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演出模式看梅兰芳、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三大体系——兼论戏剧如何促进文旅融合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惠柱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共14页
以文促旅是戏剧界的老传统,成功的演出模式能吸引大量观众乃至游客观众。梅兰芳、斯坦尼、布莱希特都是好的例子,他们的三大体系分别代表三种演出模式:梅是多戏频繁轮演,斯是驻院有限长演,布是实验短期展演。各种模式都要想办法多演,戏... 以文促旅是戏剧界的老传统,成功的演出模式能吸引大量观众乃至游客观众。梅兰芳、斯坦尼、布莱希特都是好的例子,他们的三大体系分别代表三种演出模式:梅是多戏频繁轮演,斯是驻院有限长演,布是实验短期展演。各种模式都要想办法多演,戏剧必须现场演出才能让人欣赏,演出场数问题关系到戏剧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精英服务,而不仅是经济效益问题。戏剧的社会效益必须让老百姓看了才能做出判断,演出太少不可能听到人民评价、受到市场检验,更不可能对旅游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出模式 轮演 保留剧目 驻院长演 戏剧节
原文传递
创设·推动·制约:中国戏剧节与现代演剧制度(1938—1949)
2
作者 梅琳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6-164,共9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戏剧节的诞生和发展使现代演剧制度渐趋成熟。由于社会形势和国民党政府的干涉,戏剧节的特质体现为四组矛盾,从中可见戏剧节的复杂性。戏剧节促进了现代演剧制度的发展,具体表现在规范戏剧生产边界、改造价值...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戏剧节的诞生和发展使现代演剧制度渐趋成熟。由于社会形势和国民党政府的干涉,戏剧节的特质体现为四组矛盾,从中可见戏剧节的复杂性。戏剧节促进了现代演剧制度的发展,具体表现在规范戏剧生产边界、改造价值观念及确立剧界领袖等方面,其影响力已注入戏剧发展的肌理之中。但当时的戏剧节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评奖失当制约演剧制度的规范化,节日改期导致演剧制度调整受阻,无重点剧目影响演剧制度系统化等亦需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节 演剧制度 仪式 转变 制约
原文传递
作为俄罗斯戏剧文化创举的契诃夫戏剧节
3
作者 张变革 任晓舜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0年第3期48-54,共7页
契诃夫国际戏剧节是目前俄罗斯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戏剧节之一,创办于1992年,由刚刚脱离国家体制的戏剧行会发起,现已成为俄罗斯国家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俄罗斯民族戏剧身份的标志,也是国际戏剧艺术发展的前沿基地。分析其... 契诃夫国际戏剧节是目前俄罗斯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戏剧节之一,创办于1992年,由刚刚脱离国家体制的戏剧行会发起,现已成为俄罗斯国家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俄罗斯民族戏剧身份的标志,也是国际戏剧艺术发展的前沿基地。分析其独有的特点,阐明其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意义,有助于了解当今俄罗斯戏剧复兴的历程,对于促进中俄戏剧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诃夫 戏剧节 国家文化战略
下载PDF
特色小镇在国际文旅中塑造国家形象的品牌策略——以乌镇戏剧节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仪修出 范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81,183,184,共13页
在融媒科技的赋能下,“数字+”的文旅新业态快速发展,形成后疫情时代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有力支撑。坐落于区域特色小镇,乌镇戏剧节在品牌策略上却呈现出宽阔的国际视野,有效处理了传统和现代、本土和全球的文化关系,为中华文化从“走出... 在融媒科技的赋能下,“数字+”的文旅新业态快速发展,形成后疫情时代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有力支撑。坐落于区域特色小镇,乌镇戏剧节在品牌策略上却呈现出宽阔的国际视野,有效处理了传统和现代、本土和全球的文化关系,为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到“引进来”的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乌镇戏剧节在剧目展演的国际合作中活化了全球创作者网络、促进了全球受众跨文化认同,以多元文化持续创造新的文化形态和价值,依托新媒体进行戏剧艺术的跨媒介全球化传播,走向文旅数字化升级。据此,本文将引入区域品牌理论,以案例分析法探析乌镇模式下国际文旅品牌的塑造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对国家形象内涵的有效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文旅融合 国家形象 品牌策略 乌镇戏剧节
下载PDF
基于内容分析的乌镇戏剧节微博营销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海洲 王咏 陆林 《旅游研究》 2016年第5期56-67,共12页
