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西部沙垒田凸起东段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27
1
作者 石文龙 张志强 +2 位作者 彭文绪 王保全 郭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247,共6页
渤海西部的沙垒田凸起是一个长期暴露接受风化剥蚀的古潜山,以早期走滑断层为分隔,将沙垒田凸起分为东、西两段。目前,沙垒田凸起的东段已发现数亿吨的石油地质储量。受早期基底走滑构造应力的作用,在沙垒田凸东段主体区自西向东主要发... 渤海西部的沙垒田凸起是一个长期暴露接受风化剥蚀的古潜山,以早期走滑断层为分隔,将沙垒田凸起分为东、西两段。目前,沙垒田凸起的东段已发现数亿吨的石油地质储量。受早期基底走滑构造应力的作用,在沙垒田凸东段主体区自西向东主要发育了4组北东向走滑断层。由于受走滑断层的影响,在基底面上形成古沟道,晚期新近系披覆沉积在潜山上面,由于晚期右旋走滑的影响,在新近系形成了一系列北东东或近东西走向的断层,这些雁列断层对凸起区油气田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对凸起区构造演化特征的分析,建立了沙垒田凸起区东段新近系油气成藏模式,明确了该区油气勘探潜力,为凸起区东段滚动勘探和区域储量规模的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列带 构造演化 成藏模式 新近系 沙垒田凸起 渤海西部
下载PDF
渤海西部海域新生代构造与演化及对油气聚集的控制 被引量:22
2
作者 黄雷 周心怀 +4 位作者 王应斌 韦阿娟 刘廷海 武强 江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5-290,共16页
渤海西部处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区,东与渤中坳陷衔接,周临多个新生代富(含)烃洼陷,该区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本文利用区内现有的大量勘探资料对其基本构造特征、演化史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认为... 渤海西部处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区,东与渤中坳陷衔接,周临多个新生代富(含)烃洼陷,该区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本文利用区内现有的大量勘探资料对其基本构造特征、演化史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认为研究区整体构造格架受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3组基底断裂控制,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层控制古近纪断陷及区内整体构造格局,而北东向与北西向断层在新近纪发生较强烈的走滑活动;研究区新生代经历了多阶段演化过程,同时又整体表现出具隆拗过渡、整体隆升的演化背景;复杂多阶段的演化过程使得区内油气多层位复式成藏;另外,新近纪晚期构造活跃使得区内油气多在新近系浅层晚期成藏,并沿北西向与北东向断层优势成藏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西部 构造演化 区域应力场 油气聚集
下载PDF
渤海西部雷雨大风统计特征及对流参数指标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亚男 刘一玮 易笑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5-335,共11页
使用2011—2016年5—9月渤海西部7个海岛、平台、浮标站加密资料等,对渤海西部雷雨大风统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海西部雷雨大风以8~9级为主,主要发生在渤海西部偏南海区;6月发生最多,其次是7月,5月最少,其中,6月过程主要发生在19... 使用2011—2016年5—9月渤海西部7个海岛、平台、浮标站加密资料等,对渤海西部雷雨大风统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海西部雷雨大风以8~9级为主,主要发生在渤海西部偏南海区;6月发生最多,其次是7月,5月最少,其中,6月过程主要发生在19—23时,同时,高空冷涡影响过程是低槽影响过程次数的两倍,且以带状回波影响最多,占68.8%;大风发生前6~12 h,渤海西部比上游陆地站温度每经度低6℃,而在大风发生前1~2 h,比上游沿岸温度每经度高4℃以上,气压每经度低2 hPa;同时,使用订正探空资料分析渤海西部雷雨大风发生前对流参数指标及其参考阈值,结果表明:抬升指数、大风指数、最佳对流有效位能和0~3 km垂直风切变在渤海西部相对华北陆地更明显,分别给出渤海西部6—9月逐月以及高空冷涡和高空低槽背景下的抬升指数、大风指数、最佳对流有效位能和0~3 km垂直风切变参考阈值,为渤海西部雷雨大风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西部 雷雨大风 天气型 回波特征 订正探空 对流参数指标
下载PDF
