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终绝响:对嵇康乐论的绎读与反思
1
作者 王维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3-38,64,共7页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琴赋》两篇乐论都试图从自然时间的角度营造一种音乐的审美意象(和声、雅琴),其目的是为了对人间的意义秩序进行重建。然而如果以“和声”的审美意象替代神圣价值作为终极依据的话,嵇康所言的“无中于淫邪”只...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琴赋》两篇乐论都试图从自然时间的角度营造一种音乐的审美意象(和声、雅琴),其目的是为了对人间的意义秩序进行重建。然而如果以“和声”的审美意象替代神圣价值作为终极依据的话,嵇康所言的“无中于淫邪”只是改变了与“淫邪”的相处模式,心与声同处于此岸时间而没有实现真正的超越。嵇康发出的“《广陵散》于今绝矣”的临终绝响似乎在告诫后人,以有限的人性想要占据终极实在的价值位置,终将带来精神的幻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乐论 和声 郑声 至人
下载PDF
论周易中的理想人格 被引量:1
2
作者 樊阳程 《柳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23-26,共4页
无论是在《易经》还是在《易传》中 ,“圣人”、“君子”的概念都频繁的出现。在《周易》的人格价值判断体系中 ,“圣人”、“君子”是理想人格的代表 ,具有“仁”、“义”、“谦”、“慎”等等美德 ,要达到这样的人格境界则在对自然、... 无论是在《易经》还是在《易传》中 ,“圣人”、“君子”的概念都频繁的出现。在《周易》的人格价值判断体系中 ,“圣人”、“君子”是理想人格的代表 ,具有“仁”、“义”、“谦”、“慎”等等美德 ,要达到这样的人格境界则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关系上都应有所努力。《周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易经 易传 君子 圣人 理想人格
下载PDF
学者、公民与好人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建华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3年第6期1-6,49,共7页
古典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好人,但现代以来,教育的性质和作用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伴随着教育的扩展,传统的精英教育和自由教育被面向全体公民的大众教育所取代;另一方面在教育系统的顶端,以研究为主的大学为了培养学者正在把教育缩小为学... 古典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好人,但现代以来,教育的性质和作用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伴随着教育的扩展,传统的精英教育和自由教育被面向全体公民的大众教育所取代;另一方面在教育系统的顶端,以研究为主的大学为了培养学者正在把教育缩小为学术教育。无论是以培养公民为主的大众教育,还是以培养学者为主的学术教育,共同的趋势就是放弃了对于好人的关注。大众教育关注的是职业,学术教育强调的是专业,通过教育培养好人的传统被遗忘。在道德危机频发的今天,反思现代社会中学者、公民与好人的关系,重审好人教育的哲学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的性质 学者 公民 好人
下载PDF
《左传》评论式模式的生成及扩张
4
作者 潘万木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1-7,共7页
当《左传》作者完成《左传》时 ,他为实现主流意识 ,以史官的特殊身份代替社会和群体发言而高频使用的“君子曰”(含“君子谓”、“君子是以知”、“君子以为”)生成为“君子曰”评论式模式 ,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叙事和虚构叙事。... 当《左传》作者完成《左传》时 ,他为实现主流意识 ,以史官的特殊身份代替社会和群体发言而高频使用的“君子曰”(含“君子谓”、“君子是以知”、“君子以为”)生成为“君子曰”评论式模式 ,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叙事和虚构叙事。司马迁《史记》有意识地沿用了《左传》“君子曰”评论式话语模式 ,以“太史公曰”取而代之 ,成固定之套数为历代之正史绝无例外地承袭。宋明“讲史”和话本小说、拟话本小说之“入诗入话”、“结论结诗” ,既为“说话”本身的艺术规律 (吸引和控制引导听众 )所决定 ,又乃《左传》“君子曰”评论式模式扩张出的新范型。“笔记小说”发展至《聊斋》 ,其“异史氏曰”成为《左传》“君子曰”评论式模式扩张的极致 ,《聊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中国 评论式话语模式 《聊斋》 《史记》
下载PDF
论简帛《五行》与先秦儒家美学之“乐感”精神
5
作者 谭玉龙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儒家哲学与美学也因此打上了“乐”的烙印。自孔子起,“乐”(lè)就受到了关注与重视.成为儒学追求的目标之一。进入战国以后,尤其是在简帛《五行》那里,对“乐”的追求与崇尚得以丰... 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儒家哲学与美学也因此打上了“乐”的烙印。自孔子起,“乐”(lè)就受到了关注与重视.成为儒学追求的目标之一。进入战国以后,尤其是在简帛《五行》那里,对“乐”的追求与崇尚得以丰富与深化。“乐”不仅包容着仁、义、礼、智、圣五种道德(“行”),还成为大全之“德”实现的前提条件,“德”与“乐”是一物之两面。此外,《五行》赋予了“君子”以“乐”的精神品格,成为“君子”就要获得与之相应的“乐”。这让“君子”境界冲破了单纯的道德境界而进入了审美的自由境界,即“乐”境。总之,在孔子哲学与美学思想基础上,简帛《五行》与《孟子》《荀子》等一道彰显出先秦儒家美学的另一副面貌——“乐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五行》 君子 不乐无德 天人合一 “乐感”精神
下载PDF
试论《左传》中的“君子曰” 被引量:2
6
作者 孙震芳 乐帧益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0-74,共5页
