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内热环境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 被引量:53
1
作者 徐小林 李百战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2-105,共4页
从生理心理学角度分析室内热环境参数;再从热平衡的角度引入人体热舒适的概念,并提出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人体热舒适的措施。通过分析室内热环境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室内热环境 人体热舒适 影响 措施
下载PDF
基于人体热舒适度的江南历史街区空间格局研究——以南京高淳老街为例 被引量:28
2
作者 熊瑶 严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9-226,共8页
【目的】利用生理等效温度(PET)与微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人体热舒适度的研究,基于不同空间格局下的人体热感受,提出空间优化策略。【方法】选取南京高淳老街,在分析场地布局和空间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微气候研究,对不同空间内气象因素(空... 【目的】利用生理等效温度(PET)与微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人体热舒适度的研究,基于不同空间格局下的人体热感受,提出空间优化策略。【方法】选取南京高淳老街,在分析场地布局和空间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微气候研究,对不同空间内气象因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瞬时风速)与天空视域因子进行实测,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各空间内不同时刻的实际人体热感受。进一步将实测数值导入RayMan中,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结合南京地区生理等效温度表测算不同的人体感觉及生理应激水平,并对PET与微气候因子做相关性分析,探索微气候因子与人体热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根据研究区域场地布局归纳出庭院式空间、街坊式空间、行列式空间和独栋式空间4种建筑肌理,将空间性质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3种。经测算,空气温度与PET的相关性最高,相对湿度与PET的相关性次之,瞬时风速的相关性最弱。行列式空间与独栋式空间(半开敞式)微气候表现较好,庭院式空间与街坊式空间(封闭式)表现最差。【结论】结合量化分析,提出5点优化策略,即确定有利于通风的街道方位与几何形态、确定适宜的建筑物与街道的高宽比、优化建筑表皮、增加绿化面积以及完善景观设施。另外,PET与历史街区微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能够客观反映人体的热舒适感受,该方法可以为不同历史街区空间格局影响下人体热舒适度作出科学评判,并提出气候适应性改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人体热舒适 生理等效温度 微气候 南京高淳
原文传递
通风、空调设计中的CFD技术 被引量:10
3
作者 谢华 刘中平 《房材与应用》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阐述了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在通风、空调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说明了其使用步骤、方法,提出了CFD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前景。
关键词 通风 空调 CFD 人体热舒适 置换通风 室内空气品质
下载PDF
车站高大空间空调系统气流组织与热舒适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常远 刘泽勤 《建筑节能》 CAS 2014年第7期5-7,共3页
兼顾人体热舒适和建筑节能的要求,对目前车站高大空间空调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研究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人们对高大空间建筑室内热舒适要求高于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从满足人体热舒适角度出发,空调送风加地板辐射供冷方案适于... 兼顾人体热舒适和建筑节能的要求,对目前车站高大空间空调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研究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人们对高大空间建筑室内热舒适要求高于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从满足人体热舒适角度出发,空调送风加地板辐射供冷方案适于夏季满员工况,地板辐射供热加空调加湿方案适用于冬季满员工况;高大空间的空调系统适宜采用上送上回的送风方式,其温度场和速度场均优于上送下回的空调送风方式;在高大空间内设置分层空调系统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调能耗,且分层空调中送风速度对分层界面的位置影响较大,送风温差对高大空间分层空调的温度分布和流场分布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站空调系统 气流组织 数值模拟 人体热舒适
下载PDF
针对有热源情况下大空间厂房内两种送风方式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袁泽安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机械通风(mechanical ventilation,MV)与自然通风(natural ventilation,NV)有室内发热源的情况下,室内热环境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有热源情况下,室内房间会在高度方向形成明显的热力分层现象,从而导...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机械通风(mechanical ventilation,MV)与自然通风(natural ventilation,NV)有室内发热源的情况下,室内热环境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有热源情况下,室内房间会在高度方向形成明显的热力分层现象,从而导致工作台位置温度较高,降低人体热舒适性。MV和NV房间内,靠近进风百叶位置处的热环境明显优于室内其他位置的热环境。另外,无论是机械通风还是自然通风,在室内局部位置均存在气流死角,导致局部环境恶化,温度过高,不利于设备散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 热力分层 热环境 人体热舒适