渤海西部海域某区块油田注水过程储层伤害机理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旭东 陈科 +2 位作者 何伟 张铜耀 陈毅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基于海上油田高效开发的理念,如何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降低储层伤害成为高效开发海上油田的关键。针对渤海油田某区块注水过程中注入压力偏高、地层欠注等问题,进行了储层敏感性分析,以及悬浮物、垢样的扫描电镜分析等。实验发现:储层具有... 基于海上油田高效开发的理念,如何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降低储层伤害成为高效开发海上油田的关键。针对渤海油田某区块注水过程中注入压力偏高、地层欠注等问题,进行了储层敏感性分析,以及悬浮物、垢样的扫描电镜分析等。实验发现:储层具有中等偏强的水敏伤害,黏土矿物蒙皂石以及伊/蒙间层不同程度地发生膨胀、分散,造成储层堵塞。注入水中的悬浮物含量高达16.7mg/L,严重超出平台标准要求;注入水中的颗粒粒径大约集中在30μm,容易造成储层堵塞。储层经过注水冲刷,孔喉中零星分布着大量的碳酸盐颗粒,使得储层渗透率降低。在明确了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伤害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加药方式、酸化等保护措施。施工后注水井井口注入压力下降了7MPa,日注水量增加了6倍,酸化解堵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西部海域 注水 伤害机理 酸化
下载PDF
渤海西部TJC-1孔磁性地层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翔 李日辉 +2 位作者 陈晓辉 强小科 赵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8-215,共8页
通过对渤海西部海域TJC-1孔(孔深200.3m)磁性地层学的研究,揭示了研究区更新统的高分辨率地层框架,结果显示TJC-1孔底界年龄为2.28Ma,根据年龄-深度曲线分为3个沉积阶段:阶段Ⅰ年龄为0~0.781Ma,埋深0~71.48m,沉积物以粉、细砂为主... 通过对渤海西部海域TJC-1孔(孔深200.3m)磁性地层学的研究,揭示了研究区更新统的高分辨率地层框架,结果显示TJC-1孔底界年龄为2.28Ma,根据年龄-深度曲线分为3个沉积阶段:阶段Ⅰ年龄为0~0.781Ma,埋深0~71.48m,沉积物以粉、细砂为主,位于Brunhes正极性时,包括Blake、Big Lost等极性事件;阶段Ⅱ年龄为0.781~1.068Ma,埋深71.48~91.31m,沉积物以细、中砂为主,位于Matuyama负极性时,Jaramillo正极性亚时分布其间;阶段Ⅲ年龄为1.068~ 2.280Ma,埋深91.31~ 200.30m,沉积物主要为粉砂和粘土相间分布,位于Matuyama负极性时,包括Olduvai和Reunion正极性亚时.该孔所获B/M极性界限的深度(71.48m)与渤海及周边其他钻孔存在较大差别,推测主要由第四纪早期以来渤海不同地区不同构造背景下沉积厚度的差异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西部 TJC-1钻孔 第四纪 磁性地层
原文传递
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蓝先洪 顾兆峰 +3 位作者 密蓓蓓 秦亚超 黄龙 徐扬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7-373,共7页
为探讨渤海西部在多重环境因素变化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分析了渤海西部4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中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环境影响因素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As、Cu、Cd... 为探讨渤海西部在多重环境因素变化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分析了渤海西部4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中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环境影响因素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As、Cu、Cd、Cr、Hg、Ni、Pb、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7 mg/kg、25.5 mg/kg、0.14 mg/kg、68.9 mg/kg、0.037 mg/kg、30.3 mg/kg、22.3 mg/kg、75.7 mg/kg;Cu、Cr、Ni、Zn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小于63μm细粒沉积物呈显著正相关,其在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明显受到有机质含量和沉积物粒径的控制,而As、Hg分布没有明显受到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富集系数显示,Cr、Ni、Pb和Zn为无富集,Cu、As为轻度富集,Cd和Hg为中度富集。与多种背景值和一致性沉积物质量基准相比较,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Pb、Cd的含量超出背景值,而Cu、Zn、Ni、Cr、As、Hg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异常,但其含量水平引发有害生物效应的可能性不大,尽管重金属元素含量偏高,但生态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背景值 沉积物质量基准 渤海西部