《左传》“君子曰”史评形式内容丰富,形式独特,自成一格,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史记》继承创新,以“太史公曰”取而代之,成为历代正史所效仿的典范。唐传奇作者评论和宋元话本、拟话本小说之“以诗入话”、“... 《左传》“君子曰”史评形式内容丰富,形式独特,自成一格,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史记》继承创新,以“太史公曰”取而代之,成为历代正史所效仿的典范。唐传奇作者评论和宋元话本、拟话本小说之“以诗入话”、“以诗结论”均为“君子曰”史评形式的发展,到《聊斋志异》中“异史氏曰”可谓发展到一个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君子曰 史评
下载PDF
伊东丰雄的建筑哲学观与建筑风格 被引量:4
7
作者 顾孟潮 《华中建筑》 2013年第9期33-36,共4页
该文分四个部分:首先从Style说起,阐述了伊东丰雄的建筑哲学观,中国古人的建筑哲学观和建筑风格的"六性"。该文强调关注建筑哲学观念作为风格之母的决定性作用。作者认为,真正的建筑设计创新的构思,必须从设计哲学观念这个源... 该文分四个部分:首先从Style说起,阐述了伊东丰雄的建筑哲学观,中国古人的建筑哲学观和建筑风格的"六性"。该文强调关注建筑哲学观念作为风格之母的决定性作用。作者认为,真正的建筑设计创新的构思,必须从设计哲学观念这个源头起步,才能避免再次陷入已有建筑风格的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yle建筑哲学观 伊东丰雄的"三性"建筑哲学观 "何陋之有"的建筑哲学观 当今中国的"六字方针" 历史建筑风格的陷阱
下载PDF
德、位张力与先秦儒家的性命之学——对楚简《唐虞之道》第14至29号简的思想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夏世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56,共6页
文章系统解读了楚简《唐虞之道》第14至29号简的思想内涵及脉络,认为这部分简文首先通过尧成为天子之原因的追问,突出了德与位的张力问题,即在应然之理上,有位必当有德,但就实然之事看,有德未必有位。简文对这一德位张力有两个层面的解... 文章系统解读了楚简《唐虞之道》第14至29号简的思想内涵及脉络,认为这部分简文首先通过尧成为天子之原因的追问,突出了德与位的张力问题,即在应然之理上,有位必当有德,但就实然之事看,有德未必有位。简文对这一德位张力有两个层面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要求有德无位者全力修德,谨守性命,安于时命,养成恒常如一的圆满德行,从而能在得位而治时能"利天下而弗利";另一方面,要求有位者透悟性命之正,从而能主动尚德授贤、退而养生,这既能使贤者居位而利天下,又能退而养生以自利。简文将"七十致政"之礼普遍化,试图断绝天子终身制的构想,也具有深刻的政治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唐虞之道》 禅让 德位 性命
下载PDF
儒家美育精神新论——基于出土简帛文献的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谭玉龙 《美育学刊》 2020年第4期54-61,共8页
儒家美育思想是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不能离开儒家美育精神。近年来,我国境内出土了大量简帛文献,其中有许多失传千年的儒家佚籍,这为更加全面与真实地呈现儒家美育精神提供了新材料。由出土文献可知,... 儒家美育思想是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不能离开儒家美育精神。近年来,我国境内出土了大量简帛文献,其中有许多失传千年的儒家佚籍,这为更加全面与真实地呈现儒家美育精神提供了新材料。由出土文献可知,儒家美育以教人判别美丑,进而形成好美恶丑的审美观为首要任务,同时又要求艺术家应“有为”而作,让艺术作品充满道德内容,从而发挥艺术对百姓的道德教化作用。此外,儒家将“君子”境界的养成视作美育的最终目标,“君子”将外在的道德约束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如同“天道”流行那样自觉本然,所以“君子”境界就是儒家美育追求的集真善美为一体的至乐境界。这也体现出儒家美育之根本精神,即通过审美活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可以说,儒家美育精神不仅具有其历史意义,还有其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简帛 儒家美育精神 美丑观 “有为”而作 “君子”境界
下载PDF
离世乐道的居所——柳宗元《潭州杨中丞作东池戴氏堂记》的建筑学分析
10
作者 张帅 《华中建筑》 2011年第2期42-44,共3页
该文从周边环境、选址立基、人物、植物四个方面对柳宗元《潭州杨中丞作东池戴氏堂记》进行了建筑学意义上的分析,通过汉字含意的深入解读,以及与今日建筑设计过程的比较,指向一种充满高尚情怀的人生境界的建筑学,以期对当代社会的营造... 该文从周边环境、选址立基、人物、植物四个方面对柳宗元《潭州杨中丞作东池戴氏堂记》进行了建筑学意义上的分析,通过汉字含意的深入解读,以及与今日建筑设计过程的比较,指向一种充满高尚情怀的人生境界的建筑学,以期对当代社会的营造活动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东池 戴氏堂 离世乐道者 人生境界
下载PDF
《论语·里仁》“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解
11
作者 张懋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78-82,共5页
“君子”“小人”在《论语》同一章出现时,往往构成对比,“君子”行为一般为正面,而“小人”行为则往往为反面。“君子怀刑”之“刑”当释为“刑罚、法度”;“小人怀惠”之“惠”当是“慧”字之假借,取“巧慧、慧黠”之义。故“君子怀刑... “君子”“小人”在《论语》同一章出现时,往往构成对比,“君子”行为一般为正面,而“小人”行为则往往为反面。“君子怀刑”之“刑”当释为“刑罚、法度”;“小人怀惠”之“惠”当是“慧”字之假借,取“巧慧、慧黠”之义。故“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可解为:“君子思念刑法,小人思念巧慧,欲缘巧慧逃避刑法以自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 小人 怀刑 怀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