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伯礼教授痰瘀学说及临证应用经验 被引量:33
1
作者 江丰 张磊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385-387,共3页
张伯礼教授基于多年中医临床实践,发扬张仲景"血不利则为水"论点,提出"水不行亦可为瘀"之痰瘀学说,认为痰瘀相生相伍,共为阴邪,重浊黏滞,胶结为患,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痰瘀学说指导临床治疗,提出:痰瘀不自... 张伯礼教授基于多年中医临床实践,发扬张仲景"血不利则为水"论点,提出"水不行亦可为瘀"之痰瘀学说,认为痰瘀相生相伍,共为阴邪,重浊黏滞,胶结为患,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痰瘀学说指导临床治疗,提出:痰瘀不自生,生必有故殒。正虚为其本,气机方为因。治痰不忘消瘀,治瘀不忘祛痰的治疗原则,具有重要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学说 临床 经验
下载PDF
消渴演变病机探析及临证经验 被引量:9
2
作者 黄琦 田丰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承杨继荪先生理论及笔者多年临证经验,思探消渴成病传变之机。[方法]钻研经典,结合多年经验,分析从医经验及病案以认识消渴全程发展之病因病机,阐述瘅症发展为消渴进而生变证的病机转播,分析经典方对证及功用并附案举证。[结果]... [目的]承杨继荪先生理论及笔者多年临证经验,思探消渴成病传变之机。[方法]钻研经典,结合多年经验,分析从医经验及病案以认识消渴全程发展之病因病机,阐述瘅症发展为消渴进而生变证的病机转播,分析经典方对证及功用并附案举证。[结果]消渴病程冗长,转进繁杂。土壅为先,方以解郁,气郁为六郁之首,施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郁久生火,应以清热,阳明胃热最亢进葛根芩连汤。久贻耗精,以对补益,分论虚实阴阳以填亏。湿浊痰瘀,变证终成,四因累久皆损脉络,化湿利浊清痰解瘀应贯穿消渴始末。治消不应拘燥热阴虚,诸因皆能成消,应重清痰化瘀。所举案例为痰热结瘀所致脾瘅消渴,治以黄连温胆汤分消湿热,流通中焦,苦温并奏,另佐郁金破血理气通经,终获良效。[结论]消渴善变,治消当阻其传变。未病先防,卸化肥甘以避免成消;既病防变,阻遏痰瘀以拒生变证;瘥后防复,消解变证防患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瘅证 消渴 杨继荪 治疗经验 温病学说 痰瘀论 治未病
下载PDF
痰瘀理论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徐浩 王晓赟 +6 位作者 赵燕燕 陈涛 陈绍华 李雪菲 刘利 施杞 梁倩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69-1373,共5页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在医学与哲学方面的重大贡献。痰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了指导性作用,而且也为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关键思路。近年,淋巴管系统的研究在医学基础研究中逐渐成...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在医学与哲学方面的重大贡献。痰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了指导性作用,而且也为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关键思路。近年,淋巴管系统的研究在医学基础研究中逐渐成为热点,尤其在脑部淋巴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脑相关疾病的研究中。施杞教授项目组深入探讨痰瘀理论指导骨伤科临床治疗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发现关节旁淋巴管系统对于关节病的治疗康复具有关键作用,阐释了痰瘀型关节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及有效治疗方剂加味牛蒡子汤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理论 淋巴管系统 微循环 基础研究 临床治疗
下载PDF
基于“痰瘀”理论探讨虫类药在间质性肺病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芮红丽 张念志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32期88-91,共4页
“痰瘀”学说作为中医基础病机制论之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间质性肺病的临床诊疗中,对间质性肺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与临床诊疗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虫类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血肉有情”之品、“虫蚁飞走”之物,善于搜风剔络,... “痰瘀”学说作为中医基础病机制论之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间质性肺病的临床诊疗中,对间质性肺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与临床诊疗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虫类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血肉有情”之品、“虫蚁飞走”之物,善于搜风剔络,对于间质性肺病的治疗具有通络散结、活血化瘀之功效。文章通过梳理“痰瘀”理论的起源、发展与完善,总结“痰瘀”理论在间质性肺病治疗中的相关研究与应用,并分析虫类药在间质性肺病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中医中药防治间质性肺病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理论 虫类药 间质性肺病
下载PDF
基于痰瘀理论对古籍文献中治疗冠心病方药的统计分析
5
