热密度 供暖
下载PDF
基于相变材料的储热器及其传热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戴宇成 王增鹏 +2 位作者 刘凯豹 赵佳腾 刘昌会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1-458,共28页
相变储热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储能技术之一,具有储热密度大、相变温度稳定等优点,但相变材料的热导率低制约了相变储热技术的发展。提升相变材料的热导率和储热器件的传热速率是有效的解决途径。针对相变材料热导率强化研究进展有大量... 相变储热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储能技术之一,具有储热密度大、相变温度稳定等优点,但相变材料的热导率低制约了相变储热技术的发展。提升相变材料的热导率和储热器件的传热速率是有效的解决途径。针对相变材料热导率强化研究进展有大量综述,而对于储热器件层面的传热强化的总结较少,本文回顾了近10年国内外在储热器及其传热强化研究方面的进展。为适应不同应用需求,不同类型的相变储热器应运而生,根据储热器的工作模式和结构可以分为管壳式、填充床式、板式、热管式4类,本文系统地介绍了4类储热器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强化传热研究,主要比较了结构优化后的储热器与传统储热器的传热速率和储/放热性能,结果指出对储热器的内部结构进行改进及拓展外部结构等方法能有效增加储热容量和储/放热速率,对于提高系统相变储热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分析表明后续的研究应该明晰储热器内部多相耦合传热机制,增强储热器对动态工况适应能力,拓宽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热 储热器件 结构优化 传热强化
下载PDF
一种弹载电子产品储热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响 《电子机械工程》 2018年第2期13-16,共4页
为满足某弹载电子产品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储热装置对该产品进行有效温控。根据该产品的工作特性和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储热装置的结构设计,分别用H62黄铜、5A06铝合金和泡沫铜基石蜡相变材料制作了具有同样结构外形的储热... 为满足某弹载电子产品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储热装置对该产品进行有效温控。根据该产品的工作特性和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储热装置的结构设计,分别用H62黄铜、5A06铝合金和泡沫铜基石蜡相变材料制作了具有同样结构外形的储热装置。设计制作与产品热耗一致的模拟热源用于储热装置的性能试验,对3种储热装置的储热能力、导热能力等物理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储热装置可以满足温控需求,并在储热能力和重量上有明显优势,值得在同类型产品平台中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储热装置 弹载电子设备 温度控制
下载PDF
储能技术研究进展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范玮 《煤质技术》 2024年第3期21-29,38,共10页
随着电力系统对能源调节能力的需求提升、新能源开发消纳规模不断加大则对储能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储能技术对于平衡能源供需、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以及增强能源安全性均具有重要意义。概述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对电化学储能、热储能、机械... 随着电力系统对能源调节能力的需求提升、新能源开发消纳规模不断加大则对储能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储能技术对于平衡能源供需、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以及增强能源安全性均具有重要意义。概述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对电化学储能、热储能、机械储能、电容式储能等常见储能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不同储能的特性、应用场景及经济性效果,从度电成本经济性角度分析各个储能技术与经济结合的优势,并分析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目前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储能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装备攻关,在储能新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应关注其经济性和可行性。随着储能技术的成功应用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未来的储能系统将呈现广域性、多元性的特点,加强各储能装置的耦合显得迫切而必要。未来储能在技术、经济性及发展方向呈现3个趋势:精准划分储能类型和合理规划多元储能系统,以实现新能源的高渗透、精确规划和配置多元储能装置;侧重开发多元储能与其他电源的协同运行与调度技术,尤其多元储能的协同运行能够在平衡与保供基础上发挥储能的安全稳定维护作用,其中长时间、跨季节、大容量、低成本的储能技术是实现电网安全稳定的关键;保障储能系统价值实现与政策机制,需研究建立促进储能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价值形成机制和政策机制,构建促进储能参与平衡调节的中长期电力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电化学储能 热储能 机械储能 电容式储能 系统价值形成机制 储能装置 应用场景
下载PDF
灵活性资源协调规划下的风光火储联合外送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
6
作者 陈文涛 王万斌 田世东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5期153-157,共5页
为了解决电网接入风能和光能对电力系统产生消纳率降低和弃风与弃光的问题,设计了灵活性资源协调规划下的风光火储联合外送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搜寻电网内部的储能装置,将其与具有分布特征的电源在空间上进行结合。在此基础上将风... 为了解决电网接入风能和光能对电力系统产生消纳率降低和弃风与弃光的问题,设计了灵活性资源协调规划下的风光火储联合外送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搜寻电网内部的储能装置,将其与具有分布特征的电源在空间上进行结合。在此基础上将风力、光伏、火力发电及储能系统四大部分进行综合性分析,设置四类设备的出力模型。考虑灵活性资源协调规划,设置目标函数,计算电网的运行成本以及环境成本,得到两类成本的约束条件,建立电网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实验结果显示,该多目标优化模型在四个场景下的消纳功率分别为567 MW、542 MW、468 MW、1024 MW,经过该模型优化后的电网消纳明显优于优化前,且弃风与弃光功率也大幅度降低,可见该电网调度优化模型具备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性资源协调规划 风力发电 光伏发电 火力发电 储能装置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纤维基柔性可拉伸电子器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夏磊 汤清伦 韦炜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77,共5页