下载PDF
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与物源约束 被引量:12
7
作者 蓝先洪 徐晓达 +3 位作者 王中波 李日辉 顾兆峰 陈晓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4,共8页
对渤海西部4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试,分析了稀土元素(REE)含量,探讨了渤海西部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约束。结果表明,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的稀土配分模式与中国黄土的接近,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周边... 对渤海西部4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试,分析了稀土元素(REE)含量,探讨了渤海西部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约束。结果表明,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的稀土配分模式与中国黄土的接近,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周边大陆。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富集与粒度效应研究表明,∑REE与Mg、Ti、Co、Cr、Li和细粒沉积物呈明显正相关,而与砂质沉积物呈显著负相关,与Zr无明显正或负的相关性。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参数特征值离散图和Q-型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研究海域沉积物划分为3个不同的地球化学分区,研究区中部和西北部海域为∑REE高值区,其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河和黄河;研究区南部、东南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物质输入;研究区东北部滦河口外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滦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沉积物 物源 渤海西部
下载PDF
渤海西部沙北构造带断裂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明春 李德郁 +1 位作者 张海义 李新琦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7-171,共5页
渤海西部沙北构造带区域上受北东走向郯庐断裂和北西走向张-蓬断裂的影响,发育渤海最为典型的共轭剪切断裂系统。通过对沙北地区北东、北西走向断裂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系统研究,明确了断裂对地层沉积的控制作用。新生代以来,沙北构造带... 渤海西部沙北构造带区域上受北东走向郯庐断裂和北西走向张-蓬断裂的影响,发育渤海最为典型的共轭剪切断裂系统。通过对沙北地区北东、北西走向断裂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系统研究,明确了断裂对地层沉积的控制作用。新生代以来,沙北构造带断裂系统主要表现为2期活动:古近纪时期断裂为强拉张、弱走滑活动,断裂控制古近系地层的沉积;新近纪时期断裂为强走滑、弱拉张活动,断裂不控制地层沉积仅起到对构造的复杂化作用。沙北地区断裂对沉积充填及砂体展布的控制主要表现为断崖式、断坡式和断坡横向疏导式等3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断裂 走滑断层 花状构造 古地貌 沉积模式 沙北构造带 渤海西部
下载PDF
渤海西部海域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及古环境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杰 李日辉 +2 位作者 杨士雄 陈晓辉 陈珊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28,共14页
