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害人承诺基本问题探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肖敏 《政法学刊》 2007年第3期15-19,共5页
刑法意义的被害人承诺是构建于利益衡量说基石之上的。其成立需具备以下四个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以及时间要件。被害人承诺具有阻却违法性之刑法效果,而被害人承诺过当可减少行为违法性。
关键词 被害人承诺 成立要件 利益衡量 被害人承诺过当
原文传递
被害人承诺语境下专断医疗行为的刑法评价
2
作者 李学良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被害人承诺被认为是一项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在医疗行为中患者的知情同意承担了这一角色,阻断了正当医疗行为的违法性。但专断医疗行为是未履行或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在没有取得患者有效同意的情况下实施的治疗行为,该行为不具有适法性... 被害人承诺被认为是一项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在医疗行为中患者的知情同意承担了这一角色,阻断了正当医疗行为的违法性。但专断医疗行为是未履行或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在没有取得患者有效同意的情况下实施的治疗行为,该行为不具有适法性。从规范评价的角度专断医疗行为确实为法秩序所认可的正当行为,但从事实层面出发专断医疗行为是医护人员未取得患者同意施加的伤害他人身体的存有故意的行为,专断医疗行为结果的正当、合理并不能够改变其行为性质的非法性。事实上,医疗行为本身是一个“被评价过”的规范概念,其内涵是经患者同意的治疗行为,医疗行为与专断医疗行为是相对立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断医疗行为 刑法评价 知情同意 被害人承诺
下载PDF
非罪化事由及其特别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荣春 马光远 《湖湘法学评论》 2023年第1期78-102,共25页
非罪化事由概念形成于对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违法阻却事由、合法抗辩事由乃至正当化事由的概念包容与“扬弃”,其根据是“社会容忍性”。非罪化事由中的特别问题,是指法定的非罪化事由和超法规的非罪化事由中一直存在特别争议或在“想... 非罪化事由概念形成于对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违法阻却事由、合法抗辩事由乃至正当化事由的概念包容与“扬弃”,其根据是“社会容忍性”。非罪化事由中的特别问题,是指法定的非罪化事由和超法规的非罪化事由中一直存在特别争议或在“想当然”之中被忽视的相关具体问题。在非罪化事由中,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防卫意识问题、防卫过当罪过形式及其定罪问题需予特别的再考量;紧急避险的生命限度问题需予特别的再考量;业务事由中的正当业务行为的概念扩容和业务过当行为的刑事责任需予新的考量;被害人承诺的事后性、承诺行为的过当性、被害人承诺代理和假定承诺代理概念、承诺行为的认识错误,需予特别的考量和澄清;政令行为中的职务行为与正当防卫的关系问题、行政许可行为非罪化的根据问题是需予特别考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罪化事由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正当业务行为 被害人承诺
下载PDF
整体法秩序视野下被害人自陷风险的理论重塑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璇 《法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8-187,共20页
被害人自陷风险并不是一个仅涉及刑事可罚性的单纯部门法问题。以“仿共犯”模式为代表的单一刑法思维,一方面将“行为人一行为人”责任划分模式错误地套用于“行为人一被害人”责任分配问题,另一方面拘泥于被害人自陷风险在界分罪与非... 被害人自陷风险并不是一个仅涉及刑事可罚性的单纯部门法问题。以“仿共犯”模式为代表的单一刑法思维,一方面将“行为人一行为人”责任划分模式错误地套用于“行为人一被害人”责任分配问题,另一方面拘泥于被害人自陷风险在界分罪与非罪方面的功能,却忽视了其在初级规范层面的意义。被害人自陷风险问题的分析框架,由法律性质和法律责任两个层面构成。在法律性质层面,首先,从权利分配格局的视角出发,某些自陷风险的情形足以直接否定注意义务违反性;其次,在确定行为人违反了注意义务的情况下,需进一步考察能否根据被害人承诺例外地阻却过失行为的违法性。在法律责任层面,既可能因为“被害人过错”而降低甚至排除行为人行为的刑事可罚性,也可能借由“过失相抵”而减轻行为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自陷风险 注意义务 被害人承诺 整体法秩序
原文传递
安乐死的出罪根据——阶层体系下的违法阻却事由
5
作者 江梓超 《医学与法学》 2023年第1期97-104,共8页
