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5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种上肢功能评定量表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64
1
作者 寇程 刘小燮 毕胜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Fugl—Meyer量表上肢运动功能测试部分(U.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组块测试(BBT)及九孔柱测试(NHPT)间不同评定次数的重测信度和不同评价者间的组间信度。方法选取18例脑卒中患者,2h内应用...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Fugl—Meyer量表上肢运动功能测试部分(U.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组块测试(BBT)及九孔柱测试(NHPT)间不同评定次数的重测信度和不同评价者间的组间信度。方法选取18例脑卒中患者,2h内应用上述4种量表对每例患者进行2次评定,每次评定均由2名受过专业训练的评定员分别进行。结果U—FMA的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88,组间信度ICC为0.959;WMFT的计时均数和计时中位数重测信度ICC分别为0.996和0.393,组间信度ICC均为1.000;WMFT的动作质量等级评分均数重测信度ICC为0.989,组间信度ICC为0.977;BBT患手计数及患手与健手差值的重测信度ICC分别为0.975和0.982;NHPT患手计时及患手与健手计时差值的重测信度ICC分别为0.937和0.936,组间信度ICC均为1.000。结论U—FMA、WMFT、BBT及九孔柱测试均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和组间信度,适用于脑卒中患者手部功能的临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gl—Meyer上肢部分 Wolf运动功能测试 组块测试 九孔柱测试 信度
原文传递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5
2
作者 胡永新 王强 +1 位作者 孟萍萍 綦明珠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8周时采用...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8周时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FMA及MA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发现治疗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但组问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上肢FMA及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并且治疗组上肢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发现2组患者上肢FMA及MAS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改善(P〈0.05),此时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疗法 脑卒中 偏瘫 上肢
原文传递
经皮电神经刺激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唐朝正 贾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6-310,共5页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经皮电神经刺激作为一种上肢功能障碍康复手段,其有效性已得到相关临床研究的证实。但如何根据脑卒中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加速上肢功能的康复,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关注...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经皮电神经刺激作为一种上肢功能障碍康复手段,其有效性已得到相关临床研究的证实。但如何根据脑卒中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加速上肢功能的康复,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就经皮电神经刺激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临床康复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工作者更好地指导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功能障碍 经皮电神经刺激 经皮穴位电刺激 综述
下载PDF
强化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婷婷 王强 +1 位作者 孟萍萍 王玉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人组标准的3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强化训练组、常规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40rai... 目的探讨强化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人组标准的3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强化训练组、常规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40rain,每周5次。在此基础上,常规训练组每日联合1次运动想象治疗,每次30rain;强化训练组每日联合2次运动想象治疗,每次30rain;对照组只给予运动想象的背景音乐,每日1次,每次30rain。应用Fugl-Meyer评分法(FMA)和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RAT)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和6周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强化训练组、常规训练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FMA评分分别为(10.36±2.11)、(7.73±5.21)和(8.36±4.11)分,各组ARAT评分分别为(1.56±2.33)、(1.33±1.58)和(1.33±1.58)分;治疗2周后,3组患者的FMA和ARAT评分均有所提高,但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强化训练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和对照组(P〈0.05);常规训练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训练组ARA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强化训练组与常规训练组以及常规训练组与对照组的ARAT评分同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强化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的FMA和ARAT评分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训练组的FMA和ARAT评分亦分别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P〈0.05);治疗6周后,强化训练组、常规训练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MA和ARAT评分均明显提高,各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分别为(28.00±5.46)、(21.55±9.60)和(15.18±9.60)分,ARAT评分分别为(11.67±1.66)、(9.00±1.80)和(6.33±3.97)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运动想象疗法 脑卒中 偏瘫 上肢
原文传递
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钟灿 何红晨 +3 位作者 黄双霜 马睿 王静静 何成奇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3-468,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软件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并选取公开发表的关于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采用RevMan5.3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软件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并选取公开发表的关于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采用RevMan5.3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篇文献,共计879例患者。经Meta分析发现,治疗后,虚拟现实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虚拟现实技术并不能显著改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和积木盒障碍测试(BB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虚拟现实技术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虚拟现实 上肢功能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推拿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神经传导的效果 被引量:24
6
