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视与一瞥 被引量:17
1
作者 金秋野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9,共12页
以王澍的思想和作品为研究对象,指出"观想方式"是被传统定义的视觉-心灵构造。在建筑中,它表现为一系列空间视错觉构造法,框定着文明视野下的审美体验和精神情操。传统观念中"相似相续"的世界观,通过撷取物象、拼... 以王澍的思想和作品为研究对象,指出"观想方式"是被传统定义的视觉-心灵构造。在建筑中,它表现为一系列空间视错觉构造法,框定着文明视野下的审美体验和精神情操。传统观念中"相似相续"的世界观,通过撷取物象、拼贴组合,建立起一套"模件化"的类型学符号体系,作为造型手段,让事物间生成连续的微差,以此"道法自然"。进而指出园林与诗歌和山水画分享类似的观想方式,讨论王澍是如何将这一观念应用于设计实践,成就了独特的设计语言,以传统艺术为路径,对"观想方式"的回忆和再造,本质上是一种精神语言的突围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澍 观想 模件 类型 错觉 情操 织体 制图法
原文传递
不可思议的祖先:形式主义作为视觉文化研究的源头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晋晋 《当代美术家》 2023年第1期82-89,共8页
本文提出视觉文化研究起源于形式主义艺术理论和艺术史。形式主义理论注重探究视觉感官,各种形式是创作者和观者的身体的显现。这预示了当下对身体问题的重视。视觉文化研究中的核心概念视觉性以及观看方式都源于形式主义艺术史。形式... 本文提出视觉文化研究起源于形式主义艺术理论和艺术史。形式主义理论注重探究视觉感官,各种形式是创作者和观者的身体的显现。这预示了当下对身体问题的重视。视觉文化研究中的核心概念视觉性以及观看方式都源于形式主义艺术史。形式主义艺术理论中也涉及了视觉素养、形象的力量、形象的生命等问题。总之形式主义艺术史才是视觉文化研究的祖先。污名化的形式主义艺术理论应该被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视觉性 观看方式 形象的力 形象的生命 视觉素养
下载PDF
绘画经验与文学表达——论陈丹青散文创作中的观看之道
3
作者 刘晓航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8-115,共8页
陈丹青的散文特质与其绘画实践关联紧密。陈丹青的绘画经验使其产生了一系列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而这些独特的“看法”也影响到他散文的“文法”。具体言之,绘画技术带来的视觉思维,使其散文精于色彩、光线、空间的描摹,侧重对肖像、衣... 陈丹青的散文特质与其绘画实践关联紧密。陈丹青的绘画经验使其产生了一系列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而这些独特的“看法”也影响到他散文的“文法”。具体言之,绘画技术带来的视觉思维,使其散文精于色彩、光线、空间的描摹,侧重对肖像、衣着、建筑等可视层的关注;“抛开本质看现象”的观看与思维方式,则使其散文多作客观描写,由此展现出戏剧般的场景感;他在绘画中习得的从“退步”和“局部”出发打捞历史丰富性的经验路径,则影响到其散文对“细节”的发掘。从绘画经验出发理解陈丹青的散文创作,不仅可以考察图像与文学的互动关系,也可以借此把握陈丹青艺术实践中的认知框架和经验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丹青 观看之道 绘画经验 散文创作
下载PDF
图像意志与时间意识:对看的方式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泰然 陈雪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43,共7页
在西方传统中,人之本性与其观看的本质,或以图像为中介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密切相关。图像既驱动了人的时间意识,使其从混沌一体的自然状态中进入"历史",但对图像的执迷同时也带来了某种将流动的时间、生命固化为某种空间"... 在西方传统中,人之本性与其观看的本质,或以图像为中介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密切相关。图像既驱动了人的时间意识,使其从混沌一体的自然状态中进入"历史",但对图像的执迷同时也带来了某种将流动的时间、生命固化为某种空间"形式"的危险。而借助海德格尔对"看"的现象学分析,可以发现源始的"看"总是与时间境域水乳交融,与人在世界中的操心、决断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时间 看的方式 海德格尔
下载PDF
论贾柯梅蒂的视觉追问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刚 《凯里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33-135,共3页
贾柯梅蒂是法国当代具象表现绘画大师,他的名言"绘画仅仅是一种看的方法"富有代表性。绘画的知性表达和概念画法,在高等美术教学方式中普遍流行,但从具象表现绘画的角度来看,却阻碍了感性生命的表达。通过贾柯梅蒂的绘画解析... 贾柯梅蒂是法国当代具象表现绘画大师,他的名言"绘画仅仅是一种看的方法"富有代表性。绘画的知性表达和概念画法,在高等美术教学方式中普遍流行,但从具象表现绘画的角度来看,却阻碍了感性生命的表达。通过贾柯梅蒂的绘画解析,从四个角度证明,具象表现绘画的真实对于当下高等美术教学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的方法 画面语境 未完成性 哲学沉思
下载PDF
观看之道与电影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建构
6
作者 李飞 《艺术探索》 2018年第3期122-128,共7页
现代社会呈现出的"世界图像化"图景影响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视觉逻辑渗透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之中,人们对国家形象的把握与理解也呈现出"图像化"的态势。电影的观看之道与电影传播中国家形象的建构机制息息相关。从传... 现代社会呈现出的"世界图像化"图景影响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视觉逻辑渗透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之中,人们对国家形象的把握与理解也呈现出"图像化"的态势。电影的观看之道与电影传播中国家形象的建构机制息息相关。从传者图像与受众图景两方面出发,审视中国电影传播中国家形象建构的现状及其问题,有助于我们在电影中更好地建构与传播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看之道 国家形象 电影
