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肝细胞癌 被引量:52
1
作者 张智坚 吴孟超 +2 位作者 陈汉 陈栋 贺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26-829,W004,共5页
目的 探讨对于无手术指征或考虑手术疗效欠佳的较大肝癌 (3~ 7cm)和位于肝门区的小肝癌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 ,再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 (PRFA)治疗肝癌的意义。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7月对符合条件的 1 5例肝... 目的 探讨对于无手术指征或考虑手术疗效欠佳的较大肝癌 (3~ 7cm)和位于肝门区的小肝癌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 ,再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 (PRFA)治疗肝癌的意义。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7月对符合条件的 1 5例肝癌患者先行TACE ,而后进行B超引导PRFA治疗 ,另 1 5例肝癌患者直接给予B超引导PRFA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甲胎蛋白 (AFP)。 1个月后复查MRI或CT确定肿瘤是否完全坏死 ,以后每 2~ 3个月复查。Kaplan 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 结果 TACE加PRFA组肿瘤完全坏死率 86 7% (1 3/ 1 5) ,单纯PRFA组为 2 6 7% (4/ 1 5) ,差异有显著意义。前组AFP转阴率 66 7% (6/ 9) ,后组 2 0 % (2 / 1 0 )。前组 6个月无瘤生存率 1 0 0 % (1 3/1 3) ,后组 75 0 % (3/ 4 )。前组 1、1 5、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1 0 0 %、1 0 0 %和 66 7% ,后组 1和 1 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80 0 %和 40 0 % ,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论 对于较大的 (>3cm)、位于肝门区的、边界不清的或较多个瘤灶的肝癌先行TACE ,再适时给予PRFA ,可以扩大肿瘤坏死范围 ,增加肿瘤完全坏死率、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 射频热凝 肝动脉化疗栓塞 联合治疗 肝细胞癌
原文传递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联合射频热凝治疗大肝癌 被引量:26
2
作者 韦传军 李彦豪 +4 位作者 陈勇 何晓峰 卢伟 曾庆乐 张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 探讨晚期原发性大肝癌(直径大于5cm)患者,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再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2 0 0 2年6月至2 0 0 3年5月晚期原发性大肝癌患者6 2例,其中联合组32例,即先行TACE治疗,再... 目的 探讨晚期原发性大肝癌(直径大于5cm)患者,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再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2 0 0 2年6月至2 0 0 3年5月晚期原发性大肝癌患者6 2例,其中联合组32例,即先行TACE治疗,再行B超引导下PRFA治疗。TACE组30例,仅行TACE治疗。治疗后1个月定期检测甲胎蛋白(AFP)值,同时行CT、MRI或B超复查肿瘤坏死的情况。评价两组AFP值转阴率、1年生存率以及肿瘤完全坏死率。结果 经过治疗后,联合组和TACE组AFP值转阴率分别为5 0 .0 %,4 2 .8%(P =0 .6 39)。1年生存率分别为37.5 %,30 .0 %(P =0 .2 4 3)。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6 8.7%,4 0 .0 %(P =0 .0 2 3)。两组间肿瘤完全坏死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间AFP值转阴率及1年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先行TACE治疗,再行PRFA治疗,较仅行TACE治疗,并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术后 射频 热凝 治疗 肝癌
下载PDF
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立华 罗德 +4 位作者 李洪翠 宋振宇 谭婷婷 黄晓宇 苏松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1期26-35,共10页
目的比较不同内镜方式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NVUGB)的效果。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8年11月公开发表的... 目的比较不同内镜方式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NVUGB)的效果。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8年11月公开发表的、有关内镜治疗NVUGB的所有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文献筛选后,共37篇RCT最终被纳入分析,共30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金属钛夹与药物局部注射比较,即时止血成功率高(RR=1.12,95%CI:1.04~1.21)、再出血率低(RR=0.30,95%CI:0.22~0.42)、急诊外科手术率低(RR=0.24,95%CI:0.13~0.42);金属钛夹与热凝止血比较,再出血率低(RR=0.32,95%CI:0.16~0.65)、即时止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I:0.89~1.05)、急诊外科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3,95%CI:0.15~1.25);热凝止血与局部药物注射比较,即时止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2,95%CI:0.98~1.05)、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0.76~1.27)、急诊外科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3,95%CI:0.75~1.41)。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NVUGB的疗效优于药物局部注射和热凝止血,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 金属夹 局部药物注射 热凝止血 META分析
