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为无价值论的疑问--兼与周光权教授商榷 被引量:119
1
作者 张明楷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15,共17页
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争论具有重要意义。行为无价值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强调犯罪的规范违反性,与保护法益的刑法目的相冲突;突出刑法的行为规制机能,偏离了罪刑法定主义的实质;普遍承认主观的违法要素,导致认定犯罪的整体性,既... 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争论具有重要意义。行为无价值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强调犯罪的规范违反性,与保护法益的刑法目的相冲突;突出刑法的行为规制机能,偏离了罪刑法定主义的实质;普遍承认主观的违法要素,导致认定犯罪的整体性,既混淆了违法性与有责性,也不利于区分未遂犯与不能犯,且不利于贯彻共犯从属性说;注重主观的正当化要素,不仅未能限制刑罚适用,反而扩大了处罚范围;采取规则功利主义,导致对国民行为的过度干预,也不利于保护法益。结果无价值论在防止过度干预、采取自由主义原则的同时,将违反刑法目的的事态作为禁止的对象,不仅能够克服行为无价值论的缺陷,而且可以在实现报应正义的同时,实现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无价值 结果无价值 犯罪论 刑罚论
原文传递
基于CPTED理论和空间句法的城市公园犯罪防控分析--以郑州市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艺鸽 杨芳绒 王梦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212,共11页
城市公园作为承载市民多样活动的重要公共空间,其开放性和与城市空间的关联性逐渐增强,如何营建公园的安全环境成为当下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为研究城市公园的安全性,选取郑州市人民公园和紫荆山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CPTED理论的核心六要素... 城市公园作为承载市民多样活动的重要公共空间,其开放性和与城市空间的关联性逐渐增强,如何营建公园的安全环境成为当下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为研究城市公园的安全性,选取郑州市人民公园和紫荆山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CPTED理论的核心六要素,运用空间句法从公园空间的可达性和可视性两个角度,通过整合度、连接值及深度值等与公园层面关联较大的句法变量参数进行分析,得出两个公园的空间结构特征与犯罪预防重点区域.结果显示:人民公园游人整体安全感较高,人民公园西门出入口及园内部分安静休息区和紫荆山公园中门及绿韵景区是犯罪预防的重点关注空间.结合实地调研,提出了加强节点空间视线渗透、优化公园组织布局和丰富空间的活动内容等犯罪防控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TED理论 空间句法 城市公园 犯罪预防 空间可达性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三性”犯罪论体系的初构 被引量:3
3
作者 陆锋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3年第6期3-18,共16页
“三性”犯罪论的构想,源于笔者对什么样的犯罪构成才符合我国立法和司法的现实需要的理性思考,是以承继“四要件”为基,以借鉴“三阶层”为辅完善犯罪论的体系性构想。在路径选择上,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习近平法治思... “三性”犯罪论的构想,源于笔者对什么样的犯罪构成才符合我国立法和司法的现实需要的理性思考,是以承继“四要件”为基,以借鉴“三阶层”为辅完善犯罪论的体系性构想。在路径选择上,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自信”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层次构建上,以“三特征说”为基调,注重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间的协调对应,以社会危害性要件、刑事违法性要件、应受惩罚性要件为犯罪构成,采顺序排列,递进判断,突出强化“社会危害性”的工具属性和实质要件定位。在内容充盈上,首先完善社会危害性要件内涵,以客体要素和程度要素作为评价要素;其次调整刑事违法性要件归类,以主体要素、主观要素、客观要素为正向结构评价要素;最后厘清应受惩罚性定位,以刑罚要素和阻却要素作为反向结构评价要素,从而形成“三性”犯罪论,以期为理论与实践互洽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犯罪论 犯罪三性 社会危害性 法益
下载PDF
城市本地籍未成年人犯罪生成及遏制实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瑞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113,187,共12页
