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分化到整合——重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总体性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仰海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3,共7页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学术研究中的专业化也日益突出。学科分化有助于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但实证化的研究方法难以达到对社会生活的总体结构和人类存在的多样性的理解,更难以实现对当下生活的总体性反思,导致理论想象力的退化。正是在...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学术研究中的专业化也日益突出。学科分化有助于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但实证化的研究方法难以达到对社会生活的总体结构和人类存在的多样性的理解,更难以实现对当下生活的总体性反思,导致理论想象力的退化。正是在这一语境中,本文重申了总体性研究方法,并认为在现代学术分工的情境中,要做到这一点,学术共同体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性 理论想象力 学术共同体
下载PDF
主体领域与学科传统:对社会学研究议题的思考
2
作者 陈家建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8,155,共11页
对主体领域开展研究是经典时代的社会学主旨,涂尔干、韦伯等理论家都对现代社会的总体格局有过深入的论述。在当前,因为现代性的演进,主体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这其中,政府、企业、金融、法律四个方面的影响力最为... 对主体领域开展研究是经典时代的社会学主旨,涂尔干、韦伯等理论家都对现代社会的总体格局有过深入的论述。在当前,因为现代性的演进,主体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这其中,政府、企业、金融、法律四个方面的影响力最为显著,也是社会科学应该关注的主体领域。主体领域的研究能力决定着社会学的理论想象力和经验解释力。同时,主体领域的研究是一个学科竞争的场域,无论是量化分析还是质性分析,都需要通过主体领域的研究提升方法能力。社会学具有底层关怀,但学术研究不应囿于底层路线,对社会事实的总体理解是一种学科价值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领域 社会学传统 理论想象力 经验解释力
下载PDF
论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运作的理论构想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榕 黄丽涵 《福建体育科技》 2009年第4期48-50,共3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运作的理论指导思想和分类体系的分析,提出发展运作构想,并构建适合其发展的理论框架,从而在宏观上把握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理论,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 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运作的理论指导思想和分类体系的分析,提出发展运作构想,并构建适合其发展的理论框架,从而在宏观上把握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理论,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具有强健身体,健全人格,自我完善的主动志向,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学校体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俱乐部 理论框架 学校体育
下载PDF
政治、行政与政策:公共管理理论想象力与实践前进力的统一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静静 陈世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80,共9页
公共管理学历经一百三十多年,是一部从政治与行政二分走向政治、行政与政策三分的历史。其间,公共管理学不断克服实践与理论的困境,彰显了理论想象力与实践前进力的五次张力。第一次是公共管理古典范式时期,建立政治与行政二分格局;第... 公共管理学历经一百三十多年,是一部从政治与行政二分走向政治、行政与政策三分的历史。其间,公共管理学不断克服实践与理论的困境,彰显了理论想象力与实践前进力的五次张力。第一次是公共管理古典范式时期,建立政治与行政二分格局;第二次是行政组织体系科学化、系统化、原则化应用时期,巩固了政治与行政二分格局;第三次是西蒙和沃尔多争论时期,为政治、行政与政策的三分主题埋下伏笔;第四次是政策科学时期,建立了政治、行政与政策三分格局;第五次是新公共管理时期,进一步夯实了政治、行政与政策三分格局。进入后公共管理时期,三分格局逐渐稳固。面对现实世界需要和政府改革任务,公共管理学实现了理论想象力与实践前进力的有机统一,正成长为国家治理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 政治、行政与政策 理论想象力 实践前进力
下载PDF
生命体验与理论想象——孙正聿教授哲学理论研究和创新之路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利天 孙祺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沿着孙正聿老师哲学理论研究和探索的道路,能够清晰地把捉到其源于生命体验和理论想象的独特哲学研究风格以及系统独到的哲学观,而透过他的学术生涯更能体认哲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家自身生命领会的相互缠绕。对哲学抑制不住的渴望和热爱,... 沿着孙正聿老师哲学理论研究和探索的道路,能够清晰地把捉到其源于生命体验和理论想象的独特哲学研究风格以及系统独到的哲学观,而透过他的学术生涯更能体认哲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家自身生命领会的相互缠绕。对哲学抑制不住的渴望和热爱,尊重自己以使自己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的精神追求,以及力求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实在经验的基础上达到具体普遍的哲学真理,是孙正聿老师理论想象和哲学创造的生命体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正聿 哲学研究 生命体验 理论想象
