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提单仲裁条款效力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海 《中国海商法年刊》 2004年第1期112-127,共16页
在阐明提单的概念与功能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现行法律规定,较为深入地讨论了提单仲裁条款在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及其在提单受让人与承运人之间的不同效力,进而还讨论了并入提单的租约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同时对最高人民法院于2 0 0 3年12... 在阐明提单的概念与功能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现行法律规定,较为深入地讨论了提单仲裁条款在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及其在提单受让人与承运人之间的不同效力,进而还讨论了并入提单的租约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同时对最高人民法院于2 0 0 3年12月31日公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处理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案件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有关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单 仲裁条款 仲裁协议的效力
下载PDF
我国《仲裁法》中仲裁协议相关规定修改完善的建议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妤 《仲裁研究》 2006年第2期30-40,共11页
本文在分析现行《仲裁法》第三章“仲裁协议”法律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立法修改建议。建议的提出紧紧围绕当前的仲裁实践与司法实践,意在解决仲裁实践中亟须立法解决的矛盾与问题。
关键词 仲裁协议 形式要件 实质要件 仲裁协议效力
原文传递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准据法的确定——英国法和中国法比较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聂羽欣 《商事仲裁与调解》 2022年第3期60-77,共18页
在缺乏当事人的明示选择时,如何确定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准据法,国际社会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英国法院以Sulamérica案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判例逐步发展出了判断仲裁协议准据法的“三步法”。本文梳理和比较了中英两国的立法和实践,发现... 在缺乏当事人的明示选择时,如何确定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准据法,国际社会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英国法院以Sulamérica案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判例逐步发展出了判断仲裁协议准据法的“三步法”。本文梳理和比较了中英两国的立法和实践,发现两国法律在仲裁协议准据法的适用范围、主合同准据法对于仲裁协议的适用性、无法律选择时的兜底规则和有利于仲裁协议有效原则的适用四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对意思自治原则的贯彻、强化我国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竞争力,在中国《仲裁法》修改过程中,应明确仲裁协议准据法的适用范围,有条件地将主合同准据法纳入仲裁协议准据法的选法范围,删除适用中国法的兜底规则,并重新引入有利于仲裁协议有效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 准据法 比较法 仲裁协议的效力
原文传递
论内地与香港地区区际诉讼与仲裁平行程序的解决 被引量:3
4
作者 谢婉 《商事仲裁与调解》 2022年第3期17-32,共16页
内地与香港地区区际诉讼与仲裁平行程序冲突的实质是区际司法管辖权和仲裁管辖权的冲突。有效的仲裁协议能明确仲裁庭的管辖权、排除法院管辖权,是解决诉讼与仲裁平行程序的关键。内地和香港地区对仲裁协议效力认定的法律冲突,使得双方... 内地与香港地区区际诉讼与仲裁平行程序冲突的实质是区际司法管辖权和仲裁管辖权的冲突。有效的仲裁协议能明确仲裁庭的管辖权、排除法院管辖权,是解决诉讼与仲裁平行程序的关键。内地和香港地区对仲裁协议效力认定的法律冲突,使得双方对同一份仲裁协议效力作出相反判断,最终引发区际诉讼与仲裁平行程序的发生。国际上解决诉讼与仲裁平行程序的机制主要包括自裁管辖权原则、禁诉令、禁裁令、未决诉讼原则以及“诉讼与仲裁并行”模式。内地和香港地区分别采用“诉讼与仲裁并行”模式和禁诉令机制,无法有效解决区际诉讼和仲裁平行程序问题。立足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解决仲裁协议效力认定的法律冲突,协调临时措施签发标准,才能有效解决内地与香港地区区际诉讼与仲裁平行程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程序 仲裁协议效力 管辖权冲突
原文传递
主合同仲裁协议对担保合同生效之标准——以《横琴临时仲裁规则》为切入 被引量:1
