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维状态空间法的漓江上游生态旅游承载力空间评价及提升策略 被引量:38
1
作者 杨倩 蒙吉军 王晓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以生态旅游热点地区漓江上游为研究区,构建生态旅游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多种数据源,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多维度状态空间方法,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旅游资源3个维度对漓江... 以生态旅游热点地区漓江上游为研究区,构建生态旅游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多种数据源,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多维度状态空间方法,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旅游资源3个维度对漓江上游进行生态旅游承载力空间分异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环境承载力总体较高,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强;经济社会承载力总体较低,但区县差异明显,桂林市区较强,灵川县中等,兴安县较弱;旅游资源承载力中等,但桂林市区北部、兴安县城周边、北部山区和灵川南部较高。生态旅游承载力达到和优于理想状态的面积仅占29.28%,空间分布不均衡,西南部、东北部承载力较强,北部、东南部承载力较弱。基于上述结果,提出提升生态旅游承载力的实施途径,为漓江上游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承载力 状态空间法 提升策略 漓江上游
下载PDF
漓江上游植被类型的水文特征与功能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吕仕洪 向悟生 +1 位作者 李先琨 区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4-28,共5页
漓江上游植被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和草丛等 5种类型。不同植被类型之间的水文特征与功能有较大差异 ,主要表现在对降水再分配、水量平衡和水文综合调节功能等的差别上。森林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随森林水文功能的变化而变化... 漓江上游植被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和草丛等 5种类型。不同植被类型之间的水文特征与功能有较大差异 ,主要表现在对降水再分配、水量平衡和水文综合调节功能等的差别上。森林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随森林水文功能的变化而变化。在评价各种植被类型水文功能的基础上 ,指出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水文功能最佳的植被类型。针对漓江面临的生态问题和漓江上游森林植被功能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上游 植被类型 水文特征 生态功能评价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漓江上游山区复杂地形水热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修信 王培娟 朱启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8-122,共5页
为了估算漓江上游农林经济的发展对决定地表微气候环境的水热通量的影响,计算山区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地表太阳辐射以改进SEBAL模型,提出归一化水热通量使不同时相具有可比性,对漓江上游1989-2006年5景TM/ETM卫星图像利用改进模型反演水热... 为了估算漓江上游农林经济的发展对决定地表微气候环境的水热通量的影响,计算山区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地表太阳辐射以改进SEBAL模型,提出归一化水热通量使不同时相具有可比性,对漓江上游1989-2006年5景TM/ETM卫星图像利用改进模型反演水热通量。结果表明,在空间上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显热通量降低而潜热通量增加,植被覆盖度在0.2~0.7时的影响非常显著。1989-2000年植被覆盖度均值明显降低,而2000-2006年逐渐上升,导致波文比(显热与潜热比)均值明显升高然后逐渐降低,归一化潜热数值较高的像元比例减少然后增加,归一化显热数值较高的像元比例增加然后减少。尽管在2006年植被覆盖度均值接近于1989年,但波文比均值仍明显高于1989年。研究区经济林、旱地农作物面积的增加,阔叶林面积减少,水源林的减少与退化,导致了显热与潜热比平均值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模型 地形 水热通量 时空变化 漓江上游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漓江上游生态风险时空分异 被引量:5
4
作者 胡金龙 罗楠 樊亚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4,共7页
根据漓江上游1986,2000,2013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漓江上游生态风险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986-2013年,漓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 根据漓江上游1986,2000,2013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漓江上游生态风险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986-2013年,漓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用地类型主要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移;27年间漓江上游生态风险维持在较低水平,并呈持续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正自相关性,生态风险高值区聚集在漓江上游的城镇区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山林地带;漓江上游以低和较低生态风险区为主,面积逐年增加,较高和中生态风险区减少,高生态风险区很小但扩张迅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整体格局基本稳定,呈南高北低,中间高两侧低,高风险区沿漓江两岸零散分布的格局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风险 时空分异 漓江上游
