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学从西方到中国的“理论旅行” 被引量:8
1
作者 冯宪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8-143,共6页
文艺美学作为中国独特的美学学科,近年引起了学术界特别的关注。根据赛义德关于西方现代性理论引入东方国家时的"理论旅行"的四个步骤理论,自王国维从日文转移aesthetica为"美学"开始的百年来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 文艺美学作为中国独特的美学学科,近年引起了学术界特别的关注。根据赛义德关于西方现代性理论引入东方国家时的"理论旅行"的四个步骤理论,自王国维从日文转移aesthetica为"美学"开始的百年来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文艺美学在中国的出现,有文化传统和文化接受的必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文艺美学 中国 西方现代性理论 发展
下载PDF
我国现代语文课程教材建设百年的理论跋涉 被引量:6
2
作者 顾黄初 《江苏教育研究》 2008年第8期7-13,共7页
回顾我国百年现代语文课程教材建设的历程,影响其内容和进程的因素很多。但就语文和语文教育自身而言,"理论跋涉"无疑是推动课程教材发展的巨大动力。
关键词 现代语文 课程 教材建设 理论跋涉 动力
下载PDF
“变形”记:中国早期现实主义纪录影像的意义重构(1920—1949年)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婷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44,126,共12页
本研究描述了现实主义这个术语在中国的理论旅行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两次内涵和功能的改变(本研究称之为"变形")。当"realism"在中文翻译实践中由写实主义改为现实主义之后,身处革命中国的文艺理论家和导演通过现... 本研究描述了现实主义这个术语在中国的理论旅行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两次内涵和功能的改变(本研究称之为"变形")。当"realism"在中文翻译实践中由写实主义改为现实主义之后,身处革命中国的文艺理论家和导演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来诠释中国面临的领土危机,实现他们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和想象。这是1920年至1942年间现实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变形。在第二次变形中,起源于欧洲的现实主义在进入苏联之后便被加上了"社会主义"的限定。在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现实主义纪录影像开始强调党性和意识形态的全面重建,这也意味着吸取了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现实主义开始指导纪录影像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理论旅行 纪录影像
原文传递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启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33,共8页
"结构主义"之真正跨语言跨学科跨文化的理论之旅,是当代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在不少人心目中,"结构主义"是一种学派,一种思潮。罗兰·巴尔特却不以为然。在这位法国结构主义主将看来,结构主义是... "结构主义"之真正跨语言跨学科跨文化的理论之旅,是当代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在不少人心目中,"结构主义"是一种学派,一种思潮。罗兰·巴尔特却不以为然。在这位法国结构主义主将看来,结构主义是一种建构性活动。不少人认为,"结构主义"是一种理论,一种方法。扬·穆卡若夫斯基却不以为然。以这位捷克结构主义首领之见,结构主义是一种认识论立场。在我们看来,结构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建构性活动,也不仅仅是一种认识论立场,更是一种思想范式。结构主义文论参与了20世纪"诗学范式"的建构。正是"诗学范式""阐释学范式""现象学范式""社会学范式"这四大范式彼此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对立与交锋,孕育了流派林立、学说纷呈的20世纪世界文论。看来,只有经由对结构主义文论这一思想范式的深度开采,才能直面原本就是多形态的结构主义文论,才能进入对结构主义文论的多面观,才能超越流行经年但确乎是被我们简化了的粗放式的"结构主义如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范式 理论旅行 比较诗学 再探
下载PDF
“离散”在华文(人)文学研究中的旅行 被引量:1
5
作者 颜敏 《华文文学》 2021年第1期50-63,共14页
离散在华文文学研究中的旅行过程,体现了理论术语流播的一般规律,也凸显了华文文学研究的区域差异与相互关联。由于区域间的相互借鉴与影响成为常态,术语在旅行中变得更加透明,其普遍性使用甚至带动华文世界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但离散的... 离散在华文文学研究中的旅行过程,体现了理论术语流播的一般规律,也凸显了华文文学研究的区域差异与相互关联。由于区域间的相互借鉴与影响成为常态,术语在旅行中变得更加透明,其普遍性使用甚至带动华文世界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但离散的旅行过程也是发现华文文学研究困境和问题的过程,只有强化反思意识,对离散的边界保持警觉,在实践语境中更新其运用方式,方能使之对华文文学研究与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 理论旅行 华文文学
下载PDF
巴赫金文论核心话语的中国之旅:回望与反思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启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71,共8页
巴赫金文论在中国的旅行已然历经36个春秋。在当代中国,"复调"、"多声部"、"对话"、"狂欢化"已成为文学研究的高频词,已成为有助于推进人文研究的基本话语。然而,这些话语被套用、被滥用、被&q... 巴赫金文论在中国的旅行已然历经36个春秋。在当代中国,"复调"、"多声部"、"对话"、"狂欢化"已成为文学研究的高频词,已成为有助于推进人文研究的基本话语。然而,这些话语被套用、被滥用、被"简化"、被"泛化"的现象,也并不鲜见。理论旅行途中发生的"被改写"与"被增生"状况,也在影响着理论的传播与接受。正是这些问题在召唤我们来回望与反思:面对无边界的话语征用,应如何进入有深度的理论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文论 理论旅行 当代中国 人文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