探讨几种纤维基柔性可拉伸电子器件在可穿戴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材料及结构的纤维基柔性可拉伸电子器件,包括柔性传感器、柔性可穿戴热设备、柔性储能装置、柔性能量转换装置在可穿戴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应用前景。认为... 探讨几种纤维基柔性可拉伸电子器件在可穿戴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材料及结构的纤维基柔性可拉伸电子器件,包括柔性传感器、柔性可穿戴热设备、柔性储能装置、柔性能量转换装置在可穿戴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应用前景。认为:通过引入纳米功能材料,以及利用实用高效的编织复合技术,可以赋予纤维基柔性可拉伸电子器件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基 柔性可拉伸 电子器件 传感器 可穿戴热设备 储能装置 能量转换装置 纳米发电机
下载PDF
光热发电接入电网的调度模型与入网效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孟令民 常喜茂 《云南电力技术》 2017年第4期43-47,共5页
通过分析光热发电的特性,对光热发电站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简化建模,结合仿真模型来分析光热发电站的发电成本和提高输电线路利用率所带来的效益。
关键词 光热发电 储能装置 仿真建模 效益分析
下载PDF
光热发电接入电网的调度模型与入网关键技术分析
9
作者 史腾飞 马朋飞 +4 位作者 郑欣 刘荣海 常喜茂 王坤 李亚宁 《云南电力技术》 2019年第1期72-76,共5页
光热发电技术优点有:光热发电的汽轮机有良好的操控性,调节程度相比常规火电大得多。利用加入的储热设备可以达到储能并持续发电的目的。通过分析光热发电的特性,对光热发电站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简化建模,结合仿真模型来分析光热发电... 光热发电技术优点有:光热发电的汽轮机有良好的操控性,调节程度相比常规火电大得多。利用加入的储热设备可以达到储能并持续发电的目的。通过分析光热发电的特性,对光热发电站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简化建模,结合仿真模型来分析光热发电站的发电成本和提高输电线路利用率所带来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发电 储能装置 仿真建模 效益分析
下载PDF
基于相变储热的太阳能多模式采暖系统及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何峰 李廷贤 +1 位作者 姚金煜 王如竹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11-318,共8页
为克服太阳能间断性和不稳定性的缺点进而实现太阳能集热与采暖的能量供需调节和全天候连续供热,提出了基于相变储热的太阳能多模式采暖方法(太阳能集热直接采暖、太阳能集热采暖+相变储热、太阳能相变储热采暖),并在西藏林芝市某建筑... 为克服太阳能间断性和不稳定性的缺点进而实现太阳能集热与采暖的能量供需调节和全天候连续供热,提出了基于相变储热的太阳能多模式采暖方法(太阳能集热直接采暖、太阳能集热采暖+相变储热、太阳能相变储热采暖),并在西藏林芝市某建筑搭建了太阳能与相变储热相结合的采暖系统,该系统可根据太阳能集热温度和外界供热需求实现太阳能多模式采暖的自动控制和自动运行。实验研究表明:在西藏地区采用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可以和中低温相变储热器很好地结合,白天储热器在储热过程中平均储热功率为10.63 kW,储热量达到92.67 kW·h,相变平台明显;晚上储热器在放热过程中供热量达85.23 kW·h,放热功率和放热温度平稳,储放热效率达92%,其储热密度是传统水箱的3.6倍,可连续供热时间长达10 h,从而实现了基于相变储热的太阳能全天候连续供热,相关研究结果对我国西藏地区实施太阳能采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采暖 相变储热器 多模式采暖 储热 放热
下载PDF
中低温相变储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杜贤武 刘刚锋 +1 位作者 陈超 丁翠娇 《武钢技术》 CAS 2017年第4期57-62,共6页
相变储能技术作为解决能源供应时间与空间矛盾的有效手段,是提高能源回收和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太阳能热利用、工业余热回收、建筑节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相变材料的选取和相变储能装置2个方面对中低温相变储能技术的研... 相变储能技术作为解决能源供应时间与空间矛盾的有效手段,是提高能源回收和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太阳能热利用、工业余热回收、建筑节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相变材料的选取和相变储能装置2个方面对中低温相变储能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中低温相变材料在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中低温储热 储能装置
原文传递
采用感应加热的固体电热储能装置多物理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鑫 邢作霞 +2 位作者 付启桐 张超 姜立兵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61-3769,共9页
固体电热储能装置是新能源消纳的有效手段,目前固体电热储能装置大多数都采用电阻式加热,其加热时间长、加热温度不均匀、加热电阻丝使用寿命短、易老化等缺点仍无法解决。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固体电热储能装置储热能力,本工作搭建了一套... 固体电热储能装置是新能源消纳的有效手段,目前固体电热储能装置大多数都采用电阻式加热,其加热时间长、加热温度不均匀、加热电阻丝使用寿命短、易老化等缺点仍无法解决。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固体电热储能装置储热能力,本工作搭建了一套采用感应加热的固体电热储能装置,利用感应加热速度快、无污染的特点,将感应加热技术应用在固体电热储能装置中,并利用COMSOL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不同电流频率对电磁场与温度场的影响以及流体流速对蓄热体温度均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电热储能装置利用铸铁作为储热材料并采用感应加热,具有良好的蓄热特性,同时加热速度以及蓄热体温度相较于电阻式固体电热储能装置具有较大提升,在加热初始阶段,其温升速率最高可以达到8.5℃/min,加热阶段结束时,蓄热体整体温度在900℃;当风速为0.05 m/s时,蓄热体内部温度分布均匀性最佳。在未来电力市场中具备灵活快速的响应能力。研究结果对感应加热技术研究以及固体电热储能装置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加热 电热储能装置 多物理场耦合 温度场均温性
下载PDF
热电机组相变储热系统存在问题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建勋 杨月红 +2 位作者 田志刚 朱生华 安慧吉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7年第2期22-25,共4页
为增强热电机组的负荷调节能力,内蒙古丰泰发电有限公司采用了相变储热装置。针对储热装置在调试中出现的相变材料外溢、测温元件安装位置不当、装置储热能力受限等问题,分析了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为类似改造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热电机组 负荷调节 相变储热装置 相变材料 储热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