下载PDF
热凝固对生物组织热物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昆 刘伟 杨金国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4-316,共3页
本文以蛋清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热凝固对生物组织热物性的影响,测量方法为阶跃温升法。实验结果表明,热 凝固后,蛋清的热导率平均上升了6.60%。因此,生物组织的热物性不但与其化学组成有关,还与其物理状态有关;采用 热凝固的方法治疗肿瘤... 本文以蛋清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热凝固对生物组织热物性的影响,测量方法为阶跃温升法。实验结果表明,热 凝固后,蛋清的热导率平均上升了6.60%。因此,生物组织的热物性不但与其化学组成有关,还与其物理状态有关;采用 热凝固的方法治疗肿瘤时,应考虑热凝固对其热物性的影响,从而实现更加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凝固 生物组织 热物性 热疗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范围人肝癌变和热凝固导致组织吸收和散射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魏华江 邢达 +4 位作者 何博华 谷怀民 巫国勇 陈雪梅 鲁建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8-872,共5页
研究了人肝的癌变及热凝固导致其对710,730,750,770,790,810,830,850,870和890nm的钛宝石激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的变化,实验采用双积分球测量系统以及反向倍增法获取肝组织的吸收和散射特性参数。结果表明人肝的癌变导致其吸收系数发生... 研究了人肝的癌变及热凝固导致其对710,730,750,770,790,810,830,850,870和890nm的钛宝石激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的变化,实验采用双积分球测量系统以及反向倍增法获取肝组织的吸收和散射特性参数。结果表明人肝的癌变导致其吸收系数发生了显著的减小,其变化的最大值在850nm,其值为86.12%,而变化的最小值在750nm,其值为82.65%。正常人肝组织热凝固导致其吸收系数明显变化,其吸收系数的变化的最大值在710nm,其值为79.55%,而变化的最小值在790nm,其值为0.72%。人肝癌组织热凝固导致其吸收系数显著地增大,其变化的最大值在810nm,其值为78.69%,而变化的最小值在710nm,其值为38.16%。人肝的癌变导致了肝组织的散射系数发生了显著的增大,其变化的最大值在710nm,其值为158.37%,而变化的最小值在890nm,其值为136.03%。正常人肝组织热凝固导致其散射系数显著地增大,其变化的最大值在890nm,其值为632.92%,而变化的最小值在710nm,其值为587.40%。人肝癌组织热凝固导致其散射系数显著地增大,其变化的最大值在810nm,其值为384.25%,而变化的最小值在710nm,其值为330.86%。肝组织的吸收和散射特性的变化也随着激光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组织 吸收和散射特性 钛宝石激光 癌变 热凝固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采用保温护理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倪敏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4期152-154,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保温护理对其凝血功能与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依照随机序贯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n=35)在患者术中采用保温护理,对照组(n=35)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并...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保温护理对其凝血功能与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依照随机序贯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n=35)在患者术中采用保温护理,对照组(n=35)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IB、TT、APTT凝血功能进行对比;两组术后复苏情况及手术中的低体温次数展开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凝血功能,可以得知手术前两组无差异,手术后观察组凝血功能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寒战次数、气管插管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可见观察组术后复苏情况好于对照组;观察组低体温出现率为5.71%,小于对照组的25.7%,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采取保温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减少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出现次数,具备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保温护理 凝血功能 术后苏醒
下载PDF
人肝组织病变及热凝固导致组织光学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魏华江 邢达 +3 位作者 巫国勇 谷怀民 鲁建军 何博华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2-856,共5页
