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形成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韩乔 周星辰 汪希鹏(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95-98,共4页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iverticula,CSD)是继发于剖宫产的一种妇科疾病,指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肌层愈合不良,在子宫峡部出现突向浆膜层,并与宫腔相通的一个囊状缺陷,导致异常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痛、瘢痕妊娠、胎盘植入,甚...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iverticula,CSD)是继发于剖宫产的一种妇科疾病,指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肌层愈合不良,在子宫峡部出现突向浆膜层,并与宫腔相通的一个囊状缺陷,导致异常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痛、瘢痕妊娠、胎盘植入,甚至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目前CSD形成因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剖宫产切口位置、手术缝合、感染、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等多种因素相关。现对CSD形成因素进行综述,为减少CSD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子宫 瘢痕 憩室 妊娠并发症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
下载PDF
改良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剖宫产切口憩室修补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芳 王欣 +1 位作者 张佟 叶红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剖宫产切口憩室修补中的疗效。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对经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为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且憩室底部浆肌层厚度≤2mm的21例... 目的:探讨改良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剖宫产切口憩室修补中的疗效。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对经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为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且憩室底部浆肌层厚度≤2mm的21例有再生育要求患者实施改良式宫腹腔镜联合憩室修补术,随访其术后月经恢复及憩室肌层厚度改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中转开腹及输血。21例患者月经复潮后门诊随访6~14个月,术后经期较术前明显缩短[(6.0±1.2)dvs.(11.2±3.5)d,t=10.79,P=0.00],术后3个月行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下段憩室肌层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厚[(3.25±0.95)mmvs.(1.59±0.30)mm,t=8.00,P=0.00]。结论:改良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通过透光定位、配合使用举宫器及宫颈管扩宫棒能够准确定位憩室并充分去除瘢痕,良好对合缝合切口,恢复子宫下段解剖结构,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子宫 憩室 宫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妇科腔镜手术联合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的相关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魏杏茹 高艳华 +1 位作者 董巍巍 严凤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PCS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妇产科诊治的PCSD患者36例,其中13例行宫腔镜下憩室开渠术(宫腔镜手术组),23例行宫腹腔镜联合憩室病灶切除修补术(宫...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PCS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妇产科诊治的PCSD患者36例,其中13例行宫腔镜下憩室开渠术(宫腔镜手术组),23例行宫腹腔镜联合憩室病灶切除修补术(宫腹联合手术组);记录PCSD患者诊断和手术治疗相关情况,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宫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39. 5±17. 1) min vs (92. 3±30. 8) min]、手术出血量[(18. 2±5. 6) ml vs (98. 6±24. 4) ml]、住院时间[(2. 3±0. 6) d vs (5. 2±1. 1) d]均少于宫腹联合手术组(P <0. 05);两种手术方法术后阴道流血时间[(6. 3±1. 7) d vs (13. 4±2. 7) d]&[(6. 9±2. 2) d vs (14. 0±3. 1) d]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 <0. 05);宫腔镜手术组有效8例,部分有效1例,无效3例;宫腹联合手术组有效16例,部分有效5例,无效2例,两种手术方法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17例有生育需求者均行宫腹腔镜联合憩室病灶切除修补术,其中8例(47. 1%)成功生育,无子宫破裂及危及生命大出血者。结论对于PCSD患者应进行个体化临床决策,宫腔镜手术与宫腹联合手术疗效相当,但对于临床症状严重或有生育需求者应选择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副作用 瘢痕 子宫/外科学 憩室/外科学 宫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生蓉 汪希鹏(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90-394,402,共6页
子宫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iverticula,CSD)近年发病率增高,主要由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引起,是剖宫产手术的主要远期并发症,可引起育龄期女性异常子宫出血、经期延长、慢性盆腔痛和不孕等。目前临床上CSD治疗方式众多,口服... 子宫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iverticula,CSD)近年发病率增高,主要由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引起,是剖宫产手术的主要远期并发症,可引起育龄期女性异常子宫出血、经期延长、慢性盆腔痛和不孕等。目前临床上CSD治疗方式众多,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及中药等保守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经期延长的症状,宫腔镜、腹腔镜、经阴道修复、宫腹腔镜联合和宫腔镜辅助经阴道修复等手术治疗是目前CSD的主要治疗方式,术后能改善患者症状,降低CSD合并继发性不孕及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但目前仍缺乏统一的术式选择标准,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治疗的效果也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综述了CSD治疗方式选择、具体手术方法、不同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区别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子宫 瘢痕 憩室 子宫出血 不育 女(雌)性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剖宫产术缝合方法对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肖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2期1988-1990,2015,共4页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缝合方法对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剖宫产产妇共7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6例,对照组392例。所有产妇均进行常规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缝合方法对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剖宫产产妇共7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6例,对照组392例。所有产妇均进行常规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观察组产妇采用双层连续缝合,对照组采用单层连续缝合。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总天数。术后1年经阴道三维彩色超声筛查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记录憩室容积以及其肌层厚度,并统计和比较两组间的憩室发生率。结果 两组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及术中相关指标,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总天数等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产妇憩室发生率、憩室容积以及其肌层厚度组间比较,观察组憩室肌层厚度比对照组更厚,但憩室容积小于对照组,憩室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采用双层连续缝合方法妇切口,是避免瘢痕憩室的形成的首选缝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 缝合方法 瘢痕憩室
