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今和歌集》与唐诗中“月”的意象之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曾峻梅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9,共5页
《古今集》中的咏月歌几乎都是叙景歌、恋歌,只有一首“羁旅歌”,即阿倍仲麻吕的“汉土见月”,也是唯一一首将“望月”与“望乡”联系在一起的作品。“三笠山明月”与日本文学中固有的月的意象不同,更接近李白望乡诗中的意象。传统的叙... 《古今集》中的咏月歌几乎都是叙景歌、恋歌,只有一首“羁旅歌”,即阿倍仲麻吕的“汉土见月”,也是唯一一首将“望月”与“望乡”联系在一起的作品。“三笠山明月”与日本文学中固有的月的意象不同,更接近李白望乡诗中的意象。传统的叙景歌以及恋歌中“待月”的意象,仍然保留了上代文学的特征,同时接纳了汉魏六朝诗中月的意象:包括清冷、寂寥的表层意象和悲愁、哀怨的深层意象。与《古今集》时代相近的唐诗,诗人们在汉魏六朝诗中月的意象中,融入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体验,创造出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表层和深层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和歌集》 “月”意象 诗歌 唐诗 日本文学
原文传递
欧阳修转益多师及其诗风渊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大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31-135,共5页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转益多师、博采众长:不仅全面师法唐代诗歌技巧,合理借鉴时辈诗人优点,还大胆吸收散文、辞赋等文体质素,形成了气格高致而平易疏畅的诗歌风格。其不同文体师法各有侧重,使其诗歌在不同的文体间又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关键词 欧阳修 唐诗 宋诗 诗歌风格
下载PDF
试论唐代书法与唐诗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3
作者 张颖炜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0-42,共3页
唐代的书法与唐诗作为两门独立的艺术各显异彩 ,延世久长 ,同时它们之间又有着实为密切的联系 ,本文就此相关问题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唐代书法艺术与唐代诗歌之联系 ;二是唐代诗人以书法为创作内容的许多篇什 ;三是书法艺术... 唐代的书法与唐诗作为两门独立的艺术各显异彩 ,延世久长 ,同时它们之间又有着实为密切的联系 ,本文就此相关问题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唐代书法艺术与唐代诗歌之联系 ;二是唐代诗人以书法为创作内容的许多篇什 ;三是书法艺术丰富了唐诗的内容以及唐诗对书法艺术的促进 ;四是唐代诸多诗人皆工书艺以及诗人书诗幅互赠 ,增进了情谊又致使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创作 唐代 诗歌 题画诗 相互关系
下载PDF
元明宗唐论与师心说的理论省思
4
作者 曹胜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24-30,共7页
元明诗学对宋诗的扬弃和对唐诗的尊重,是以理学与心学的融合作为思想支撑的。宗法盛唐的提出,是出于建构新文统的需要,而文统所强调的恢复风雅传统,使得元明诗论开始系统反思唐音的形成,其宗唐也不再如宋代那样局限于宗法盛、中、晚,而... 元明诗学对宋诗的扬弃和对唐诗的尊重,是以理学与心学的融合作为思想支撑的。宗法盛唐的提出,是出于建构新文统的需要,而文统所强调的恢复风雅传统,使得元明诗论开始系统反思唐音的形成,其宗唐也不再如宋代那样局限于宗法盛、中、晚,而是提倡以师心为本源、师古为补充,以重建新的诗歌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诗学 宗唐论 唐诗 宋诗 师心说 理学 风雅传统
下载PDF
挥斥幽愤 神游八极——李白入朝前后游仙诗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和椿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2-17,共6页
