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影戏的生存方式及其变迁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跃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9-142,共4页
自古以来,中国影戏的生存方式就是多元的,而且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而自我作出调整。1949年以后,传统的影戏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其生存价值的一些方面不复存在,而有些方式又被人为地取消了,所以影戏的生存出现了危机。今天影戏的生存仍要走... 自古以来,中国影戏的生存方式就是多元的,而且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而自我作出调整。1949年以后,传统的影戏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其生存价值的一些方面不复存在,而有些方式又被人为地取消了,所以影戏的生存出现了危机。今天影戏的生存仍要走多元化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生存方式,才能谋得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影戏 生存方式 生存环境 生存价值 影戏茶馆 酬神还愿
下载PDF
何谓人工智能素养:本质、构成与评价体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钟柏昌 刘晓凡 杨明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4,共14页
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了积极和消极影响,教育领域不仅要被动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诸种挑战,更应该主动思考如何培育学生具备适应和驾驭人工智能的素养,本文将这种素养称之为人工智能素养,即通过人工智能教育培养的领域... 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了积极和消极影响,教育领域不仅要被动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诸种挑战,更应该主动思考如何培育学生具备适应和驾驭人工智能的素养,本文将这种素养称之为人工智能素养,即通过人工智能教育培养的领域特定性与领域一般性兼具的学生核心素养。对人工智能素养的解析可以追溯到三维目标模式下的诸类研究,但这些研究未能廓清其内涵本质和内在逻辑。鉴于人工智能素养是因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素养类型,本文首先从技术本体论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素养的本质——人的技术化,并从哲学认识论与教育心理学视角出发,把握了人工智能素养的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质就是一个“知识与思维”的动态转化过程;情感作为源于认知过程的情绪化体验,不仅涵养了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获得道德观念的根据和渊源。由是,知识、情感与思维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构成了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底层逻辑。籍此,本文从人工智能知识、人工智能情感、人工智能思维三个维度出发,重点构建并详述了人工智能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素养 思维方式 行为方式 存在方式 评价体系
下载PDF
生态消费文化的几个基本问题探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海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9-224,共6页
当前生态消费文化建设中存在若干认识误区:其一,脱离生存看消费,对生态消费文化做浅层化理解;其二,将生态消费等同于缩小消费,对生态消费文化进行单向化阐释;其三,缺少对生态消费行为养成的探讨,对生态消费文化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其四... 当前生态消费文化建设中存在若干认识误区:其一,脱离生存看消费,对生态消费文化做浅层化理解;其二,将生态消费等同于缩小消费,对生态消费文化进行单向化阐释;其三,缺少对生态消费行为养成的探讨,对生态消费文化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其四,忽视生产性消费文化,对生态消费文化外延的认识存在局限。以上认识误区的存在限制了生态消费文化建设的全面深入发展,需要对其进行辨析和批判,进而形成对生态消费文化全面科学的认识。首先,要立足生存阐释消费,倡导通过生存方式的转变实现消费方式的变革;其次,要辩证理解消费和生态的关系,提倡消费与生态的和谐发展;第三,要重视消费行为文化研究,促进生态理念向行为的转化;第四,要将生产性消费纳入消费文化建设的视野,以此推动生产性消费的生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消费文化 生存方式:行为文化 生产性消费
下载PDF
虚拟生存拒斥道德真空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萍 丁建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1-54,共4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虚拟生存成为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其中存在着各种矛盾冲突,形成了独特的性质。虚拟生存中存在各种道德问题,但是不存在道德真空,事实上,虚拟生存拒斥道德真空。
关键词 虚拟生存 生存方式 道德真空
下载PDF
生存方式的哲学界定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振闻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2,共6页
"根据"、"意义"及其统一,是理解何谓生存的三个视角。透过这些视角,生存方式可以做如下界定:生存方式就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生存背景下,依照特定生存"根据"而存在,并通过多种生存实践来实现生活&q... "根据"、"意义"及其统一,是理解何谓生存的三个视角。透过这些视角,生存方式可以做如下界定:生存方式就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生存背景下,依照特定生存"根据"而存在,并通过多种生存实践来实现生活"意义"、彰显生存价值的方式。其实质就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矛盾的解决方式。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主要有权力化生存、物化生存和能力化生存这三种形态,每种形态又都有其特征和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 生存方式 哲学界定
下载PDF
当代语境与人的存在方式——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学明 《学术前沿》 2012年第9期76-88,共13页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归根到底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的批判,根本目的是为了构建一种与资本主义社会截然有别的新的存在方式。在马克思构建的"意义世界"中,要建立使人的生存具有意义的新的人际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归根到底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的批判,根本目的是为了构建一种与资本主义社会截然有别的新的存在方式。在马克思构建的"意义世界"中,要建立使人的生存具有意义的新的人际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朝着"劳动解放"的方向前进,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创建了新的人的存在状态,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 意义世界 存在方式
下载PDF
论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文化——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恺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41-51,共11页