通过对渤海西部海区TJC孔55.34m以浅地层岩性、测年及孢粉分析等研究,发现该海域晚更新世MIS 5以来的孢粉组合呈现针叶-阔叶-草本规律的旋回性变化,此特征变化是植被-气候-海平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暖湿、干(凉)冷交替频繁,海平面波动... 通过对渤海西部海区TJC孔55.34m以浅地层岩性、测年及孢粉分析等研究,发现该海域晚更新世MIS 5以来的孢粉组合呈现针叶-阔叶-草本规律的旋回性变化,此特征变化是植被-气候-海平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暖湿、干(凉)冷交替频繁,海平面波动显著。MIS 5e、MIS 5c、MIS 5a、MIS 3及MIS 1(中全新世)阶段气候温暖湿润,陆区则发育针阔叶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近岸分布有湖沼植被和盐生草地,整体属于高海平面时期的滨海或滨岸浅海环境。MIS 2冰盛期沉积较薄,MIS 5d、MIS 5b、MIS 4和MIS 2阶段,气候偏冷(凉),以草本蒿和藜为主,陆区发育森林草地或针阔叶混交林草地,海平面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古环境变化 晚更新世 渤海西部
下载PDF
渤海海域西部馆陶组沉积环境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新琦 高曦龙 +2 位作者 冯冲 步少峰 王广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7,共8页
利用丰富的古生物、钻井、岩心、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依据层序地层、古生物组合、岩电、元素变化等特征,对渤海海域西部馆陶组沉积环境进行研究。分析认为,馆陶组垂向呈现"粗—细—粗"的"三段式"沉积特征,不同层... 利用丰富的古生物、钻井、岩心、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依据层序地层、古生物组合、岩电、元素变化等特征,对渤海海域西部馆陶组沉积环境进行研究。分析认为,馆陶组垂向呈现"粗—细—粗"的"三段式"沉积特征,不同层段沉积时期经历了"热—凉—热"的气候变化及"浅—深—浅"的古水体旋回。沉积环境的变化控制储层特征的差异,温凉水深的环境导致馆陶组中段储层孔喉结构复杂,束缚水含量高,蒙脱石等层状硅酸盐黏土矿物和泥质含量高,使得储层导电性和断层面侧封能力变强,是控制馆陶组低阻油层发育和垂向上油气丰度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低阻油层 断层侧封 馆陶组 渤海西部
下载PDF
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7
11
作者 蓝先洪 李日辉 +3 位作者 王中波 陈晓辉 顾兆峰 徐晓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85,共11页
对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44个样品20种化学组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各化学组分分布特征及物质来源。Al_2O_3、MgO、TFe_2O_3、K_2O、Corg、TN、Li、V和Sb等组分与细粒沉积物呈正相关,SiO_2组分与粗粒沉积物呈正相关,Na_2O、CaO和Ta组分... 对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44个样品20种化学组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各化学组分分布特征及物质来源。Al_2O_3、MgO、TFe_2O_3、K_2O、Corg、TN、Li、V和Sb等组分与细粒沉积物呈正相关,SiO_2组分与粗粒沉积物呈正相关,Na_2O、CaO和Ta组分与沉积物粒度无明显正或负的相关性;研究区化学组分R-型因子分析得出3种主要组合类型,以Li、CaO和TC为代表,分别代表了陆源细粒物质输入、黄河物质、黄河物质与海河物质的影响。CaO/Al_2O_3与K_2O/Al_2O_3、Zr/Al_2O_3与CaO/Al_2O_3的离散图和Q-型聚类分析表明,渤海西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和海河,东北部沉积物受到了滦河物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组分 地球化学 表层沉积物 物源 渤海西部
下载PDF
渤海西部沙垒田凸起东、西段油气成藏差异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江涛 李慧勇 +3 位作者 于海波 李德郁 许鹏 胡安文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沙垒田凸起区至少发育6组北东向的走滑断层,西段的走滑作用明显强于东段。构造演化研究成果表明,该区北东向断层至少经历了2期走滑。晚侏罗世时期,强烈左旋走滑,将沙垒田凸起分割东西两段,控制整体构造格局。新近纪,北东向断层在右旋走... 沙垒田凸起区至少发育6组北东向的走滑断层,西段的走滑作用明显强于东段。构造演化研究成果表明,该区北东向断层至少经历了2期走滑。晚侏罗世时期,强烈左旋走滑,将沙垒田凸起分割东西两段,控制整体构造格局。新近纪,北东向断层在右旋走滑的作用下,改造盖层披覆构造。西段可以明显见到北东向主走滑断层,分支断层和伴生断层依附于走滑断层发育,整体呈负花状构造或"Y"字型结构。而在东段,主走滑断层不明显,分支断层和伴生断层不发育,但仍整体表现为负花状构造,晚期断层往深处都逐渐收敛到主走滑断层上,断层两盘的地层厚度相当,断距不明显。构造脊是油气长期汇聚的有利区带,受走滑作用强度的控制和构造圈闭发育特征的影响,东、西段油气主要的运聚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东段,走滑作用相对较弱,圈闭在走滑断层之间发育,为披覆背斜型圈闭,主要发育"构造脊—断层—砂体"油气运移模式。在西段,走滑作用强,圈闭依附于走滑断层发育,主要为断块或断鼻圈闭,发育"沟谷充填砂—走滑断裂系"油气运移模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油气运聚模式 沙垒田凸起 渤海西部
