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的细胞形态研究——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细胞 被引量:23
1
作者 徐怀恕 黄备 +2 位作者 祁自忠 王祥红 纪伟尚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2期187-190,共4页
使用透射电镜和萤光抗体染色,对处于可培养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霍乱弧菌进行了细胞形态结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处于非可培养状态的霍乱菌细胞,体积明显地缩小,形态由弧形变成了球形,我们共观察了382个非可培养状态的细胞,发... 使用透射电镜和萤光抗体染色,对处于可培养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霍乱弧菌进行了细胞形态结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处于非可培养状态的霍乱菌细胞,体积明显地缩小,形态由弧形变成了球形,我们共观察了382个非可培养状态的细胞,发现它们的细胞壁都是完整的,即不是细菌-L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培养状态 细胞形态 L-型 芽孢
下载PDF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复苏 被引量:20
2
作者 许兵 徐怀恕 纪伟尚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2期187-194,共8页
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霍乱弧菌(EITor生物型)注入兔肠结扎段中,通过兔肠可以使休眠的霍乱弧菌复苏,恢复成为可培养状态.复苏的霍乱弧菌具有很强的毒力,使兔肠结扎段肿胀、积水、内壁紫红色并出现溃疡。结扎段积液中含有约1... 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霍乱弧菌(EITor生物型)注入兔肠结扎段中,通过兔肠可以使休眠的霍乱弧菌复苏,恢复成为可培养状态.复苏的霍乱弧菌具有很强的毒力,使兔肠结扎段肿胀、积水、内壁紫红色并出现溃疡。结扎段积液中含有约109cells/ml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培养状态 兔肠结扎
下载PDF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大肠杆菌O157:H7 被引量:17
3
作者 姚斐 沙莎 +2 位作者 陈刚 纪伟尚 徐怀恕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1-214,共4页
大肠杆菌 O157:H7在低温贫营养的条件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Viable butnonculturable state,VBNC) ,用常规的培养法无法将其检出。作者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Indirect Enzyme- L 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 ISA)检测 VBNC... 大肠杆菌 O157:H7在低温贫营养的条件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Viable butnonculturable state,VBNC) ,用常规的培养法无法将其检出。作者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Indirect Enzyme- L 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 ISA)检测 VBNC的大肠杆菌 O157:H7,发现此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将其检出 ,最小检测浓度为 10 5个 / 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下载PDF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晓华 钟浩辉 陈吉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3-160,共8页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是指某些细菌在不良环境中所形成的休眠状态,常规条件培养下不能繁殖,却仍然保持代谢活性。VBNC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特征等都会发生变化,且能在适宜条件下复苏为可培...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是指某些细菌在不良环境中所形成的休眠状态,常规条件培养下不能繁殖,却仍然保持代谢活性。VBNC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特征等都会发生变化,且能在适宜条件下复苏为可培养状态。这一概念是1982年中国海洋大学徐怀恕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期间,与Rita R.Colwell等首次提出的,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和关注。迄今为止,国际上已发表VBNC相关论文10800余篇。本文在这些文献的基础上,针对VBNC细菌近4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阐述,包括VBNC细菌的发现、主要类群和诱导因素、形成机制、生物学特征、检测和复苏方法以及环境VBNC细菌的分离培养等。目前绝大多数海洋微生物尚未获得纯培养,对VBNC细菌进行复苏或将成为分离培养海洋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海洋细菌 复苏 未培养微生物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复苏及PMA-qPCR检测 被引量:15
5
作者 田聪 余以刚 +3 位作者 肖性龙 吴晖 赖富饶 杨锡洪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90-1394,共5页
为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的复苏问题,采取温度、盐度和酸度3个因素复合诱导制备VBNC菌,尝试四种复苏方法,并以荧光定量PCR和PMA-qPCR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证明:8%无菌Tween80可以使VBNC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4... 为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的复苏问题,采取温度、盐度和酸度3个因素复合诱导制备VBNC菌,尝试四种复苏方法,并以荧光定量PCR和PMA-qPCR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证明:8%无菌Tween80可以使VBNC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48 h后复苏,同时PMA-qPCR能够有效检出VBNC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克服传统平板计数法对于VBNC菌的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复苏 PMA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Helicobacter pylori:a foodborne pathogen? 被引量:12
