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 被引量:10
1
作者 程相占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0-74,共5页
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不能混为一谈 :论述意境的文献是《人间词乙稿序》,而境界说则出自《人间词话》;意境可以分解为意、境、观三要素 ,而境界则主要指真情或心灵境界 ,无法分解 ;意境论受西方理论影响的痕迹较明显 。
关键词 意境论 心灵境界 境界说
下载PDF
山水诗与“物色”论 被引量:6
2
作者 孙蓉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4-130,共7页
形成于东晋的山水诗,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一个新的发展。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专门对山水诗作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如"随物宛转"、"与心徘徊"、"以少总多"和"江山之助"等一系列的理... 形成于东晋的山水诗,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一个新的发展。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专门对山水诗作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如"随物宛转"、"与心徘徊"、"以少总多"和"江山之助"等一系列的理论。这些理论不仅是对当时山水诗创作的总结和概括,而且它还深刻地影响到后来的山水诗创作。并且,后来的批评家们在刘勰"物色"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意境"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物色”论 盛唐山水诗 “意境”说
下载PDF
“写实”挑战下的艺境创构——从与徐悲鸿的对照看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
3
作者 金浪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写实”作为引发“美术革命”的重要概念,不仅是徐悲鸿借以进行中国画改良的工具,也暗中构成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的起点。虽然同样对罗丹雕塑的“写实”风格盛赞有加,徐悲鸿重视的是“写实”手法,而宗白华却运用了“使物质而精神... “写实”作为引发“美术革命”的重要概念,不仅是徐悲鸿借以进行中国画改良的工具,也暗中构成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的起点。虽然同样对罗丹雕塑的“写实”风格盛赞有加,徐悲鸿重视的是“写实”手法,而宗白华却运用了“使物质而精神化”的解释思路。正是通过将此思路运用于对徐悲鸿作品的评论,宗白华开启了对中国画的理论探索,所谓“能空灵而能写实”,便是他对中国画写实原理的初步表达。在抗战“写实”强化氛围下,二者的差异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徐悲鸿把专注点从肌肉组织扩展至社会生活,提升了“写实”手法的现实主义品质,而宗白华则通过将既有思路运用于对“常人欣赏艺术的形式”的阐发,拓展了围绕文人画展开的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写实、传神、妙悟三境界的提出,标志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徐悲鸿 写实 意境论 中国画
下载PDF
唐人对意境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丽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84-87,共4页
在唐代先后曾有王昌龄、皎然、司空图分别提出"诗三境说"、"取境说"、"韵味说",从诗人的角度阐述了各自对意境营造的独到见解。另外一些诗人的诗歌理论对意境的生发也多有涉及。唐人对意境现象进行思考... 在唐代先后曾有王昌龄、皎然、司空图分别提出"诗三境说"、"取境说"、"韵味说",从诗人的角度阐述了各自对意境营造的独到见解。另外一些诗人的诗歌理论对意境的生发也多有涉及。唐人对意境现象进行思考的深度、广度以及参与研究者的数量超过古代其他任一时期,自发形成了唐代集体性参与意境学说研究的局面,从而形成了唐人对意境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集体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理论 意境说 王昌龄 皎然 司空图
下载PDF
宗白华艺术化人生观及其意境理论
5
作者 张述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90-192,共3页
运用中国传统文学中"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了宗白华艺术化人生观及其意境理论的成因:"意境"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意境审美精神源于他的人生意识和精神;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成为影响他人生观及学术... 运用中国传统文学中"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了宗白华艺术化人生观及其意境理论的成因:"意境"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意境审美精神源于他的人生意识和精神;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成为影响他人生观及学术观的最基本要素。阐述了宗白华生命艺术化、艺术生命化,能及三位一体的人生观、艺术观、美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艺术化人生观 美学观 天人合一 意境理论
下载PDF
中国传统意境理论对现代数字艺术创作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靳晶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本文针对中国现代数字艺术创作的现状,通过阐述中国传统艺术意境理论,分析现代数字艺术创作的形式和手段等,着重从与境结合,情景交融;时空拓展,虚实相生;真情实感,气韵无穷;妙悟创新,道法自然等四个方面简述了传统意境理论对现代数字艺... 本文针对中国现代数字艺术创作的现状,通过阐述中国传统艺术意境理论,分析现代数字艺术创作的形式和手段等,着重从与境结合,情景交融;时空拓展,虚实相生;真情实感,气韵无穷;妙悟创新,道法自然等四个方面简述了传统意境理论对现代数字艺术创作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 意境理论 数字艺术 启示
下载PDF
意境论的现代转换述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泽江 《唐山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7-28,共2页
在中国现代文论的发展中,王国维发掘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潜在体系,通过"意境论"对古代文论进行阐释并使之系统化;宗白华则是中国美学潜在体系的发掘者,通过"意境论"激活了一系列古老的理论范畴。他们首开了中国古代文... 在中国现代文论的发展中,王国维发掘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潜在体系,通过"意境论"对古代文论进行阐释并使之系统化;宗白华则是中国美学潜在体系的发掘者,通过"意境论"激活了一系列古老的理论范畴。他们首开了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先河,对中国现代文论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论 转换 中国 现代文论 王国维
下载PDF
论罗钢对王国维诗学的阐释与革新
8
作者 黄英如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8-81,共4页
