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国之间:抗战时期内迁民间戏班的生存之道——以厉家班为例
1
作者 张志全 《艺术探索》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抗战时期,民间戏曲班社云集于西南大后方。民间戏班既要进行商演以谋取生存,亦要为抗日救亡而进行公(义)演。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民间戏班需要面对的重要命题。厉家班在内迁过程中,虽屡历险境,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各种抗战义演活动... 抗战时期,民间戏曲班社云集于西南大后方。民间戏班既要进行商演以谋取生存,亦要为抗日救亡而进行公(义)演。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民间戏班需要面对的重要命题。厉家班在内迁过程中,虽屡历险境,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各种抗战义演活动,创编新剧鼓舞民众,并有意识地将宣传与募捐融入舞台表演,体现出深沉的家国情怀。厉家班在烽火中逆势发展,得力于厉家班“严”字当头的治班制度、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班主的社会活动能力。厉家班的生命轨迹,已然超越个体戏班的价值,而成为观照战时中国民间戏剧团体命运的典型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京剧 厉家班 家国之间 生存之道
下载PDF
试论“立美宜人”的生存观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爱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2-65,共4页
“立美宜人”的生存观,是一种以建构美、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即“立美”与适合人的“生命、生活、生存”即“宜人”的统一为旨归,范导人的存在样态和生存活动方式的生存观念。只有在“立美宜人的生存观”的范导下,建立起以“立美宜人”为... “立美宜人”的生存观,是一种以建构美、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即“立美”与适合人的“生命、生活、生存”即“宜人”的统一为旨归,范导人的存在样态和生存活动方式的生存观念。只有在“立美宜人的生存观”的范导下,建立起以“立美宜人”为旨归的生存活动方式,才能消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生存境遇之中出现的某种“非相宜性”和“异化”,才能实现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作为人类整体性生存境域体现的人类的整个生存环境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美宜人 生存观 生存方式 整体和谐
下载PDF
生存方式的非虚构叙事——评张炜新作《爱的川流不息》
3
作者 池楚昀 郝敬波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152-155,共4页
对生存方式的书写是张炜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在新作《爱的川流不息》中,他从救赎、责任、爱三个方面对生存方式进行重新反思。他以非虚构的叙事方式追求小说的真实性,运用艺术的想象填补记忆空白,在有限的叙事空间内容纳深刻的主题... 对生存方式的书写是张炜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在新作《爱的川流不息》中,他从救赎、责任、爱三个方面对生存方式进行重新反思。他以非虚构的叙事方式追求小说的真实性,运用艺术的想象填补记忆空白,在有限的叙事空间内容纳深刻的主题,并且在新的时代语境中,从童年记忆中寻找精神根源,打破生命间的界限,完成跨物种的生命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爱的川流不息》 非虚构叙事 生存方式
下载PDF
信息传播多元化背景下民族音乐的求存之道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阳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化的信息传播背景下,少数民族在进行音乐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一定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利用新型信息传播形式促进民族音乐的良性发展,为民族音乐找到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关键词 信息传播多元化 民族音乐 求存之道
原文传递
媒介地理学视野下的传媒奇观 被引量:3
5
作者 汤浩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传媒奇观具有鲜明的媒介地理学涵义。地方性、开放性、包容性、存储性是媒介空间的地理学特点。通过呈现、浓缩、凝视、影响、突破、创造等方式,媒介空间参与奇观地理的塑造,并通过聚焦、聚释、放大最终建构了传媒奇观。传媒奇观在表面... 传媒奇观具有鲜明的媒介地理学涵义。地方性、开放性、包容性、存储性是媒介空间的地理学特点。通过呈现、浓缩、凝视、影响、突破、创造等方式,媒介空间参与奇观地理的塑造,并通过聚焦、聚释、放大最终建构了传媒奇观。传媒奇观在表面上属于"媒介制造",但其形成无时不在地受着政治经济文化势力的左右和消费主义逻辑的掌控。传媒奇观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生存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奇观 空间 媒介地理学 生存方式
下载PDF
中国新武侠片的偏差和生存之道 被引量:2
6
作者 金丹元 马亚会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87-97,共11页
作为极富中国民族特色、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类型电影,新时期的中国武侠片正逐步走向极具商业性、消费性、娱乐化和奇观化的工业化发展之路。近年来,在数字技术支持下逐步转型的新武侠电影产量不断增多,票房不断提升,同时也... 作为极富中国民族特色、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类型电影,新时期的中国武侠片正逐步走向极具商业性、消费性、娱乐化和奇观化的工业化发展之路。近年来,在数字技术支持下逐步转型的新武侠电影产量不断增多,票房不断提升,同时也招致了不少议论。对各种不同的新武侠电影的反响和评判当然也各不相同,但应该看到,新武侠电影的确存在着不少偏差,出现了"去思想化""去价值化"的文化空心意涵、在反历史中消费历史的戏说四处蔓延、数字技术支撑下的奇观化图像崇拜、对明星的过度消费等明显的审美流俗趋向。只有坚守并创新中国文化的精粹,传承优秀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传递适合现代人所需的普适价值观,充分运用高科技去展现中国文艺所特有的意境美、东方人的搏击技艺与人格魅力,中国新武侠电影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和独具魅力的类型电影创造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电影 中国新武侠片 偏差 生存之道