6
作者 Nicoletta C Quaglia Angela Dambrosi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31期3472-3487,共16页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is an organism that is widespread in the human population and is sometimes responsible for some of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clinical disorders of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human...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is an organism that is widespread in the human population and is sometimes responsible for some of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clinical disorders of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humans, such as chronic-active gastritis, duodenal and gastric ulcer disease, low-grade B-cell 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of the stomach, and gastric adenocarcinoma, which is the thir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worldwide. The routes of infection have not yet been firmly established, and different routes of transmission have been suggested, although the most commonly accepted hypothesis is that infection takes place through the faecal-oral route and that contaminated water and foods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mission of the microorganism to humans. Furthermore, several authors have considered H. pylori to be a foodborne pathogen because of some of its microbiolog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 pylori has been detected in drinking water, seawater, vegetables and foods of animal origin. H. pylori survives in complex foodstuffs such as milk, vegetables and ready-to-eat foods. This review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present knowledge on the microbiological aspects in terms of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and growth requirements of H. pylori, focusing on the potential role that foodstuffs and water may play in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athogen to humans and the methods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this microorganism in foodstuffs and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 FOODBORNE PATHOGEN Food Water Animal reservoirs Culture METHODS Molecular METHODS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菌株1211U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被引量:8
7
作者 姚斐 寇运同 +2 位作者 陈刚 纪伟尚 徐怀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2-54,28,共4页
将副溶血弧菌 (Vibrioparahaemolyticus)菌株1211U培养于低温贫养条件下 ,以平板菌落计数法 (PC)和最大近似数法 (MPN)检测可培养细菌数 ,50~60d后表明可培养数下降为零。吖啶橙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AODC)检测细菌总数 ,表明细菌总... 将副溶血弧菌 (Vibrioparahaemolyticus)菌株1211U培养于低温贫养条件下 ,以平板菌落计数法 (PC)和最大近似数法 (MPN)检测可培养细菌数 ,50~60d后表明可培养数下降为零。吖啶橙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AODC)检测细菌总数 ,表明细菌总数始终变化不大 ,而活菌直接计数法 (DVC)检测到的活菌数保持在105个/ml。本实验证明了副溶血弧菌1211U株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VB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菌株 1211U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细菌
下载PDF
细菌“活的不可培养状态”的生态意义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秀娟 朱琳 +1 位作者 陈中智 李宇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38-1942,共5页
"活的不可培养(VBNC)"状态是细菌在不良条件下的一种生存方式。VBNC状态作为细菌的一种生理状态,对传统微生物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VBNC状态的细胞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无法继续用常规培养方法检测,在医学健康、环境科学等... "活的不可培养(VBNC)"状态是细菌在不良条件下的一种生存方式。VBNC状态作为细菌的一种生理状态,对传统微生物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VBNC状态的细胞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无法继续用常规培养方法检测,在医学健康、环境科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进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进入VBNC状态细菌在DNA、蛋白质组成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复苏过程,同时还介绍了VBNC状态的最新检测方法,最后对VBNC状态未来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不可培养状态 复苏 可培养性
