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纲五常”中的精华与糟粕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立夫 李玲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33,共5页
"三纲"是可变的伦理制度,"五常"是稳定的道德原则。"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即使是"三纲",也不全是提倡尊卑与服从,在《忠经》、《孝经》和《礼记》等经典中可以看到... "三纲"是可变的伦理制度,"五常"是稳定的道德原则。"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即使是"三纲",也不全是提倡尊卑与服从,在《忠经》、《孝经》和《礼记》等经典中可以看到双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五四"新文化运动攻击"三纲五常"这一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是理所当然的,但新时期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复兴,尽管对传统还要批判地继承,但不能只破不立,只见糟粕,不见精华,将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纲 五常 伦理制度 道德原则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威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乃是封建统治者所大力提倡的“三纲”,而三纲落实在家庭伦理中又具体体现为其中的“二纲”,即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尽管其自身存在着诸多弊端,近代以来亦备受挞伐,但我们仍要将“二纲”置于其发... 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乃是封建统治者所大力提倡的“三纲”,而三纲落实在家庭伦理中又具体体现为其中的“二纲”,即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尽管其自身存在着诸多弊端,近代以来亦备受挞伐,但我们仍要将“二纲”置于其发展演变的社会背景中予以考察和评价,而不能完全忽视其产生的社会作用与存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家庭 家庭伦理 基本原则 三纲
下载PDF
家国同构的内在矛盾与家庭伦理危机
3
作者 赵法生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57,共10页
近代家庭革命思想之渊源,不仅在于西方思想之传入与影响,也与传统家国同构模式有关。传统家国模式内含尊尊与亲亲两大原则的矛盾,因汉以后儒家三纲的形成而强化,这使儒家原本双向的家庭伦理义务趋于单向化与僵化,导致了对于基本人性与... 近代家庭革命思想之渊源,不仅在于西方思想之传入与影响,也与传统家国同构模式有关。传统家国模式内含尊尊与亲亲两大原则的矛盾,因汉以后儒家三纲的形成而强化,这使儒家原本双向的家庭伦理义务趋于单向化与僵化,导致了对于基本人性与家庭亲情的压抑与扭曲。近代传入的自由平等思潮以及后来的功利主义思潮,本来主要适用于“门外之治”的公共领域,却脱离了社会政治层面而被错置于家庭层面,从而消解了家庭伦理的灵魂即亲情至上,导致了家之精神的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同构 尊尊亲亲 三纲 个体自由 亲情至上
原文传递
儒学为生活变革而自我变革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玉顺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4-9,共6页
儒学与生活的关系是:生活并不是为儒学而存在的,相反,儒学应当是为生活而存在的,因此也是为生活的变革而自我变革的。正因如此,儒学才能够穿越历史时空而走向现代。纵观中国社会的历史,经历过宗族生活方式及其宗法王权列国时代和家族生... 儒学与生活的关系是:生活并不是为儒学而存在的,相反,儒学应当是为生活而存在的,因此也是为生活的变革而自我变革的。正因如此,儒学才能够穿越历史时空而走向现代。纵观中国社会的历史,经历过宗族生活方式及其宗法王权列国时代和家族生活方式及其家族皇权帝国时代,正在转向以个体为基础的核心家庭生活方式的时代。与此相应,儒学也经历过原始儒学和帝国儒学的形态,正在转向现代儒学形态,为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提供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生活 生活儒学 三纲 三纲五常 帝国儒学
下载PDF
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4
5
作者 魏彦红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0-79,共10页
董仲舒教化思想是董仲舒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董仲舒的教化思想进行了研究,研究范畴主要体现在董仲舒教化思想的社会背景、人性论、教化观、教化思想的意义与评价等方面.研究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选题较为单一,内容... 董仲舒教化思想是董仲舒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董仲舒的教化思想进行了研究,研究范畴主要体现在董仲舒教化思想的社会背景、人性论、教化观、教化思想的意义与评价等方面.研究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选题较为单一,内容相对集中;研究时间出现断层;观点多重复,少创新;对董仲舒教化思想的理论基础研究不全面;古为今用的借鉴研究薄弱;研究结论带有时代烙印.在今后相关主题的研究中应弥补以上研究的不足,全方位深入研究董仲舒教化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教化思想 性三品 三纲 五常