下载PDF
渤海西部晚第四纪地层层序特征及沉积响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晓辉 李日辉 +1 位作者 蓝先洪 徐晓达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84-2696,共13页
渤海是一个仅通过渤海海峡与北黄海相接的半封闭陆架浅海,晚第四纪以来的地层演化过程复杂,目前尚不清楚,且海相地层的形成时代存在争议.为了研究渤海西部晚第四纪以来的地层层序,对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声学地层与典型钻孔沉积地层的进... 渤海是一个仅通过渤海海峡与北黄海相接的半封闭陆架浅海,晚第四纪以来的地层演化过程复杂,目前尚不清楚,且海相地层的形成时代存在争议.为了研究渤海西部晚第四纪以来的地层层序,对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声学地层与典型钻孔沉积地层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自下而上划定的7个声学地层单元(U5、U4-2、U4-1、U3、U2、U1-2、U1-1)与钻孔岩心划分的沉积地层单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与MIS4期、MIS2期低海面时期的沉积间断密切相关的两个层序界面R5、R3,将渤海西部晚第四纪(MIS5期)以来的地层层序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层序(SQ3、SQ2、SQ1):SQ3识别出下部海侵体系域与高水位体系域、上部海退体系域,分别对应MIS5期海平面相对较高时期的滨-浅海相交替沉积(U5)、MIS4期早期滨海相沉积(U4-2);SQ2自下而上由低水位体系域[MIS4期中晚期与黄河、滦河相关的河湖相沉积(U4-1)]与海侵体系域[MIS3期早中期滨海相沉积(U3)]组成;SQ1自下而上包括低水位体系域[末次冰盛期与滦河相关的河湖相沉积(U2)]、海侵体系域[全新世早中期滨海相沉积(U1-2)]高水位体系域[全新世高海面以来的浅海相沉积(U1-1)].研究区的地层发育受控于海平面变化、沉积物供应、渤海海峡地形及活动构造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西部 晚第四纪 海平面变化 地层层序 海洋地质
原文传递
渤海西部中新生代多旋回构造演化与潜山形成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述光 李慧勇 +2 位作者 李飞 李俊伟 胡贺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6期1-10,共10页
渤海西部中新生代演化具有频繁的构造体制转换和鲜明的旋回性,从而决定了潜山地质结构和内幕构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基础上,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以构造变形、构造期次划分和古应力场分析为主线,重建研究区中新生代多... 渤海西部中新生代演化具有频繁的构造体制转换和鲜明的旋回性,从而决定了潜山地质结构和内幕构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基础上,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以构造变形、构造期次划分和古应力场分析为主线,重建研究区中新生代多旋回构造演化序列。另一方面,从潜山内幕残留地层和断裂特征入手,解剖潜山的地质结构,识别和划分了研究区潜山构造样式和成因类型。研究表明,渤海西部中新生代存在印支、早燕山、中燕山、晚燕山、早喜山、晚喜山6个构造旋回,相应地潜山的形成经历了前印支期潜山物质基础发育、印支—早燕山旋回挤压逆冲与潜山雏形、中燕山—早喜山旋回伸展裂陷与潜山初始格局、晚喜山旋回断-拗沉降与潜山定型定位四大演化阶段。各个旋回构造变形的时空差异以及叠加组合方式的不同导致研究区潜山构造特征呈现明显的分带性,自西向东可划分为西侧内幕残留逆冲型、中部反转块断翘倾型和东部复杂走滑断块型潜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西部 中新生代 印支旋回 早燕山旋回 晚燕山旋回 潜山结构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渤海西部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蓝先洪 李日辉 +3 位作者 陈晓辉 秦亚超 王中波 密蓓蓓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8,共12页
