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土文献与二十一世纪的文学史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姚小鸥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21-24,共4页
文学史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趑趄不前 ,有它深刻的学术史内部原因。这就是在中国文学研究中缺乏通过内部更新来求取进步。在中国历史上 ,取用新材料以使学术得以更新和发展 ,是一个带有规律的现象。在王国维归纳的二十世纪五类新发现中 ... 文学史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趑趄不前 ,有它深刻的学术史内部原因。这就是在中国文学研究中缺乏通过内部更新来求取进步。在中国历史上 ,取用新材料以使学术得以更新和发展 ,是一个带有规律的现象。在王国维归纳的二十世纪五类新发现中 ,除内阁档案外 ,殷虚甲骨、敦煌文献、汉晋木简与中国境内之外族遗文都可归属于出土文献之列。二十世纪对学术有重大贡献的杰出学者 ,全都既注意出土文献 ,又对传统文献有精深的研究。出土文献及其研究在二十世纪学术研究的许多重要进展中 ,尤其是学术个案的解决方面 ,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们是提倡重视出土文献 ,并不是说主张放松在文学史研究领域里的理论探索。文献与理论两者不可偏废 ,但文献是基础 ,尤其就目前情况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文学史研究 21世纪 中国 乐府文学
下载PDF
从“社会动态”视角研究俄罗斯文学史
2
作者 冯玉律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6-70,共5页
文学现象包含社会学的因素。在研究文学现象时,既要重视作品文本的研究,也要注意宏观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文学艺术的“社会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辩证统一,从而描绘出一幅完整、生动的文学史图画。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文化语境 社会动态 文学声望 俄罗斯
原文传递
经典阅读对文学史研究的意义
3
作者 姚亮 韩莹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40-42,75,共4页
人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以审美性、原创性、社会性等标准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有助于实现高效、高质量的阅读。经典阅读在文学史研究中的体现主要为经典文本的确立,经典作品蕴含的时代精神以及经典作品之间的时代传承关系... 人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以审美性、原创性、社会性等标准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有助于实现高效、高质量的阅读。经典阅读在文学史研究中的体现主要为经典文本的确立,经典作品蕴含的时代精神以及经典作品之间的时代传承关系。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树立起文学史的审美意识并建立文学史观。因此,在文学史研究中加强经典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阅读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观
下载PDF
王世贞与明代书牍总集
4
作者 陈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在明中后期书牍批评与结集等活动中,王世贞深入参与了文体学、文学史述、当代作家作品等领域的批评实践,成果斐然,影响深远。简而言之,首先,王世贞既重视传统文体观念的继承,又重视文体观念的当代新变,形成了自我特色的批评话语与审美... 在明中后期书牍批评与结集等活动中,王世贞深入参与了文体学、文学史述、当代作家作品等领域的批评实践,成果斐然,影响深远。简而言之,首先,王世贞既重视传统文体观念的继承,又重视文体观念的当代新变,形成了自我特色的批评话语与审美标举。其次,王世贞以“文体复杂性”与“文本变异”为特点的唐前书牍文学史述,树立了此领域公认的学术范式;以“小言化”“抒情化”“散体化”为原则的唐宋书牍文学史述,填补了此领域的学术空白。复次,王世贞以当代作家作品为中心的系列活动,凝聚了其对当代书牍创作发展的多元思考,亦反映了后七子渐衰时代文坛发展的微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明代书牍总集 文体论 文学史研究 文坛互动
下载PDF
从理论诗学到文学史研究——关于俄国形式主义的再思考
5
作者 杨冬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8-73,共6页
俄国形式主义是十月革命前后出现的一个文学批评流派。从历史维度来追寻俄国形式主义的演变轨迹,揭示其从理论诗学到文学史研究的内在发展逻辑,不仅有助于我们澄清某些理解上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和评价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得失。
关键词 俄国形式主义 理论诗学 诗歌研究 小说研究 文学史研究
下载PDF
《布依族文学史》的编撰研究
6
作者 唐震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24-327,共4页
分析了《布依族文学史》的成书源流、编撰体例原则、文学史分期、作品分类以及编者的文学史观等问题。《布依族文学史》是对前期两部同名文学史的综合,对布依族从古至今的文学历史进行一次梳理,从口头文学到近现代的作家书面文学,编者... 分析了《布依族文学史》的成书源流、编撰体例原则、文学史分期、作品分类以及编者的文学史观等问题。《布依族文学史》是对前期两部同名文学史的综合,对布依族从古至今的文学历史进行一次梳理,从口头文学到近现代的作家书面文学,编者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文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文学史 布依族 文学史研究