下载PDF
《春秋》与《孝经》相表里——曹元弼《孝经》学管窥
6
作者 刘增光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9-47,共9页
清末至近代的大儒曹元弼生活于苏州,一生亲历中国近代史之大变革时期,他学尊郑玄,又承清末的汉宋兼治传统,诚为学有渊源之经学家。曹元弼一生致力于发明郑学以通经致用,在《孝经》学领域便有《孝经学》《孝经郑氏注笺释》《孝经校释》... 清末至近代的大儒曹元弼生活于苏州,一生亲历中国近代史之大变革时期,他学尊郑玄,又承清末的汉宋兼治传统,诚为学有渊源之经学家。曹元弼一生致力于发明郑学以通经致用,在《孝经》学领域便有《孝经学》《孝经郑氏注笺释》《孝经校释》《孝经集注》等四种,可谓用力深而持久。就其《孝经》学义理来说,一是继承郑玄以《孝经》总会六经的观念,进一步以爱、敬二字为《孝经》之大义,六经之纲领,认为六经皆爱人敬人之道,而爱人敬人出于爱亲敬亲。二是发挥汉儒奠立的《春秋》与《孝经》相表里的观念,以三纲、五常为二者之共旨,着意阐发《孝经》已蕴含忠孝一理的三纲观念。虽然曹氏此二说均有所承,但他又赋予了新的意义,尤其是第二个观念,虽明显采纳了汉代公羊学的微言大义之法,但他却强调的是对三纲和君臣之义的维护,而非公羊学以素王改制为核心的革命意涵,这一差异正蕴含了曹氏对时世的回应以及对中国文化主体性的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元弼 孝经 三纲 六经 大同
下载PDF
儒家思想研究的文本、制度、行为三维度分析——以汉代“三纲”中“父为子纲”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季乃礼 魏朝利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28,2,共8页
由于儒家文本、意识形态、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限制,当前学界对如何认知和评价儒家思想产生了争论。解决这种争论,学界需要改进研究方法、拓展研究维度,以文本、制度、行为三个维度综合分析、评价儒家思想,方能接近历史真相。当前,学术界围... 由于儒家文本、意识形态、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限制,当前学界对如何认知和评价儒家思想产生了争论。解决这种争论,学界需要改进研究方法、拓展研究维度,以文本、制度、行为三个维度综合分析、评价儒家思想,方能接近历史真相。当前,学术界围绕"三纲"产生激烈争论,通过以汉代"父为子纲"为例,结合文本、制度、行为的三维度分析,文本支持了批儒一派的结论:父子间的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三纲"规定本身已经失去了现代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三纲” “父为子纲”
下载PDF
“三纲”说与先秦秦汉之际的伦理道德转化新探 被引量:2
8
作者 白效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92,共6页
董仲舒所提出的"三纲"思想,其直接来源是韩非子"三顺"说。董仲舒运用易学理论,援法入儒,反映了汉代儒学对其他学派的融合与吸收,与先秦儒学的伦理道德观大不相同。而"三纲"说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则是汉代... 董仲舒所提出的"三纲"思想,其直接来源是韩非子"三顺"说。董仲舒运用易学理论,援法入儒,反映了汉代儒学对其他学派的融合与吸收,与先秦儒学的伦理道德观大不相同。而"三纲"说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则是汉代外儒内法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郡县制政体的确立,客观上需要确立与之相适应的伦理道德规范。它的提出标志着先秦、秦汉伦理道德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纲 董仲舒 易学 政治体制
下载PDF
儒家人伦观的思想特质与现代转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祥俊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56,共10页
人伦观是对人类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根本性看法。儒家的人伦观奠基于中国传统家庭、家族本位基础上的君主专制主义等级社会,它主张人伦本位,反对以个体独立为基础建构人伦,确立并完善了以君、父、夫为中心的人伦谱系,而对人伦合理性的... 人伦观是对人类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根本性看法。儒家的人伦观奠基于中国传统家庭、家族本位基础上的君主专制主义等级社会,它主张人伦本位,反对以个体独立为基础建构人伦,确立并完善了以君、父、夫为中心的人伦谱系,而对人伦合理性的论证则成为儒家哲学的核心。近现代的中国社会转型对儒家人伦观产生了巨大冲击,批判和维护儒家人伦观的论争在多层面展开。回到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实现儒家人伦观的创造性转化,这是儒学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人伦观 五伦 三纲
下载PDF
蔡元培、陈寅恪对“三纲五常”的解读——兼论贺麟对“三纲”真义的发挥 被引量:2
10
作者 乐爱国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19年第2期39-52,197,共15页
对于君臣、父子、夫妇关系,可以从权力的角度解读为君权、父权、夫权,既可以从利上讲,也可以从义上讲,这就是《白虎通》既讲“三纲”又讲“三纲”以“五常”为心性基础之意。蔡元培从权责上解读“三纲”,讲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妇各有... 对于君臣、父子、夫妇关系,可以从权力的角度解读为君权、父权、夫权,既可以从利上讲,也可以从义上讲,这就是《白虎通》既讲“三纲”又讲“三纲”以“五常”为心性基础之意。蔡元培从权责上解读“三纲”,讲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妇各有不同的权责,陈寅恪把“三纲”抽象理想地解读为君臣、父子、夫妇应当履行各自的权责与义务,都是从义上讲君臣、父子、夫妇关系。他们的解读,实际上是对《白虎通》“三纲”的进一步发挥,是贺麟所谓“三纲”的“真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陈寅恪 “三纲” “五常” 贺麟