通过对乌镇戏剧节新浪官方微博2014年全年的微博发布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新浪和百度官方发布的研究数据,得出微博发布的日分布时段特征和季节性分布特征以及时间特征与微博营销效果之间的关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数据挖掘手段,从&q... 通过对乌镇戏剧节新浪官方微博2014年全年的微博发布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新浪和百度官方发布的研究数据,得出微博发布的日分布时段特征和季节性分布特征以及时间特征与微博营销效果之间的关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数据挖掘手段,从"平时""事前"和"事中"三个阶段对比分析了微博营销文本内容特点,并探讨了乌镇戏剧节微博营销的提升途径。研究结果为节事活动的微博营销提升提供借鉴,丰富了节事活动的营销管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镇戏剧节 微博营销 内容分析 社会语义网络 节事
下载PDF
乌镇戏剧节的品牌发展和城市文化 被引量:6
6
作者 韩爽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3-153,共11页
作为目前国内最受国际认可的戏剧节,乌镇戏剧节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在戏剧节的品牌形成过程中,乌镇戏剧节充分结合了当地古镇特色和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经济的推动下,围绕戏剧节的品牌树立、维护和拓宽做了较为完善... 作为目前国内最受国际认可的戏剧节,乌镇戏剧节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在戏剧节的品牌形成过程中,乌镇戏剧节充分结合了当地古镇特色和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经济的推动下,围绕戏剧节的品牌树立、维护和拓宽做了较为完善的基础工作;以内容营销为基石,明确了品牌在戏剧节发展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民间独立运营的戏剧节,乌镇戏剧节的品牌建设积极与当地城市文化相互关照和影响,促进和带动乌镇乃至区域文化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镇戏剧节 城市文化 品牌 内容营销
原文传递
以节事活动为触媒的传统城镇文化复兴策略研究——以乌镇与乌镇戏剧节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朱磊 刘诗棋 《小城镇建设》 2022年第1期69-75,共7页
当前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决定了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去展望传统城镇的未来。从空间构成到文化内涵,对于当今发展语境下的我国传统城镇文化复兴,我们不仅要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要立足于自身历史与地域的文化特性,做到与世... 当前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决定了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去展望传统城镇的未来。从空间构成到文化内涵,对于当今发展语境下的我国传统城镇文化复兴,我们不仅要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要立足于自身历史与地域的文化特性,做到与世界文化的共同前行。文章以对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节事活动之一的乌镇戏剧节为切入点,重点解析戏剧节的剧目结构、表演空间及人这三个关键要素,寻找乌镇戏剧节与乌镇的内在关联。最后,通过对乌镇戏剧节这一传统城镇文化复兴的实践研究,总结经验,提出关乎当前传统城镇文化复兴的四大策略,即提升当地居民参与度、丰富地方内涵、优化内容结构和拓展空间广度,并尝试找出一条适合我国传统城镇文化复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性 文化体验 传统城镇 乌镇 乌镇戏剧节
下载PDF
重建叙事:新时期以来小剧场戏剧节的发展与嬗变
8
作者 杨子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70,共13页
新时期以来,小剧场戏剧节完成了20世纪80年代“去政治化”的美学转向,20世纪90年代“物理化”的生存叙事和市场转向,以及21世纪的多元发展和“再政治化”的主流回归,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通过重建叙事,逐步形成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小剧... 新时期以来,小剧场戏剧节完成了20世纪80年代“去政治化”的美学转向,20世纪90年代“物理化”的生存叙事和市场转向,以及21世纪的多元发展和“再政治化”的主流回归,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通过重建叙事,逐步形成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小剧场戏剧内嵌于中国社会文化结构中,呈现出内涵的多义性和流动性,从聚焦创作题材和艺术形式的实验性探索转向以观众为中心,以市场为主导的大众文化发展路径,作为展演平台的小剧场戏剧节在艺术自律、国家文化机制和资本力量的博弈中形成从小众艺术到大众娱乐文化兼具、实验性空间与功利经营性空间并存的多元文化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剧场戏剧节 小剧场戏剧 重建叙事 回归主流
原文传递
政治、美学与资本:中国戏剧节庆的演进及文化再生产
9
