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庄子对文学想象论的贡献 被引量:3
1
作者 孙敏强 黄敏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22,151,共10页
庄子对文学想象论的贡献,首先体现在虚静之说,而其关于言意关系的思考,寓言创制与理念,对后人更有导向性影响。寓言是广义的意象,庄子寓言思维通于意象思维,但寓言不等于意象,寓言式思维也不同于意象思维。意象和意象式思维更切合抒情... 庄子对文学想象论的贡献,首先体现在虚静之说,而其关于言意关系的思考,寓言创制与理念,对后人更有导向性影响。寓言是广义的意象,庄子寓言思维通于意象思维,但寓言不等于意象,寓言式思维也不同于意象思维。意象和意象式思维更切合抒情文学与抒情性想象,而寓言与寓言式思维更切合叙事艺术与叙事性虚构想象。庄子的寓言实践与叙事理念,弥补了传统想象论重视抒情性想象和意象式思维,轻忽诗、史之外的叙事文学想象虚构的偏缺。随着叙事文学文论的发展,在后人关于叙事艺术奇与正、幻与真和虚与实关系的思考中,在李渔、金圣叹等叙事论家的论说里,庄子理念获得了久远的响应,我国文学想象论方趋于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想象论 虚静说 言意关系 寓言式思维 叙事性想象
下载PDF
英美现代诗论的“经文”——从柯勒律治的想象力理论说起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冬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8-93,160,共6页
在《文学生涯》第14章中,柯勒律治将想象力描述为各种对立因素的均衡与协调。而这一论述几乎成了英美现代诗论的"经文",不仅托.斯.艾略特、理查兹曾多次引述过,而且新批评派的核心人物也倍加青睐。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对这段... 在《文学生涯》第14章中,柯勒律治将想象力描述为各种对立因素的均衡与协调。而这一论述几乎成了英美现代诗论的"经文",不仅托.斯.艾略特、理查兹曾多次引述过,而且新批评派的核心人物也倍加青睐。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对这段论述所作的阐发和引申,恰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英美现代诗论与浪漫主义批评之间深刻而复杂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勒律治 想象力理论 英美现代诗论
原文传递
王国维屈骚批评的现代视野
3
作者 朱华英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9-62,共4页
王国维的《屈子文学之精神》借鉴西方的批评概念和思维方式来把握传统屈骚批评的材料,以外化内,寻求中西批评的契合点,此文呈现的地理文化批评视野及其对屈骚美学精神的独特把握,显示了在西方批评概念和思维方式影响下,对屈骚完整文学... 王国维的《屈子文学之精神》借鉴西方的批评概念和思维方式来把握传统屈骚批评的材料,以外化内,寻求中西批评的契合点,此文呈现的地理文化批评视野及其对屈骚美学精神的独特把握,显示了在西方批评概念和思维方式影响下,对屈骚完整文学价值的重新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地理学 想象说 情感说
下载PDF
巴什拉想象哲学与当代间性文学批评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璟慧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法国思想家巴什拉以科学哲学家的身份进入诗学领域,建立了"想象哲学",关注人与物的相互唤醒,后期更是直接以现象学的手法宣告,想象就是存在本身。以此建立起的文学批评,摒弃批评"方法",倡导阅读主体与作者、文本的... 法国思想家巴什拉以科学哲学家的身份进入诗学领域,建立了"想象哲学",关注人与物的相互唤醒,后期更是直接以现象学的手法宣告,想象就是存在本身。以此建立起的文学批评,摒弃批评"方法",倡导阅读主体与作者、文本的生命融合,推进了当代间性文论,影响了西方诸多批评学派。巴什拉想象论及其文论是法国思想传统的缩影,将哲学与文学、艺术、人文相连,关注差异性,使个体性的现象学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什拉 想象哲学 当代间性文学批评 贡献
原文传递
加斯东·巴什拉梦想理论的哲学背景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海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9-13,共5页
加斯东·巴什拉的梦想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精神价值。科学认识论和想象哲学共同构成其梦想理论的复调哲学背景。在科学认识论中,“非连续性”和“瞬间直觉”思想直接影响着其梦想理论的研究;在想象哲学中,巴什拉通过诗歌意象... 加斯东·巴什拉的梦想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精神价值。科学认识论和想象哲学共同构成其梦想理论的复调哲学背景。在科学认识论中,“非连续性”和“瞬间直觉”思想直接影响着其梦想理论的研究;在想象哲学中,巴什拉通过诗歌意象本体论重建起想象与感知的关系,即想象先于感知而存在,并提出了梦想的形而上学:我梦想,故世界象我梦想的那样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什拉 梦想 科学认识论 诗学想象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