下载PDF
趣味亦是自我
7
作者 谌贤 《当代美术家》 《当代美术家》 2019年第1期68-69,共2页
谌贤的油画创作呈现出他不同的兴趣点:观看和描绘方式、空间营造、建筑与画面的结构、自由的笔触……寻找自己的审美趣味亦如走近自我。跟着直觉去尝试,就这样在建立与破坏中踱步,在设定与偶然中找寻平衡。
关键词 观看方式 空间 画面结构 偶然性
下载PDF
神话中的语言和视觉秩序
8
作者 尹德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6-20,共5页
人类的起源神话呈现了早期人类的认识状况。神话中的内容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语言形式的反映,神话世界中的事物及事物间的关系通过语言的逻辑关系得到体现。同时,神话世界又是一个视觉的世界;人在对外在世界的视觉把握中形成了观看的秩序... 人类的起源神话呈现了早期人类的认识状况。神话中的内容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语言形式的反映,神话世界中的事物及事物间的关系通过语言的逻辑关系得到体现。同时,神话世界又是一个视觉的世界;人在对外在世界的视觉把握中形成了观看的秩序。神话、语言、观看之间存在着对应的逻辑关系,并分别构成各自的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语言逻辑 图像 视觉方式
下载PDF
变换的凝视——试论欧洲15—19世纪风景园林的观看之道 被引量:9
9
作者 孙天正 李露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8,共7页
通过对欧洲15—19世纪的风景园林和城市景观的观看方式进行考察,发现并总结出4种类型,窥探性凝视(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极致性凝视(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镜像性凝视(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和监控性凝视(19世纪现代... 通过对欧洲15—19世纪的风景园林和城市景观的观看方式进行考察,发现并总结出4种类型,窥探性凝视(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极致性凝视(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镜像性凝视(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和监控性凝视(19世纪现代性都市景观)。进而对这些观看方式所表征的社会意识形态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批判性分析与解读,认为始终存在着一条对自然进行驯化和对人进行规训的意识形态主线贯穿其中并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观看方式 意识形态 自然观 权力 视觉文化 凝视
下载PDF
谁在塑造中国?——澳大利亚公众中国观发展轨迹(1949~1972)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琳 《澳大利亚研究》 2018年第1期133-145,共13页
随着中澳关系的日益稳定与密切,了解澳大利亚人眼中的中国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澳大利亚人的中国观对中澳关系产生了久远、深刻的影响,在中澳交往的历史中,一直存在着褒贬对立的中国观,澳大利亚中国观的发展轨迹受到国际因素、两国关系... 随着中澳关系的日益稳定与密切,了解澳大利亚人眼中的中国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澳大利亚人的中国观对中澳关系产生了久远、深刻的影响,在中澳交往的历史中,一直存在着褒贬对立的中国观,澳大利亚中国观的发展轨迹受到国际因素、两国关系、澳大利亚自我认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1949年至1972年,中国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建的现实情况也未能被真实地展现给澳大利亚民众,因此,这个阶段澳大利亚的中国观充斥着偏见和夸张。鉴于中国观的塑造过程生动地反映了两国的互动过程,以澳大利亚为例解读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有助于中国了解自身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观 中澳关系 中国形象
原文传递
苏珊·桑塔格的超现实主义摄影美学思想研究
11
作者 陈星君 《文化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320-332,共13页
苏珊·桑塔格从现代感受力出发,从摄影师、摄影的创作形式等方面,提出超现实主义摄影美学思想。首先,桑塔格受到波德莱尔、本雅明等人的启发,将摄影师比作"拾荒者""中产阶级闲逛者",以他们独特的感受力,通过"摄影式观看",赋... 苏珊·桑塔格从现代感受力出发,从摄影师、摄影的创作形式等方面,提出超现实主义摄影美学思想。首先,桑塔格受到波德莱尔、本雅明等人的启发,将摄影师比作"拾荒者""中产阶级闲逛者",以他们独特的感受力,通过"摄影式观看",赋予所有事物"美"或价值,体现了超现实主义试图抹平一切差异的美学主张。其次,桑塔格指出摄影首先是一种"碎片的形式",并以此出发,论证摄影对碎片的运用和超越,尤其是摄影对碎片的拼贴、并置,使其成为一门独特的超现实主义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塔格 超现实主义 摄影式观看 拾荒者
下载PDF
试论《史记》人物叙事的三个特点——以项羽、刘邦两阵营人物为例
12
作者 张为 颜全毅 《中州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23-27,共5页
《史记》虽是一部史学著作,却在文学性、艺术性方面颇有建树,其"无韵之离骚"的美称绝非浪得虚名。《史记》在人物叙事方面有三个值得关注的特点:一是寓意弘富的细节描述,二是凸显个性的人物语言,三是繁简得当的"互见&qu... 《史记》虽是一部史学著作,却在文学性、艺术性方面颇有建树,其"无韵之离骚"的美称绝非浪得虚名。《史记》在人物叙事方面有三个值得关注的特点:一是寓意弘富的细节描述,二是凸显个性的人物语言,三是繁简得当的"互见"方法。这三个特点使得《史记》人物形象各具特色,立体丰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叙事艺术 细节描述 人物语言 “互见”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