城市本地籍犯罪的未成年人在文化水平、生活状态、家庭情况、犯罪类型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城市流动犯罪未成年人的特征,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本地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要从生发因素和遏制因素两方面分析。其中,生发因素包括不正确的价值... 城市本地籍犯罪的未成年人在文化水平、生活状态、家庭情况、犯罪类型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城市流动犯罪未成年人的特征,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本地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要从生发因素和遏制因素两方面分析。其中,生发因素包括不正确的价值观和不良认知,这是其内在推力,原因多元的物质困境是其外在压力,不良交往是其外在拉力;遏制因素包括个人内在遏制和社会外在遏制两个方面,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和学习失败削弱了犯罪未成年人应有的内在遏制,家庭、学校、社区等方面的社会控制缺失削弱了犯罪未成年人的外在遏制。预防城市本地籍未成年人犯罪应改善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区服务,推进“少年社区警务”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遏制理论 犯罪原因 犯罪预防
下载PDF
基于环境设计的虚拟空间犯罪预防
5
作者 王春梅 成晓忆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6-94,共9页
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认为优化物理环境设计可消除犯因性环境因素,预防现实空间犯罪。但由于虚拟空间环境的特殊性,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及策略并不能直接应用于虚拟空间以预防和减少虚拟空间犯罪。诸多犯因性自然环境、犯因性人文环境... 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认为优化物理环境设计可消除犯因性环境因素,预防现实空间犯罪。但由于虚拟空间环境的特殊性,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及策略并不能直接应用于虚拟空间以预防和减少虚拟空间犯罪。诸多犯因性自然环境、犯因性人文环境和犯因性算法推荐设计是引发虚拟空间犯罪的重要原因。根据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可通过强化虚拟空间身份识别、拦截预警、传播主流文化、维护目标区域、强化监督巡查、划分空间区域等策略消除虚拟空间的犯因性环境因素,优化虚拟空间环境设计,以达至预防虚拟空间犯罪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TED理论 环境设计 环境心理学 虚拟空间 犯罪预防
原文传递
犯罪论中主体概念的机能考察
6
作者 王充 《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9,共13页
刑法学中围绕主体问题的争议主要表现在概念、体系和机能三个不同层面,其中机能问题是争议的焦点。在犯罪论体系中,主体概念需要发挥作为犯罪行为的逻辑起点、犯罪认定的法律标准和刑事责任承担者的机能。行为主体概念主要发挥作为犯罪... 刑法学中围绕主体问题的争议主要表现在概念、体系和机能三个不同层面,其中机能问题是争议的焦点。在犯罪论体系中,主体概念需要发挥作为犯罪行为的逻辑起点、犯罪认定的法律标准和刑事责任承担者的机能。行为主体概念主要发挥作为犯罪行为逻辑起点的机能,犯罪主体要件概念主要发挥作为犯罪认定法律评价标准的机能,而犯罪主体概念则主要发挥刑事责任承担者的机能。不同的机能期待导致主体概念在犯罪论中不同的体系定位,不同的体系定位又会相应产生不同的体系效果。在三阶层体系中,行为主体概念作为犯罪行为的逻辑起点需要与作为责任要素的刑事责任能力分属不同的犯罪评价阶层;在四要件体系中,犯罪主体要件作为犯罪认定的法律标准就需要包含刑法所规定的刑事责任能力等内容并与其它犯罪构成要件相互依存;犯罪主体作为刑事责任的承担者,无论是在三阶层还是四要件体系中都是犯罪评价的结果。因此,不同的主体概念实质是不同学者研究主体问题的不同逻辑起点和理论预设,作为一种纯粹的解释选择问题,不同主体概念之间并无优劣高低之别、是非对错之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论 主体概念 机能期待 体系效应
原文传递
数据安全刑事治理过程论
7
作者 张勇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4年第3期73-86,共14页
过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从过程论角度看,司法活动就是司法权的运行过程。刑事治理具有过程性、阶段性和系统性。在刑事治理系统内部,狭义上包括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定罪、量刑、行刑)过程和阶段;广义上包括... 过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从过程论角度看,司法活动就是司法权的运行过程。刑事治理具有过程性、阶段性和系统性。在刑事治理系统内部,狭义上包括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定罪、量刑、行刑)过程和阶段;广义上包括制定、实施犯罪预防措施、司法解释、刑事政策的过程和阶段。在刑事治理过程系统外部,则包括行政机关针对数据犯罪进行的政府治理、企业组织和个人参与的社会治理过程和阶段。在数据安全刑法保护方面,须从过程论角度,确立数据安全刑事治理过程理念,转变传统的管控模式,加强对数据利用过程的规制,同时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刑事治理过程。数据安全刑事治理的过程性决定了其系统内外部各阶段应当是衔接协调的,具有刑事风险预防、分类分级保护、硬法软法融合、多元主体参与四项机能,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各方参与主体应遵循数据安全刑事治理过程运行的规律性,构建刑事风险评估、定罪量刑互动、刑事案件过滤、刑事合规激励等过程机制,推进数据安全刑事治理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论 数据安全 刑事治理过程 《数据安全法》 数据犯罪
下载PDF