在老龄化加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人权意识发展等社会背景下,公众对安乐死合法化的态度与现行法律、通说学术观点间存在明显冲突。安乐死出罪是未来构造以人为本的法治社会必须面对之课题。在大陆法系国家如荷兰、德国、日本等,均采... 在老龄化加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人权意识发展等社会背景下,公众对安乐死合法化的态度与现行法律、通说学术观点间存在明显冲突。安乐死出罪是未来构造以人为本的法治社会必须面对之课题。在大陆法系国家如荷兰、德国、日本等,均采违法阻却事由作为安乐死出罪依据。我国过往司法实践存在以责任阻却事由和但书为出罪依据,却未有过以违法阻却事由作为出罪方式的判例。我国犯罪论主流体系采纳阶层体系,以违法阻却事由对安乐死进行出罪可更好维持刑法稳定性且更契合当前国民朴素的价值情感;在违法性的具体排除要件上,对间接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应以被害人承诺为出罪方式,积极安乐死则应采以被害人承诺为原则、以紧急避险理论为范围限缩的阶段式出罪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死 合法化 法令行为 紧急避险 被害人承诺
下载PDF
体育竞技的正当化事由及其诉讼证明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燕玲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1,共5页
正当化事由是维护体育竞技活动公正的天平,刑法介入体育竞技活动的危险状况或危害结果时应坚持谦抑性精神。立足于现有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正当化根据为被害人承诺理论,在立法尚未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应从承诺主题、承... 正当化事由是维护体育竞技活动公正的天平,刑法介入体育竞技活动的危险状况或危害结果时应坚持谦抑性精神。立足于现有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正当化根据为被害人承诺理论,在立法尚未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应从承诺主题、承诺时间、承诺主体、承诺真实性、承诺表示和认识等方面加以严格认定。在被害人承诺的刑事诉讼证明上,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控方始终承担证明有罪的责任,且证明标准应为定罪标准,而辩方为盖然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 正当化事由 证明责任 被害人承诺 体育竞技
下载PDF
论专断治疗行为的除罪化——以治疗行为正当化根据为主线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健一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2,共6页
"病患自决权"对"医师父权主义"的吞噬,引发了专断治疗行为是否涉嫌刑事犯罪的争论。在刑法语境内妥当回应上述争论,逻辑上以明晰治疗行为的正当化根据为前提。在肯定治疗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之后,治疗行... "病患自决权"对"医师父权主义"的吞噬,引发了专断治疗行为是否涉嫌刑事犯罪的争论。在刑法语境内妥当回应上述争论,逻辑上以明晰治疗行为的正当化根据为前提。在肯定治疗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之后,治疗行为正当化根据在违法性领域的争点表现为优越利益原理与被害人承诺说的对立。在完成了事实与价值、传统与现实、理想与技术三个侧面的检验后,优越利益原理展现出较之于被害人承诺说的妥当性。作为优越利益原理的逻辑展开,专断治疗行为不能以故意伤害罪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行为 知情同意 优越利益 自我决定权 被害人承诺
下载PDF
传播艾滋病病毒行为的刑法定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冷枫 王哲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55-1257,共3页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传染病,由于艾滋病本身的危害性,刑法必须对传播艾滋病病毒(HIV)的行为予以回应。明知自己感染HIV而进行卖淫、嫖娼的行为应认定为传播性病罪。对于明知自己感染HIV却不采取安全措施与他人发生性接触,...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传染病,由于艾滋病本身的危害性,刑法必须对传播艾滋病病毒(HIV)的行为予以回应。明知自己感染HIV而进行卖淫、嫖娼的行为应认定为传播性病罪。对于明知自己感染HIV却不采取安全措施与他人发生性接触,或是通过血液传播HIV,而致使他人感染的,应当根据其主观意志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者过失伤害罪;坚持采用母乳喂养而致使健康婴儿感染HIV的母婴传播行为构成犯罪。传播艾滋病的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应当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除此之外,在正常的性接触中,被害人承诺不能作为致使他人感染艾滋病的免责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司法解释 故意/过失伤害罪 被害人承诺
原文传递
刑法视域下的安乐死问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植尧 《中国卫生法制》 2022年第5期67-70,共4页