李白是唐代写游仙诗较多的诗人,其游仙诗继承了魏晋游仙诗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前人注意到李白游仙诗内容广泛,其意大都与政治失意、内心抑郁、忧愤难平有关。但如结合李白生平际遇研究便会发现,诗人不同的生活时期,其出处去就生活际遇的... 李白是唐代写游仙诗较多的诗人,其游仙诗继承了魏晋游仙诗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前人注意到李白游仙诗内容广泛,其意大都与政治失意、内心抑郁、忧愤难平有关。但如结合李白生平际遇研究便会发现,诗人不同的生活时期,其出处去就生活际遇的不同,其游仙诗的题旨与所抒发的感情仍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游仙诗 魏晋 唐诗
下载PDF
唐诗与日本和歌
6
作者 李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63-64,共2页
从唐贞观四年起,日本就向唐朝派遣唐使大规模输入中国文化,唐诗就是从那时起传入日本。日本文化发展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史,而这交流史的一部分就是唐诗的接受史。所以,日本文学中很重要的一种诗歌形式——和歌的发展... 从唐贞观四年起,日本就向唐朝派遣唐使大规模输入中国文化,唐诗就是从那时起传入日本。日本文化发展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史,而这交流史的一部分就是唐诗的接受史。所以,日本文学中很重要的一种诗歌形式——和歌的发展,也离不开唐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汉诗 和歌 接受
下载PDF
开朗流畅,含思婉转——刘禹锡《竹枝词》(两首)赏析
7
作者 廖文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49-50,共2页
刘禹锡的《竹枝词》以诗人创作之特色,还民歌艺术之本位,于唐诗中别开生面。
关键词 刘禹锡 唐诗 鉴赏
下载PDF
唐诗中的“凤凰台”
8
作者 张承宗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42-44,66,共4页
凤凰台是南京著名古迹,其故址在南朝都城建康,因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脍炙人口,流传千古,而声名远播。由于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凤凰历来被视为祥瑞,所以建有凤凰台的地方亦非一处。唐代以后,文人题咏凤凰台的作品,依然层... 凤凰台是南京著名古迹,其故址在南朝都城建康,因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脍炙人口,流传千古,而声名远播。由于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凤凰历来被视为祥瑞,所以建有凤凰台的地方亦非一处。唐代以后,文人题咏凤凰台的作品,依然层出不穷。凤凰台作为南京的六朝古迹,在历代各地的凤凰台中影响最大。江苏省的文史工作者,尤其是南京市的文史专家,有责任加强对凤凰台的研究。令人振奋的是,南京最近在探索凤凰台遗址的考古工作中取得了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凤凰台 古迹
下载PDF
读林东海先生《唐人律诗精华》札记
9
作者 苏爱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76-77,87,共3页
诗无达诂。唐诗流传既广,注者比肩。今人林东海先生《唐人律诗精华》一书采撷唐代律诗名篇详加注释,潜心静览,受益良多。学习之余,多有启发。特就其中5首诗个别词句的解读问题,与林先生商榷,提出笔者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 唐诗 解读 商榷 林东海
下载PDF
略论唐诗处理史料的技巧
10
作者 张彦 《钦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3-37,共5页
唐代诗人继承了唐前诗歌加工历史素材的手法,掌握了将史与诗融合的有效方式,或按史书所载史料提炼历史素材,或超越史书史料生发想象。善于选择浓缩式想象、联缀式想象、填充式想象、换位式想象、虚构式想象等处理历史素材的诗歌想象技巧... 唐代诗人继承了唐前诗歌加工历史素材的手法,掌握了将史与诗融合的有效方式,或按史书所载史料提炼历史素材,或超越史书史料生发想象。善于选择浓缩式想象、联缀式想象、填充式想象、换位式想象、虚构式想象等处理历史素材的诗歌想象技巧,对史料进行细微的剪裁、加工,创造出诗歌的历史意象及历史情境。这体现了唐诗在文体方面融合历史的多样性技巧探索,证明唐代诗人大大超越了他们的前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想象 历史 技巧
下载PDF
