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混合感染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慧 宋宏晓 +6 位作者 师丽刚 王伟杰 赵星灿 张明亮 马蓓蓓 崔淹鸽 张春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3-177,共5页
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采集于豫西地区的170份疑似PRRSV感染猪病料进行病原检测,得到102份高致病性PRRSV阳性样本,在此基础上应用PCR方法检测PCV2和PRV的感染情况,并计算混合感染率。试验结果显示,豫西地区PRRS... 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采集于豫西地区的170份疑似PRRSV感染猪病料进行病原检测,得到102份高致病性PRRSV阳性样本,在此基础上应用PCR方法检测PCV2和PRV的感染情况,并计算混合感染率。试验结果显示,豫西地区PRRS发病猪主要疫病的总混合感染率为58.52%,二重混合感染率为39.21%,三重混合感染率为19.61%,其中PRRSV/PCV2型二重混合感染最严重,混合感染率达33.33%;春夏和秋冬总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8.57%、81.25%,而且不管是二重还是三重混合感染,秋冬均比春夏更严重,尤其是PRRSV/PCV2/PRV型三重混合感染,秋冬与春夏季节的混合感染率相差较大,分别为37.50%、11.43%;PRRS发病猪从哺乳期到育肥期都有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2.10%、50.00%、100.00%,混合感染程度逐渐加重,主要集中在育肥期;不同发病时期的最高混合感染型也有所不同,其中哺乳期最高混合感染型为PRRSV/PCV2,混合感染率为42.10%,保育期最高混合感染型为PRRSV/PCV2、PRRSV/PCV2/PRV,混合感染率均为22.73%,育肥期最高混合感染型为PRRSV/PCV2/PRV,混合感染率为50.00%。本研究反映了豫西地区PRRS发病猪群与猪圆环2型及猪伪狂犬病的混合感染情况和规律,为该地区PRRS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治和区域性防控工作的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地区 PRRSV PCV2 PRV 混合感染
下载PDF
豫西地区株行距配置对夏玉米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向阳 孟战赢 +2 位作者 王育红 席玲玲 沈东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100,共7页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种植密度(82 500、97 500株/hm2)、5个行距配置(60+60、70+50、80+40、90+30、100+20 cm)和4种不同留苗的株距配置(单株、单双、双株、三株)方式,研究高密度条件下株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种植密度(82 500、97 500株/hm2)、5个行距配置(60+60、70+50、80+40、90+30、100+20 cm)和4种不同留苗的株距配置(单株、单双、双株、三株)方式,研究高密度条件下株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密度条件下均以80+40行距、双株留苗处理产量最高,密度增加,增产效果更好。宽窄行配置增加了穗行数和穗粗,减小秃尖长,双株留苗增加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80+40行距配置、双株留苗处理改变了玉米后期的灌浆特性,增加渐增期持续时间和累积子粒量,增大了平均灌浆速率。因此,在豫西地区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采用80+40的种植行距,通过双株留苗扩大株距,有利于玉米高密度群体植株的生长和最终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豫西地区 株行距 产量
原文传递
豫西地区近二十年景观格局优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田莉 梁国付 +1 位作者 申怀飞 丁圣彦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70,共7页
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对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及其异质性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在RS技术和GIS技术支持下,对豫西地区1987年、1995年、2000年三期影像进行判读解译,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地面GPS采集数据,通过选取相关景观指数... 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对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及其异质性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在RS技术和GIS技术支持下,对豫西地区1987年、1995年、2000年三期影像进行判读解译,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地面GPS采集数据,通过选取相关景观指数,从斑块水平和景观水平两个层次,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根据景观格局连通度与景观功能通达性之间的关系,从功能流的角度入手,综合分析影响景观流的干扰因子:距离、摩擦力、障碍和坡度等,基于最小累积耗费算法,找出不同时空、不同人类干扰强度下景观流的通达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近20年来景观格局变化中,生态景观斑块区域分布极不平衡,东部人为干扰严重,自然景观消失殆尽,农业景观和建设用地占有较高比重,在整个区域中阻碍景观功能流的通达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自然因素(如坡度等)和人为干扰因素(如景观破碎化程度等)提出优化方法,利用可视化效果找出景观格局需要优化的重点地段,在维持生态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提出景观的合理布局优化方案,以提高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变化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功能流 豫西地区