被害人承诺是对该病人能否实施安乐死的最重要要素,在具有有效被害人承诺的情况下,无论是积极安乐死还是消极安乐死的行为至少不应该具有违法性。积极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并无刑法上的区分意义,因此也不应该将其区别对待。安乐死的“社... 被害人承诺是对该病人能否实施安乐死的最重要要素,在具有有效被害人承诺的情况下,无论是积极安乐死还是消极安乐死的行为至少不应该具有违法性。积极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并无刑法上的区分意义,因此也不应该将其区别对待。安乐死的“社会决定”是一个难以明晰、确切的概念。所谓的“社会决定论”看起来是在保留被害人的社会性,但是在无形之中也给被害人以枷锁。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存在某人的继续存活可以为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情况,以所谓的社会利益强行不让病人安乐死是极端功利主义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承诺 安乐死 医事领域 社会决定
原文传递
被害人利益的维度考量之刑法意义思考——以亲告罪为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瑛琦 吴强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58-64,共7页
随着"被害人学"的勃兴,被害人的主体地位、权利救济等在刑事政策的变迁中得到彰显,由此影响到刑事立法对被害人利益的尊重与考量。反观我国刑法,除了亲告罪,几乎没有对被害人主体利益特别是自我决定的尊重与保护,这不利于扩... 随着"被害人学"的勃兴,被害人的主体地位、权利救济等在刑事政策的变迁中得到彰显,由此影响到刑事立法对被害人利益的尊重与考量。反观我国刑法,除了亲告罪,几乎没有对被害人主体利益特别是自我决定的尊重与保护,这不利于扩张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与贯彻刑法谦抑性理念。为了让被害人利益在我国刑法中得到彰显,不仅要在完善亲告罪立法体例基础上适度扩张其适用范围,还要对被害人承诺进行适度的法定化,明确被害人承诺的概念,并就被害人对身体健康权的承诺进行限定,以与新增设的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设置保持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利益 亲告罪 谦抑性 被害人承诺 自我决定权
下载PDF
论被害人事后承诺的法律效力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蓉 黄小龙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刑法学界普遍认为被害人事后承诺无效,但这一观点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面临诸多挑战:在理论上存在被害人承诺效力时间界分科学性质疑、证成理由充分性质疑以及论域合理性质疑,在实践层面则存在与刑事立法规范、刑事政策精神和司法改革实... 刑法学界普遍认为被害人事后承诺无效,但这一观点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面临诸多挑战:在理论上存在被害人承诺效力时间界分科学性质疑、证成理由充分性质疑以及论域合理性质疑,在实践层面则存在与刑事立法规范、刑事政策精神和司法改革实际相违背的问题。承认被害人事后承诺的法律效力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同时还具有化解矛盾、矫正社会治理过度刑罚化、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完善刑责解决机制等多重价值。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事后承诺主要以犯罪阻却事由和刑罚从宽事由的形式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承诺 事后承诺 犯罪阻却事由 刑罚从宽事由
下载PDF
论被害者承诺
12
作者 王充(译) 《刑法论丛》 2022年第2期302-323,共22页
被害者承诺作为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在具体案件中会产生不同的法律效果。被害者承诺的正当化根据存在社会相当性和自我决定处分两个路径,其正当化要件包括承诺人具有处分权限、承诺的有效性和侵害行为在承诺范围内,承诺者对自己的承诺... 被害者承诺作为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在具体案件中会产生不同的法律效果。被害者承诺的正当化根据存在社会相当性和自我决定处分两个路径,其正当化要件包括承诺人具有处分权限、承诺的有效性和侵害行为在承诺范围内,承诺者对自己的承诺不需要认识,行为人是否需要认识到承诺存在意思不要说和意思必要说的分歧。推定承诺的正当化根据是承诺法理说,其正当化要件包括处分权限、承诺的困难性、承诺的推定和行为在推定承诺范围内,推定承诺的类型包括事务管理型和利益保全型。关于伤害行为的承诺的界限问题,自我决定处分说相较于社会相当性说更为妥当。基于错误作出的承诺是否有效的问题上,存在重大误解说和法益关系错误说两种不同学说。法益关系错误说的判断需要承诺人对利益和法益的要保护性都没有错误。危险接受不是承诺论的问题,存在危险接受的行为原则上是可罚的,但在具体案件类型中可能由于其他原理被正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者承诺 承诺的认识 推定的承诺