梁玙墓志与唐进士科试杂文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铁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38,共6页
早在武后垂拱二年,已出现进士科试杂文用一诗一赋的例子,这比起清徐松所考,往前推移了48年;徐松关于“按杂文两首,谓箴铭论表之类”的说法,缺少事实根据,难以成立;由徐松的说法引出的关于唐诗繁荣与进士科以诗赋取士之关系的结论,尚有... 早在武后垂拱二年,已出现进士科试杂文用一诗一赋的例子,这比起清徐松所考,往前推移了48年;徐松关于“按杂文两首,谓箴铭论表之类”的说法,缺少事实根据,难以成立;由徐松的说法引出的关于唐诗繁荣与进士科以诗赋取士之关系的结论,尚有可商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进士科 试杂文 唐诗的繁荣
原文传递
唐宋诗分题材研究与构想——以考古诗、邸报诗及类分意识为中心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文凡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5-111,共7页
唐宋诗歌题材不但具有社会学意义,更具有美学意义。研究它能够显示唐宋诗重要题材的产生、发展、演进的源流及其文化轨迹,揭示唐宋诗题材之间的异同与联系,重现在唐宋文化背景下诗人对诗歌题材所进行的文化选择的心理脉络。通过对唐宋... 唐宋诗歌题材不但具有社会学意义,更具有美学意义。研究它能够显示唐宋诗重要题材的产生、发展、演进的源流及其文化轨迹,揭示唐宋诗题材之间的异同与联系,重现在唐宋文化背景下诗人对诗歌题材所进行的文化选择的心理脉络。通过对唐宋各类诗歌的开掘,能更深入地揭示唐宋诗的本质特征,为唐宋诗的研究提供新的开拓与转换视角,使整个唐宋诗研究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更高、更新和更富于概括性的层次。特别有利于说明唐宋诗以最宽广的渠道通向社会生活的主潮,同时还有利于说明文化选择方式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 分题材 石鼓文考古诗 邸报诗 类分意识 研究构想
下载PDF
明代唐诗选本与“唐无五言古诗”之争 被引量:4
13
作者 岳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明代选家以选本的方式标举诗学观念、参与论争,通过对格调派、竟陵派等诗学流派的代表性选本的分析,可以见出陈子昂、韦应物、储光羲、王维、杜甫等唐代诗人五言古诗的选录和评点,是围绕李攀龙"唐无五言古诗"说的诗学论争中... 明代选家以选本的方式标举诗学观念、参与论争,通过对格调派、竟陵派等诗学流派的代表性选本的分析,可以见出陈子昂、韦应物、储光羲、王维、杜甫等唐代诗人五言古诗的选录和评点,是围绕李攀龙"唐无五言古诗"说的诗学论争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唐古与汉魏古诗的关系、唐古的接受和认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批评意义和学术价值,且对清代选本和诗学批评产生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选本 五言古诗 竟陵 格调
下载PDF
王渔洋《十种唐诗选》选诗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宝强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4-48,共5页
"清初诗宗"王士禛《十种唐诗选》是依据他人选本(主要是唐人唐诗选本)删纂而成的一部综合性唐诗选本。在康熙四十七年该选便已"风行天下、供不应求",由于四库馆臣的偏见,该选逐渐被后世忽视。《十种唐诗选》价值巨... "清初诗宗"王士禛《十种唐诗选》是依据他人选本(主要是唐人唐诗选本)删纂而成的一部综合性唐诗选本。在康熙四十七年该选便已"风行天下、供不应求",由于四库馆臣的偏见,该选逐渐被后世忽视。《十种唐诗选》价值巨大,在选诗上也有鲜明特征。该选对唐人唐诗选本的选录略重于对(蜀)韦谷、(宋)姚铉两人选本的选录,对古体诗的选录略重于对近体诗的选录。整体上体现出王渔洋高超的鉴别能力,也反映出王渔洋自我的鉴定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渔洋 《十种唐诗选》 选诗特征
下载PDF
唐代《柘枝大曲》形态解析——以唐代两篇诗赋为例
15
作者 刘莉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28,共5页