下载PDF
生物配方农药防治竹瘿广肩小蜂药效研究
5
作者 黄文全 白秀英 宋西娟 《特产研究》 2024年第3期60-63,71,共5页
为找出防治竹瘿广肩小蜂的最佳有效药剂。本研究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吡虫啉混配成不同的复配农药,在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锐炜村毛竹林进行竹瘿广肩小蜂(Aiolomorphus rhopaloid... 为找出防治竹瘿广肩小蜂的最佳有效药剂。本研究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吡虫啉混配成不同的复配农药,在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锐炜村毛竹林进行竹瘿广肩小蜂(Aiolomorphus rhopaloides)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5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和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质量比例1:3,浓度3.3 g/L)配方是防治竹瘿广肩小蜂的最佳配方药剂;施药8 d后,死亡率达到99.3%。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使用该复配农药的最佳时期。白僵菌与苏云金杆菌混合的生物配方农药防治竹瘿广肩小蜂效果高于化学防治,且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并满足竹笋绿色生产的需要。本研究的生物配方农药是一种环保、高效的绿色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瘿广肩小蜂 生态调控 毛竹 漓江上游
下载PDF
漓江上游毛竹生理生态特征对不同土壤水分的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晓东 罗艾滢 +3 位作者 黄玉清 莫凌 徐广平 姚月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1-219,203,共10页
漓江上游毛竹林面积大,是我国毛竹最南端产区。该研究针对当地季节性干旱问题,通过模拟降水使土壤水分变化,共设立了5个毛竹水分处理小区(CK.对照;A.无降水+覆膜;B.降水5 mm+覆膜;C.降水10mm+覆膜;D.降水20 mm+覆膜),并与HM(木荷Schima ... 漓江上游毛竹林面积大,是我国毛竹最南端产区。该研究针对当地季节性干旱问题,通过模拟降水使土壤水分变化,共设立了5个毛竹水分处理小区(CK.对照;A.无降水+覆膜;B.降水5 mm+覆膜;C.降水10mm+覆膜;D.降水20 mm+覆膜),并与HM(木荷Schima superba)(自然状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变化影响了毛竹叶片水势和叶绿素的变化,叶片白天水势下降,傍晚均可恢复到凌晨水势。C处理的毛竹午间水势下降值最小,叶绿素含量也最高。本研究区位于最南端产区,毛竹的光合生产力也属偏低水平。适当的土壤水分亏缺,毛竹表现出相对的高净光合速率(P_(n))、高蒸腾速率(Tr)、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特点;过多或过少土壤水分,则为低P_(n)和Tr,但高WUE。毛竹叶片的P_(n)与气孔导度G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毛竹的光合速率受气孔调节明显;Tr与午时叶水势呈负相关(符合二项式函数)关系,土壤水分问题造成的叶片水分不足同时也影响了毛竹的Tr。水分亏缺,P_(n)主要由气孔调节,但水分过多导致P_(n)的下降应该是由气孔导度的下降和叶肉细胞光合能力的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水分过少或过多均对毛竹生理生态过程产生负效应。相对于木荷,毛竹的P_(n)较高,但同时也消耗更多的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土壤水分 光合特性 最南产区 漓江上游
下载PDF
漓江上游青狮潭灌区干支渠沉积物重金属分布规律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旗 白凯华 +3 位作者 姜大伟 代俊峰 张红艳 万祖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24,共9页
为了揭示漓江上游农业区域灌渠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规律,通过选取青狮潭水库西干渠及其支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干支渠表层沉积物(0~5 cm)的重金属含量,分析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为了揭示漓江上游农业区域灌渠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规律,通过选取青狮潭水库西干渠及其支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干支渠表层沉积物(0~5 cm)的重金属含量,分析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分析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在水稻生长的灌溉季节(平水期)和非灌溉季节(枯水期)平均值大小顺序均为Zn>Cr>Pb>Cu>As>Cd>Hg,干渠和支渠之间,灌溉季节和非灌溉季节之间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灌渠沉积物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强,Cd与Hg是主要污染物,不同季节和干支渠直接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差异。干支渠沉积物重金属来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与城市(城镇)污染源,其中,农业污染源占主导,贡献率为42.45%,工业污染源与城市(城镇)污染源贡献率分别为33.86%与23.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上游 灌渠 重金属 沉积物 污染来源
下载PDF
HEC-HMS模型在漓江上游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冯世伟 邓芳芳 李静 《广西水利水电》 2023年第3期19-23,共5页