渤海西部TJC-1孔51.50m以上120个沉积物样品化学组分、粒度及测年分析结果表明,TJC-1孔51.50m以上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可划分为5个沉积单元;SiO2和Na2O与粗粒沉积物呈明显正相关,Al_2O_3,TFe_2O_3,MgO,TiO_2,Cu,Zn,Cr,Co,Ga,Rb和V等元... 渤海西部TJC-1孔51.50m以上120个沉积物样品化学组分、粒度及测年分析结果表明,TJC-1孔51.50m以上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可划分为5个沉积单元;SiO2和Na2O与粗粒沉积物呈明显正相关,Al_2O_3,TFe_2O_3,MgO,TiO_2,Cu,Zn,Cr,Co,Ga,Rb和V等元素与细粒沉积物呈显著正相关,Sr,Ba和Zr分布与沉积物粒度无明显正或负的相关性。R-型因子分析显示,MgO和Na_2O分别代表陆源细粒物质输入(黄河与海河物质)和滦河物质的影响。SiO_2/Na_2O比值与Sr/Cu比值,Ba/Zn比值与K_2O/MgO比值离散图分析揭示了TJC-1孔的物质来源,该孔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和海河,该孔下部30.50~51.50m和中下部25.00~30.50m沉积物以滦河物质来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西部 晚更新世 沉积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渤海西部孔店组—沙河街组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动力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明刚 吴景富 +2 位作者 吴克强 刘朋波 杨海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1-789,共9页
为了揭示孔店组—沙河街组烃源岩层系的分布特征,指导渤海西部区带评价和目标优选,在整体研究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渤海西部孔店组—沙河街组沉积时期盆地的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形成动力机制作了探讨。研... 为了揭示孔店组—沙河街组烃源岩层系的分布特征,指导渤海西部区带评价和目标优选,在整体研究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渤海西部孔店组—沙河街组沉积时期盆地的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形成动力机制作了探讨。研究认为,盆地结构受基底构造控制,对应不同类型的结晶基底,构造变形东西分区,同时受到NE-NNE向和NW-NWW向两组共轭先存基底断裂作用,西区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点,而东区则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点;孔店组—沙河街组不同沉积时期盆地构造特征差异较大,总体表现出坳断-断陷-断坳(坳陷)的演化序列特征;地幔底辟诱导的与地幔隆起轴向垂直的引张应力场控制了渤海西部孔店组—沙河街组沉积时期的构造变形,其中东区的构造变形主要受近SN向引张应力场控制,西区则总体存在NW-SE向和近SN向两个引张应力场叠加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区构造解析 构造特征 动力机制 孔店组 沙河街组 渤海西部
下载PDF
渤海西部海平面资料均一性订正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慧 刘克修 +1 位作者 范文静 范振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6-264,共9页
海平面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海洋与气候分析的准确性,同时也影响了海洋与气候变化监测、检测和预测工作的业务质量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以渤海西部资料序列变动明显的塘沽站(纳入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建站较短的京唐港和曹妃甸站为例,从... 海平面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海洋与气候分析的准确性,同时也影响了海洋与气候变化监测、检测和预测工作的业务质量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以渤海西部资料序列变动明显的塘沽站(纳入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建站较短的京唐港和曹妃甸站为例,从长期趋势、年际和年代际周期波动、季节海平面变化以及与邻近站比较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资料序列发生突变的时间段诊断、变化原因、变动幅度以及订正方式。使用订正完的海平面月均及年均长期资料序列分析了海平面变化的长期趋势、周期性波动、季节变化特征等,结果能很好地反映出局地区域的海平面变化特征,同时对于研究中国沿海以及西太的海平面变化及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西部沿海 海平面数据 均一性 变化特征
下载PDF
渤海西部沙东南构造带东营组古地貌特征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康海亮 林畅松 牛成民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30,共12页