下载PDF
低浓度冰醋酸诱导的鸡源大肠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影 魏忠彬 钱爱东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5-648,共4页
利用LIVE/DEAD试剂盒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以及RT-PCR方法检测了经低浓度冰醋酸作用的鸡源大肠杆菌活细胞,并对其进行了复苏。结果表明,当可培养菌数降为零时,LIVE/DEAD试剂盒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均能检测出较高数量的活菌数;R... 利用LIVE/DEAD试剂盒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以及RT-PCR方法检测了经低浓度冰醋酸作用的鸡源大肠杆菌活细胞,并对其进行了复苏。结果表明,当可培养菌数降为零时,LIVE/DEAD试剂盒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均能检测出较高数量的活菌数;RT-PCR法也能检测到活细胞信号分子-mRNA,并扩增出"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细菌的cDNA片段。这些均显示细菌已进入VBNC,且在吐温80作用下又恢复为可培养状态,从而证实大肠杆菌具有"VBNC"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大肠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低浓度冰醋酸 诱导 复苏
下载PDF
乳及乳制品中常见“活的非可培养态”食源致病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竟丰 王丽 +3 位作者 陈洵 谢会 曹潇 赵力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0-306,共7页
细菌在环境胁迫下能够进入一种"活的非可培养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常规的平板培养方法无法检测出该种状态细菌,但其仍具有可测量的代谢活性,能够在适合的条件下复苏并产生毒力。乳及乳制品因其含有丰富... 细菌在环境胁迫下能够进入一种"活的非可培养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常规的平板培养方法无法检测出该种状态细菌,但其仍具有可测量的代谢活性,能够在适合的条件下复苏并产生毒力。乳及乳制品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成为理想的细菌培养基,其中几种常见的食源致病菌如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等也被证实能够进入VBNC,对乳及乳制品品质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本文综述了VBNC细菌的研究进程和细胞形态、毒力等生理学特性,并介绍了乳及乳制品中几种常见VBNC致病菌的诱导与复苏因素及其检测方法。通过对VBNC细菌的综述进而为乳及乳制品中致病菌研究提供新思路,以期减少乳及乳制品中该状态致病菌对公共安全的威胁,提升乳及乳制品中生物性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及乳制品 活的非可培养态 致病菌 诱导与复苏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正义 贾俊涛 +3 位作者 祝素珍 姜英辉 房保海 雷质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308-311,共4页
许多细菌在不良环境下能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细菌培养技术常常造成VBNC状态的细菌漏检,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可以提高VBNC细胞的阳性检出率。针对VBNC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基于细菌特异... 许多细菌在不良环境下能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细菌培养技术常常造成VBNC状态的细菌漏检,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可以提高VBNC细胞的阳性检出率。针对VBNC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基于细菌特异性DNA分子、mRNA分子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而利用报告基因(如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检测VBNC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最近利用叠氮溴乙锭(ethidium monoazide bromide,EMA)或者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联合PCR技术选择性抑制细菌死细胞扩增,该方法结合了EMA(PMA)选择渗透性和PCR特异性,作为一种区分细胞死活的方法,可以有效检测细菌VBNC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分子生物学 检测技术
下载PDF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副溶血性弧菌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毒力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静宇 凌莉 +3 位作者 邓翼惠 易敏英 胡科锋 陈碧玲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9-315,共7页
目的建立检测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副溶血性弧菌的荧光逆转录PCR方法并研究其毒力基因表达。方法将副溶血性弧菌AS079菌株添加到陈化海水中,4℃冰箱内培养,使其进入VBNC状态,针对其管家基因、鉴定基因和毒力基因分别设计实时荧光逆转... 目的建立检测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副溶血性弧菌的荧光逆转录PCR方法并研究其毒力基因表达。方法将副溶血性弧菌AS079菌株添加到陈化海水中,4℃冰箱内培养,使其进入VBNC状态,针对其管家基因、鉴定基因和毒力基因分别设计实时荧光逆转录PCR引物,通过不同的PCR反应程序和引物浓度组合试验,摸索最佳反应体系条件,用于VBNC状态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和毒力研究。结果用所建立的检测VBNC状态副溶血性弧菌的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方法,对接种于陈化海水培养的不同时期的AS079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扩增,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毒力基因tdh2和鉴定基因toxR表达水平持续下降,但即使细菌进入VBNC状态,这两个基因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扩增,说明以toxR基因和tdh2基因对进入VBNC状态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测和毒力研究方法可行。灵敏度试验表明,鉴定基因toxR的最低检测限可达到48 cfu/ml,研究毒力基因tdh2的表达需要细菌浓度至少为4.8×102cfu/ml,同时试验证明此方法与其他相近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结论该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方法检测快速、特异性强、敏感度高,适用于VBNC状态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和毒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活的非可培养 实时荧光逆转录PCR 毒力基因 食源性致病菌