漓江上游流域洪水灾害频发,是广西山洪灾害多发区中较严重的流域之一。本文以漓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HEC-HMS水文模型,采用SCS-CN法计算降水损失、Snyder单位线法计算坡面汇流、退水曲线法模拟基流、马斯京根法进行河道洪水演算等... 漓江上游流域洪水灾害频发,是广西山洪灾害多发区中较严重的流域之一。本文以漓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HEC-HMS水文模型,采用SCS-CN法计算降水损失、Snyder单位线法计算坡面汇流、退水曲线法模拟基流、马斯京根法进行河道洪水演算等4种研究方法模拟降雨-径流过程,基于实测水文、气象数据资料选取2008—2013年的27场洪水作为率定期洪水,2014—2015年8场洪水作为验证期洪水进行降雨径流模拟,经过模拟计算得到结果:率定期27场洪水合格率为81.5%,平均确定性系数为0.809;验证期8场洪水合格率为75%达到乙级精度,平均确定性系数为0.76,达到乙级精度。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HEC-HMS模型适用于漓江流域上游且取得较好的模拟结果,可为漓江流域上游洪水作业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漓江上游流域 HEC-HMS洪水预报模型
下载PDF
漓江含沙量预测及侵蚀坡面径流调控模式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覃星铭 蒋忠诚 +2 位作者 罗为群 邓艳 赵一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105,共5页
为了探讨漓江含沙量变化及其流域内侵蚀坡面径流的调控对策,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理论对漓江含沙量进行了预测,并依据漓江流域侵蚀坡面的类型、分布和侵蚀特征,分析研究了适用于漓江流域侵蚀坡面径流调控的技术方法。研... 为了探讨漓江含沙量变化及其流域内侵蚀坡面径流的调控对策,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理论对漓江含沙量进行了预测,并依据漓江流域侵蚀坡面的类型、分布和侵蚀特征,分析研究了适用于漓江流域侵蚀坡面径流调控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S-SVM所构建的预测模型能较准确快速的预测漓江含沙量;提出的4种径流调控技术模式具有分流、截沙、储水灌溉的生态功能,适用性强,对增强侵蚀坡面水土保持,解决漓江降沙减沙,缓解漓江生态环境压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沙量预测 LS-SVM 径流调控 漓江中上游
下载PDF
漓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对地表热场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修信 朱启疆 梁宗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02-1507,共6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桂林漓江由于上游森林遭受破坏出现水生态环境快速恶化的趋势。地表热场的时空变化直接影响森林蒸散及水文效应。因此,对漓江上游1989~2006年5景TM/ETM+卫星图像,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利用单窗算法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桂林漓江由于上游森林遭受破坏出现水生态环境快速恶化的趋势。地表热场的时空变化直接影响森林蒸散及水文效应。因此,对漓江上游1989~2006年5景TM/ETM+卫星图像,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提出归一化温度使不同时相地表热场具有可比性,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对地表热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地表温度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植被覆盖度很高或很低时,这种影响相对变弱;在时间上,漓江上游1989~2000年植被中、高度覆盖面积从96.1%逐年下降到65.9%,导致归一化地表温度数值较高的像元比例相应增加;2000~2006年植被中、高度覆盖面积逐渐恢复上升到90.8%,但仍略低于1989年,使得归一化地表温度数值较高的像元比例相应减少。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地降低漓江上游地表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上游 地表热场 植被覆盖度 遥感反演 时空变化 影响分析
原文传递
漓江含沙量特征及其对降雨响应的预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覃星铭 蒋忠诚 +2 位作者 谢运球 杨奇勇 于奭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1,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漓江流域含沙量日变化规律及降雨对含沙量的影响,监测并分析了2013年漓江监测点日均含沙量及其中上游地区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丰水期漓江的日均含沙量明显高于枯水期,丰水期含沙量占全年的85.3%以上,且日均含沙量... 为进一步了解漓江流域含沙量日变化规律及降雨对含沙量的影响,监测并分析了2013年漓江监测点日均含沙量及其中上游地区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丰水期漓江的日均含沙量明显高于枯水期,丰水期含沙量占全年的85.3%以上,且日均含沙量与漓江中上游地区的日均降雨量显著正相关。同时,利用2013年漓江监测点日均含沙量及其中上游地区的降雨量数据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比2013年6月实测和预测含沙量结果表明,以测量当天、前一天、前两天降雨量为输入神经元进行训练而获得的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7.16%、合格率为90%,符合预测精度要求,说明建立的BP模型结构合理,预测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漓江含沙量监测预报及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沙量 降雨量 响应预测 BP神经网络 漓江中上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