大曲是歌、舞、乐综合的艺术形式。在大量描写柘枝舞的唐代诗词歌赋中,以沈亚之的《柘枝舞赋》和卢肇的《湖南观双柘枝舞赋》这两篇对柘枝大曲的描写最为详尽。虽是文学作品,但诗人以直观的语句、纪实的叙述,为世人呈现出了柘枝舞作为... 大曲是歌、舞、乐综合的艺术形式。在大量描写柘枝舞的唐代诗词歌赋中,以沈亚之的《柘枝舞赋》和卢肇的《湖南观双柘枝舞赋》这两篇对柘枝大曲的描写最为详尽。虽是文学作品,但诗人以直观的语句、纪实的叙述,为世人呈现出了柘枝舞作为大曲艺术独特的表演风貌。且二赋均为作者亲自观演后所记之实录,而非转述他人文字,在时效性和直观性上都是较为可靠的。因此,以这两篇诗赋为案例和论据,来分析唐代柘枝舞和柘枝大曲的结构形态,是具备一定可行性的。本文从唐代柘枝大曲的结构入手,通过对沈、卢二赋所作之个案解析,以求能初步还原唐代柘枝舞和柘枝大曲的表演形态以及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枝舞 柘枝大曲 柘枝舞赋
原文传递
题李攀龙编《唐诗选》五言古诗的编选特色
16
作者 许建业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3-31,共9页
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的诗歌选本风行天下,争议亦极大。但事实上,不少批评意见很大可能来自不同的观照——《古今诗删》选唐部分和《唐诗选》——这两部题署李攀龙编选的唐诗选本。本文尝试透过《古今诗删》和《唐诗选》对唐人五言古诗... 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的诗歌选本风行天下,争议亦极大。但事实上,不少批评意见很大可能来自不同的观照——《古今诗删》选唐部分和《唐诗选》——这两部题署李攀龙编选的唐诗选本。本文尝试透过《古今诗删》和《唐诗选》对唐人五言古诗的选取,分辨出二选所反映出的互异的审美理想。由是学界公认为伪书的《唐诗选》,在明清之际已因"李攀龙"之名、《选唐诗序》之文,而独自建构出有别于《古今诗删》的"唐诗正典"。明清不少李攀龙选诗的相关讨论实际是以《唐诗选》为根本,在晚明清初的诗学讨论与选本接受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攀龙 《唐诗选》 《古今诗删》 唐诗正典
下载PDF
半山诗与晚唐诗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65,共5页
王安石的前期诗歌直越发露而后期诗歌深婉含蓄,这种诗风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与晚唐诗的影响有关。王安石的绝句以婉丽精工著称,师法晚唐诗又有所新变,在继承唐诗的同时也显现出了宋诗自身的特质。
关键词 王安石 晚唐诗 绝句
下载PDF
杨时“三唐”说辩误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艳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125,共6页
元代王构《修辞鉴衡》卷一"诗评"多辑录宋人诗话、文集及杂记等,并在每条之下注明出处。其中有一条:"诗自河梁之后,诗之变,至唐而止。元和之诗极盛。诗有盛唐、中唐、晚唐。五代陋矣。"其下出处已佚。在以往关于唐... 元代王构《修辞鉴衡》卷一"诗评"多辑录宋人诗话、文集及杂记等,并在每条之下注明出处。其中有一条:"诗自河梁之后,诗之变,至唐而止。元和之诗极盛。诗有盛唐、中唐、晚唐。五代陋矣。"其下出处已佚。在以往关于唐诗分期的讨论中,这一记载一直被当作重要材料引用,多数学者认为这段话出自北宋杨时。而通过对《龟山先生语录》《修辞鉴衡》《对床夜语》《唐诗三体家法序》等的考察及其他材料的分析,可以确定这段话实际上出自南宋周弼而非杨时。这一结论亦可补足《修辞鉴衡》中"诗体之变"一条之下的佚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三唐”说 《修辞鉴衡》 周弼
下载PDF
初盛唐诗歌新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辉斌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4-18,共5页
文章着眼于文献学的角度,对初盛唐诗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有关诗歌,或系年,或笺释,提出了一系列有别于前哲时贤的看法与意见,有利于对唐诗的全面认识与把握。
关键词 初盛唐 诗歌 笺释 辨订
下载PDF
唐代文献举偶——高适赠答诗中之李八李少府推测
20
作者 李云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99-101,共3页
本文从今存高适二百余篇诗作中,找出早年赠答诗作五首,推测诗题所称之李八、李少府应即盛唐时期大诗人李颀,从而为探讨高、李二人的交往与生平系年提出一种新的佐证。
关键词 推测 少府 高适 赠答诗 文献 唐代 盛唐时期 诗作 诗题 李颀 诗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