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演出模式看梅兰芳、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三大体系——兼论戏剧如何促进文旅融合 |
孙惠柱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2
|
创设·推动·制约:中国戏剧节与现代演剧制度(1938—1949) |
梅琳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3
|
作为俄罗斯戏剧文化创举的契诃夫戏剧节 |
张变革
任晓舜
|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
2020 |
0 |
|
4
|
特色小镇在国际文旅中塑造国家形象的品牌策略——以乌镇戏剧节为例 |
仪修出
范红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0
|
|
5
|
基于内容分析的乌镇戏剧节微博营销研究 |
张海洲
王咏
陆林
|
《旅游研究》
|
2016 |
6
|
|
6
|
乌镇戏剧节的品牌发展和城市文化 |
韩爽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7
|
以节事活动为触媒的传统城镇文化复兴策略研究——以乌镇与乌镇戏剧节为例 |
朱磊
刘诗棋
|
《小城镇建设》
|
2022 |
5
|
|
8
|
重建叙事:新时期以来小剧场戏剧节的发展与嬗变 |
杨子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政治、美学与资本:中国戏剧节庆的演进及文化再生产 |
杨子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0
|
乡村振兴视域下普通村庄的艺术乡建探索——以潍坊市寒亭区牟家院村为例 |
丁文庆
|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3
|
|
11
|
2019年度日本戏剧回顾 |
高韵(译)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2
|
艺术节庆符号的视觉呈现与民族文化传播——以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为例 |
曲比阿果
王智薇
|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3
|
公众戏剧与它的辩驳(1946-1968)后续?大众戏剧的神话在何处? |
马可.科索里尼
鲁楠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4
|
艺术节庆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与重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案例研究 |
谢昊辰
|
《艺术管理(中英文)》
|
2022 |
1
|
|
15
|
文旅融合视域下乌镇戏剧节运营研究 |
苏珊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6
|
第五届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邀约历程与思考 |
金石飞
|
《艺术管理(中英文)》
|
2019 |
0 |
|
17
|
正似我们借来的人生:在皮尔森的舞台上--第26届国际戏剧节的东欧戏剧 |
桂菡(译)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20 |
0 |
|
18
|
艺术节庆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与重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案例研究 |
谢昊辰
|
《艺术管理(中英文)》
|
2022 |
0 |
|
19
|
台湾“实验剧展”研究 |
王友辉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20
|
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价值探索的迷思与自觉 |
吴筱燕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