增权视野下未成年犯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探析——以广西河池市X司法所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黎莹 覃如峥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的重刑倾向使司法工作者较少关注到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失权”处境。增权既有利于帮助该特殊群体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又有利于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再社会化。对广西河池市X司法所的介入研究发现,从个人、人际和环境3...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的重刑倾向使司法工作者较少关注到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失权”处境。增权既有利于帮助该特殊群体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又有利于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再社会化。对广西河池市X司法所的介入研究发现,从个人、人际和环境3个层面为未成年犯增权,有助于将“他助”转化为“自助”。同时存在案主客观问题易被忽视、社会工作者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缺乏独立性、工作成效受限等问题,建议从丰富增权理论运用模式、提高社会工作者地位认同、凝聚多方力量群策群力等层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权理论 矫正社会工作 未成年犯罪
下载PDF
规范犯罪论--一种崭新的体系化主张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孝平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25-180,共56页
规范犯罪论是笔者针对欧陆体系的批判而在新的逻辑前提与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崭新理论。这个理论始终将犯罪构成的逻辑条件与价值条件统一在一起,克服了欧陆体系在这个领域深刻的矛盾与分裂,并在犯罪构造上重塑了犯罪构成的理论,形成了形... 规范犯罪论是笔者针对欧陆体系的批判而在新的逻辑前提与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崭新理论。这个理论始终将犯罪构成的逻辑条件与价值条件统一在一起,克服了欧陆体系在这个领域深刻的矛盾与分裂,并在犯罪构造上重塑了犯罪构成的理论,形成了形式与实质结构(表里结构)、类型化结构与非类型化结构(前后结构)双重递进二阶层结构,重新概括了新结构下犯罪构成的逻辑条件,即义务违反性、构成要件该当性、法益侵害性和罪责性的新“四要件”理论体系。论文对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有关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归纳论证,分为五个部分,一是问题的由来与展开,主要归纳了中国大陆的刑法学术史和欧陆体系的历史,概括了欧陆体系下存在的矛盾,引出探讨的问题;二是介绍规范犯罪论的理论预设与方法论,提出“犯罪是一个规范的事实”命题。区分经验事实与理论逻辑并对这一基本假设进行论证,介绍了在这一基本假设基础上重新思考犯罪构成的方法,即从“无知之幕”中,通过法条、规则到规范的观察与分析产生重新建构犯罪构成理论的思考方法与形成过程;三是论证了规范犯罪论体系,对规范犯罪论涉及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归纳论证。(1)规范行为一元论的基本假设与“当为结构”的基础地位。指出在源头上欧陆体系的错误,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内在矛盾。确立了客观主义与规范论的基本立场。将“当为结构”上的规范行为一元论视为犯罪论体系的逻辑基础与前提。(2)重新建构犯罪构造。提出与论证了犯罪构成上的义务原理,彻底改变欧陆体系的逻辑框架。论证了刑法规则与刑法规范的关系,重新建构了这种关系在外壳与内核、类型化与非类型化时的逻辑关系。提出表里结构与前后结构统一的递进二阶层犯罪构造。(3)重新整理与归纳了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论 规范犯罪论 犯罪函数公式
下载PDF
人肉搜索入罪宜缓行 被引量:3
10
作者 黎邦勇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人肉搜索词义的含混性与刑法明确性之间的紧张、人肉搜索行为法益侵害的阙如、人肉搜索行为犯罪化在犯罪论上的失据以及人肉搜索行为犯罪化在可操作性层面的失败都不可避免地决定了人肉搜索行为入罪宜缓行。
关键词 人肉搜索 入罪 正当性 犯罪论
下载PDF
基于CPTED理论的老旧小区可防御空间提升的设计策略
11
作者 冒亚龙 曾羽曦 薛雨亭 《中外建筑》 2023年第5期99-104,共6页
老旧小区由于缺乏管理、设施老旧、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易产生犯罪行为。以广州某老旧小区为例,基于CPTED理论的六大要素,从空间归属感、视线穿透、小区形象等方面分析存在的犯罪风险和问题,提出领属性增强、自然监视提升、出入控制和目... 老旧小区由于缺乏管理、设施老旧、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易产生犯罪行为。以广州某老旧小区为例,基于CPTED理论的六大要素,从空间归属感、视线穿透、小区形象等方面分析存在的犯罪风险和问题,提出领属性增强、自然监视提升、出入控制和目标强化、形象维护、活动支持5个层面的设计改造策略,有利于预防犯罪,降低老旧小区的犯罪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TED理论 老旧小区 犯罪预防 改造设计
下载PDF
系统论视角下交通犯罪之风险治理
12
作者 牛旭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7-74,共8页