原文传递
被害人承诺无权代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荣春 张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74-83,93,共11页
被害人承诺无权代理是被害人承诺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被害人承诺代理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被害人承诺代理与推定的承诺和假定的承诺相比,具有尊重被害人自我决定权等优势。明确被害人承诺无权代理的相关问题,... 被害人承诺无权代理是被害人承诺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被害人承诺代理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被害人承诺代理与推定的承诺和假定的承诺相比,具有尊重被害人自我决定权等优势。明确被害人承诺无权代理的相关问题,能够极大地夯实被害人承诺代理的理论基础。是否存在合法有效的代理和有效的被害人承诺,是被害人承诺无权代理的判断标准。被害人承诺的无权代理可以分为滥用监护权的承诺代理和不当处分重大法益的承诺代理等类型。被害人承诺无权代理进一步涉及刑事责任问题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承诺 无权代理 监护权 法益 违法性
下载PDF
被害人承诺在故意伤害罪中的规范限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忠军 《南大法学》 CSSCI 2022年第1期76-87,共12页
为限制被害人承诺在故意伤害罪中的有效性,学界以善良风俗或者伤害程度为由进行的尝试,都因根本上缺乏立法支持而不具可行性。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对生命法益予以严格保护,当重伤行为严重危及被害人的生命时,被害人承诺不能阻却行为... 为限制被害人承诺在故意伤害罪中的有效性,学界以善良风俗或者伤害程度为由进行的尝试,都因根本上缺乏立法支持而不具可行性。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对生命法益予以严格保护,当重伤行为严重危及被害人的生命时,被害人承诺不能阻却行为的违法性,以实现法律对于生命权的周延保护。我国刑法采用了“单一制”的共同犯罪立法体例,现行《刑法》第232条关于“故意杀人的”的概括性规定包含实行、教唆、帮助以及同意杀人等多种侵害他人生命的行为,为本文以“严重危及生命的重伤行为”作为故意伤害罪中被害人承诺有效与否的界分标准提供了规范支撑,由此得出的解释结论也能与现行《刑法》关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和无过当防卫权的规定保持规范语义上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 故意伤害 严重危及生命的重伤行为 承诺无效 单一制
下载PDF
特殊高利借贷行为应构成非法经营罪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瑜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3-200,共8页
高利贷者事前指使他人用伪造房产证借款,事后又因为他人没有还款而告发借款人合同诈骗。此类利用国家司法权为违法行为提供保护的行为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值得科处刑罚。但是,如何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框架下有效制止该类犯罪就值得思考。... 高利贷者事前指使他人用伪造房产证借款,事后又因为他人没有还款而告发借款人合同诈骗。此类利用国家司法权为违法行为提供保护的行为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值得科处刑罚。但是,如何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框架下有效制止该类犯罪就值得思考。该类行为涉嫌三个罪名:诬告陷害罪,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非法经营罪。从被害人承诺出发,分析行为的性质,认定行为人恶意利用国家司法权,其实质是保障高利贷非法债务得以实现的高利贷发放行为,符合"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承诺 诬告陷害 非法经营 情节严重
原文传递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法益的规范阐释——以有效被害人承诺为展开
16