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文化,从人的本质的角度深刻回答了“我是谁”这一终极性的哲学问题。主体性、历史观和实践观是分析文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三大维度,文化的主体性回答了文化属谁的问题,这使得文化与人建立了联系;文化的历史观反映了... 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文化,从人的本质的角度深刻回答了“我是谁”这一终极性的哲学问题。主体性、历史观和实践观是分析文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三大维度,文化的主体性回答了文化属谁的问题,这使得文化与人建立了联系;文化的历史观反映了文化的过程性,有过程才会有历史,文化正是在历史过程中生成和发展的;文化的实践观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实践创造了文化,脱离了实践也就不存在文化。从主体性的维度看,文化是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与动物的差别所在,是人的自由本性的体现。从历史观的维度看,必然性只能导致重复,但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性活动,自由才可以创造奇迹,人正是在文化活动中创造奇迹并走向未来的。从实践观的维度看,文化与实践具有同一性,超越性、创造性和生成性是文化的显著特征。文化的主体性、历史观、实践观统一于文化的生成性,人的存在是一个生成性的过程,文化也是属人的生成性活动,因而文化成为人的存在方式,人成为文化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方式 文化 自由 实践
原文传递
网络文学的界定及其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新萍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50-51,91,共3页
作为高科技的网络技术已经渗入文学领域,成为文学领域传递信息的现代工具.网络文学具有三种存在的方式。网络文学的特征包括:个人性、动态性、交互性、瞬时性、虚拟性和可下载性。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内涵 存在方式 个人性 动态性 交互性 艺术价值
下载PDF
论中国话剧现代性的生成机制——以“演剧职业化”运动为支点的考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马俊山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话剧的现代性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境遇中逐步生成的,有时候舞台艺术先行一步,有时候创作发展较快。但是,这些单兵突进式的现代性却很难持久,随时都会变质或坍塌。因为,话剧不仅是一门综合艺术,内部结构复杂,而且有着广阔的社会关联... 话剧的现代性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境遇中逐步生成的,有时候舞台艺术先行一步,有时候创作发展较快。但是,这些单兵突进式的现代性却很难持久,随时都会变质或坍塌。因为,话剧不仅是一门综合艺术,内部结构复杂,而且有着广阔的社会关联域,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只有当演剧走上职业化道路,取得独立的社会身份以后,话剧的现代性才获得了一个坚实的成长平台和必要的社会资源,各方面均衡协调地发展起来,在国家与市场的张力中迅速走向成熟,走向自我,形成了鲜明的市民化、中国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现代性 职业化 生存方式 中国
原文传递
黄易玄幻系列作品中的科玄结合——以小说《超级战士》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钱晓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5-99,共5页
黄易在玄幻小说创作中,以最新科学发展成果(如时空存在方式、人工智能演进等)为载体,将精神自由、心灵感应、梦的预言等属于玄学范畴的各类异能巧妙融入其中。科玄结合作为一种创作手段,介入对现行社会运行模式的反思,其目的直接指向理... 黄易在玄幻小说创作中,以最新科学发展成果(如时空存在方式、人工智能演进等)为载体,将精神自由、心灵感应、梦的预言等属于玄学范畴的各类异能巧妙融入其中。科玄结合作为一种创作手段,介入对现行社会运行模式的反思,其目的直接指向理想中的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易 玄幻小说 科玄 存在方式
下载PDF
得体的“传统”与不得体的“叛逆”——析《觉醒》中埃德娜的生存模式
11
作者 唐东旭 杜越 Tobias Bauer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7-64,共8页
凯特·肖邦的巨著《觉醒》深刻体现了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并抨击了19世纪美国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其中,埃德娜的“觉醒”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进步性。在“觉醒”过程中,阿黛尔得体的“传统”生活方式和赖茨不得... 凯特·肖邦的巨著《觉醒》深刻体现了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并抨击了19世纪美国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其中,埃德娜的“觉醒”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进步性。在“觉醒”过程中,阿黛尔得体的“传统”生活方式和赖茨不得体的“叛逆”生活方式一直影响着埃德娜的生存模式选择。埃德娜的生存模式受个人无意识所推动,受阿黛尔和赖茨生活模式的刺激,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选择,最后社会制度和孩子成为了压死埃德娜的“最后一根稻草”。社会的传统和个人的叛逆造就了埃德娜独特的生存模式,也决定了其悲剧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醒 女性主义 社会传统 生存模式
下载PDF
对马克思人的现实生存理论的当代反思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春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12-17,共6页
马克思的人的现实生存理论更为重视人的生存条件,特别是物质基础和社会制度这些人的生存的前提条件,重视人的生存的生产能力和社会规则,为我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辩证生存观。它对于思考人类在面临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下如何解决生存与发... 马克思的人的现实生存理论更为重视人的生存条件,特别是物质基础和社会制度这些人的生存的前提条件,重视人的生存的生产能力和社会规则,为我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辩证生存观。它对于思考人类在面临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下如何解决生存与发展这个大尺度、大视野问题仍具有深刻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唯物史观 生存方式 生存与发展
下载PDF
论体育技术同伦理的冲突与融合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建新 张克勤 晋隆冈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0-73,共4页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推动着体育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其自身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完善性,以及体育技术同伦理之间的内在矛盾关系,直接影响着生于其中的人与人、技术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产生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伦...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推动着体育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其自身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完善性,以及体育技术同伦理之间的内在矛盾关系,直接影响着生于其中的人与人、技术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产生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伦理问题。为了充分发挥体育技术对体育发展的积极作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类对体育的共同需求,使体育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精神、符合奥林匹克主义精神,必须实现体育技术同伦理的融合。分析了实现体育技术同伦理融合的必然性及可能性,指出其具体实践路径在于以下三方面:1)提高体育主体自身的道德水准和责任意识;2)建立和完善体育技术评价和监督机制;3)进一步深化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和体育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方式 体育技术 伦理冲突 融合
下载PDF
“经济人”假设存在论新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学芳 肖映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35-139,160,共6页
