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6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枣阳九连墩M2发掘简报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先福 余乐(摄影)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5,2,共53页
2002年9~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湖北枣阳九连墩之"一号墩"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两座(M1、M2)及其祔葬车马坑(CHMK1、CHMK2)。各遗存单位保存基本完好,尤其是M2未被盗扰,出土了数量多、种类全、保存完好的大量随... 2002年9~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湖北枣阳九连墩之"一号墩"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两座(M1、M2)及其祔葬车马坑(CHMK1、CHMK2)。各遗存单位保存基本完好,尤其是M2未被盗扰,出土了数量多、种类全、保存完好的大量随葬器物。资料表明,该墓为战国中期大型楚墓,墓主人是M1墓主的夫人,身份为楚国上大夫级别的高级贵族。该墓的发掘与整理为楚墓葬制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阳 九连墩M2 楚墓 战国 高级贵族
原文传递
中国出土的一批战国古玻璃样品化学成分的检测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青会 黄教珍 +1 位作者 李飞 干福熹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6年第2期8-13,共6页
对化学成分体系的确定是中国古代玻璃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用外束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PIX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ICP AES)等方法,对新疆、湖北、河南和重庆等地区出土的一批战国时期的玻璃珠(包含镶嵌玻璃珠)、... 对化学成分体系的确定是中国古代玻璃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用外束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PIX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ICP AES)等方法,对新疆、湖北、河南和重庆等地区出土的一批战国时期的玻璃珠(包含镶嵌玻璃珠)、玻璃璧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战国时期中国境内同时存在PbO BaOSiO2、K2O SiO2、Na2O CaO SiO2三种硅酸盐玻璃,分布的地域范围从中国的新疆东部一直到长江、黄河流域,以及南方的四川、贵州等地区。中国古代的PbO BaO SiO2和K2O SiO2玻璃在技术发展上应该具有密切联系。结合文献资料对这些玻璃的产地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XE 战国 中国古代玻璃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湖北省出土战国玻璃制品的科技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干福熹 赵虹霞 +2 位作者 李青会 李玲 承焕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8-116,151+0,共11页
结合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和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湖北省出土的17件战国早期到中晚期的玻璃制品进行了无损伤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玻璃分别属于Na2O-CaO-SiO2、K2O-CaO-SiO2和PbO-BaO-SiO2体系。首次在陶制器物上发现... 结合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和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湖北省出土的17件战国早期到中晚期的玻璃制品进行了无损伤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玻璃分别属于Na2O-CaO-SiO2、K2O-CaO-SiO2和PbO-BaO-SiO2体系。首次在陶制器物上发现PbO-BaO-SiO2玻璃态釉层。对这些玻璃器物的着色特征,胎体、芯层材料的化学成分、制作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并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期或更早的玻璃制品进行了概要比较。初步探讨了所分析样品的可能产地和技术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 湖北省 战国 古代玻璃
下载PDF
零口战国墓颅骨的人类学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春茂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9-209,共11页
本文对陕西省临潼县零口村遗址发掘出土的战国秦墓颅骨的人类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该组颅骨的种族特征可归入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人种范畴。在若干近代和古代对比组中 ,零口组的基本体质类型与近代华北组、新石器时代的宝鸡组和关中合... 本文对陕西省临潼县零口村遗址发掘出土的战国秦墓颅骨的人类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该组颅骨的种族特征可归入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人种范畴。在若干近代和古代对比组中 ,零口组的基本体质类型与近代华北组、新石器时代的宝鸡组和关中合并组、青铜时代的上马组和殷墟中小墓②组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口 战国墓 颅骨 人类学特征 东亚蒙古人种 陕西