下载PDF
浅论豫西地区窑洞民居的植物文化 被引量:3
4
作者 白丹 闫煜涛 《华中建筑》 2013年第12期161-164,共4页
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需要全面的认知其内容和存在状态,豫西地区窑洞民居作为中原地区传统民居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其所蕴含的植物文化进行剖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分析豫西地区窑洞民居的自然环境、修建理念、风水文化和民风民... 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需要全面的认知其内容和存在状态,豫西地区窑洞民居作为中原地区传统民居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其所蕴含的植物文化进行剖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分析豫西地区窑洞民居的自然环境、修建理念、风水文化和民风民俗等与植物文化相关的内容和组成,探索和总结了植物文化的存在形态和特征,为豫西地区窑洞民居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地区 窑洞民居 植物文化
下载PDF
豫西地区市售鸭翅中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贾艳艳 何雷 +4 位作者 郁川 余祖华 程相朝 张春杰 李银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3-287,共5页
为分析来自豫西地区市售鸭翅中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基因的分布变化,本研究以分离自豫西地区市售鸭翅的11株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方法进行8种毒力基因的检测(inlA、inlB、virR、mprF、dltA、dltB、dltC、dltD基因)。结果显... 为分析来自豫西地区市售鸭翅中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基因的分布变化,本研究以分离自豫西地区市售鸭翅的11株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方法进行8种毒力基因的检测(inlA、inlB、virR、mprF、dltA、dltB、dltC、dltD基因)。结果显示有3株出现了基因缺失,dltA基因检出率为90.9%(10/11),dltC、mprF基因检出率均为81.8%(9/11),其他基因全部呈阳性。这些毒力基因在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中分布广泛,对豫西地区市售鸭翅具有潜在的威胁,应引起食品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 毒力基因 分布 豫西地区 鸭翅
下载PDF
区域信仰的形成与现代建构——基于豫西薄太后信仰的讨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琦 陈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作为区域性神祇的薄太后信仰,自东汉时期形成后,在豫西地区逐渐扩散,并在豫西内部形成了不同的信仰圈。而薄太后信仰在豫西地区之所以绵延不绝,得益于官方文本的塑造、政治活动的推进及民间社会的需求。不仅如此,民间社会还能根据新的... 作为区域性神祇的薄太后信仰,自东汉时期形成后,在豫西地区逐渐扩散,并在豫西内部形成了不同的信仰圈。而薄太后信仰在豫西地区之所以绵延不绝,得益于官方文本的塑造、政治活动的推进及民间社会的需求。不仅如此,民间社会还能根据新的社会需求对薄太后信仰内容做出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信仰 薄太后信仰 豫西地区
原文传递
欠发达农区经济发展中的农户行为——以豫西山地丘陵区为例 被引量:81
7
作者 李小建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9-468,共10页
根据对河南西部山地丘陵区10个县(市) 332家农户的调查分析,欠发达农区制约区域发展的农户行为包括:①农户生产经营信息来源具很大局限性;②农户收入严重依赖自然条件;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意识障碍,农民对非农业参与意识不强;④... 根据对河南西部山地丘陵区10个县(市) 332家农户的调查分析,欠发达农区制约区域发展的农户行为包括:①农户生产经营信息来源具很大局限性;②农户收入严重依赖自然条件;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意识障碍,农民对非农业参与意识不强;④农户贷款积极性不高且贷款多为维持日常生活需要;⑤农户更加期望用新增加的收入改变家庭生活状况,而不是发展生产。进一步的量化模型分析,揭示了农户收入在山区、丘陵和平原环境下受相关变量影响程度的差异,以及自给性与商品性生产不同比例农户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文章讨论了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区域发展问题,并基于对农户行为的分析,对研究区域的经济发展思路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行为 区域发展 欠发达区域 河南 山地丘陵区 剩余劳动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