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周王臣附属初命王的观念与君臣彝伦的重建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程浩
-
机构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43,共1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价值挖掘与传承传播研究”(20&ZD3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出土简帛文献与古书形成问题研究”(19ZDA250)。
-
文摘
西周时期的周公、祭公等王朝重臣,在时王面前常称先王为“我辟”并自称“烬臣”,无论生前身后都自意为先王之臣。从文献与金文中的种种细节来看,当时的王臣确有一种附属初命之王的观念。这种君臣观念的产生,乃是源于西周实行的“策名委质”制度:臣子一旦经由王的“册命”而建立了“仇匹”关系,便须将身心俱付于所命之王;除非后王进行“申命”,否则其与先王的依附关系并不会因先王去世而改变。西周的这种“仇匹型君臣关系”,是周人基于宗法制对商代君臣制度进行的重要改造,尤其加强了君主对臣子的统御权。革新后的君臣彝伦,由于特别强调君臣的人身依附关系,遂成为后世极致忠君思想的滥觞。
-
关键词
君臣关系
册命
策名委质
殷周鼎革
忠君思想
-
Keywords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archs and Ministers
Appointment
Ceming Weizhi
Change from the Shang Dynasty to the Zhou Dynasty
thought of loyalty to the monarch
-
分类号
K22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孔子思想对日本说话集《十训抄》忠孝观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尤芳舟
-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9年第3期53-57,93,共6页
-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日本说话文学中的孔子形象研究”(项目编号:2019EWY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十训抄》是一部以儒家性质教化、劝诫为主的日本中世说话文学作品。在其涉及儒家'忠'、'孝'概念的说教故事中,中国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多次出现。《十训抄》编者通过借孔子的局限性进行反衬说教、正面烘托'孔子效应'使其说教合理化以及在孔子思想基础上衍生本土化说教理论等方式,充分利用了孔子作为儒家传统忠孝思想代言人的绝对权威。孔子的儒家圣贤之名是《十训抄》展开儒家性质说教的保障,而孔子具体的忠孝思想则是引发日本中世本土化忠孝思考的重要前提和直接源头。
-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十训抄》
忠臣观
君臣唱和
忠孝观
-
Keywords
Confucius thought
JIKKINSHO
loyalty to the monarch
harmony between monarchs and subjects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
分类号
B823.1
[哲学宗教—伦理学]
I313.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忠君思想在战后日本教育中的重现与隐忧
- 3
-
-
作者
方蓓蓓
-
机构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出处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3年第2期35-44,共10页
-
文摘
“忠”原本是儒家思想中君子的修身准则。自汉代始,中国历代王朝推崇忠君思想以确立臣民的恪守之道。5世纪,随着儒家思想东传日本,大和王权在创建古代天皇制的过程中吸收忠君思想。明治维新后,为构建绝对天皇制政权,日本政府颁布《教育敕语》,向国民灌输“忠君爱国”训规,要求国民为国献身,并将之与军国主义联系起来,鼓动国民支持侵略战争。“二战”后,《教育基本法》取代《教育敕语》成为日本教育领域的根本大法,废除了此前的“忠君爱国”教育。但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通过修订《教育基本法》、重新选用《教育敕语》为教材等行为,正欲逐步复兴“忠君爱国”思想,以颠覆《教育基本法》的根本精神,进而达到修改《日本国宪法》的目的。
-
关键词
忠君思想
《教育敕语》
《教育基本法》
《日本国宪法》
-
Keywords
the thought of loyalty to the monarch
The Imperial Rescript on Education
The Basic Law for Education
The Constitution of Japan
-
分类号
D92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五代时期冯道的视君犹佣观
- 4
-
-
作者
陈凯
-
机构
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82-86,126,共6页
-
文摘
五代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替频繁,士人价值观出现变化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士人多朝为官、历仕多君的现象比比皆是,蔚然成风,这显然与传统儒家所倡导的忠君观相冲突。五代士人的忠君观受到当时政权兴替、社会舆论、士风沦落以及个人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士人的忠君观在这个时期的不同阶段其表现形式又各有不同,士人忠君观的表现形式不断出现变化,其中又以五代时期的冯道最为典型。因此以冯道为例,通过对冯道其人、视君犹佣观的表现,并结合时代背景、个人因素等多种因素对其表现形式进行理性分析,进而探讨冯道的视君犹佣观,并延及其对五代及后世的影响。
-
关键词
冯道
视君犹佣观
五代
-
Keywords
Feng Dao
thought of loyalty to monarch
the Five Dynasties
-
分类号
K243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