作者 王义强 徐太生 +2 位作者 宋晶 靳宏光 邓悦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12期2187-2188,2249,共3页
从胸痹发病的初始到疾病的治疗,历代医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本文系统搜集了从先秦至明清时期治疗胸痹的文献资料。采用传统文献学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历代医家治疗胸痹的方药进行总结,归纳其用药规律后发现:秦-唐时期,以温里药的使... 从胸痹发病的初始到疾病的治疗,历代医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本文系统搜集了从先秦至明清时期治疗胸痹的文献资料。采用传统文献学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历代医家治疗胸痹的方药进行总结,归纳其用药规律后发现:秦-唐时期,以温里药的使用频率最高,桂心是同类药物中最常选用的药物;宋-元时期,以温里药的使用频率最高,附子是同类药物中最常选用的药物;明-清时期,以化痰药的使用频率最高,瓜蒌是同类药物中最常选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理论 古籍文献 冠心病 方药
下载PDF
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调控P53/SLC7A11介导的氧化损伤及铁死亡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何信用 王俊岩 +6 位作者 宋囡 王莹 杜莹 贾连群 陈文娜 杨关林 张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44-2348,共5页
目的:基于动脉粥样硬化(AS)"痰瘀致病"理论观察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AS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10只C57BL/6J小鼠做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小鼠... 目的:基于动脉粥样硬化(AS)"痰瘀致病"理论观察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AS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10只C57BL/6J小鼠做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AS模型,第9周开始,各组小鼠给予对应药物干预4周。饲养12周后分离各组小鼠血清及主动脉组织,HE染色法观察主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比色法检测血清SOD、MDA和GSH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检测主动脉COX2和FTH1蛋白水平变化,RT-PCR法检测主动脉p53、SLC7A11、GPX4、FTH1、PTGS2、NOX1 mRNA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有较大斑块形成,血清SOD、GSH水平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COX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FTH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53、PTGS2、NOX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LC7A11、GPX4、FTH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过治疗后各干预组小鼠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P<0.05),以中药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效果较为明显。结论: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能明显改善AS情况,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53/SLC7A11介导的氧化损伤及抑制细胞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陈汤 桃红四物汤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损伤 铁死亡 机制 p53/SLC7A11信号通路 “痰瘀致病”理论
原文传递
一种理论,五十春秋——国医大师雷忠义胸痹痰瘀互结理论源流回溯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金锋 雷鹏 +1 位作者 范虹 刘超峰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8-11,共4页
国医大师雷忠义教授提出、完善胸痹心痛病痰瘀互结理论,经历了50年的发展历程,在求学之际,能博采众家之长,提出痰瘀互结之说;后又立足临床,结合科研,完善了痰瘀互结理论,并创立新药丹蒌片,引发学界关注;进入耄耋之年,又结合文献,因病制... 国医大师雷忠义教授提出、完善胸痹心痛病痰瘀互结理论,经历了50年的发展历程,在求学之际,能博采众家之长,提出痰瘀互结之说;后又立足临床,结合科研,完善了痰瘀互结理论,并创立新药丹蒌片,引发学界关注;进入耄耋之年,又结合文献,因病制宜,再创痰瘀毒风互结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雷忠义 胸痹 痰瘀互结理论
下载PDF
邓铁涛教授“痰瘀相关”学说临床体验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慧灵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65-67,共3页
痰瘀同出一源,临床上常相互为患,往往出现痰瘀互结、痰瘀同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邓铁涛教授"痰瘀相关"理论为指导,遣方用药注重痰瘀同治,标本兼顾,常获良效。
关键词 邓铁涛 “痰瘀相关”理论 中医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