Luhmann系统论认为系统自创生自己和它所包含的一切要素,进行封闭性自我指涉的再生产,不断以每一运作为起点不断自我更新。现代刑法作为自创生子系统不断自我复杂化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以结果犯为主要犯罪类型的思路,走向抽象危险犯的立... Luhmann系统论认为系统自创生自己和它所包含的一切要素,进行封闭性自我指涉的再生产,不断以每一运作为起点不断自我更新。现代刑法作为自创生子系统不断自我复杂化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以结果犯为主要犯罪类型的思路,走向抽象危险犯的立法设计,经由抽象危险犯之春秋诛心手法,用以警戒引导甚或型塑公众在风险社会中的行为模式。交通犯罪就属于这种侵害集体法益的类型,是风险刑法治理的典型。我国面临的交通形势十分严峻,不遵章守法的人为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因素,而国外的经验证明行政处罚以及民事赔偿难以有效地控制驾驶危险行为,考虑入罪化反而能有效强化驾驶人遵守交通秩序,有效减少交通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交通犯罪 风险刑法
下载PDF
紧张理论下的弱势群体犯罪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毕孟琪 黄奥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4-46,共3页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犯罪现象日益凸显,寻求弱势群体犯罪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已刻不容缓。通过对20世纪初期诞生于美国的紧张理论的研究,并结合弱势群体的犯罪问题,可以得出紧张和压力是弱势群体犯罪的主要成因,通过缓...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犯罪现象日益凸显,寻求弱势群体犯罪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已刻不容缓。通过对20世纪初期诞生于美国的紧张理论的研究,并结合弱势群体的犯罪问题,可以得出紧张和压力是弱势群体犯罪的主要成因,通过缓解这种紧张状态可达到预防弱势群体犯罪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紧张理论 犯罪预防
下载PDF
浅析犯罪现场重建与犯罪心理画像的整合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庆歆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46-50,共5页
犯罪现场重建技术与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发展迅速。其中,犯罪现场重建是对犯罪客观过程的整体构建,犯罪心理画像则可以看做对犯罪行为人主观精神状态及其个体特征的描述和再现。犯罪现场重建和犯罪心理画像各具优劣,目前不能相互替代,因此... 犯罪现场重建技术与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发展迅速。其中,犯罪现场重建是对犯罪客观过程的整体构建,犯罪心理画像则可以看做对犯罪行为人主观精神状态及其个体特征的描述和再现。犯罪现场重建和犯罪心理画像各具优劣,目前不能相互替代,因此,在实际的侦查过程中必须将两者有机整合才能确保准确地刻画犯罪行为特征、动机特征和犯罪者的人身特征,从而为侦查活动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现场重建 犯罪心理画像 整合 系统论 犯罪重建
下载PDF
我国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范围新探——对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罪”的研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书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18-125,共8页
对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罪"是罪名抑或是犯罪行为,理论界和实务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理解。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构成要件判断原则、犯罪的严重性与常发性并重原则,紧扣立法精神和立法宗旨,对8种"罪"逐一进行研... 对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罪"是罪名抑或是犯罪行为,理论界和实务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理解。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构成要件判断原则、犯罪的严重性与常发性并重原则,紧扣立法精神和立法宗旨,对8种"罪"逐一进行研析,以准确界定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范围及所触犯的罪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7条第2款 罪名说 罪行说 相对刑事责任 罪刑法定原则
下载PDF
未遂犯处罚根据的实践展开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俊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1-174,196,共15页