下载PDF
经阴道修补子宫切口疤痕憩室患者46例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熊菊香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5期3-5,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行子宫下段切口疤痕憩室患者修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6例子宫下段切口憩室并行经阴道子宫下段憩室修补患者的手术资料,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月经复潮及术后... 目的:探讨经阴道行子宫下段切口疤痕憩室患者修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6例子宫下段切口憩室并行经阴道子宫下段憩室修补患者的手术资料,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月经复潮及术后B超的情况。结果:40例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正常,2例患者术后月经量较孕前减少,检查发现宫腔少许粘连;2例腔镜检查可见子宫峡部原切口憩室内膜薄,仍有少许缺损。结论:经阴道行子宫下段切口憩室修补术是损伤较小、效果较好的手术方法,特别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切口憩室 经阴道修补
下载PDF
剖宫产瘢痕憩室相关不孕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卓敏 胡倩瑜 +1 位作者 孙涛 徐键(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32-336,356,共6页
剖宫产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efect,CSD)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异常子宫出血、盆腔痛和继发性不孕等。随着生育政策的改变及剖宫产率的上升,与之相关的不孕症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对于有生育要求的CSD不... 剖宫产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efect,CSD)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异常子宫出血、盆腔痛和继发性不孕等。随着生育政策的改变及剖宫产率的上升,与之相关的不孕症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对于有生育要求的CSD不孕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方式尚无一致意见。合并少量宫腔积液的患者可选择超长方案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合并异常子宫出血或明显宫腔积液者可选择先行手术治疗。然而当前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仍缺乏统一标准,通常主要由瘢痕上残留肌层厚度决定。此外,宫腔内臭氧灌注、中药调理及理疗、干细胞移植等方法也可能对CSD继发性不孕具有潜在的治疗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瘢痕 憩室 剖宫产术 不育 女(雌)性 生殖技术 辅助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有生育要求的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的临床管理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广谱 张惠欣(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30-433,共4页
剖宫产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iverticulum,CSD)作为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之一,是由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愈合不良所致。CSD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异常子宫出血、盆腔痛和继发性不孕等。CSD患者再妊娠时可能发生瘢痕妊娠、胎盘植入和子宫破... 剖宫产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iverticulum,CSD)作为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之一,是由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愈合不良所致。CSD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异常子宫出血、盆腔痛和继发性不孕等。CSD患者再妊娠时可能发生瘢痕妊娠、胎盘植入和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CSD的治疗方式众多,对于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无生育要求、憩室较小的CSD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如宫内缓释系统、避孕药和中药等。而手术治疗作为治疗CSD的主要手段,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CSD合并继发不孕及复发性流产的发生风险。目前对于有生育要求的CSD患者,妊娠前是否需要治疗、治疗方式、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等尚无统一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子宫 瘢痕 憩室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子宫破裂
下载PDF
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及憩室中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贺蓓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433-434,437,共3页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及憩室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医院于2016月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及憩室产妇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产妇编号和随机分组分为2组,每组各44例,其中...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及憩室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医院于2016月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及憩室产妇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产妇编号和随机分组分为2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缩宫素联合欣母沛治疗,对治疗后2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6.81%)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恶心呕吐、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54%vs.1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及憩室中应用缩宫素联合欣母沛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是减少出血量和保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宫素 欣母沛 瘢痕子宫 子宫憩室
下载PDF
子宫瘢痕憩室病理学变化与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亚楠 王琳 +3 位作者 陈亚慧 董燕 周燕 孙琳(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99-703,共5页