研究了人肝的病变及热凝固的肝组织对532 nm和1064 nm激光的光学特性的变化。实验采用双积分球测量系统以及运用生物组织的反向倍增(IAD)光学模型。结果表明,正常肝组织对532 nm和1064 nm的吸收系数显著地较肝肿瘤组织要大;正常肝和肝... 研究了人肝的病变及热凝固的肝组织对532 nm和1064 nm激光的光学特性的变化。实验采用双积分球测量系统以及运用生物组织的反向倍增(IAD)光学模型。结果表明,正常肝组织对532 nm和1064 nm的吸收系数显著地较肝肿瘤组织要大;正常肝和肝肿瘤组织热凝固后对532 nm的吸收系数都显著地增大,正常肝组织热凝固后对1064 nm的吸收系数显著减小。而肝肿瘤组织热凝固后对1064 nm的吸收系数却显著地增大。正常肝组织对532 nm和1064 nm的散射系数都显著地较肝肿瘤组织要小,正常肝和肝肿瘤组织热凝固后散射系数都显著地增大。正常肝组织对532 nm和1064 nm的各向异性因子都明显地较肝肿瘤组织要大,正常肝和肝肿瘤组织热凝固后其各向异性因子都明显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组织光学 光学特性 人肝组织 KTP/YAG激光 病变 热凝固
原文传递
激光汽化活体生物组织的传热过程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和杰 刘静 张学学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研究激光汽化生物活体组织的传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血液灌注率温度依赖型Pennes生物传热方程 ,建立激光与生物活体组织热相互作用的一般模型 ,研究组织表面发生汽化相变、中间组织出现热凝结、内层组织发生温升的过程。由... 目的研究激光汽化生物活体组织的传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血液灌注率温度依赖型Pennes生物传热方程 ,建立激光与生物活体组织热相互作用的一般模型 ,研究组织表面发生汽化相变、中间组织出现热凝结、内层组织发生温升的过程。由此探讨组织中的激光传输特性 ,以及血液灌注率和边界冷却等因素的影响情况。结果通过数值计算 ,得出活体组织表面汽化速度及内部温度分布。研究表明 ,活体组织对不同激光的吸收能力、血液灌注率与边界冷却条件对组织汽化速度、组织凝结过程及温度分布有显著影响。结论该模型可用于预测激光汽化蚀除组织的过程 ,分析结果对激光临床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医学 热相互作用 血流灌注 汽化 凝结 生物传热
下载PDF
一种与生物组织热凝固温度相似的可视化仿组织体模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步林 胡兵 +4 位作者 邝胜利 黄瑛 吴蓉 姜立新 李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05-1408,共4页
目的制作一种与生物组织热凝固温度相似的可视化仿组织体模并应用于射频消融研究。方法仿组织体模主要由作为温度显示剂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和聚丙烯酰胺凝胶(PAG)构成,制作过程中通过柠檬酸缓冲液将其pH调节至4.3~4.7范围内。测定... 目的制作一种与生物组织热凝固温度相似的可视化仿组织体模并应用于射频消融研究。方法仿组织体模主要由作为温度显示剂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和聚丙烯酰胺凝胶(PAG)构成,制作过程中通过柠檬酸缓冲液将其pH调节至4.3~4.7范围内。测定体模的透光度、吸光率、密度、导电率和比热等参数,并用射频对体模进行消融测试。结果新制的体模为淡琥珀色、透明、韧性好、脆性小的固体状胶体。室温25℃时,体模在热凝固前的透光度为95%,吸光率为0.021,而热凝固后其透光度小于10%,吸光率为1。体模(pH=4.3)的密度为1.070 kg/m3,在温度37℃及频率为470 kHz下的导电率为0.116 s/m,比热为3567 J/(kg.℃)。加热后凝固灶呈乳白色,边界清楚。结论pH调节后的可视化PAG仿组织体模的凝固温度可下降至与生物组织热凝固温度相同范围,体模具有与生物组织相似的物理特性,适合于RFA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组织体模 聚丙烯酰胺凝胶 牛血清白蛋白 热消融 凝固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严重烫伤大鼠凝血功能和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胥阳 宋学敏 +2 位作者 李建国 王焱林 王成夭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3-456,461,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严重烫伤大鼠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和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严重烫伤大鼠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和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ay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n=8):假烫伤(NC)组、烫伤(Tem)组、足三里+烫伤(ST36)组、非经非穴+烫伤(NA)组和足三里+烫伤+α-银环蛇毒素(α-BGT)组。建立大鼠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模型;"足三里"穴取双侧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下5mm处;烫伤后立即行(3V,2ms,3Hz)脉冲电流持续刺激12min,每8h刺激1次。烫伤后48h,经右颈总动脉取血,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PT、APTT、TT和Fb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TNF-α、IL-1β、IL-6和HMGB1的水平。结果:严重烫伤后48h,烫伤组大鼠血浆PT、APTT缩短,TT延长,Fbg升高;与烫伤组相比,电针足三里组大鼠PT、APTT延长(P<0.05),TT缩短(P<0.05),Fbg含量下降(P<0.05);同时,烫伤使大鼠血浆IL-1β、IL-6和HMGB1水平明显增高;而TNF-α并未发现明显变化;针刺足三里后血浆IL-1β、IL-6和HMGB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而α-BGT的处理显著逆转针刺足三里这一效应;非经非穴组、α-BGT组PT、APTT、TT和Fbg,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HMGB1水平与"足三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明显改善严重烫伤后大鼠的凝血功能状态,降低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该效应可能是通过激活含α7亚基N型胆碱能受体介导的胆碱能抗炎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凝血功能 细胞因子 胆碱能抗炎通路