在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语境下,众学者对王国维诗学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罗钢的见地显得独树一帜,其研究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主要对理论本身进行阐释,后期立足于跨文化语境中追寻王国维诗学的理论源头,并对当代文论的“失语... 在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语境下,众学者对王国维诗学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罗钢的见地显得独树一帜,其研究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主要对理论本身进行阐释,后期立足于跨文化语境中追寻王国维诗学的理论源头,并对当代文论的“失语症”现象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钢 王国维 境界说 意境说
下载PDF
诗话美学
9
作者 黄亦青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纵论历代诗学,有一点非常突出,即一以贯之的人本主义传统。第一部诗论专著——六朝钟嵘《诗品》发展孔子“兴观群怨”说,奠定了“诗唯性情”的理论。唐代释皎然《诗式》,从精神境界谈艺术构思:“须至难、至险,始见佳句”。同代司空图《... 纵论历代诗学,有一点非常突出,即一以贯之的人本主义传统。第一部诗论专著——六朝钟嵘《诗品》发展孔子“兴观群怨”说,奠定了“诗唯性情”的理论。唐代释皎然《诗式》,从精神境界谈艺术构思:“须至难、至险,始见佳句”。同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风格立品,是自觉美学追求的开始。宋代欧阳修作《六一诗话》,探讨诗作如何“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开拓了审美深层次。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注重诗人的修养,要求主题隐蔽“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后世研究陶、李、杜、韩、苏诸大家,更提出诗的人格精神。清末民初王国维综合神韵说、性灵说,创立“意境论”,把“真景物、真性情”作为有无意境的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诗话 人本主义传统 意境论
下载PDF
《庄子》藐姑射神人的意境论意义
10
作者 柳春蕊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31-36,共6页
《庄子.逍遥游》精心营造的神人形象是中国哲学思想向文学形象过渡的重要一环,它所揭示的文学类型意义影响深远。神人具有内圣外王的特点。在意境论意义上,内圣指向大而美的艺术风貌,神人踪迹无定的特征丰富了文学想象,使文学艺术表现... 《庄子.逍遥游》精心营造的神人形象是中国哲学思想向文学形象过渡的重要一环,它所揭示的文学类型意义影响深远。神人具有内圣外王的特点。在意境论意义上,内圣指向大而美的艺术风貌,神人踪迹无定的特征丰富了文学想象,使文学艺术表现力向幽深和邃密方向发展;外王则要求大而美的意境内涵须有现实世界的"事"经验充盈其间。用禅境或神韵来阐释意境,是理解中国古典意境论的偏隅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藐姑射山神人 意境论 李商隐 大美
下载PDF
宗白华对意境理论的拓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欧阳文风 周秋良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81,88,共8页
在继承古代意境研究的基础上,宗白华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意境理论进行了拓展:(1)深入文化核心处,从宇宙观和生命哲学的层面揭示了意境的内涵;(2)把意境的特点归结为道、舞、空白;(3)对意境创构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宗白华对意境理论... 在继承古代意境研究的基础上,宗白华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意境理论进行了拓展:(1)深入文化核心处,从宇宙观和生命哲学的层面揭示了意境的内涵;(2)把意境的特点归结为道、舞、空白;(3)对意境创构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宗白华对意境理论的拓展,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现代诗学的发展,尤其是对当代诗学,更是具有典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意境理论 意境创构 中国 诗学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意境论的本土性终结——析《姜斋诗话》中的意境理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海光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8-31,共4页
《姜斋诗话》对诗歌中的情景关系、见于言外的无穷意味等问题都有深入精微的阐述,集中体现了王夫之的诗歌意境理论。他的诗歌意境论是在合流了传统诗学的“言志”、“缘情”两派之后建构在儒学框架之中的,具有集大成意义,标志着中国传... 《姜斋诗话》对诗歌中的情景关系、见于言外的无穷意味等问题都有深入精微的阐述,集中体现了王夫之的诗歌意境理论。他的诗歌意境论是在合流了传统诗学的“言志”、“缘情”两派之后建构在儒学框架之中的,具有集大成意义,标志着中国传统诗歌意境论的本土性终结。王夫之继往,王国维开来,使意境这一古老诗歌审美范畴至今仍焕发着鲜活的生命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姜斋诗话》 诗歌意境论
下载PDF
意境美学范畴的形成
13
作者 邓承奇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主要阐释"意境"这一美学范畴的形成。第一部分讲"意境"的生成,第二部分讲"意境"说理论形成的轨迹。"意境"是建立在"意象"基础之上的,是有无、虚实、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结晶。&qu... 本文主要阐释"意境"这一美学范畴的形成。第一部分讲"意境"的生成,第二部分讲"意境"说理论形成的轨迹。"意境"是建立在"意象"基础之上的,是有无、虚实、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结晶。"意境"说始于王昌龄,继之殷璠、皎然、司空图、严羽、王夫之等,都作出了很大的理论贡献,到王国维终于得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意境说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下载PDF
论王国维的“戏曲意境”理论
14
作者 刘洋洋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0-44,共5页
王国维将意境理论引入戏曲研究中,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戏曲意境”理论。首先,“戏曲意境”理论既脱胎于中国传统意境论,又汲取西方哲学、美学思想,关注个体命运。其次,“戏曲意境”理论具有“自然”与“言外”这两重内涵,前者聚焦于艺术... 王国维将意境理论引入戏曲研究中,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戏曲意境”理论。首先,“戏曲意境”理论既脱胎于中国传统意境论,又汲取西方哲学、美学思想,关注个体命运。其次,“戏曲意境”理论具有“自然”与“言外”这两重内涵,前者聚焦于艺术真实,后者面向世界与人生的本真状态。最后,“戏曲意境”理论提升了戏曲地位,使其走出了“不登大雅之堂”的低下境地,又启迪后来学者,成为“剧诗说”等舞台表演理论的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戏曲意境”理论 《宋元戏曲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