下载PDF
三纲与三种秩序:社会秩序重构的普遍伦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纯洁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19年第2期53-69,197,共18页
汉代以来,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伦理逐步成为中国儒家宗法社会下的核心伦理。16世纪时,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提出了三种秩序理论。尽管相距一千多年,三纲伦理与三种秩序理论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在封建社会解体或等级社会衰落的背景下... 汉代以来,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伦理逐步成为中国儒家宗法社会下的核心伦理。16世纪时,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提出了三种秩序理论。尽管相距一千多年,三纲伦理与三种秩序理论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在封建社会解体或等级社会衰落的背景下,都对君臣、父子和夫妇三种伦理关系进行了重新规范,强化了君权、父权和夫权,旨在构建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形成了前现代社会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普遍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三纲 路德 三种秩序 普遍伦理
下载PDF
“物必有合”:董仲舒政治哲学再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允起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1-27,共7页
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并非"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意义上的绝对服从。董仲舒强调《春秋》大义,也非主张绝对服从。后人对董仲舒"王道之三纲"与"《春秋》之法"的曲解,是建立在对其政治哲学... 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并非"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意义上的绝对服从。董仲舒强调《春秋》大义,也非主张绝对服从。后人对董仲舒"王道之三纲"与"《春秋》之法"的曲解,是建立在对其政治哲学深层意涵的误解之上的。董仲舒政治哲学的深层根基是"物必有合"的思想及其与此相关的"三才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政治哲学 三纲 春秋 物必有合 三才之道
下载PDF
儒家之礼与夷夏之辨
13
作者 孙健飞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92,共9页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古代用以分别华夏与夷狄的主要标准。礼尤为重视的是父子之亲、君臣之义以及男女之别,而这也正是夷夏之辨的主要内容。结合先秦儒家关于礼的论述以及《史记》、《汉书》等史籍中有关少数民族的记载,我们发...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古代用以分别华夏与夷狄的主要标准。礼尤为重视的是父子之亲、君臣之义以及男女之别,而这也正是夷夏之辨的主要内容。结合先秦儒家关于礼的论述以及《史记》、《汉书》等史籍中有关少数民族的记载,我们发现儒家所强调的礼与夷狄的文化特点之间存在着一种"凹凸对应"的关系,其原因在于儒家的礼正是在夷夏两种文化的对立中形成和发展的。进一步的探究更能发现,夷夏两种文化也有统一,这种对立统一离不开各民族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之辨 三纲 儒家 民族
下载PDF
概念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兼论“三纲”概念
14
作者 魏朝利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3-47,共5页
由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缺乏概念共识、缺乏判定命题推论真伪的标准,所以引起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不必要和无意义的争论。然而概念研究是判断中国政治思想史命题真伪、推理中国政治思想史结论、建构中国政治思想体系的基础工作,学界... 由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缺乏概念共识、缺乏判定命题推论真伪的标准,所以引起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不必要和无意义的争论。然而概念研究是判断中国政治思想史命题真伪、推理中国政治思想史结论、建构中国政治思想体系的基础工作,学界需要注重概念研究。概念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明确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内涵,判定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命题真假。本文以"三纲"概念研究为例,可以帮助研究者明确"三纲"概念内涵、判定"三纲"与其他概念间关系,清除"三纲"认知领域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判断 逻辑 命题 三纲