下载PDF
战国时期国家法律的传播——竹简秦汉律与《周礼》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红林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9-125,共7页
新型法制的建设是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国家逐步建立的标志之一。法律的传播自上至下逐级传达,国家设置专门的主管法令机构,中央及地方定期向官吏和百姓展示法律文本,配备专职官员负责法律条文的解释等一系列严密的制度和措施,保证了国... 新型法制的建设是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国家逐步建立的标志之一。法律的传播自上至下逐级传达,国家设置专门的主管法令机构,中央及地方定期向官吏和百姓展示法律文本,配备专职官员负责法律条文的解释等一系列严密的制度和措施,保证了国家法律的有效传播,从而使新型国家体系能高效运转,并直接影响到中国古代律学的产生和发展。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就是战国时期国家对法律条文进行官方解释的代表性成果,也是秦汉律学的重要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秦简 《周礼》 法律传播
原文传递
河北怀来县大古城遗址1999年调查简报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维明 郗志群 +1 位作者 宋卫忠 张秀荣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9-28,共10页
In 1999, a par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History Department,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Carried out archaeological surveys on the site of the Greater Ancient City in Huailai county,Hebei province. They took a p... In 1999, a par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History Department,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Carried out archaeological surveys on the site of the Greater Ancient City in Huailai county,Hebei province. They took a preliminary measurement of remaining city-walls, and collected a number of cultural relics from the Eastern Zhou to the Ming-Qing period. The features of the city-site and the collected specimens show that the city may first have been built in the Eastern Zhou, continued to function during Qin-Han times, and was ruined later tha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Reconnaissances were also made on the sites of the Western wall of the Lesser Ancient City east of the above-discribed ruins and the ancient Great Wall at Great Pass village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above ruins. Judging from the discovered object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two city-walls is no earlier than the Tang and Song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遗址 调查简报 怀来县 99年
原文传递
战国楚卜筮祈祷简中的“五祀” 被引量:8
7
作者 于成龙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8,共12页
"五祀"即"户、灶、中霤、门、行",见于《周礼》、《仪礼》及《礼记》的有关篇章,在战国望山楚简、包山楚简、九店楚简、天星观一号墓楚简、秦家嘴楚简及新蔡葛陵楚简之中,也发现有"五祀"的记录。通过对... "五祀"即"户、灶、中霤、门、行",见于《周礼》、《仪礼》及《礼记》的有关篇章,在战国望山楚简、包山楚简、九店楚简、天星观一号墓楚简、秦家嘴楚简及新蔡葛陵楚简之中,也发现有"五祀"的记录。通过对简文的分析,我们发现简文中"五祀"用牲为"特牲",这与《礼记·月令》郑注所据《中霤礼》所记相同,同时,对于行神的祈祷,无论尊卑均以犬牲,此可补史记之不足。此外,简文中关于"五祀"的其他记载,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典籍之中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祀 战国 楚简 《周礼》 《礼记》 《白虎通义》
原文传递
越王差徐戈考 被引量:9
8
作者 董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39,共16页
本文考证了珍秦斋藏越王差徐戈铭文,认为戈铭记载了越王初无余迁都姑苏之事,可以补正《竹书纪年》的有关记载。此外,论文系统介绍了差徐戈的形制、纹饰和工艺方面的特点,认为差徐戈代表了越国铜器铸造、装饰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度。
关键词 越王戈 姑苏 《竹书纪年》 纹饰 铸造 战国 铭文
原文传递
湖北枣阳九连墩M1发掘简报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先福 王红星 +15 位作者 胡雅丽 刘松山 杨力 梁超 符德明(绘图) 冯务建(绘图) 曾令斌(绘图) 韩恒(绘图) 余乐(照相) 郝勤建(照相) 周士本(整理) 王仁浩(整理) 阎鄂(整理) 吴顺清(修复) 陈中行(修复) 胡家喜(修复)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70,145,共52页