下载PDF
从文学史研究到学术史创构——黄修己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贡献
7
作者 刘进才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44-53,共10页
论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黄修己先生从作家研究和文学思潮研究起步,到独立的文学史著述进而到学术史整理这一宏阔的的学术研究理路,指出其实证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研究精神,总结了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独特贡献,认为其不断修订与自我超... 论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黄修己先生从作家研究和文学思潮研究起步,到独立的文学史著述进而到学术史整理这一宏阔的的学术研究理路,指出其实证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研究精神,总结了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独特贡献,认为其不断修订与自我超越的学术研究心态在当下普遍浮躁的学术语境中值得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学术史创构 现代文学学科 科学精神 实证研究
下载PDF
蒂尼亚诺夫与被重估的俄罗斯形式论学派——从《语言与文学研究诸问题》一文谈起
8
作者 孙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9-114,共6页
《语言与文学研究诸问题》是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后期的一份理论纲领。从现代斯拉夫文论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份纲领的意义在于它召唤出布拉格语言学小组提纲,推动了早期结构主义文学研究思想的产生;从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内部走势来看,这份... 《语言与文学研究诸问题》是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后期的一份理论纲领。从现代斯拉夫文论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份纲领的意义在于它召唤出布拉格语言学小组提纲,推动了早期结构主义文学研究思想的产生;从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内部走势来看,这份纲领是"新奥波雅兹"的复兴宣言,代表了其暗潮涌动的新型形式论方法,预示文学史研究将成为新导向。细察这份纲领的主要思想,其理论架构正是基于蒂尼亚诺夫的"文学演变"思想和"言语取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与文学研究诸问题》 蒂尼亚诺夫 文学史研究 言语取向
原文传递
1987—1997年穆旦研究述评
9
作者 肖柳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1-56,62,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发现穆旦"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纪念穆旦逝世的两部文集分别于1987年和1997年出版,并成为穆旦研究的重要事件。文章以这两部文集的出版年份为界,进行追溯性的回顾,在梳理穆旦研究之历时性特...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发现穆旦"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纪念穆旦逝世的两部文集分别于1987年和1997年出版,并成为穆旦研究的重要事件。文章以这两部文集的出版年份为界,进行追溯性的回顾,在梳理穆旦研究之历时性特征的同时,也总结了穆旦研究的共时性问题。这一时期的穆旦研究主要集中在九叶诗派等的群体性研究、具体作品分析和文学史研究上,其中在探讨穆旦的文学史地位时存在"拔高"现象。此外,穆旦研究还有许多盲点有待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群体性研究 个体性研究 文学史研究
下载PDF
叙事传统与中古史传文本的文学史研究意义
10
作者 田恩铭 沈文凡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48-54,共7页
本文以如何面对传统为议题,探讨史传文本的文学史研究意义。在传统文学史学的谱系里,史传文本是文学观念的一个风向标。史家采摭诗文入传提示我们,传记文本自身除了具有文学价值以外,还具有文学史和文学观念史层面上的研究价值。史传中... 本文以如何面对传统为议题,探讨史传文本的文学史研究意义。在传统文学史学的谱系里,史传文本是文学观念的一个风向标。史家采摭诗文入传提示我们,传记文本自身除了具有文学价值以外,还具有文学史和文学观念史层面上的研究价值。史传中的文学史图景渐次清晰,文学史家本着当代书写理念的某一种叙事话语可以从中采撷资源展开重构,文学图谱就会愈加清晰,在文学传播场域中也会渐次形成新的书写维度。在文学考古中如何重绘中国文学地图成为一项学术使命,只是这里的"重绘"很难复现过去的文学图景,只是以现代学人的学术理念来更新既有的文学史图景,文学地图的重绘是学术全球化视野下的必然选择,也能够体现出重绘者的叙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传统 中古 史传文本 文学史研究
下载PDF
学术道路自述
11
作者 许怀中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72-77,共6页