下载PDF
儒法歧义与合流:以孟子三纲为中心
15
作者 万光军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8-82,共5页
在三纲上孔子讲君臣父子、孟子讲父子君臣、韩非讲君臣父子夫妻、董仲舒讲君臣父子夫妻;三纲在学派上主要涉及儒学与法家,在内容上涉及两纲还是三纲、君臣父子还是父子君臣,在立场涉及国优于家还是家优于国,在结构上涉及双向互动还是单... 在三纲上孔子讲君臣父子、孟子讲父子君臣、韩非讲君臣父子夫妻、董仲舒讲君臣父子夫妻;三纲在学派上主要涉及儒学与法家,在内容上涉及两纲还是三纲、君臣父子还是父子君臣,在立场涉及国优于家还是家优于国,在结构上涉及双向互动还是单向僵化;孟子的观点在儒学内部与孔子有异同、在儒学外部与法家韩非有异同,孟子在三纲上的主要观点对历史有复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纲 孔子 孟子 韩非 董仲舒
下载PDF
试析士人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
16
作者 杜晓宇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6期12-14,共3页
士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承传者。从杨继盛、高攀龙等人死前的心态入手,探求他们忠而忘死的思想基础,认为儒家思想中的循道传统和忠君观念是他们行为的思想源泉。
关键词 循道 忠君 三纲
下载PDF
谭嗣同对“三纲”“五伦”的批判
17
作者 罗来玮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20-25,共6页
"冲决伦常之网罗"是谭嗣同对待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态度,表达了他以"冲决"为手段对"伦常之网罗"进行批判的决心。"三纲""五伦"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和两千多年来官方统治... "冲决伦常之网罗"是谭嗣同对待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态度,表达了他以"冲决"为手段对"伦常之网罗"进行批判的决心。"三纲""五伦"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和两千多年来官方统治的理论工具,自然是谭嗣同不可绕过的批判对象。不仅如此,谭嗣同还主张对"五伦"进行以"朋友之伦"为原则将其他"四伦"及"三纲"进行改造。谭嗣同以"冲决伦常之网罗"为口号对"三纲""五伦"等传统伦理道德进行批判的同时,明确地指出了建立平等、自由等新道德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三纲” “五伦” 批判
下载PDF
朱熹《玉山讲义》文旨解析
18
作者 刘小红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5-48,共4页
南宋绍熙五年,朱熹在经历一番宦海浮沉之后,在玉山为县学诸生讲学,这次讲学的内容后被辑为《玉山讲义》。讲义以《大学》之"三纲"为逻辑理路,以心性论、功夫论为主要内容,兼摄融合了《论语》、《孟子》、《中庸》等相关思想,... 南宋绍熙五年,朱熹在经历一番宦海浮沉之后,在玉山为县学诸生讲学,这次讲学的内容后被辑为《玉山讲义》。讲义以《大学》之"三纲"为逻辑理路,以心性论、功夫论为主要内容,兼摄融合了《论语》、《孟子》、《中庸》等相关思想,贯通"四书",可谓集大成者。由此也可看出《玉山讲义》在朱熹理学著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山讲义》 心性论 功夫论 《大学》 三纲
下载PDF
论“张敞画眉”的“三宗罪”——从张敞画眉对其仕途的影响看汉代道德与法制
19
作者 吴洁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2-16,共5页
文学典故"张敞画眉"折射出汉代特有的社会形态:汉代以儒家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基本要义是维护以"三纲五常"为指导思想的封建等级秩序,无论"德治"还是"法治",其最终目的在于构建和谐而秩序井然... 文学典故"张敞画眉"折射出汉代特有的社会形态:汉代以儒家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基本要义是维护以"三纲五常"为指导思想的封建等级秩序,无论"德治"还是"法治",其最终目的在于构建和谐而秩序井然的等级社会。而画眉一事能引来众议,以至于对张敞的仕途产生了负面影响,也是基于当时这样的社会环境。文章站在历史的切面,历数"张敞画眉"于时不合的几宗"罪过",藉此管窥汉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法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德 伦理 “三纲” 法律
下载PDF
出世人格的源头自箕子始
20
作者 王云鹏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9,共4页
箕子的出世思想是社会大环境诱发的必然结果。箕子作为上古第一代文人,对时势的清醒认识使他自觉地探求明哲保身的归宿和精神栖息的花园;在出世实践中体现出的两种具体的归隐方式已经初步具备出世思想体系的雏形,为后世士人的处世态度... 箕子的出世思想是社会大环境诱发的必然结果。箕子作为上古第一代文人,对时势的清醒认识使他自觉地探求明哲保身的归宿和精神栖息的花园;在出世实践中体现出的两种具体的归隐方式已经初步具备出世思想体系的雏形,为后世士人的处世态度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模范样式。包括箕子在内的"三仁"的三种典型择世态度作为儒家的官方意识形态沿承了千年并成为了儒家文人价值判断和行为依据的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箕子 出世 “三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