下载PDF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矿井人体热舒适性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夕兵 王希然 +1 位作者 董陇军 孙飞飞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5-50,共6页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了矿井人体热舒适性等级评价模型。从矿井热环境和人体自身因素出发,考虑了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10项因素,根据实测数据和调查结果建立各影响因素的未确知测度函数。该模型针对矿井人体热舒适评价中的诸多不确定...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了矿井人体热舒适性等级评价模型。从矿井热环境和人体自身因素出发,考虑了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10项因素,根据实测数据和调查结果建立各影响因素的未确知测度函数。该模型针对矿井人体热舒适评价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利用熵权理论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最后得出人体矿井热舒适性的评价结果。将该方法用于某高温铜矿6个不同中段的热舒适性评价,并与实际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可见该方法科学合理,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不同深度的矿井热舒适性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降温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热环境 人体热舒适 未确知测度 置信度识别准则
原文传递
着装人体局部热舒适性研究与发展现状 被引量:5
7
作者 曲鑫璐 邓辉 +1 位作者 师云龙 钱晓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5-62,共8页
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着装人体局部热舒适性的研究方法及手段,文章通过回顾服装热舒适性研究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服装局部热传递的机理,从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综述了着装人体局部热舒适性常见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并详细论述了... 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着装人体局部热舒适性的研究方法及手段,文章通过回顾服装热舒适性研究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服装局部热传递的机理,从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综述了着装人体局部热舒适性常见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并详细论述了人体、服装、外界环境和衣下空气层这四大因素对着装人体局部热舒适性的影响情况,最后提出了修正局部动态热阻公式将有利于完善着装人体局部热舒适性的评价,增加对衣下非均匀空气层的研究对着装人体局部热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研制适用于局部热舒适性测试的新型服装微气候仪将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局部热舒适性 局部热阻 暖体假人 衣下空气层 服装微气候仪
下载PDF
寒冷地区体育馆不同运动强度下的人体热舒适实验研究
8
作者 于越 杜晓辉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3年第5期103-111,共9页
运动人体的热感觉会受到地区、气候、运动状态、代谢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按照代谢率将运动强度分为低、中、高三级,并对应具体运动类型。选取寒冷地区北京市某高校体育馆进行实验,过程中监测环境参数并记录受试者的生理参数、主观感觉... 运动人体的热感觉会受到地区、气候、运动状态、代谢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按照代谢率将运动强度分为低、中、高三级,并对应具体运动类型。选取寒冷地区北京市某高校体育馆进行实验,过程中监测环境参数并记录受试者的生理参数、主观感觉。分析不同运动强度下的人体热感知特点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运动强度升高,运动人体的皮肤温度降低,心率和代谢率升高,热感觉更强烈,适应运动状态需要的时间更长。低强度运动下热感觉主要受环境温度和皮肤温度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热感觉和热环境参数的回归模型,根据模型看出,低强度运动热感觉受环境参数影响较大,影响因子分别达到了0.557、0.840和0.419,中高强度运动热感觉受湿度影响较小,影响因子不超过0.1,建议实测场馆在运行不同运动强度的项目时进行分区域精细化调控。比较被试者实测热感觉与PMV值,发现代谢率越高的运动,二者偏差越大。比较男女性受试者的主观投票,发现男性受试者的热感觉和热舒适投票值的变化范围大于女性,男性更容易感觉到“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热舒适 热环境 生理指标 运动强度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某轻卡乘员舱热舒适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丹 徐新洁 +1 位作者 刘希东 丁乐芳 《汽车工程学报》 2020年第6期448-457,共10页
选取福田轻卡车型空调降温工况为研究对象,利用Theseus-FE和Star-CCM+软件进行乘员舱冷流场与温度场的联合仿真分析。建立完整的人体热调节模型,利用传热学基本原理,进行太阳辐射、乘员舱内辐射的耦合计算,得出乘员舱内的三维流场和温... 选取福田轻卡车型空调降温工况为研究对象,利用Theseus-FE和Star-CCM+软件进行乘员舱冷流场与温度场的联合仿真分析。建立完整的人体热调节模型,利用传热学基本原理,进行太阳辐射、乘员舱内辐射的耦合计算,得出乘员舱内的三维流场和温度场分布以及假人表面的速度和温度分布情况,达到对乘员舱热舒适性进行评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舒适性 人体热调节模型 太阳辐射 温度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