作者 阴涛 郑遵成 高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结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本院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试验组(n=36),分别采用颈椎牵引和SET结合推拿进行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检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结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本院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试验组(n=36),分别采用颈椎牵引和SET结合推拿进行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检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峰潜伏期、上肢电流感觉阈值(CPT),观察治疗显效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显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58.33%(Z=2.093,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显著加快(t>12.059,P<0.001),试验组明显快于对照组(t>3.266,P<0.01);两组的臂丛电位(N9)和颈髓电位(N13)的SEP峰潜伏期显著缩短(t>7.061,P<0.001),试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t>8.033,P<0.001);两组CPT分级均显著降低(t>8.895,P<0.001),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t=8.913,P<0.001)。结论SET结合推拿治疗可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神经传导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悬吊运动疗法 推拿 神经传导 上肢 体感诱发电位 电流感觉阈值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范虹 吴月峰 +1 位作者 董晓琼 冯玲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日1次,每周5d,持续12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FMA—UE评分、FMA—UE肩肘部分评分、FMA—UE腕手部分评分、MBI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治疗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FMA-UE评分、FMA—UE肩肘部分评分、FMA.UE腕手部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54.66±18.61)分]、8周[(65.54±15.78)分]、12周[(74.96±15.61)分]后的MBI评分显著较高(P〈0.05)。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后,2组患者肘关节、腕关节MAS评分组内及组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显著提高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上肢 康复 机器人
原文传递
上肢智能力反馈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徐冬艳 田茹锦 +2 位作者 刘珏 刘罡 朱玉连 《康复学报》 2018年第2期11-17,共7页
目的:观察上肢智能力反馈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募集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后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周5 d,连续治疗2周。采用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法... 目的:观察上肢智能力反馈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募集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后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周5 d,连续治疗2周。采用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法(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Brunnstrom上肢、手分期评估治疗前和治疗10次后上肢的运动功能。评估后,所有研究对象采用上肢智能力反馈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训练每次20 min,每天1次,每周5 d,连续治疗4周。采用系统训练评分、FMA-UE、MBI评分及Brunnstrom上肢、手分期评估治疗前、治疗10次及治疗20次后上肢的运动功能。结果:常规康复治疗10次时,患者FMA-U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上肢智能力反馈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20次时,患者第10次治疗后系统训练评分、FMA-UE、MBI评分及Brunnstrom上肢、手分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患者第20次治疗后系统训练评分、FMA-UE、MBI评分及Brunnstrom上肢、手分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患者第20次治疗后系统训练评分、FMA-UE、MBI评分及Brunnstrom上肢、手分期较第10次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上肢智能力反馈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有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力反馈 康复机器人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韩茜茜 徐宁 +4 位作者 王秀秀 吴伟 杨英兰 鹿钦雪 韩晴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CIMT组、rTMS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CIMT组、rTMS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CIMT组增加CIMT进行上肢功能训练,rTMS组增加rTMS治疗,联合组患者先接受rTMS治疗,结束后立即进行CIMT训练。每日治疗1次,每周5 d,持续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FMA-UE、UEFT、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FMA-UE、UEFT、MBI评分均改善(P<0.05)。与rTMS组治疗后比较,CIMT组及联合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与CIMT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治疗后FMA-UE[(51.60±1.85)分]、UEFT[(35.60±2.93)分]、MBI评分[(68.75±3.01)分]较为优异(P<0.05)。结论CIMT联合rTMS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手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强制性运动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上肢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肌内效贴治疗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疗后上肢肿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0
作者 严鹏 宫晨 +1 位作者 黄燕 胡广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64-767,共4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疗后上肢肿胀的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癌根治术接受放疗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均采用常规手法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肌内...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疗后上肢肿胀的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癌根治术接受放疗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均采用常规手法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肌内效贴贴扎,对照组接受相同形状和颜色的无弹性肌内效贴贴扎,共治疗3周。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周径测量法、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一100(WHOQOL-100)对2组患者的淋巴水肿程度、上肢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淋巴水肿的程度及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手法康复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能进一步减轻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改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乳腺癌 淋巴水肿 上肢
原文传递
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及上肢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6
11