下载PDF
反思应成为教师的一种生存方式 被引量:1
7
作者 董农美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56-60,共5页
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而高职院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文章试图从教学反思入手,论述其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价值及作用,明确反思对于教师生存的意义。
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 反思 学习能力 生存方式
下载PDF
集体化时期体制外艺人的生存之道——以评弹界为中心
8
作者 彭庆鸿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2年第1期198-217,302-303,共22页
为宣传革命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中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建立了一批文艺团体。但体制之外,市场中仍活跃着一批民间艺人,评弹“飞兄”即是其中一种。集体化时期,评弹“飞兄”有其存在的社会环境与相对独立的生存空间,并形成了独... 为宣传革命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中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建立了一批文艺团体。但体制之外,市场中仍活跃着一批民间艺人,评弹“飞兄”即是其中一种。集体化时期,评弹“飞兄”有其存在的社会环境与相对独立的生存空间,并形成了独特的生存形态。为了生存,“飞兄”还经常使用变通性生存策略。面对“飞兄”的活跃,政府部门采取了针对性的管控政策,并适当放宽政策,允许部分艺人登记,在疏导中加强其管理与改造。“飞兄”的活动,一方面展现了该时期体制外艺人在夹缝中生存的图景与逻辑,另一方面也透视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外 评弹 “飞兄” 生存之道
原文传递
《孙子兵法》对国家战略思维的启示
9
作者 刘潇 《孙子研究》 2016年第1期60-63,共4页
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则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征程的重要时刻,面临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战略智慧予以应对。《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其蕴含的战争博弈思想对新世纪国家战略思维... 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则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征程的重要时刻,面临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战略智慧予以应对。《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其蕴含的战争博弈思想对新世纪国家战略思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孙子兵法》对国家战略思维的起点、战略思维的着眼点、战略思维的抓手、战略思维的关键点、战略思维的视野五个方面的重要启示,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一种宏观、综合、长远的国家战略运筹谋略与生存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国家战略思维 生存之道
下载PDF
孔子眼中的社会及其应对之道
10
作者 周玉萍 杜润楠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5-20,共6页
孔子看到春秋时期邦国混战、礼法不存的现象后,孜孜以求,想改变这个社会,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在奔波和奋斗中逐渐形成了保身、有所为、取正道而来的财富、辨清荣辱、归隐情怀等观念,这些观念构成了其应对社会之道,而其应对社会之道又影响... 孔子看到春秋时期邦国混战、礼法不存的现象后,孜孜以求,想改变这个社会,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在奔波和奋斗中逐渐形成了保身、有所为、取正道而来的财富、辨清荣辱、归隐情怀等观念,这些观念构成了其应对社会之道,而其应对社会之道又影响后世,逐渐形成了诸如保存生命以守护正义、担当责任以弘扬道义、把个人的财富荣辱与国家兴衰联系起来、谨守道德底线等思想内涵,而这些思想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道德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应对 混乱 道义
下载PDF
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论纲
11
作者 秦秋田 朱成科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5-10,共6页
将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为一种"问题域",应着重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加以考察。特别是办学理念、目标定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校长遴选、培养模式、专业发展、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术评价体系等问题均成为... 将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为一种"问题域",应着重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加以考察。特别是办学理念、目标定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校长遴选、培养模式、专业发展、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术评价体系等问题均成为了大学"问题域"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对以上诸问题的纲领性阐释和论证将成为系统探索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研究型大学 问题域 问题表征 创生路径
下载PDF
还老子哲学以本来面目
12
作者 郭继民 《新余高专学报》 2006年第5期48-51,共4页
老子哲学智慧的核心是治国之道,在其哲学体系中,老子不但提出治国的最高境界在于无为,而且还对治国方略进行了具体规划。对于道的解读、老子哲学的来源及其归隐之路,也应从老子的本意进行研究,力求以老子之道治老子之学,回归老子哲学的... 老子哲学智慧的核心是治国之道,在其哲学体系中,老子不但提出治国的最高境界在于无为,而且还对治国方略进行了具体规划。对于道的解读、老子哲学的来源及其归隐之路,也应从老子的本意进行研究,力求以老子之道治老子之学,回归老子哲学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治国智慧 生存之道 来源