作者 杨子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5-176,共12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戏剧节庆在其演进及文化再生产过程中,从政治、美学、资本市场等维度呈现不同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属性。从文化政治角度,戏剧节作为文化治理路径,为社会改造提供新的主体和文化策略,构建国家形象和民族理念;从美学维...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戏剧节庆在其演进及文化再生产过程中,从政治、美学、资本市场等维度呈现不同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属性。从文化政治角度,戏剧节作为文化治理路径,为社会改造提供新的主体和文化策略,构建国家形象和民族理念;从美学维度,戏剧节承载剧场美学的转变,以实验、革新为审美内涵对旧有创演观念和模式进行反叛,对主流商业戏剧体系进行抵抗,重构观众与剧场、与社会的关系;从资本与市场营销角度,戏剧节可视为塑造城市或地区形象的工具,或地方经济生产发展的催化剂。在当代社会发展全景中,权力向资本的转移推动戏剧节的市场化转向,及其地理意象空间从国家向地方的转换,为当下文化的自我表达提供多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节 中国戏剧节 人民的节日 小剧场戏剧节 边缘戏剧节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视域下普通村庄的艺术乡建探索——以潍坊市寒亭区牟家院村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文庆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74-80,共7页
党的十九大从全局出发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既要物质振兴,也要精神振兴。艺术对精神生活具有丰富和促进作用,新时代乡村建设中尤其要重视艺术乡建。近二十年来的艺术乡建探索出从介入到融合、从景观到人文两条脉络。牟家院乡村戏剧节则证... 党的十九大从全局出发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既要物质振兴,也要精神振兴。艺术对精神生活具有丰富和促进作用,新时代乡村建设中尤其要重视艺术乡建。近二十年来的艺术乡建探索出从介入到融合、从景观到人文两条脉络。牟家院乡村戏剧节则证明了资源禀赋不足的普通村庄也可以进行艺术乡建。乡村戏剧节在城乡主体性、艺术作用、多主体联动、乡村美育教育等四方面给我们带来思考。艺术与乡村是互助的关系,在地的艺术实践可以提升审美、提振精神从而推动乡村振兴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艺术乡建 乡村戏剧节 牟家院村
下载PDF
2019年度日本戏剧回顾
11
作者 高韵(译)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82,共13页
由于东京奥运会的原因,日本政府希望以此为契机打造一场文化盛典,因而进一步增加了在艺术文化领域的预算。国公立剧场在政府扶持下产出了许多优秀剧目,民营剧团则在拨款缩减、观众流失的危机中积极寻求出路与转向。回顾2019年的日本剧场... 由于东京奥运会的原因,日本政府希望以此为契机打造一场文化盛典,因而进一步增加了在艺术文化领域的预算。国公立剧场在政府扶持下产出了许多优秀剧目,民营剧团则在拨款缩减、观众流失的危机中积极寻求出路与转向。回顾2019年的日本剧场,"福岛三部曲"《"Q":歌舞伎之夜》等原创剧备受瞩目,翻译、改编剧成果颇丰,国际合作戏剧、国际戏剧节的数量也有大幅增长。本文围绕日本2019年的优秀演出展开评述,从多方面介绍、呈现当代日本戏剧演出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戏剧演出 民营剧团 国公立剧场 翻译剧 国际戏剧节
原文传递
艺术节庆符号的视觉呈现与民族文化传播——以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曲比阿果 王智薇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111,158,共10页
艺术节庆作为一种时间和文化符号记录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展示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本文从民族符号学与艺术节庆视觉形象设计的关系出发,以北京国斐设计工作室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视觉设计方案及其对节庆活动视觉形象设计为... 艺术节庆作为一种时间和文化符号记录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展示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本文从民族符号学与艺术节庆视觉形象设计的关系出发,以北京国斐设计工作室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视觉设计方案及其对节庆活动视觉形象设计为个案,分析凉山毕摩绘画文化的当代创新视觉转换中呈现出的多种形态的节庆特性。梳理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视觉形象设计形成的图形元素、文字元素、色彩元素及文创产品等要素与凉山传统民族文化实现完美结合的过程,探析了现代节庆的民族符号视觉设计与文化建构、民族文化传播间的关系,以期为其他民族节庆定位和发展提供参考。最后通过对民族特色的视觉形象符号体系的阐释,强调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协调关系,促进不同族群文化间的相互欣赏,提升对中华民族共享符号的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节庆 视觉呈现 文化传播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
下载PDF