原文传递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联合射频热凝治疗乏血供肝癌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毅 蒋忠仆 +5 位作者 王海亭 毛冬让 张燕军 黄力光 王军 任丽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4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晚期原发性乏血供大肝癌(直径>5cm)患者,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再行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9月~2008年9月晚期原发性乏血供大肝癌患者46例,其中联合组28例,即先行TACE治疗,再... 目的探讨晚期原发性乏血供大肝癌(直径>5cm)患者,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再行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9月~2008年9月晚期原发性乏血供大肝癌患者46例,其中联合组28例,即先行TACE治疗,再行CT引导下PRFA治疗。治疗后1个月行CT增强扫描复查肿瘤坏死的情况,以评价肿瘤完全坏死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70.5%,39.6%(P=0.024),两组坏死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晚期原发性乏血供大肝癌患者先行TACE治疗,再合理应用PREA治疗,较仅行TACE治疗能提供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射频 热凝 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热活化过硫酸盐联合混凝处理微乳浊液的机理 被引量:7
12
作者 钟敏 李孟 +1 位作者 卢芳 张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4-712,共9页
在冶金冷轧微乳浊液中,醚链较长、αH较多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导致体系稳定性极高而难于降解,利用热活化过硫酸盐(PS)进行破乳预处理,并联合混凝作用,以实现高效的油水分离.本文研究了PS浓度、体系温度、pH值对上述反应的影响,... 在冶金冷轧微乳浊液中,醚链较长、αH较多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导致体系稳定性极高而难于降解,利用热活化过硫酸盐(PS)进行破乳预处理,并联合混凝作用,以实现高效的油水分离.本文研究了PS浓度、体系温度、pH值对上述反应的影响,根据电子顺磁共振等分析技术确定了作用自由基类型及其贡献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反应前后微乳浊液成分,根据激光粒度法测定了反应过程油滴粒径,结果表明:增大PS浓度和温度、降低pH值均有利于提高COD去除率;降解过程包括SO_(4)^(-.)、OH^(.)破乳及聚合硫酸铁促使强疏水性油滴脱稳,且SO_(4)^(-.)为破乳主导自由基(贡献率86.33%);基于联合工艺的COD去除率和运行成本均优于热活化PS单一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活化 过硫酸盐 混凝 水包油 破乳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Uremic Bleeding in 2 Patients with Dieulafoy’s Lesion: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13
作者 Gustavo Adolfo Hernández Valdez Diana Estefanía Ibarra García +7 位作者 Juan Antonio Contreras Escamilla Janette Alejandra Gamiño Gutierrez Francisco Manuel Tonatiuh Carrillo Beltran Ulises Solis Gomez Jocelyn Nataly Quintero Meléndez Ivan Alejandro Medina Jimenez Marco Antonio González Villar Jorge Rojas Morales 《Ope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CAS 2024年第5期167-173,共7页
Dieulafoy’s lesions are rare vascular malformation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 Dieulafoy’s lesion is an aberrant vessel that does not reduce in caliber when it extends from the submucosa to the mucosa. Damage ... Dieulafoy’s lesions are rare vascular malformation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 Dieulafoy’s lesion is an aberrant vessel that does not reduce in caliber when it extends from the submucosa to the mucosa. Damage to this artery can cause severe and intermittent arterial bleeding from small vascular stumps that are difficult to visualize. Furthermore, these catastrophic bleeding episodes frequently result in hemodynamic instability and the need for transfusion of multiple