5
作者 关格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8年第4期139-146,共8页
《横琴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时仲裁规则》的出台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进行了制度创新,代表了仲裁制度的发展方向,主从合同之间仲裁协议效力延展也是其中之一。该规则明确了在临时仲裁中,在合同主体相同的情况下,主合同的仲裁协议可以单向对从... 《横琴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时仲裁规则》的出台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进行了制度创新,代表了仲裁制度的发展方向,主从合同之间仲裁协议效力延展也是其中之一。该规则明确了在临时仲裁中,在合同主体相同的情况下,主合同的仲裁协议可以单向对从合同发生效力延展。但在机构仲裁规则缺位的情况下,主合同仲裁协议能否适用于从合同这一问题的判断标准应回归仲裁制度最基础的意思自治原则,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以从合同当事人的适用合意作为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裁协议效力 主从合同 横琴规则 意思自治
下载PDF
仲裁协议效力扩张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杨秀清 韦选拾 《仲裁研究》 2007年第1期8-23,共16页
近年来,仲裁在民商事争端解决中的地位得以不断提升,可仲裁事项、仲裁主体范围等仍在不断扩大。一个突出表现为仲裁协议的效力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向非书面签约第三人延伸。这是一个在仲裁制度发展中重要而复杂的新课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 近年来,仲裁在民商事争端解决中的地位得以不断提升,可仲裁事项、仲裁主体范围等仍在不断扩大。一个突出表现为仲裁协议的效力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向非书面签约第三人延伸。这是一个在仲裁制度发展中重要而复杂的新课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和阐释。本文对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情形进行归纳和总结,着重介绍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法理基础和政策考虑,对仲裁协议效力扩张所面临的法律障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裁协议效力扩张 法理基础 政策考虑 法律障碍
原文传递
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的实践观察与规则完善 被引量:6
7
作者 朱华芳 郭佑宁 《北京仲裁》 2021年第1期80-103,共24页
确认仲裁协议效力阶段,仲裁机构排除法院判断权应以仲裁机构对仲裁协议效力作出实质性判断为条件。同一当事人不能同时或先后向仲裁机构、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仲裁机构认定仲裁协议有效,不影响当事人在撤销或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程... 确认仲裁协议效力阶段,仲裁机构排除法院判断权应以仲裁机构对仲裁协议效力作出实质性判断为条件。同一当事人不能同时或先后向仲裁机构、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仲裁机构认定仲裁协议有效,不影响当事人在撤销或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程序中再次对仲裁协议效力提出异议。仲裁协议成立问题属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的审查范围。应当允许当事人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有效。在主合同未成立的情况下,宜慎重考察主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否成立。在仲裁协议成立的情况下,应尽量解释认定仲裁协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认仲裁协议效力 审查权限 审查范围 仲裁协议独立性
下载PDF
论间接代理中的仲裁协议效力扩张
8
作者 李卓仑 《北京仲裁》 2023年第3期1-16,共16页
在《民法典》第926条所描述的间接代理关系中,仲裁协议能否扩张适用于委托人与第三人,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委托人行使介入权时,由于本质上是一种债权转让,加之仲裁协议原则上不具有身份性,因此为了保障委托人与第三人的合理利... 在《民法典》第926条所描述的间接代理关系中,仲裁协议能否扩张适用于委托人与第三人,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委托人行使介入权时,由于本质上是一种债权转让,加之仲裁协议原则上不具有身份性,因此为了保障委托人与第三人的合理利益,防止不当扩大他们的利益,应当推定第三人与委托人之间具有仲裁合意。而在第三人行使选择权时,由于委托人与受托人处于“意思表示共同体”的地位,为保护第三人的信赖利益,防止委托人违反其借助受托人进行的仲裁承诺,必须令委托人受到仲裁协议的约束。从宏观的视角来看,正是由于间接代理对效率价值的强烈追求,为了从程序层面保障实体制度的实现,应当承认效率价值对轻微的仲裁意思自治瑕疵的消解作用。由于仲裁协议就是一种合同,加之仲裁协议独立性理论有其适用的特定场域,不能错误地援引独立性理论来阻碍实体性规则对仲裁协议的适用。因此,在目前立法工作没有聚焦此问题的情况下,应当通过《民法典》第926条的适用来实现仲裁协议效力扩张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代理 仲裁协议效力扩张 《民法典》第926条 效率价值 仲裁协议独立性