在未遂犯处罚根据的问题上,存在着主观未遂论与客观未遂论的争论。其中主观未遂论是我国司法实践的主流立场,而客观未遂论是我国学界的有力观点,两者始终处于对立之中,对此显然有反思的必要。学理上对我国的司法判决提出了许多质疑意见... 在未遂犯处罚根据的问题上,存在着主观未遂论与客观未遂论的争论。其中主观未遂论是我国司法实践的主流立场,而客观未遂论是我国学界的有力观点,两者始终处于对立之中,对此显然有反思的必要。学理上对我国的司法判决提出了许多质疑意见,但都存在问题。其中客观危险说无法认定未遂犯中的具体危险,也不符合刑法的法益保护目的,而具体危险说则有滑向主观未遂论的“危险”。因此实践中的判决结论多数是合理的,只是其论证理由需要理论加以提升。就未遂犯的成立范围而言,以印象说为基础的重大无知标准具有合理性,就未遂犯的着手认定来说,优先判断主观构成要件,并将故意作为判定的重心具有必要性。上述观点总体符合司法实践的立场,同时又完善了其说理上的不足,是较为务实的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遂犯 主观未遂论 客观未遂论 印象理论 着手
原文传递
共犯理论的中国命运——从概念到工具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文昊 《行政与法》 2017年第9期102-108,共7页
共同犯罪理论在传统理论中是以概念为核心展开的,缺乏实益性的探讨。必要的共同犯罪等概念的设置,对于参与人的定罪量刑没有影响,更重要的是传统理论中的共同犯罪体系本身就是从界定"共同犯罪"概念这一基本立场出发和展开的... 共同犯罪理论在传统理论中是以概念为核心展开的,缺乏实益性的探讨。必要的共同犯罪等概念的设置,对于参与人的定罪量刑没有影响,更重要的是传统理论中的共同犯罪体系本身就是从界定"共同犯罪"概念这一基本立场出发和展开的。从工具论的角度出发考察共同犯罪,共犯体系是一套规范的体系,强调"眼见未必为实",将结果归属于全部的参与者。在"共同正犯模式"中,从犯罪共同说到行为共同说,"共同犯罪"的概念被弱化,因果力被强调;在"正犯——共犯"模式中,从极端从属性说到最小从属性说,"共同犯罪"的概念框架被逐层突破,只要共犯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力,就可以将结果归属给行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理论 共犯体系 共同犯罪
下载PDF
荣格的情结理论与犯罪动机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凡龙 关鹏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32-138,共7页
深刻理解犯罪动机是犯罪侦查和犯罪防控的需要,而对犯罪动机的深入研究有赖于刑事实践和科学理论,尤其是心理学的重要成果作基础。作为荣格分析心理学基石之一的情结理论,在犯罪动机研究中拥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因而,从情结角度考... 深刻理解犯罪动机是犯罪侦查和犯罪防控的需要,而对犯罪动机的深入研究有赖于刑事实践和科学理论,尤其是心理学的重要成果作基础。作为荣格分析心理学基石之一的情结理论,在犯罪动机研究中拥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因而,从情结角度考察犯罪动机,对理解犯罪动机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 情结理论 精神分析 犯罪动机
下载PDF
基于信息融合的罪案关联证据推理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祖润 刘思峰 +2 位作者 方志耕 吴洁 刘勇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8-234,共7页
针对传统犯罪案件中出现的冲突证据难以处理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证据可信度和灰色关联的冲突证据融合处理方法;基于相似性视角的灰色关联度作为证据间的联系,采用改变证据源的证据组合规则来衡量证据源中各个证据之间的贴近度;考虑到证... 针对传统犯罪案件中出现的冲突证据难以处理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证据可信度和灰色关联的冲突证据融合处理方法;基于相似性视角的灰色关联度作为证据间的联系,采用改变证据源的证据组合规则来衡量证据源中各个证据之间的贴近度;考虑到证据的可信度,提出新的基于证据贴近度的权重确定方法,以证据的可信度作为权重,对参与融合的证据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进行加权平均,使证据融合收敛速度更快,并提升融合效果.最后以安徽省某市的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为例,运用基于信息融合的关联证据推理方法处理案件中的冲突证据问题,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理论 信息融合 灰色关联 罪案推理 冲突证据 可信度
原文传递
正当防卫的困境与反思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颖杰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1-73,共13页
正当防卫制度在司法实务中的法律适用效果不尽如人意,除了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外,主要是因刑法理论自身存在缺陷从而难以正确指导正当防卫的刑事司法实践活动,以及司法者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足。为此,需要以犯罪体系阶层论替代犯罪构... 正当防卫制度在司法实务中的法律适用效果不尽如人意,除了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外,主要是因刑法理论自身存在缺陷从而难以正确指导正当防卫的刑事司法实践活动,以及司法者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足。为此,需要以犯罪体系阶层论替代犯罪构成"四要件说",从诠释学角度重新理解司法活动自身的规律性,为正当防卫的法律适用奠定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防卫过当 特殊防卫 犯罪论 诠释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