作者 张轩铭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中“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增设回应了现实中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滥用信任关系谋取性利益的司法认定困境。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未成年女性主动寻求与负有照护职责人员发生性关系时,该负有照护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中“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增设回应了现实中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滥用信任关系谋取性利益的司法认定困境。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未成年女性主动寻求与负有照护职责人员发生性关系时,该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是否构成本罪?本文在对现有各方学说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两种可能的解释路径。以义务犯的视角切入,虽具有一定合理性,但该路径忽略法益的做法值得怀疑。以法益保护的视角切入,本罪之法益并非被害人的性自主决定权,而是“照护关系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承诺 性自主决定权 义务犯 照护关系的秩序
下载PDF
被害人承诺与危险接受的界限
17
作者 姚浩 赵学军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90-93,115,共5页
被害人承诺与危险接受都是被害人自我决定权的体现,且两者在行为危险认知上具有一致性,但对危害结果的接受以及行为动机上,却表现出相反态度。在对危害结果的接受上,被害人承诺不仅要求被害人认识到行为的危险性,更要对具体结果的发生... 被害人承诺与危险接受都是被害人自我决定权的体现,且两者在行为危险认知上具有一致性,但对危害结果的接受以及行为动机上,却表现出相反态度。在对危害结果的接受上,被害人承诺不仅要求被害人认识到行为的危险性,更要对具体结果的发生表示许可,而危险接受中的被害人最多认识到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但对于具体结果的发生一定是反对的。在行为动机上,被害人承诺是以牺牲法益的方式来实现利益交换,而危险接受则是在不牺牲个人利益的情况下意图从危险中获取利益。因此,将被害人承诺与危险接受等同并不恰当。只有立足于被害人的视角,把行为人实施行为时的意志与被害人在迎接风险时的心理态度相结合才能准确适用被害人教义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承诺 危险接受 结果发生 心理态度
下载PDF
被害人承诺的成立要件研究
18
作者 董晓雅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0-53,共4页
被害人承诺,作为正当化事由之一,是关于公民私权与国家、社会公权的界限划分的理论,进而也体现了国家对于法秩序不同价值的取向,世界各国大都为其设定了不同的成立条件。但是该理论在我国刑事立法中没有建立,在注重人性化与法治化的今天... 被害人承诺,作为正当化事由之一,是关于公民私权与国家、社会公权的界限划分的理论,进而也体现了国家对于法秩序不同价值的取向,世界各国大都为其设定了不同的成立条件。但是该理论在我国刑事立法中没有建立,在注重人性化与法治化的今天,我国必然会将其立法化,因此研究被害人承诺的成立要件就具有了现实的意义。本文拟从承诺权限、主体、主观方面、时间、承诺方式、社会正当性等六个方面来论述被害人承诺的成立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承诺 承诺权限 虚假承诺
下载PDF
论被害人承诺在故意伤害罪中的出罪基准
19
作者 骆群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9-86,共8页
对于被害人承诺在故意伤害罪中的出罪基准,学界出现过完全处罚论、完全出罪论、善良风俗论、重大伤害论等几种观点。其中,建立在行为无价值基础之上的善良风俗论和建立在结果无价值基础之上的重大伤害论具有一定的影响,也是学者们争议... 对于被害人承诺在故意伤害罪中的出罪基准,学界出现过完全处罚论、完全出罪论、善良风俗论、重大伤害论等几种观点。其中,建立在行为无价值基础之上的善良风俗论和建立在结果无价值基础之上的重大伤害论具有一定的影响,也是学者们争议的焦点。但是,它们都不能作为得承诺的行为出罪的唯一基准,而应当建构包含善良风俗论和重大伤害论中合理内核的新的出罪基准,即社会效益论。社会效益具体体现在规范效益、心理效益、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当得承诺的行为导致社会效益的减损超出一般公众的容忍限度时,被害人的承诺无效,构成故意伤害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承诺 伤害罪 出罪基准
下载PDF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的被害人承诺效力研究
20
作者 叶斌宇 《医学与法学》 2020年第3期1-5,共5页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在主人格控制状态下作出的被害人承诺有效,能够完全阻却行为人的行为违法性;而在亚人格控制状态下作出的承诺原则上无效,但在三种例外情形下作出的被害人承诺有效。在行为人存在违法阻却事由之认识错误时,至少应...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在主人格控制状态下作出的被害人承诺有效,能够完全阻却行为人的行为违法性;而在亚人格控制状态下作出的承诺原则上无效,但在三种例外情形下作出的被害人承诺有效。在行为人存在违法阻却事由之认识错误时,至少应当承认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的被害人承诺可以阻却行为人的故意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主人格与亚人格 被害人承诺 违法阻却事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