下载PDF
我国仲裁协议效力认定的新发展——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 被引量:13
9
作者 马占军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4-161,共8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仲裁事项所包含的内容、瑕疵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仲裁当事人变更或者债权债务转让时仲裁协议对权利义务继受者的效力问题、仲裁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仲裁事项所包含的内容、瑕疵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仲裁当事人变更或者债权债务转让时仲裁协议对权利义务继受者的效力问题、仲裁协议的独立性、仲裁协议效力争议案件的管辖及程序要求、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放弃、涉外仲裁协议效力审查法律适用等诸多问题作出了明确解释。该司法解释限制了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规范了法院审查仲裁协议效力的程序,明确了涉外仲裁协议效力法律适用等问题,反映了我国仲裁协议效力认定的最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裁效力认定 书面形式 仲裁事项 仲裁协议效力异议 司法解释
下载PDF
论仲裁协议效力的确定
10
作者 徐凤利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7-59,共3页
仲裁协议是仲裁程序启动的基本前提,是仲裁合法性与正当性的基础。仲裁协议的有效性问题直接关系到仲裁庭作出的裁决能否得到承认和执行。仲裁协议具有独立性,并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其在特定情况下对未签署人产生约束力。
关键词 仲裁协议 书面形式 独立性 效力
下载PDF
境外仲裁机构在境内仲裁的规则检视与司法支持
11
作者 程进益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39-46,共8页
上海与北京相继发布支持境外仲裁机构在自贸区开展仲裁业务的工作方案,但境外仲裁机构在境内仲裁面临着仲裁协议无效、仲裁裁决执行适用规则不明的隐患。上海与广州两市中院于2020年分别作出大成株式会社案与布兰特伍德案裁定对上述规... 上海与北京相继发布支持境外仲裁机构在自贸区开展仲裁业务的工作方案,但境外仲裁机构在境内仲裁面临着仲裁协议无效、仲裁裁决执行适用规则不明的隐患。上海与广州两市中院于2020年分别作出大成株式会社案与布兰特伍德案裁定对上述规则缺陷予以澄清,为境外仲裁机构在境内仲裁提供司法支持。实践先行,立法跟进,我国《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则的修订刻不容缓。应考虑摆脱“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决定性影响,并在裁决国籍认定上以“仲裁地标准”替代“仲裁机构标准”,实现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仲裁机构 仲裁地 仲裁协议效力 裁决执行
下载PDF
中国法语境下无涉外因素约定境外仲裁的协议效力问题探究(上)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鸿举 《商事仲裁与调解》 2022年第4期64-71,共8页
商事仲裁作为一种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为基础的争端解决方式,因其高效率、保密性以及专业性等特征,成为一种受到众多商事主体选择的非诉讼争端解决方式。在我国的商事仲裁实践中,不仅包含具有涉外因素的争端提交境外仲裁的情形,还出现... 商事仲裁作为一种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为基础的争端解决方式,因其高效率、保密性以及专业性等特征,成为一种受到众多商事主体选择的非诉讼争端解决方式。在我国的商事仲裁实践中,不仅包含具有涉外因素的争端提交境外仲裁的情形,还出现了无涉外因素的争端约定提交境外仲裁的情形。有的司法理论认为,仲裁权属于国家司法权的部分让渡,应遵循“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的原则,因此否定无涉外因素约定境外仲裁的协议效力,人民法院的相关判决也支持了这一观点。但是,将仲裁权视为司法权部分让渡的理论将会导致仲裁偏离仲裁制度的核心——当事人意思自治,产生公权力对私权利的直接干预,将对中国仲裁与国际商事仲裁接轨形成阻碍。以仲裁的性质为切入点,可以得出仲裁权系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产生的权力的结论,结合首要管辖权原理,论证目前中国司法实践中以无涉外因素为由认定的约定境外仲裁的协议无效的做法存在法理上的错误及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涉外因素 仲裁协议效力 仲裁权
原文传递