对“经济人”假设的讨论可谓是老生常谈,但“经济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生存时频频遭到来自不同领域的批判又迫使对“经济人”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经济人”假设能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生,在当前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文... 对“经济人”假设的讨论可谓是老生常谈,但“经济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生存时频频遭到来自不同领域的批判又迫使对“经济人”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经济人”假设能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生,在当前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文章从“经济人”的存在入手,分析“经济人”存在的合理性,批判“经济人”的泛化,最后提出“经济人”存在的合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人” 存在合理性 泛化 存在方式
下载PDF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存在论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永强 田云刚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9期31-35,共5页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具有哲学存在论层面的深刻内涵。从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视角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揭示了作为“自然界的存在”的人与...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具有哲学存在论层面的深刻内涵。从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视角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揭示了作为“自然界的存在”的人与作为“人的存在”的自然界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超越了人与自然二分的主体性自然哲学观念;揭示了人与自然以历史的、生成的方式而交织共生的存在方式,纠正了看待人与自然存在方式的现成性视角;揭示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在的存在价值,超越了自然“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二分思维,对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存在论 存在关系 存在方式 存在价值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体性视阈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沫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95-102,共8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一个主体性概念而不是客体性概念,主客二分的客体性恰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消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体性根基在于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信仰教育构筑主体的审视态度和认知视野,关...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一个主体性概念而不是客体性概念,主客二分的客体性恰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消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体性根基在于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信仰教育构筑主体的审视态度和认知视野,关联人的意义世界,最终作为主体掌握世界的"生命线"和生存方式而在主体那里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 人文关怀 生存方式
下载PDF
我国当代人的生存方式变化的根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健 张新颜 《天中学刊》 2004年第4期10-13,共4页
生存方式变化的根源有两个,直接根源即经济体制变革,深层根源是社会转型;就人存在背景的变化来看,经济体制的变化是浅层面的,其深层是社会转型本身;就人的生存状态来看,生存背景的变化是其直接层面,人的发展的变化则是其本质层面。
关键词 生存方式 人的发展 社会转型 能力依赖
下载PDF
论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18
作者 照日格图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8,共8页
文章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世界存在方式的基本原理,即一切实在都是具体形式与理性形式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的同一体;具体形式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表达着它的理性形式,而理性形式以抽象能动的方式支配着它的具体形式,二者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 文章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世界存在方式的基本原理,即一切实在都是具体形式与理性形式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的同一体;具体形式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表达着它的理性形式,而理性形式以抽象能动的方式支配着它的具体形式,二者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进而对人类个体、社会形态和社会活动的存在方式进行分析,不仅说明而且佐证了世界存在方式基本原理。同时,阐明了物质与精神也是互为前提的依存体,遵循世界存在方式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存在方式 具体形式 理性形式 相互依存 社会存在方式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的文化存在方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三元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2-578,共7页
开放性和超越性深刻地体现出实践的文化特性。正是由于文化,实践才成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在唯物史观中,人是文化的存在物。超越性是人的存在方式的本质特征。守望文化家园有两个方面的任务或职责:一是对于社会而言,文化... 开放性和超越性深刻地体现出实践的文化特性。正是由于文化,实践才成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在唯物史观中,人是文化的存在物。超越性是人的存在方式的本质特征。守望文化家园有两个方面的任务或职责:一是对于社会而言,文化创造应该成为文化发展的基本样式;二是就个人来说,文化地生存、优雅地生活应该成为基本的生活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文化 存在方式 文化家园
下载PDF
中国传统数学哲学本体论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吉振 朱志方 胡典顺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3-48,共6页
中国传统数学家在数学哲学观念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这也形成了中国传统数学家所理解的数学本体及存在方式与中国传统哲学本体及存在方式与具有一致相通性。这种一致相通性决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本体可以由... 中国传统数学家在数学哲学观念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这也形成了中国传统数学家所理解的数学本体及存在方式与中国传统哲学本体及存在方式与具有一致相通性。这种一致相通性决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本体可以由中国传统哲学的本体推导出来,其结论就是中国传统数学研究对象是数,存在方式为抽象的存在于可感事物之中。而且这种方式推导出的以上结论与个别中国传统数学家所理解的数学对象及存在方式大体上是相同的,但更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数学哲学 本体论 中国传统哲学 存在方式 中国传统数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