回顾几十年来学术研究的道路,开始把鲁迅研究以专著形式系列化。这里的系列,只能说是“小系”,而不是“大系”。在这基础上,扩大研究领域,撰写关于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论著,同时进行散文创作,出版几本散文集。学术界的前... 回顾几十年来学术研究的道路,开始把鲁迅研究以专著形式系列化。这里的系列,只能说是“小系”,而不是“大系”。在这基础上,扩大研究领域,撰写关于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论著,同时进行散文创作,出版几本散文集。学术界的前辈、同辈、后辈的学者,在著作和文章中对我的论著、作品,进行热情的评论、分析,至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史研究 治学方击 资料收集 宏观把握 理论概括 稳中求新
下载PDF
文学史书写分期问题浅论——以魏晋南北朝为例
12
作者 任慧 秦惠娟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38-41,共4页
文学史家对文学发展进行书写是中国固有之传统,然而面对现代西方学科体系的冲击,在文学史书写首要面对的分期问题上,虽然十分重视却屡现困惑。其实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沈约、钟嵘、檀道鸾为代表的文学史家在充分尊重文学自身发展规律... 文学史家对文学发展进行书写是中国固有之传统,然而面对现代西方学科体系的冲击,在文学史书写首要面对的分期问题上,虽然十分重视却屡现困惑。其实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沈约、钟嵘、檀道鸾为代表的文学史家在充分尊重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辅以时间发展(王朝更迭)为序,作为分期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当今文学史书写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分期 文学史学 魏晋南北朝
下载PDF
朱希祖与1920年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现代转型
13
作者 沈阅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3期88-98,共11页
自文学革命始,朱希祖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开始由传统转向现代,具体表现为文学观念由泛至纯、文学史观由退化转为进化、文学史研究方法趋于科学化。然受制于文学革命的话语霸权,其现代纯文学观的建构未经严密充分的学理论证,对进化史观与实... 自文学革命始,朱希祖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开始由传统转向现代,具体表现为文学观念由泛至纯、文学史观由退化转为进化、文学史研究方法趋于科学化。然受制于文学革命的话语霸权,其现代纯文学观的建构未经严密充分的学理论证,对进化史观与实证方法在文学史研究中的适用性与合理性亦缺乏缜密思考。故其文学史研究在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误判与武断。全面考察朱希祖文学史研究现代转型的表征与其偏失,有助于我们直观深入地认识1920年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现代转型的整体面貌及其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研究 现代转型 朱希祖 文学革命
下载PDF
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现代转型——以王国维、胡适为中心
14
作者 范瑞雪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0-125,共6页
20世纪初期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起步与转型阶段。作为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史研究学者,王国维与胡适在纯文学观念、文学史观及文学史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在文化立场、学术背景与治学路径的个体差异... 20世纪初期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起步与转型阶段。作为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史研究学者,王国维与胡适在纯文学观念、文学史观及文学史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在文化立场、学术背景与治学路径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中西碰撞、新旧冲突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文学史研究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必然境遇。从这一意义上说,王国维与胡适在文学史研究上的差异,呈现出中国文学史研究现代化进程的某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胡适 中国文学史研究 现代转型
下载PDF
文化生态学: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新理路
15
作者 李钧 《枣庄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7-73,共7页
通过对既有文学史写作理论的梳理整合,尝试建构"文化生态学"这一文学史研究的新型理论框架;并以"文化生态学"为指导,对1927~1937年间原生态的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五副面孔"进行个案分析,从而为现代中国文... 通过对既有文学史写作理论的梳理整合,尝试建构"文化生态学"这一文学史研究的新型理论框架;并以"文化生态学"为指导,对1927~1937年间原生态的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五副面孔"进行个案分析,从而为现代中国文学史写作提供一种新的实践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文学 中国 理论框架 个案分析 现代性 写作 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