子宫瘢痕憩室(caesarean scar defect,CSD)是指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的肌层缺损,使子宫内膜层向肌层突起,形成凹陷。由于瘢痕处愈合不良形成了异常的解剖学结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学变化,如纤维组织的增生、迂曲血管... 子宫瘢痕憩室(caesarean scar defect,CSD)是指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的肌层缺损,使子宫内膜层向肌层突起,形成凹陷。由于瘢痕处愈合不良形成了异常的解剖学结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学变化,如纤维组织的增生、迂曲血管的形成、激素受体的分布不均、炎症环境的出现及其他合并症等。CSD的病理学变化往往引起异常阴道出血、继发性不孕、痛经及慢性盆腔痛等并发症,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给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CSD的诊治在临床工作中是不容忽视的。分析CSD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探讨发生CSD病理学改变的危险因素,从而进一步明确CSD病理学变化与不同并发症的关系,更好地预防与诊治CSD及其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瘢痕 憩室 剖宫产术 子宫出血 不孕 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娇 刘彧 翟晶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20期115-11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40例分娩时采用剖宫产后出现瘢痕子宫憩室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数为20例,对照组采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的诊断方式,实验组采用经阴道超声诊断... 目的:研究分析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40例分娩时采用剖宫产后出现瘢痕子宫憩室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数为20例,对照组采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的诊断方式,实验组采用经阴道超声诊断,诊断完毕后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的时间和准确率。结果:经诊断后20例患者有1例患者误诊,准确率为95.00%,对照组有4例患者误诊,2例漏诊,准确率70.00%,且实验组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诊断耗时短,同时还具备极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瘢痕子宫 子宫憩室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宫腔积液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中虹 杨一华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19-523,共5页
剖宫产是一种重要且常用的手术干预措施,但同时也增加了子宫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efect,CSD)的发生风险。CSD主要由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引起,临床上往往伴有宫腔积液,严重干扰宫腔微环境。目前对其治疗方式众多,但缺乏统一... 剖宫产是一种重要且常用的手术干预措施,但同时也增加了子宫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efect,CSD)的发生风险。CSD主要由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引起,临床上往往伴有宫腔积液,严重干扰宫腔微环境。目前对其治疗方式众多,但缺乏统一、有效、规范的治疗策略。综述剖宫产术后CSD患者宫腔积液的发生机制、对胚胎种植的影响及临床处理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子宫 瘢痕 憩室 宫腔积液 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合并子宫瘢痕憩室对再生育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何秀宣 李标 程燕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年第5期25-28,共4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合并子宫瘢痕憩室对再生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广元市中医医院分娩的82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合并子宫瘢痕憩室孕妇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期分娩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孕妇64例为对照组,记录...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合并子宫瘢痕憩室对再生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广元市中医医院分娩的82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合并子宫瘢痕憩室孕妇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期分娩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孕妇64例为对照组,记录孕妇末次超声子宫下段肌层厚度、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孕周、产后大出血、剖宫产情况等指标,分析子宫下段异常因素。结果研究组孕妇再次剖宫产80例,经阴道成功生产2例,再次剖宫产率97.56%,对照组孕妇再次剖宫产62例,经阴道成功生产2例,再次剖宫产率96.88%(P>0.05);研究组孕妇末次超声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和妊娠天数均小于对照组孕妇,子宫下段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手术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大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孕周>37周、34~36^(+6)周、<34周再次剖宫产率分别为86.25%、8.75%、3.75%,对照组孕妇相同孕周再次剖宫产率为67.74%、22.58%、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憩室组和小憩室组孕妇手术中子宫下段异常率分别为33.33%、19.51%,均高于对照组孕妇(12.90%)(P<0.05);憩室类型和子宫下段肌层厚度为子宫下段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合并子宫瘢痕憩室患者较单纯的瘢痕子宫患者再妊娠时子宫下段异常发生率高,妊娠时间短,再次剖宫产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子宫瘢痕憩室 再妊娠 子宫下段异常
原文传递
瘢痕子宫剖宫产后瘢痕憩室的超声诊断与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文岳 王宏婵 +1 位作者 吕晓艳 梁小勤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的超声表现,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行瘢痕子宫剖宫产的健康产妇871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1.30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9.00周;妊娠次数2~4... 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的超声表现,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行瘢痕子宫剖宫产的健康产妇871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1.30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9.00周;妊娠次数2~4次、平均妊娠次数2.05次。经阴道超声观察剖宫产术后CSD发生率,并分析其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存在子宫-腹壁粘连者其CSD发生率44.58%,与无子宫-腹壁粘连者(20.81%)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两次剖宫产时间间隔<2年者,其CSD发生率36.78%,与≥2年者(21.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剖宫产2次以上者CSD发生率42.55%,与2次者(21.97%)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后位子宫CSD发生率27.49%,与前位子宫(20.