原文传递
后乌托邦时代的教育承诺及其理论想象力 被引量:2
6
作者 邓飞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0-103,共4页
教育理论对教育实在的解释、辩护与疑问,不可能自明地直接切中教育实在,而是作为命题系统有其特殊的本体论承诺。对教育理论的完备性期望应该让渡于教育理论间的持续对话,并使教育理论作为一种社会批判理论保持其与教育实在的必要张力... 教育理论对教育实在的解释、辩护与疑问,不可能自明地直接切中教育实在,而是作为命题系统有其特殊的本体论承诺。对教育理论的完备性期望应该让渡于教育理论间的持续对话,并使教育理论作为一种社会批判理论保持其与教育实在的必要张力。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教育理论在其理论旨趣、前提假设和实现方式上都将表现为一种乌托邦主义,这要求教育理论必须有足够的理论想象力,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社会批判,以重建可欲与可能的教育和教育理论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 后乌托邦 本体论承诺 理论想象力
下载PDF
论哲学的理论想象——以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慧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0,220,共8页
批判的理论想象、概念的理论想象和文明的理论想象是哲学的理论想象的三重内涵。孙正聿教授以他的《哲学通论》,向我们展现了哲学想象的一种可能性。批判的理论想象主要表现为以"思想的前提批判"实现的对于哲学存在方式的构建... 批判的理论想象、概念的理论想象和文明的理论想象是哲学的理论想象的三重内涵。孙正聿教授以他的《哲学通论》,向我们展现了哲学想象的一种可能性。批判的理论想象主要表现为以"思想的前提批判"实现的对于哲学存在方式的构建,概念的理论想象主要表现为以赋予世界观、本体和表征等概念新的内涵实现的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研究范式的形成,文明的理论想象主要表现为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前提实现的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孙正聿 哲学的理论想象 批判的理论想象 概念的理论想象 文明的理论想象
原文传递
“乡土文学”:概念的理论想象与形构——以台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乡土文学论争为中心
8
作者 郭俊超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121,共9页
台湾乡土文学虽受大陆五四新文学影响而发端发展,但置于台湾文学场域中,关于其内涵的具体论述又与大陆乡土文学迥然不同。台湾学界对这一概念的理论想象和形构一直处于"流变"的状态中,其价值指向不断"增殖"并充满... 台湾乡土文学虽受大陆五四新文学影响而发端发展,但置于台湾文学场域中,关于其内涵的具体论述又与大陆乡土文学迥然不同。台湾学界对这一概念的理论想象和形构一直处于"流变"的状态中,其价值指向不断"增殖"并充满意识形态的迷思。台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生的乡土文学论争提出的一系列议题,特别是参与者对乡土文学内涵的思考为乡土文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一定的想象和观照空间。在这一特定历史境域及文化语境中形构的乡土文学概念以及由此生成的乡土意识,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台湾乡土文学特定的指涉和品格,同时也持续不断地影响着具体的创作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乡土文学 三十年代乡土文学论争 理论想象与形构 反殖民
下载PDF
《文学台湾》:记忆、理解、想象的“三重奏” 被引量:1
9
作者 翟恒兴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5期69-74,共6页
《文学台湾》从“文学叙事”和“理论想象”两方面详细描述了台湾文学基本概貌、发展轨迹,填补大陆对台湾文学研究的某些空白,还通过塑造“文学台湾”的形象对台湾进行文学审视。为此,作者谱写了一部由还原的记忆、感性的理解和理论的... 《文学台湾》从“文学叙事”和“理论想象”两方面详细描述了台湾文学基本概貌、发展轨迹,填补大陆对台湾文学研究的某些空白,还通过塑造“文学台湾”的形象对台湾进行文学审视。为此,作者谱写了一部由还原的记忆、感性的理解和理论的想象交织而成以“文学台湾”形象为主题的“奏鸣曲”。它们从知觉形象、感性形象和“抽象形式”上演奏出“文学台湾”形象的丰富内涵,同时,也使得该书对台湾问题的文学审视具有文艺学、社会学的意义和思想史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台湾 文学审视 文学记忆 理解世界 理论想象 文学研究 台湾 记忆 形象 文艺学 思想史 社会学 感性 知觉
下载PDF
《文学台湾》:寻找“遗失”的记忆
10
作者 翟恒兴 蔡秀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8-103,共6页
《文学台湾》从“文学叙事”和“理论想象”两方面描述了台湾文学的基本概貌、发展轨迹,填补了台湾文学研究的某些空白,还通过塑造“文学台湾”的形象对台湾问题进行文学审视。为此,作者打造了一个由还原的记忆世界、感性的理解世界和... 《文学台湾》从“文学叙事”和“理论想象”两方面描述了台湾文学的基本概貌、发展轨迹,填补了台湾文学研究的某些空白,还通过塑造“文学台湾”的形象对台湾问题进行文学审视。为此,作者打造了一个由还原的记忆世界、感性的理解世界和理论的想象世界构成的“三重世界”。它们在从知觉形象、感性形象和“抽象形式”上丰富着“文学台湾”形象内涵的同时,也使得《文学台湾》对台湾问题的文学审视具有文艺学、社会学的意义和思想史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台湾 文学审视 文学记忆 理解世界 理论想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