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下的概念语义生成机制——也谈语篇翻译意识与TEM8语段翻译教学 被引量:30
1
作者 曾利沙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3-87,共5页
本文旨在从语篇/段翻译过程中词汇概念语境化意义嬗变的认知机制层面,对语篇/段微观层次语词概念翻译的操作理据作出可印证性与可推论性的描写,以便建立起相应的语篇/段翻译语境化语义生成的认知理论构架,并在此构架内形成一个个语篇/... 本文旨在从语篇/段翻译过程中词汇概念语境化意义嬗变的认知机制层面,对语篇/段微观层次语词概念翻译的操作理据作出可印证性与可推论性的描写,以便建立起相应的语篇/段翻译语境化语义生成的认知理论构架,并在此构架内形成一个个语篇/段翻译的经验模块。文章遵循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结合TEM8翻译考试一个语段实例分析,对语篇/语段翻译过程中语篇主题及主题倾向关联下语篇微观层次语词概念语义生成的主客观理据性进行了阐释,以期探讨翻译理论融入翻译教学的可行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 主题倾向 语篇/段翻译 认知机制 翻译教学
下载PDF
论古汉语诗词翻译的“阈限”性——从主题与主题倾向看译者主体艺术性的发挥 被引量:4
2
作者 马海燕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51,共4页
在诗歌翻译中,译者的主体艺术性创造是不可或缺的,准确把握这一个度,成了译者永恒的追求。本文以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英译本为例,运用主题和主题倾向理论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探讨了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
关键词 主体性 限度 主题 主题倾向
原文传递
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下的古汉诗之英译——“枫桥夜泊”四种英译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贵章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9-124,共6页
由"枫""霜"在不同诗篇中的意义嬗变引出主题与主题倾向范畴,试图从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视角探讨古汉诗翻译过程中词汇概念语境化意义嬗变规律,分析了"枫桥夜泊"四种英译文,对古汉诗翻译过程中微观语词概... 由"枫""霜"在不同诗篇中的意义嬗变引出主题与主题倾向范畴,试图从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视角探讨古汉诗翻译过程中词汇概念语境化意义嬗变规律,分析了"枫桥夜泊"四种英译文,对古汉诗翻译过程中微观语词概念语义生成的主客观理据性进行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 主题倾向 古汉诗 英译
下载PDF
《汉宫秋》与《梧桐雨》的异曲同工之“趣” 被引量:2
4
作者 包小玲 《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4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于《汉宫秋》与《梧桐雨》的异同,前人已多有论述,从二者的故事框架、主题的倾向、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对前辈学者的观点进行发挥解读。
关键词 异曲同工 《汉宫秋》 《梧桐雨》 故事框架 主题倾向 人物塑造
下载PDF
TEM8语段翻译的语境化制约机制——主题及主题倾向规约下的社会文化语境融合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洁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6-20,27,共6页
语用研究很大程度上是语境研究,而语境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认知语境。本研究从认知语境的角度出发,以2008年TEM8英译汉为例,通过对语段主题和主题倾向性的判断和概括,开展语义连贯的语境化制约机制研究,力图将语篇分析落实到操作层面,为语... 语用研究很大程度上是语境研究,而语境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认知语境。本研究从认知语境的角度出发,以2008年TEM8英译汉为例,通过对语段主题和主题倾向性的判断和概括,开展语义连贯的语境化制约机制研究,力图将语篇分析落实到操作层面,为语段(语篇)翻译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和认知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 主题倾向 语义连贯 语境化制约机制
下载PDF
主题倾向性在语段翻译中的应用
6
作者 洪秀琴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1-55,共5页
为了实现某个交际目的,人们的语言或文字交流总是围绕特定主题而展开。语篇或语段作为语言交际活动中一个重要形式,必然会受一定主题的引导和制约。因此,语篇或语段翻译应该保持在交际情境中实现,而语篇翻译中的语义选择和期望实现的交... 为了实现某个交际目的,人们的语言或文字交流总是围绕特定主题而展开。语篇或语段作为语言交际活动中一个重要形式,必然会受一定主题的引导和制约。因此,语篇或语段翻译应该保持在交际情境中实现,而语篇翻译中的语义选择和期望实现的交际目的具有相互依赖作用,所以明确主题及主题倾向性对语段翻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 主题倾向性 语篇 语段翻译
下载PDF
“阈限”规约下的苏轼《江城子》互文性解读及英译策略剖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袁翠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根据文本阐释的"阈限"观,即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语境融合理论,通过对苏轼《江城子》及其英译多译本的个案解读,揭示中国古典诗歌暨文学文本的互文性解读方式及英译处理策略。通过分析诗词中的内互文性与外互文性,重点关注诗... 根据文本阐释的"阈限"观,即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语境融合理论,通过对苏轼《江城子》及其英译多译本的个案解读,揭示中国古典诗歌暨文学文本的互文性解读方式及英译处理策略。通过分析诗词中的内互文性与外互文性,重点关注诗词文本的语义判断与翻译选择、文本意象识别与翻译创构及其内涵意义阐释与翻译重建,探求文本阐释"阈限"观下的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的动态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江城子》 阈限 互文性 主题与主题倾向性
下载PDF
浅谈英汉语段翻译中的择义理据性——07'TEM-8英译试题例解
8
作者 孙燕 吴其中 《巢湖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57-160,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英译汉试题认知语境框架的建构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翻译中选词择义的一般性理据原则:即语篇语境和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社会文化语境对翻译中选词择义的制约和影响。
关键词 语段翻译 主体及主体倾向性 认知 语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