下载PDF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监狱悖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丹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1-16,共6页
监狱行刑的目的是让受刑人复归社会。然而,包含围墙、铁窗、警卫在内的“全控机构”,却让受刑人离社会越来越远。监狱管理中绝对的服从与接受、标签理论产生的污名化效果、受刑人对监狱亚文化的内化与吸收、曝光效应对监狱威慑效力的削... 监狱行刑的目的是让受刑人复归社会。然而,包含围墙、铁窗、警卫在内的“全控机构”,却让受刑人离社会越来越远。监狱管理中绝对的服从与接受、标签理论产生的污名化效果、受刑人对监狱亚文化的内化与吸收、曝光效应对监狱威慑效力的削弱等导致监狱悖论的形成。化解监狱悖论,应当通过严把监狱入口关,监狱行刑人道化以及疏通监狱出口关多种路径共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狱悖论 监禁人格 标签效应 求生之道
下载PDF
论哲学的提问方式与存在方式
14
作者 刘秀萍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要求对其"元性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亦分析什么是哲学的提问方式以及哲学以什么方式而存在。哲学的"元"问题是"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其典型的提问方式是:"...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要求对其"元性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亦分析什么是哲学的提问方式以及哲学以什么方式而存在。哲学的"元"问题是"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其典型的提问方式是:"X是什么"。哲学首先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而存在,其次又表现为特定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提问方式 存在方式
下载PDF
对话——文学的存在方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月新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9-34,40,共7页
传统的文学本体论往往把文学当作一个固定不变的对象来看待 ,试图寻找文学某种稳定的本质特征 ,回答“文学是什么” ,把文学的某一属性当作文学的本体 ,模仿说、表现说、形式说所走的都是这一路子。本文认为 ,传统文学本体论提问的方式... 传统的文学本体论往往把文学当作一个固定不变的对象来看待 ,试图寻找文学某种稳定的本质特征 ,回答“文学是什么” ,把文学的某一属性当作文学的本体 ,模仿说、表现说、形式说所走的都是这一路子。本文认为 ,传统文学本体论提问的方式是错误的 ,不应该追问“文学是什么” ,而应该追问“文学如何存在”。从这一角度看 ,文学就是人类的一种对话方式 ,是作者和读者以文本为核心进行的心灵交流。这一对话是双向逆反的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对话 存在方式 文学本体论 传统文学 文学本质
下载PDF
传统身体文化如何重回传统:回答双重处境下的双重问题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睿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51,共6页
传统身体文化在现代社会遭遇双重处境:文化殖民及文化革命导致传统断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引发传统重回。在此双重处境下,传统身体文化面临双重问题:一、舞龙、龙舟、抢花炮等传统身体文化源于祭祀,即有民间信仰根源,这与宗教祛魅之现... 传统身体文化在现代社会遭遇双重处境:文化殖民及文化革命导致传统断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引发传统重回。在此双重处境下,传统身体文化面临双重问题:一、舞龙、龙舟、抢花炮等传统身体文化源于祭祀,即有民间信仰根源,这与宗教祛魅之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均有冲突;二、民俗本真性的要求与时代发展相冲突。本文认为:承认传统身体文化的民间信仰根源,既有利于社会和谐,又可使祭祀身体文化摆脱灵肉二元之尴尬;要保证本真性,一要尊重遗产地意愿,既不可强制其移风易俗,又不可强制其保持传统;二要放弃对原生态的猎奇心态;三要把握舞龙"人丁兴旺"等具体吁求背后的核心价值,即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从而以现代价值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身体文化 现代生存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高层住宅的未来生存之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颖 胡振宇 《住宅科技》 2003年第12期9-11,共3页
从高层住宅固有的特点和高层住宅发展的历程,探讨高层住宅的形式选择、规划开发、景观利用、地下空间安排及未来走向等方面问题。提出高层住宅的未来生存之路是扬长避短。
关键词 高层住宅 地下空间 景观规划 建筑设计
下载PDF
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18
作者 张福运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4年第10期32-37,13,共7页
革命与改良既是人类社会变革的基本方式,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的主要手段。二者无高下优劣之别,亦非对立排斥的关系。如果说"五四"前革命与改良的更替推进,乃中国社会各阶层在探索国家出路初期对各种... 革命与改良既是人类社会变革的基本方式,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的主要手段。二者无高下优劣之别,亦非对立排斥的关系。如果说"五四"前革命与改良的更替推进,乃中国社会各阶层在探索国家出路初期对各种民族复兴方案的不断比较和试验,或者说各种政治力量对时代话语权激烈争夺之表现的话,那么"五四"后革命主体性的形成,则是改良道路一再受阻及其试验过的各种救国方案难以展开,以及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背景下民众诉求和心态发生变化的结果。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的反复实践,实质上是对旗帜、道路和主导力量的不断选择,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和由谁来领导的根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改良 国家出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