blood products. Recently, uremic syndrom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risk factor for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We present two clinical cases of acute digestive bleeding due to Dielafoy lesion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s the main cause, where two different therapies were performed endoscopically. We concluded with the results of our patients that the best therapy wa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emostatic hemoclip on the injury vs the injection with adrenaline on the wound site. Uremia is identified as a risk factor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Dieulafoy’s lesion, as well as a higher incidence of new bl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s Lesion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ENDOSCOPY ENDOSCOPY Hemostatic Clips Kidney Disease ADRENALINE thermal coagulation DIEULAFOY
下载PDF
热凝固致人肝组织光衰减和光穿透深度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魏华江 郭周义 +4 位作者 谢树森 谷怀民 巫国勇 何博华 金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57-1760,共4页
采用双积分球和反向倍增法(IAD),研究了热凝固致人肝肿瘤及正常人肝组织对680,720,780,810,850,890nm波长的钛宝石激光的光穿透深度和光衰减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波长的激光的热凝固前后的肝肿瘤和正常肝对光穿透深度都随着激光波... 采用双积分球和反向倍增法(IAD),研究了热凝固致人肝肿瘤及正常人肝组织对680,720,780,810,850,890nm波长的钛宝石激光的光穿透深度和光衰减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波长的激光的热凝固前后的肝肿瘤和正常肝对光穿透深度都随着激光波长的增大而明显增大,热凝固后的激光穿透深度都分别显著地较热凝固前的穿透深度小(P<0.05),6个波长的激光对热凝固前后的肝肿瘤的光穿透深度都分别显著地较热凝固前后的正常肝穿透深度大(P<0.05)。热凝固前后的人肝肿瘤和正常肝对6个波长的激光的衰减都是随着激光波长的增大而明显减小,热凝固后的人肝肿瘤和正常肝的光衰减都分别显著地较热凝固前的衰减大(P<0.05),热凝固前后的肝肿瘤对光的衰减也都分别显著地较热凝固前后的正常肝衰减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肿瘤和正常肝组织 钛宝石激光 热凝固 光衰减特性 光学穿透深度
下载PDF
水冷式微波天线热凝固离体猪肝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南群 王羽佳 +2 位作者 赵楠 刘有军 曾毅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8年第5期502-504,508,共4页
微波辐射器的热场特性对肿瘤热疗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它直接决定了治疗肿瘤的尺寸和大小。本文通过水冷式微波天线在离体猪肝热消融的实验,研究其治疗区域的形态、温度分布等信息,将有助于临床参考。结果表明,水冷式微波天线沿径向方向的... 微波辐射器的热场特性对肿瘤热疗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它直接决定了治疗肿瘤的尺寸和大小。本文通过水冷式微波天线在离体猪肝热消融的实验,研究其治疗区域的形态、温度分布等信息,将有助于临床参考。结果表明,水冷式微波天线沿径向方向的温度衰减快,能量主要集中在天线半径1 cm以内;天线轴向上的温度分布由于有冷却水是非对称的,从而影响了凝固区的形状;增加加热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凝固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凝固 离体 温度 微波
下载PDF
人肝病变和热凝固导致组织的光穿透深度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华江 何博华 +2 位作者 陈雪梅 许静芬 张薇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4,共4页
为了研究人肝的病变及热凝固导致其对532nm和1064nm激光的光穿透深度的变化,采用了双积分球和反向倍增法。实验结果为,肝癌组织对532nm的光穿透深度显著地较正常肝组织对532nm的光穿透深度要大(P〈0.05),肝癌组织对1064nm的光穿... 为了研究人肝的病变及热凝固导致其对532nm和1064nm激光的光穿透深度的变化,采用了双积分球和反向倍增法。实验结果为,肝癌组织对532nm的光穿透深度显著地较正常肝组织对532nm的光穿透深度要大(P〈0.05),肝癌组织对1064nm的光穿透深度却显著地较正常肝组织对1064nm的光穿透深度要小(P〈0.05),自然的正常肝组织和癌变的肝组织对1064nm的光穿透深度都分别显著地较其对532nm的光穿透深度要大(P〈0.05);热凝固的正常肝组织对532nm和1064nm的光穿透深度都分别显著地较自然的正常肝组织对相应波长的光穿透深度要小(P〈0.05),热凝固的肝癌组织对532nm和1064nm的光穿透深度都分别显著地较自然的肝癌组织对相应波长的光穿透深度要小(P〈0.05),热凝固的正常的肝组织和癌变的肝组织对1064nm的光穿透深度都分别显著地较其对532nm的光穿透深度要大(P〈0.05)。此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肝癌的光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光穿透深度 积分球 人肝组织 KTP/YAG激光 病变 热凝固
下载PDF