公众戏剧与它的辩驳(1946-1968)后续?大众戏剧的神话在何处?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可.科索里尼 鲁楠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67,共15页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期间,国家戏剧与音乐部门副主管珍妮·洛朗奠定了公立戏剧系统与戏剧外省化运动的根基;让·维拉尔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与重启的国立大众剧院试图重现大众戏剧的乌托邦理想。戴高乐执政期,文化部长马尔罗大力发展...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期间,国家戏剧与音乐部门副主管珍妮·洛朗奠定了公立戏剧系统与戏剧外省化运动的根基;让·维拉尔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与重启的国立大众剧院试图重现大众戏剧的乌托邦理想。戴高乐执政期,文化部长马尔罗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立剧院建设与公众戏剧网络不断扩大。此时,《大众戏剧》成为知识分子们寻找新的"战斗精神"的阵地,由此它也在法国首次掀起了"布莱希特式的革命旋风"。1968年五月风暴后大众戏剧乌托邦走向幻灭。姆努什金的太阳剧社仍然在追寻着这个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教育 公众戏剧 阿维尼翁戏剧节 《大众戏剧》 五月风暴
原文传递
艺术节庆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与重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昊辰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22年第3期88-100,109,共14页
本文讨论了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与它所处的文化系统之间的历史和结构关系,其基本逻辑始于Getz所认为的“艺术节庆研究的核心在于体验和意义”。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艺术节不仅仅是精心组织的活动,更是一个有意义的系统。这样的研究视角有... 本文讨论了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与它所处的文化系统之间的历史和结构关系,其基本逻辑始于Getz所认为的“艺术节庆研究的核心在于体验和意义”。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艺术节不仅仅是精心组织的活动,更是一个有意义的系统。这样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提醒艺术节管理者重视自身与当地文化系统的接触。同时,它还强调了在评估艺术节对城市的影响时必须重视“文化”这一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节庆 民族文化资源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
原文传递
文旅融合视域下乌镇戏剧节运营研究
15
作者 苏珊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38,共7页
乌镇戏剧节自开办以来,不仅成为了全世界戏剧爱好者的盛会,还带动了乌镇文化、旅游、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乌镇戏剧节的策划与运营是对文化艺术与商业旅游相互促进发展探索中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乌镇戏剧节的运营特... 乌镇戏剧节自开办以来,不仅成为了全世界戏剧爱好者的盛会,还带动了乌镇文化、旅游、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乌镇戏剧节的策划与运营是对文化艺术与商业旅游相互促进发展探索中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乌镇戏剧节的运营特点、乌镇戏剧节对当地文旅产业的影响以及其现阶段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乌镇戏剧节的未来发展路径,从而为推动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乌镇戏剧节 运营 发展策略
下载PDF
第五届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邀约历程与思考
16
作者 金石飞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19年第1期83-98,共16页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述了第五届乌镇戏剧节组委会所有工作中的三项:确立剧目邀约原则、剧目邀约、演出时间表排布。在三项工作中,均包含对前四届乌镇戏剧节的数据整理,也包含与第五届乌镇戏剧节的数据比对。剧目邀约的结果体现出第五届戏...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述了第五届乌镇戏剧节组委会所有工作中的三项:确立剧目邀约原则、剧目邀约、演出时间表排布。在三项工作中,均包含对前四届乌镇戏剧节的数据整理,也包含与第五届乌镇戏剧节的数据比对。剧目邀约的结果体现出第五届戏剧节维持了前四届的传统与特点,并在剧目数量、多样性上有所增加。在邀请剧目时通过三个阶段的流程保证了入选标准的稳定与严格。演出时间表的排布引入了计算机程序辅助,最大化观众的选择数量。本文最后一部分回顾此三项工作中的不足,并将乌镇戏剧节与阿维尼翁IN戏剧节与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进行三个方面的简单比对,发现统计数据上的异同,作为对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镇戏剧节 特邀剧目 邀约过程 演出时间表排布
原文传递
正似我们借来的人生:在皮尔森的舞台上--第26届国际戏剧节的东欧戏剧
17
作者 桂菡(译)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32-37,共6页