2002年9~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湖北枣阳九连墩之'一号墩'进行了发掘,清理两座墓葬(M1、M2)及其祔葬车马坑(CHMK1、CHMK2)。各遗存单位保存基本完好,M1为主墓,除南室少量器物被盗外,出土了数量多、种类全、保存相... 2002年9~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湖北枣阳九连墩之'一号墩'进行了发掘,清理两座墓葬(M1、M2)及其祔葬车马坑(CHMK1、CHMK2)。各遗存单位保存基本完好,M1为主墓,除南室少量器物被盗外,出土了数量多、种类全、保存相对完好的随葬器物。资料表明,该墓为战国中期大型楚墓,墓主人为男性,身份为楚国上大夫级别的高级贵族。该墓的发掘和整理为楚墓葬制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阳 九连墩M1 楚墓 战国 高级贵族
原文传递
“错金银”新论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艳 杨军昌 谭盼盼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86,共12页
对"错金银"的定名,学界素有争议,令人对错金银的认识更加疑惑,因此有必要对"错金银"再作探讨。为此,本研究从跨学科的多元视角,结合中国境内和中亚草原出土的"错金银"文物和相关文献,对战国秦汉时期"... 对"错金银"的定名,学界素有争议,令人对错金银的认识更加疑惑,因此有必要对"错金银"再作探讨。为此,本研究从跨学科的多元视角,结合中国境内和中亚草原出土的"错金银"文物和相关文献,对战国秦汉时期"鎏金"、"嵌错"和"贴金"等工艺的技术特征和工艺内涵进行探讨。对一些出土文物的检测结果表明,这一时期传统的贴金工艺出现"敷金"、"汞贴金"等新的应用。此外,通过与中亚草原同类器物比较,发现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墓地发现的饰金铁器采用了集嵌错和贴金为一体的综合技术,为草原文化影响下的本土创新。这类出土文物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在欧亚大陆物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这一时期的金属工艺既有传统技术的革新,同时也有新技术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秦汉 错金银 鎏金 嵌错 贴金 敷金 中亚草原
下载PDF
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文宪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40,共7页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一直被看作是“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其实是中国社会发生了转型。这一社会转型是中国从封建分权的王国时代进人了专制集权的帝国时代。
关键词 春秋 战国 社会转型
下载PDF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5年发掘出土植物大遗存分析——兼议古代城市管理视角中的人与植物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方青 陈雪香 +1 位作者 路国权 王青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4,65-69,共13页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5年发掘浮选出近两万粒植物大遗存,年代自春秋延续至汉代。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和粟很可能是该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大豆、小豆、黍和水稻则是辅助性的。基于对城址发掘区功能的初步推断,植物遗存平均密度较低和&qu...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5年发掘浮选出近两万粒植物大遗存,年代自春秋延续至汉代。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和粟很可能是该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大豆、小豆、黍和水稻则是辅助性的。基于对城址发掘区功能的初步推断,植物遗存平均密度较低和"谷物杂草比"相对增长的趋势,可能反映了该地点在官方控制下的、连续且稳定的植物管理活动,一定程度地折射出城市中的部分人群在手工生产、粮食存储等活动中对各类植物的不同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邾国故城遗址 植物大遗存 春秋 战国 汉代 古代城市管理
原文传递
从《孟子章句》看战国至东汉的语言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书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2-66,共5页
本文通过对东汉赵岐《孟子章句》中注释语与原文的对比研究,揭示了先秦至东汉语言发展的若干特点。在词汇方面,提出了词汇发展中合并、分流和替换的规律;在语法方面,揭示了语言发展中语言表达逐渐缜密化的趋向。
关键词 《孟子章句》 语言发展 战国时期 东汉时期 赵岐 注释语
下载PDF
战国燕墓仿铜陶礼器生产供给模式研究
14
作者 罗沅宁 井中伟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根据制陶作坊和仿铜陶礼器两方面考察战国燕墓随葬仿铜陶器的生产与使用情况,燕文化区各地制陶作坊具有日用器与陶礼器兼烧现象。当时战国燕墓仿铜陶礼器的生产模式可能存在着定制和批量生产两种,前者主要供给高级贵族,后者则普及中小... 根据制陶作坊和仿铜陶礼器两方面考察战国燕墓随葬仿铜陶器的生产与使用情况,燕文化区各地制陶作坊具有日用器与陶礼器兼烧现象。当时战国燕墓仿铜陶礼器的生产模式可能存在着定制和批量生产两种,前者主要供给高级贵族,后者则普及中小贵族及平民。同时,战国燕墓仿铜陶礼器的生产具有地域性,无论是中心区(燕下都地区),还是在非中心区(燕山以北地区),战国燕墓中的仿铜陶礼器一般是在当地生产的,但非中心区制作批量化仿铜陶礼器的工艺不逊色于中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燕墓 仿铜陶礼器
原文传递
战国秦汉漆奁胎骨刍议——兼谈漆器胎骨的演变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芳芳 《中国生漆》 2013年第3期18-22,共5页
