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释there存在结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浩 《外语与翻译》 2012年第4期24-32,共9页
在一定条件下,pro—DP与DP可合并为一种特殊的箱子结构,要求两个成分的特征相匹配。本文认为虚指there与关联体在句法推导之初构成箱子结构的分析可有效解释there存在结构所表现出的长距离一致现象和限定性效应。这种分析可以避免合... 在一定条件下,pro—DP与DP可合并为一种特殊的箱子结构,要求两个成分的特征相匹配。本文认为虚指there与关联体在句法推导之初构成箱子结构的分析可有效解释there存在结构所表现出的长距离一致现象和限定性效应。这种分析可以避免合并优于移位原则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优于不可避免此原则的there插入分析。而相对于其它可避免此原则的分析,箱子结构分析的优势在于对there存在结构的限定性效应提出了明确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e存在结构 箱子结构 长距离一致 限定性效应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英语“there”存在结构 被引量:2
2
作者 黄金德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8-62,共5页
传统的生成语法和功能语言学对“there”存在句型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在认知语言学这一理论框架下,可以运用象似性原则、语法化、原型范畴理论和目标/背景(心理空间)法则等来解读“there”存在句型的生成、演变和多义性的拓展... 传统的生成语法和功能语言学对“there”存在句型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在认知语言学这一理论框架下,可以运用象似性原则、语法化、原型范畴理论和目标/背景(心理空间)法则等来解读“there”存在句型的生成、演变和多义性的拓展机制:“there”句型的认知理据是象似性原则;其发展演变则以语法化为依据;其多义性拓展机制则植根于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机制;目标/背景(心理空间)模式则阐释了人类空间认知倾向的同一性,即从整体到局部、从大范围到小范围。在解读“there”存在结构时,最好把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和原则和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理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there存在结构 象似性原则 语法化 原型范畴理论 图形 背景法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