若是用一句话概括第26届国际皮尔森戏剧节带给我的感受,那便是“分寸得当,毫无废话,诚实正直”。《伊利亚特》掀开我眼前隐形的窗帘,让我进入肉眼所看不见的领域,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得以洞察非物质的世界,洞察看似唯一的物质世界与生... 若是用一句话概括第26届国际皮尔森戏剧节带给我的感受,那便是“分寸得当,毫无废话,诚实正直”。《伊利亚特》掀开我眼前隐形的窗帘,让我进入肉眼所看不见的领域,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得以洞察非物质的世界,洞察看似唯一的物质世界与生活的本质。《人走后的房间》运用声音在戏剧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让人得以一窥惊人的深刻哲学与无限的精神境界。《摹仿生活》在舞台上所创造的不同寻常的形象与丰富的感官体验,让作品成为一封正在发出求救信号的电报,而我们所有人,都是这封电报的收件人。戏剧节的喜剧类作品堪称典范,它让我们既能从笑声中获得活力又可以通过它来武装自己,这就使得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是选择面对而非选择逃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尔森戏剧节 《伊利亚特》 《人走后的房间》 《摹仿生活》
下载PDF
艺术节庆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与重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案例研究
18
作者 谢昊辰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22年第3期101-109,共9页
本文讨论了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与它所处的文化系统之间的历史和结构关系,其基本逻辑始于Getz所认为的“艺术节庆研究的核心在于体验和意义”。本文的目的是证明艺术节不仅仅是精心组织的活动,更是一个有意义的系统。这样的研究视角有助于... 本文讨论了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与它所处的文化系统之间的历史和结构关系,其基本逻辑始于Getz所认为的“艺术节庆研究的核心在于体验和意义”。本文的目的是证明艺术节不仅仅是精心组织的活动,更是一个有意义的系统。这样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提醒艺术节管理者重视自身与当地文化系统的接触。同时,它还强调了在评估艺术节对城市的影响时必须重视“文化”这一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节庆 民族文化资源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
原文传递
台湾“实验剧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友辉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56,共18页
以“年轻、前卫、艺术”为旗帜的“实验剧展” ,自一九八○年开始 ,至一九八四年为止 ,一共举办了五届 ,不仅带动了尔后非学生社团的“社会性剧团”的产生 ,更使得小型剧场的演出蔚为风气 ,直接、间接造成了一九八○年代末期以降 ,以年... 以“年轻、前卫、艺术”为旗帜的“实验剧展” ,自一九八○年开始 ,至一九八四年为止 ,一共举办了五届 ,不仅带动了尔后非学生社团的“社会性剧团”的产生 ,更使得小型剧场的演出蔚为风气 ,直接、间接造成了一九八○年代末期以降 ,以年轻人为主的前卫性戏剧演出活动。本文的讨论 ,企图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中找寻“实验剧展”的发生原因 ;其次 ,在中西剧场的历史脉络中找寻“实验剧展”的艺术胚胎 ;然后针对“实验剧展”参展剧团、剧本、舞台演出三方面 ,以剧展创立初衷为标准 ,在剧团组成、主题内容诉求、意识型态、以及剧场艺术的创新和专业性等方面作出一番摘要分析 ,并且进一步探讨“实验剧展”停办的真正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团 剧场艺术 戏剧演出 舞台演出 前卫 参展 剧本 历史脉络 间接 中国 台湾省
原文传递
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价值探索的迷思与自觉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筱燕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2015年前后相继出现在北京、上海的小剧场戏曲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宏观话语相匹配,纳入现代民族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自创办以来,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在价值探索上部分地摆脱了戏曲创作"轻视观念"或"轻... 2015年前后相继出现在北京、上海的小剧场戏曲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宏观话语相匹配,纳入现代民族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自创办以来,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在价值探索上部分地摆脱了戏曲创作"轻视观念"或"轻视艺术本体"的两极倾向,显露出与当代生活对话的创作愿望。尽管如此,总体而言,仍需要拓展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对于民族和地方文化建设的意义与潜能的认知空间——以小剧场戏曲节为依托的"戏曲创新",应重视戏曲作为一种现代表意实践的属性,并以为世界文化对话提供另类的现代想象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小剧场戏曲节 现代表意实践 文化自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