渤海西部海域沙东南构造带处于沙垒田凸起向沙南凹陷的过渡部位,受继承性凸起、不同时期同沉积断裂和古沟谷多种因素影响,沉积相的发育较为复杂,制约了下步油气勘探。为此,通过分析由地层厚度法恢复的沙东南构造带东营组各三级层序沉积... 渤海西部海域沙东南构造带处于沙垒田凸起向沙南凹陷的过渡部位,受继承性凸起、不同时期同沉积断裂和古沟谷多种因素影响,沉积相的发育较为复杂,制约了下步油气勘探。为此,通过分析由地层厚度法恢复的沙东南构造带东营组各三级层序沉积时期的古地貌,明确了研究区发育凸起区、斜坡区、古沟谷、断槽、浅洼和深洼陷区等多种地貌单元。同时,以北北东向转换断裂为界,划分出两种不同的地貌组合分区:西区为由侵蚀沟谷、古潜山斜坡和早期同沉积断裂组成的沟谷-斜坡-断坡地貌,东区为由侵蚀沟谷、2~3条同向不同期同沉积断层组成的沟谷-多级断坡地貌。研究表明两种构造地貌中位于凸起边缘的沟谷早期均为物源通道,晚期接受沉积充填,对沉积相类型、分布以及充填控制的差异主要受斜坡-断坡和多级断坡的影响:在沟谷-斜坡-断坡地貌中,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沉积充填过程主要受古斜坡-断坡控制,控制断坡的同沉积断裂在沙河街组活动较强,控制了沙河街组低位扇、浊积扇的沉积和充填,SQ-Ed3时期断裂活动逐渐减弱,继承性断坡地貌成为SQ-Ed3层序扇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以及SQEd2^(d),SQ-Edu2时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沉积的大致界限;在沟谷-多级断坡地貌中,形成于SQ-Ed3时期的沙东南1号断裂仅在SQ-Ed3时期活动,控制了深洼陷的形成和一级坡折之下小型扇三角洲的发育,形成于SQ-Ed2^(d)时期的沙南断裂主要活动时期也在SQ-Ed2^(d),形成了分隔凸起与斜坡间的二级坡折,控制了SQ-Ed2^(d)小型扇三角洲的沉积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充填 断裂组合 古地貌 东营组 沙东南构造带 渤海西部
下载PDF
渤海西部海域潜山储层流体类型轻烃录井识别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田青青 郭明宇 +3 位作者 李鸿儒 黄子舰 方铁园 李艳霞 《录井工程》 2022年第3期55-59,共5页
随着渤海油田勘探方向逐渐向深层推进,近年来渤海油田潜山储层获得了较大的勘探突破,然而针对潜山储层复杂多变的流体类型识别较为困难,流体类型的混淆会给后期储量的预估及提交带来较大的困难。通过对轻烃录井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探... 随着渤海油田勘探方向逐渐向深层推进,近年来渤海油田潜山储层获得了较大的勘探突破,然而针对潜山储层复杂多变的流体类型识别较为困难,流体类型的混淆会给后期储量的预估及提交带来较大的困难。通过对轻烃录井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探索适用于渤海西部海域潜山储层流体相识别的方法,建立了含水性识别及流体相识别图板,可以快速有效地识别储层含水性及流体相变化特征。利用该图板对渤海西部海域BZ 19-A、BZ 13-A、CFD 2-A构造潜山储层进行快速流体类型识别分析研究发现:BZ 19-A构造潜山储层流体以凝析气藏为主,且本构造部分井潜山储层存在含水特征;BZ 13-A构造潜山储层流体以挥发性油为主;CFD 2-A构造潜山储层流体以轻质油为主。采用该方法分析所得的结论与试油结论完全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西部海域 潜山储层 流体类型 含水识别 轻烃录井 解释图板
下载PDF
渤海西部海域新生代盖层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正涛 林畅松 +2 位作者 李慧勇 张国坤 代江林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357-369,共13页
渤海西部海域新生代盖层发育情况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利用渤西地区丰富的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取心分析化验资料等对研究区新生代盖层发育特征、封闭性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东二段下部、明... 渤海西部海域新生代盖层发育情况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利用渤西地区丰富的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取心分析化验资料等对研究区新生代盖层发育特征、封闭性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东二段下部、明下段下部及明下段上部3套区域泥质岩盖层,东二段下部区域泥岩盖层相比于明下段两套区域泥岩盖层具有单层泥岩厚度大、色暗、质纯、高泥地比、横向分布稳定及更高成岩阶段等特点,东二段下部泥岩盖层封闭性好于明下段泥岩盖层;东二段下部区域泥岩盖层控制了油气在凹陷区域深部沙河街组、东营组的聚集成藏并决定了油气朝沙垒田古隆起上倾方向运移,明化镇组下段区域"终极盖层"与断裂共同作用控制了整个渤西地区新近系的油气富集程度;提出了"周边凹陷东二下区域泥岩盖层底面构造脊输导体系"、"凸起斜坡及内部明下段泥岩盖层、断裂'耦合'油气输导体系"两种区域盖层控制下的油气输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盖层 封闭性 油气运聚 沙垒田凸起 渤海西部海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