原文传递
乳酸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诱导条件的筛选与荧光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影 魏忠彬 +1 位作者 钱爱东 段锐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8-883,共6页
依据逆向调整原则,设计了4套诱导乳酸杆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的方案,同时应用LIVE/DEAD细胞染色试剂,对进入该状态的细菌进行了荧光观察,并尝试用Tween-80对VBNC状态细菌进行了复苏。结果显示,MRs液体培养基,pH2.0~3... 依据逆向调整原则,设计了4套诱导乳酸杆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的方案,同时应用LIVE/DEAD细胞染色试剂,对进入该状态的细菌进行了荧光观察,并尝试用Tween-80对VBNC状态细菌进行了复苏。结果显示,MRs液体培养基,pH2.0~3.0,4℃,兼性厌氧培养和不含半胱氨酸的MRS液体培养基,pH2.0~3.0,4℃,兼性厌氧培养均可使3株试验菌体在短期内进入VBNC状态,并且能较长时间维持这一状态;3株细菌菌体均发生萎缩、弯曲,且彼此相连,原本单在的杆菌变成了链杆菌;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菌体的交联程度明显增加,出现众多红绿交替的长链杆菌;Tween-80可使VBNC状态细菌恢复为可培养状态并实现复苏,而复苏后的细菌重新具备原菌的形态和生化特征。表明,乳酸杆菌具有VBNC状态,并且在此状态下呈现与正常菌体不同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诱导条件 荧光观察 复苏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活的不可培养状态诱导、复苏及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青 刘欣 +5 位作者 牛洪梅 朱华剑 潘馨叶 刘阳泰 杨捷琳 董庆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77-385,共9页
细菌活的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是指细菌受到不良环境因素胁迫时,失去在常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能力的一种状态,进入VBNC状态的细菌通常仍具有新陈代谢活性,且保持具有致病性和毒性的能力。VBNC状态细菌在适合条件... 细菌活的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是指细菌受到不良环境因素胁迫时,失去在常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能力的一种状态,进入VBNC状态的细菌通常仍具有新陈代谢活性,且保持具有致病性和毒性的能力。VBNC状态细菌在适合条件下可复苏并恢复到能够正常培养的状态,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本文首先对细菌尤其是食源性致病菌进入VBNC状态后的形态、生理生化、生物大分子等特征进行了全面介绍;其次总结了可导致细菌进入VBNC状态的各种诱因,常见因素包括不适宜细菌生存的温度和pH值;概括了实验室中建立的VBNC状态细菌可复苏的条件,其中充足的营养是VBNC复苏不可或缺的因素;最后论述了检测VBNC状态细菌的主要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法、流式细胞术、光学显微镜法等,其中分子生物学法因具有准确、快速、灵敏度高的优势,在VBNC状态细菌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总结VBNC状态细菌的特征、影响因素、复苏条件以及检测方法,对食品生产、加工、保藏过程中食源性致病菌VBNC状态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开展食源性致病菌VBNC状态培养、复苏及检测方法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活的不可培养状态 诱导因素 复苏条件 检测方法
下载PDF
食源性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中菌体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君彦 朱颜翎 +2 位作者 严茂圳 赵喜红 徐振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5期47-56,共10页
微生物在食品安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由于食源性致病菌环境适应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其带来的食物安全事件频发,对公共健康的威胁日益增加。传统基于平板培养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食品安全的需求,尤其是难以有效识别“活的非可... 微生物在食品安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由于食源性致病菌环境适应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其带来的食物安全事件频发,对公共健康的威胁日益增加。传统基于平板培养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食品安全的需求,尤其是难以有效识别“活的非可培养”(the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的微生物,以及近年引起争论的中空细胞,常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严重时可能忽略实际的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对食品微生物活菌进行早期、快速且准确的检测对食品安全和追踪疫情爆发至关重要,以便及时识别并召回受污染食品,防止感染的扩散。本文详细论述了当前广泛报道的食源性细菌VBNC状态中菌体活性检测方法,包括基于膜通透性、细胞代谢活性、免疫学、核酸扩增的活菌检测技术等,重点关注基于恒温核酸扩增技术的活菌检测法,对基于不同生物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实际应用及其优劣势进行了对比,并展望了食源性细菌VBNC状态中菌体活性检测方法特别是核酸扩增技术的研究,为后续食源性细菌VBNC状态中菌体活性检测方法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促进开发和筛选针对食源性细菌VBNC状态中菌体活性检测方法的新兴技术,从而更全面地监控食品中的微生物状态,能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精确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微生物 活菌快速检测 活的但不可培养状态 食品安全
下载PDF
PMA-ddPCR技术定量检测VBNC态沙门氏菌
16
作者 冯秋实 程逸宇 +4 位作者 吴海晶 周海波 沈威 唐思颉 刘新梅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6-342,共7页