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国漆器发展的黄金时期。漆奁是战国中晚期出现在楚墓中的小型日用器具,主要承担着盛妆器的功能。到了汉代,漆奁成为汉墓中最常见的一个漆器品种。以漆奁胎骨的演变为线索,可以清楚发现战国秦汉时期漆器胎骨的多样性以... 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国漆器发展的黄金时期。漆奁是战国中晚期出现在楚墓中的小型日用器具,主要承担着盛妆器的功能。到了汉代,漆奁成为汉墓中最常见的一个漆器品种。以漆奁胎骨的演变为线索,可以清楚发现战国秦汉时期漆器胎骨的多样性以及制胎技术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 漆奁 胎骨
下载PDF
河南泌阳县下河湾冶铁遗址调查报告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国定 姜文萍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28,69,I0013,I0014,共16页
2004年10月,配合上武高速公路南段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并调查了泌阳下河湾冶铁遗址,发现各类冶铁遗存,其时代从战国中晚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是一处大型冶炼与铸造并存的"大铁官"作坊遗址。它的发现对中国冶... 2004年10月,配合上武高速公路南段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并调查了泌阳下河湾冶铁遗址,发现各类冶铁遗存,其时代从战国中晚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是一处大型冶炼与铸造并存的"大铁官"作坊遗址。它的发现对中国冶金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下河湾 冶铁 战国 汉代 调查
原文传递
战国秦汉斜向互绞编织物的编织工艺研究
17
作者 黄天 周旸 龙博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本文以战国秦汉时期的两件斜向互绞编织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复原的方法对战国秦汉时期斜向互绞编织物的组织结构与编织工艺进行分析与探究。对比两者在结构、格眼、纹理、组边上的异同,发现通过变化基础结构中经线交织的方向和次数可... 本文以战国秦汉时期的两件斜向互绞编织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复原的方法对战国秦汉时期斜向互绞编织物的组织结构与编织工艺进行分析与探究。对比两者在结构、格眼、纹理、组边上的异同,发现通过变化基础结构中经线交织的方向和次数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纹理效果。在编织工艺上,两者都使用斜向穿绞编法。其中普通组各编线间的编结变化和排列顺序以2个经线数为循环,编线在各行编结时的状态与编线数的奇偶和第一行编结时各编线的编结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向互绞编织物 战国秦汉 编织工艺 组织结构 纹理 格眼
下载PDF
战国民族思想与民族统一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文芳 《管子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78-84,114,共8页
战国时期,我国出现"华夷一体化"的民族发展趋势。诸子民族思想均有所变化,并表现为诸多共识。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楚、燕、赵、秦等国所推行的民族统一卓有成效,为秦最终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打下了根基。
关键词 民族思想 民族统一 中央集权
下载PDF
江苏扬州邗江区黄金村月明苑五期战国至西汉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敏(照片/绘图) 刘刚(照片/绘图) +1 位作者 林海南(绘图) 束家平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8,F0002,共12页
2010—2011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扬州邗江区城北乡黄金村月明苑五期地块抢救性发掘了19座墓葬,时代从战国至明清。其中1座战国墓葬和2座西汉中晚期墓葬保存较为完好,墓葬结构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出土了陶器、漆器、铜器、玉器... 2010—2011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扬州邗江区城北乡黄金村月明苑五期地块抢救性发掘了19座墓葬,时代从战国至明清。其中1座战国墓葬和2座西汉中晚期墓葬保存较为完好,墓葬结构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出土了陶器、漆器、铜器、玉器(琉璃器)、骨器等随葬品。这些墓葬的发现为研究战国和西汉中晚期扬州地区文化变迁、丧葬习俗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战国 西汉中晚期 墓葬
原文传递
战国秦汉时期的物价和货币经济的基本结构 被引量:5
20
作者 柿沼阳平 《古代文明》 CSSCI 2011年第2期70-82,共13页
战国秦汉时期存在着"固定官价"、"平贾"(正贾)、"实际价格"这3个层次的物价结构。该时期市场实际价格的变动未必是与固定官价及平贾不同的例外或者是非法的现象,而为法律所允许,所以钱的价值并非是由金或布本位制以及与此类似... 战国秦汉时期存在着"固定官价"、"平贾"(正贾)、"实际价格"这3个层次的物价结构。该时期市场实际价格的变动未必是与固定官价及平贾不同的例外或者是非法的现象,而为法律所允许,所以钱的价值并非是由金或布本位制以及与此类似的制度来维持的。国家当时只允许具有同一种钱文的钱流通,试图维持通过累加其枚数来计算商品价值的体系,并且试图进一步减轻钱的重量,直至其低于钱文的"名义重量"或"规定重量"。不过,由于民间倾向于将钱当作是秤量货币,民众没有完全遵行钱文。这样,官府不得不顺从民间意志,转而采用接近"实际重量"的,作为一定的价值物恰好能为民间所接受的钱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 物价 平价 钱币 黄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