作者 茅慧雯 李艳 +4 位作者 陈烨 汤莉 刘靓 冯丹彦 倪佳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研究以镜像视觉反馈(MVF)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上肢及认知功能训练,治疗组应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MNS... 目的研究以镜像视觉反馈(MVF)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上肢及认知功能训练,治疗组应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MNST治疗仪进行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单反应时、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 3.915, P <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 2.452,P <0.05)。结论 MVF与常规训练相结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和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镜像视觉反馈 镜像神经元 认知 上肢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瑶 田婧 +7 位作者 谢蓓菁 徐一鸣 唐朝正 张晓莉 王金宇 卢昌均 吴毅 贾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对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临床疗效进行验证。方法:43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化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对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进行Fugl-Meyer(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改良Ash... 目的:对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临床疗效进行验证。方法:43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化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对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进行Fugl-Meyer(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改良Ashworth(MAS),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的FMA、WMFT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提高(P<0.05)。治疗后TEAS组FMA、WMFT值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MAS评分、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MBI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手功能状态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EAS组的MBI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上肢
下载PDF
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邢亮 刘丽旭 +2 位作者 顾越 张锋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ETNS)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45例住院脑卒中患者。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对照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NMES组)和ETNS组,各15例。三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 目的探讨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ETNS)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45例住院脑卒中患者。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对照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NMES组)和ETNS组,各15例。三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另外,NMES组进行NMES治疗,ETNS组进行ETNS治疗,每天1次,20次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桡侧腕伸肌表面最大肌电幅度测定、简易上肢机能检查、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三组桡侧腕伸肌表面最大肌电幅度、简易上肢机能检查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P<0.05),NMES组和ETNS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桡侧腕伸肌表面最大肌电幅度、简易上肢机能检查评分方面,ETNS组优于NMES组(P<0.05)。结论 ETNS和NMES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均可以提高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且ETNS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 电刺激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多种骨间后动脉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4
14
作者 梁钢 丁健 +2 位作者 孙建平 徐宝成 谷云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 总结多种骨间后动脉皮瓣修复上肢烧(创)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3月至2010年6月,对42例上肢烧(创)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包括逆行皮瓣(复合组织瓣)、顺行皮瓣及游离皮瓣在内的多种骨间后动脉皮瓣进行修复,皮瓣... 目的 总结多种骨间后动脉皮瓣修复上肢烧(创)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3月至2010年6月,对42例上肢烧(创)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包括逆行皮瓣(复合组织瓣)、顺行皮瓣及游离皮瓣在内的多种骨间后动脉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为2.5 cm×2.0 cm~14.0 cm ×9.0 cm.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修复.结果 应用传统型骨间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11例,改良型骨间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13例,骨间后动脉逆行肌腱复合瓣修复2例,骨间后动脉顺行皮瓣修复3例,骨间后动脉游离皮瓣修复7例,骨间后动脉桡背侧肌间隔穿支游离皮瓣修复6例.除了应用传统型骨间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的病例中有1例发生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以及1例发生骨间后神经肌支损伤外,其余皮瓣术后均未发生血管危象,也未出现骨间后神经或其肌支损伤,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32例获得1~48个月的随访,皮瓣色泽、质地及厚薄较满意,供、受区外形和功能恢复也较满意.结论 骨间后动脉皮瓣血管解剖恒定,应用形式灵活多样,是修复上肢烧(创)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骨间后动脉 上肢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 被引量:13
15
作者 于永红 杨帆 +5 位作者 周黎 赵文君 王昌盛 冯海燕 黄喆 滕思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在康复训练基础上佩戴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并发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方法 80例屈肌痉挛并发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组在康复时佩戴简... 目的观察在康复训练基础上佩戴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并发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方法 80例屈肌痉挛并发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组在康复时佩戴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治疗前后测量X线片肩峰至肱骨头间距(AHI),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AHI、改良Ashworth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佩戴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进行康复训练能进一步缓解脑卒中患者屈肌痉挛,减轻肩关节半脱位,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痉挛 肩关节半脱位 康复 矫形器 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过程中表面肌电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付丽 高晓平 +3 位作者 张旭 宋娟 李键 张刚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6-361,共6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进程中其偏瘫侧肱二头肌、拇短屈肌及第一骨问背侧肌做最大等长收缩时表面肌电信号(sEMG)变化及其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制订个体化康复干预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例脑卒中患者(...