我国仲裁协议效力异议提出期限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涂雅丽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10期36-39,共4页
仲裁协议的效力直接关系到纠纷的解决方式,我国《仲裁法》规定仲裁协议的效力异议应在“首次开庭前”提出,然而部分被申请人以此拖延仲裁程序、转移涉案财产。为了避免恶意异议带来的执行难等问题,我国司法实践中已逐步认可异议期应缩... 仲裁协议的效力直接关系到纠纷的解决方式,我国《仲裁法》规定仲裁协议的效力异议应在“首次开庭前”提出,然而部分被申请人以此拖延仲裁程序、转移涉案财产。为了避免恶意异议带来的执行难等问题,我国司法实践中已逐步认可异议期应缩至答辩期内,而当代仲裁立法、仲裁规则,是以“首次提交实体答辩前”为普遍趋势,故在比较分析后,建议应将我国《仲裁法》第20条的“首次开庭前”修改为“首次提交实体答辩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裁协议效力 异议期限 首次开庭 答辩期
下载PDF
中国法语境下无涉外因素约定境外仲裁的协议效力问题探究(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鸿举 《商事仲裁与调解》 2022年第5期75-82,共8页
商事仲裁作为一种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为基础的争端解决方式,因其高效率、保密性以及专业性等特征,成为一种受到众多商事主体选择的非诉讼争端解决方式。在我国的商事仲裁实践中,不仅包含具有涉外因素的争端提交境外仲裁的情形,还出现... 商事仲裁作为一种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为基础的争端解决方式,因其高效率、保密性以及专业性等特征,成为一种受到众多商事主体选择的非诉讼争端解决方式。在我国的商事仲裁实践中,不仅包含具有涉外因素的争端提交境外仲裁的情形,还出现了无涉外因素的争端约定提交境外仲裁的情形。有的司法理论认为,仲裁权属于国家司法权的部分让渡,应遵循“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的原则,因此否定无涉外因素约定境外仲裁的协议效力,人民法院的相关判决也支持了这一观点。但是,将仲裁权视为司法权部分让渡的理论将会导致仲裁偏离仲裁制度的核心——当事人意思自治,产生公权力对私权利的直接干预,同时,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司法实践将会严重影响中国仲裁的国际形象,还将对中国仲裁与国际商事仲裁接轨形成阻碍。以仲裁的性质为切入点,可以得出仲裁权系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产生的权力的结论,同时,结合首要管辖权原理,论证目前中国司法实践中以无涉外因素为由认定的约定境外仲裁的协议无效的做法存在法理上的错误及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涉外因素 仲裁协议效力 仲裁权
原文传递
论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程序的法律性质——以各地法院33份裁判文书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宝成 《北京仲裁》 2016年第2期1-16,共16页
在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案件中,当事人双方存在着重要的程序性权益争议,属于争讼案件。但是考虑到仲裁的效率性要求、自裁管辖权、仲裁案件特殊性等因素,依然需要将这一具有争讼性质的案件进行非讼化处理。但其制度安排与一般的非... 在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案件中,当事人双方存在着重要的程序性权益争议,属于争讼案件。但是考虑到仲裁的效率性要求、自裁管辖权、仲裁案件特殊性等因素,依然需要将这一具有争讼性质的案件进行非讼化处理。但其制度安排与一般的非讼程序在审判组织、证明责任分配等方面应当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认仲裁协议效力 争讼程序 非讼程序 非讼化
下载PDF
“诉讼化改造”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程序的“冷思考”——从实证分析的视角出发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超 《仲裁研究》 2020年第2期59-68,共10页
申请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的法律性质认识不清,导致在实务中出现了程序运行混乱的局面。鉴于非讼案件的本质、仲裁协议的公法契约属性,加之仲裁程序效率性要求和出于节约司法资源等方面的考虑,将申请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定性... 申请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的法律性质认识不清,导致在实务中出现了程序运行混乱的局面。鉴于非讼案件的本质、仲裁协议的公法契约属性,加之仲裁程序效率性要求和出于节约司法资源等方面的考虑,将申请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定性为非讼案件更为适宜。因此,"诉讼化改造"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程序是行不通的。但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有其特殊性,我们有必要在制度设计上给予当事人更多的程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程序 非讼程序 诉讼程序 诉讼化改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