为实现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 VBNC)态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文章根据沙门氏菌的特异性毒力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优化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dPCR)反应条件及叠氮丙啶(... 为实现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 VBNC)态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文章根据沙门氏菌的特异性毒力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优化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dPCR)反应条件及叠氮丙啶(Propidium monoazide, PMA)处理方式,构建PMA-ddPCR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拷贝数与菌液浓度在10^(3)~10^(7) CFU/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PMA-ddPCR方法检出限为10^(2) CFU/mL,定量限为10^(3) CFU/mL。所建立的PMA-ddPCR快速定量检测冷冻肉制品中VBNC态沙门氏菌方法,弥补了现有标准检测方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丙啶 微滴式数字PCR 沙门氏菌 活的非可培养态 定量检测
原文传递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天伦 王国良 金珊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VNC)是细菌在不良环境下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 .本文介绍了细菌VNC状态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复苏的研究概况 ,并探讨了细菌进入VNC状态的可能的机制 ,最后对研究细菌VNC状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不良环境条件 生物学特性 检测 细胞复苏
下载PDF
基于iTRAQ方法分析副溶血弧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差异表达上调蛋白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娟 叶忱 +2 位作者 刘羽霏 王丽 钟青萍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3-58,共6页
采用低温、寡营养和食品防腐剂处理诱导副溶血弧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并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sobaric r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 TRAQ)蛋白组学技术分析处于V... 采用低温、寡营养和食品防腐剂处理诱导副溶血弧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并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sobaric r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 TRAQ)蛋白组学技术分析处于VBNC状态和对数生长期的副溶血弧菌的差异表达蛋白,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对蛋白进行鉴定,对差异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和Pathway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于山梨酸钾浓度为10 mmol/L的3%Na Cl寡营养培养基中,4℃条件下40~45 d即可进入到VBNC状态。通过i TRAQ蛋白组学技术共鉴定到135880个蛋白,其中定量的蛋白有1088个;在VBNC状态显著下调蛋白36个,上调蛋白15个。差异表达的上调蛋白主要是外膜蛋白、转运蛋白、铁蛋白和其他参与代谢的关键蛋白,表明VBNC状态的副溶血弧菌根据环境应激提高这些蛋白的表达以保持活性。该研究结果为更深入探讨VBNC的分子形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ITRAQ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差异蛋白
原文传递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痢疾志贺菌感染细胞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宗科 郑萍 +3 位作者 张伟 鲁波 白雪涛 陈西平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9-201,I0002,共4页
目的研究处于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的痢疾志贺菌黏附Vero细胞和感染HT-29细胞的能力,探讨其潜在致病性。方法用低温寡营养诱导的处于VBNC状态的痢疾志贺菌血清型1型感染Vero细胞以研究其细胞毒性,感染HT-29... 目的研究处于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的痢疾志贺菌黏附Vero细胞和感染HT-29细胞的能力,探讨其潜在致病性。方法用低温寡营养诱导的处于VBNC状态的痢疾志贺菌血清型1型感染Vero细胞以研究其细胞毒性,感染HT-29细胞以研究其黏附性。结果处于VBNC状态的痢疾志贺菌血清型1型能使贴壁生长的Vero细胞丧失贴壁能力,能够黏附HT-29细胞。结论处于VBNC状态的痢疾志贺菌血清型1型具有细胞毒作用;具有黏附细胞的能力,具有潜在的致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志贺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感染细胞 致病性
原文传递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凌莉 易敏英 +2 位作者 胡科锋 陈碧玲 刘静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6期7053-7056,共4页
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是细菌在不良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生存方式。处于这种状态的细菌仍具有致病性,能够通过动物肠道复苏而致病,但采用常规培养方法不能被检测出来,造成VBNC状态菌的漏检,对公共卫生和人类生... 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是细菌在不良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生存方式。处于这种状态的细菌仍具有致病性,能够通过动物肠道复苏而致病,但采用常规培养方法不能被检测出来,造成VBNC状态菌的漏检,对公共卫生和人类生命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对VBNC状态菌的研究、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介绍了细菌进入VBNC状态的诱导因素、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