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容易形成CSD,CSD发生与是否有子宫-腹壁粘连、两次剖宫产间隔时间长短、子宫位置及是否为多次剖宫产有关。因此,应提倡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 瘢痕子宫 子宫瘢痕憩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及憩室中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余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3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及憩室中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及憩室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缩宫...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及憩室中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及憩室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欣母沛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产妇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情况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及憩室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降低了产后出血率,提高了安全性,临床上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宫素 欣母沛 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憩室 预防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折叠缝合法预防子宫下段瘢痕薄弱处切口憩室的效果
16
作者 程吉红 何丽艳 刘芬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6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究因多次剖宫产所致的瘢痕子宫产妇子宫下段瘢痕薄弱处采取折叠缝合法对预防子宫切口憩室的影响。方法:选取德兴市人民医院2023年1—12月因多次剖宫产所致的瘢痕子宫产妇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 目的:探究因多次剖宫产所致的瘢痕子宫产妇子宫下段瘢痕薄弱处采取折叠缝合法对预防子宫切口憩室的影响。方法:选取德兴市人民医院2023年1—12月因多次剖宫产所致的瘢痕子宫产妇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连续单纯双层缝合技术进行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子宫下段的瘢痕薄弱区域引入折叠缝合法进行加强处理。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2 d,两组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2 d,观察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月经复潮各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次剖宫产的瘢痕子宫,采用折叠缝合法对子宫下段薄弱部位进行修补能有效预防子宫切口憩室形成,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情况,且术后恢复快,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多次剖宫产 折叠缝合法 子宫切口憩室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子宫整形术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憩室形成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赖婷婷 黄婷婷 曹瑞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3期95-98,共4页
目的评估子宫整形术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憩室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6月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60例瘢痕子宫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二次剖宫产术,... 目的评估子宫整形术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憩室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6月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60例瘢痕子宫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二次剖宫产术,观察组则采取二次剖宫产术联合子宫整形术,对两组产妇进行临床及阴道彩超随访,比较两组产妇子宫下段憩室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子宫下段憩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子宫整形术可以明显减少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患者子宫下段憩室形成,并且在改善子宫憩室严重程度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整形术 瘢痕子宫 剖宫产术后 子宫下段憩室
下载PDF
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并发症及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婷 杨美兰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及对子宫切口憩室(PCSD)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行剖宫产产妇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子宫下段分层缝合术,观察组予以子宫下段全层缝合...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及对子宫切口憩室(PCSD)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行剖宫产产妇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子宫下段分层缝合术,观察组予以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PCSD发生率、PCSD容积及周围厚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24h出血量、恶露持续天数及产后血红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PCSD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子宫切口憩室容积为(0.31±0.04)mm2,低于对照组的(0.45±0.06)mm2,子宫切口憩室周围厚度为(7.35±0.76)mm,高于对照组的(6.02±0.62)mm( P <0.05)。 结论: 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更佳,可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PCSD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 子宫下段分层缝合术 并发症 子宫切口憩室
下载PDF
宫腔镜CSD切除联合腹腔镜子宫下段肌层折叠缝合修复治疗剖宫产术后CSD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颖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23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瘢痕憩室(CSD)切除联合腹腔镜子宫下段肌层折叠缝合修复治疗剖宫产术后C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剖宫产术后68例CS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瘢痕憩室(CSD)切除联合腹腔镜子宫下段肌层折叠缝合修复治疗剖宫产术后C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剖宫产术后68例CS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引导下经腹腔镜切除子宫瘢痕后重新缝合修复。研究组给予宫腔镜CSD切除联合腹腔镜子宫下段肌层折叠缝合修复。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3个月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活动、社会能力、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CSD患者应用宫腔镜CSD切除联合腹腔镜子宫下段肌层折叠缝合修复治疗效果理想,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下段肌层折叠缝合修复 宫腔镜 剖宫产 子宫瘢痕憩室 术中出血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