微波热凝治疗口腔颌面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附20例报告)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振群 彭玉田 +7 位作者 王贤俶 周中华 贾振川 徐唯一 梁继宗 刘理 谢企良 陈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35-337,共3页
口腔颌面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迄今尚无较为理想的疗法。单纯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出血多且有一定的危险性。1988年7月我科创用微波热凝手术切除疗法。通过20例的临床实践证明,瘤体经微波辐射后,窦腔内的血液凝结,瘤组织迅速退缩由软变实,... 口腔颌面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迄今尚无较为理想的疗法。单纯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出血多且有一定的危险性。1988年7月我科创用微波热凝手术切除疗法。通过20例的临床实践证明,瘤体经微波辐射后,窦腔内的血液凝结,瘤组织迅速退缩由软变实,切除时几乎看不到创面出血,因此大大地减少了术中的输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微波热凝疗法对大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较为理想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热凝 颌面部肿瘤 血管瘤
下载PDF
凝固浴对蓄热调温聚丙烯腈纤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海飞 魏菊 +1 位作者 刘玲 李振中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5-218,共4页
以聚酰胺石蜡相变微胶囊(MEPCM)为相变材料,硫氰酸钠(NaSCN)水溶液为溶剂,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MEPCM质量分数为16.7%的蓄热调温聚丙烯腈纤维,考察了凝固浴中NaSCN质量分数对纤维性能的影响。随着NaSCN质量分数的增大,纤维的线密度增大... 以聚酰胺石蜡相变微胶囊(MEPCM)为相变材料,硫氰酸钠(NaSCN)水溶液为溶剂,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MEPCM质量分数为16.7%的蓄热调温聚丙烯腈纤维,考察了凝固浴中NaSCN质量分数对纤维性能的影响。随着NaSCN质量分数的增大,纤维的线密度增大,断裂强度、热收缩率和沸水收缩率下降,断裂伸长率和钩接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通过实验分析确定最佳NaSCN质量分数为1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蓄热调温聚丙烯腈纤维强度为1.35cN/dtex,热焓值为26.0J/g,MEPCM在纤维中的热效率达到78.4%,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较好的蓄热调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调温 聚丙烯腈纤维 凝固浴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海涛 杨丽春 《医学综述》 2009年第21期3329-3331,共3页
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肝癌局部治疗的新技术,因其与手术治疗和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肝动脉栓塞化疗、酒精注射等)方法相比,具有无创伤、精确度高、肿瘤组织坏死确切及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得到了临床上广泛的认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肝... 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肝癌局部治疗的新技术,因其与手术治疗和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肝动脉栓塞化疗、酒精注射等)方法相比,具有无创伤、精确度高、肿瘤组织坏死确切及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得到了临床上广泛的认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肝癌治疗手段正逐步普及于临床。本文就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机制、操作方法、疗效评判标准、具体治疗方法及术后护理等予以综述,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肝癌 热效应 空化效应 机械效应 凝固性坏死
下载PDF
热凝固治疗晚期胰体尾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瑶 周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14期1707-1709,共3页
目的总结热凝固治疗晚期胰体尾癌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合理的健康教育,给予个体化的出院指导,并加强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结果本组27例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或微波固化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例患者出现... 目的总结热凝固治疗晚期胰体尾癌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合理的健康教育,给予个体化的出院指导,并加强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结果本组27例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或微波固化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例患者出现胰瘘,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热凝固治疗晚期胰体尾癌围手术期的护理,可大大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热凝固 射频消融 微波固化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