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进程中其偏瘫侧肱二头肌、拇短屈肌及第一骨问背侧肌做最大等长收缩时表面肌电信号(sEMG)变化及其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制订个体化康复干预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组)及10例年龄、性别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将其纳入正常对照组)。记录所有受试者双侧上肢分别做肘屈、拇屈、食指外展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拇短屈肌、第一骨间背侧肌sEMG信号,并跟踪记录患者偏瘫侧上述肌肉sEMG在康复进程中的变化;采用简式上肢Fugl—Meyer量表(FMA)和徒手肌力评定(MMT)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肌力改善情况,计算sEMG信号的均方根值(RMS)、中值频率(MDF)及与上肢FMA、MM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所检肌群RMS及MDF值左、右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偏瘫侧所检肌肉RMS、MDF值均显著小于健侧及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健侧RMS、MDF值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实验组偏瘫侧所检肌肉RMS、MDF值随康复日程延长呈上升趋势,且末次检测值明显大于首次检测值(P〈0.05)。实验组患者上肢FMA评分、MMT评分与上肢所检肌肉RMS值、MDF值均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脑卒中偏瘫侧上肢sEMG既可反映上肢康复进程,又能反映肌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可作为一种定量康复评估指标,从而为制订个体化上肢功能康复训练方案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表面肌电图 康复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大脑可塑性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凌晴 林丽萍 +2 位作者 胡世红 何嫱 许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58-1063,共6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大脑可塑性变化。方法病程4-8周、病变部位为内囊基底节区且皮质脊髓束受累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n=13)和对照组(n=12),对照组予常规药物...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大脑可塑性变化。方法病程4-8周、病变部位为内囊基底节区且皮质脊髓束受累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n=13)和对照组(n=12),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行DTI检查,依次从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3个层面,测量病变同侧皮质脊髓束和病变对侧相应脑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FA比值(rFA)和FA不对称性值(FAasy);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对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UE-FM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UE-F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康复组治疗前后差值多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放射冠层面FA、rFA、FAasy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脑脚和内囊层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各层面FA、rFA、FAasy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组治疗后病灶侧皮质脊髓束纤维较前致密,形态结构改善。结论康复治疗可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和大脑可塑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放射冠层面皮质脊髓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康复 大脑可塑性
下载PDF
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毅 郭佳宝 +2 位作者 顾一煌 谢斌 金宏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1-31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c-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 目的:系统评价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c-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c-tDCS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检索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7月。2名独立的研究人员依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估及资料提取,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合并分析。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1软件。结果共纳入10篇。Meta分析显示,c-tDCS作用于病灶侧初级运动区后,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分与假刺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11,95%CI:-5.77~5.99, Z=0.04, P=0.97], c-tDCS作用于病灶侧初级运动区对患者Jebsen手功能的作用效果与假刺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52,95%CI:-4.94~1.90, Z=0.87, P=0.38]。纳入文献质量的Jadad评分,低质量2篇,高质量8篇。结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c-tDCS比假刺激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电刺激疗法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多维视觉手功能康复定量评估系统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评估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付江红 陈树耿 +4 位作者 钱叶叶 陆小锋 龙海生 崔晓 贾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80-1383,共4页
目的探讨多维视觉手功能康复定量评估系统用于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1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进行上肢和手运动功能评估,同时采用多维评估系统进行前臂、腕和手运动功能评估... 目的探讨多维视觉手功能康复定量评估系统用于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1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进行上肢和手运动功能评估,同时采用多维评估系统进行前臂、腕和手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多维评估系统评估结果与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609, P=0.010)。结论多维视觉手功能康复定量评估系统可用于定量评估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评定 多维视觉手功能康复定量评估系统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惠佳 颜华 +6 位作者 王跑球 胡继红 郭春光 周平秋 何金华 苏珍辉 阳伟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9期859-860,共2页
目的探索A型肉毒毒素(BTX-A)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愿意接受BTX-A治疗的2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治疗组,30例脑瘫患儿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TX-A局部注射。治疗前后行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结果两... 目的探索A型肉毒毒素(BTX-A)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愿意接受BTX-A治疗的2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治疗组,30例脑瘫患儿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TX-A局部注射。治疗前后行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儿经过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BTX-A对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上肢 A型肉毒毒素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