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汉画看古代雷神形象的演变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明丽 牛天伟 《中原文物》 2002年第4期55-59,共5页
在我国的山东、江苏及河南等地的汉画中都曾发现过不少雷神画像 ,有兽形之雷神、人兽合体之雷神 ,以及肩生羽翼之雷神等 ,从这些形象生动而又神态各异的画像中 ,我们足以窥见到古代雷神形象那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演变轨迹。
关键词 汉画 中都 画像 古代 历史演变 发现
原文传递
阴阳五行思维模式与南阳汉画 被引量:4
2
作者 赤银中 张朝霞 《中原文物》 2002年第3期52-55,共4页
两汉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对南阳汉画产生重要影响 。
关键词 南阳汉画 两汉 汉画像 艺术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 具体表现 思维模式
原文传递
汉代画像石中的启门图图式浅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樊睿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5,76,共7页
启门图,尤其是常见的妇人启门图一直是广大学者津津乐道的研究题材;而汉代作为启门和妇人启门图像的滥觞,对这一时期相关图像意义及其表现图式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的考古资料表明,启门图随着地区、时间的变迁,意义有着不同的侧重... 启门图,尤其是常见的妇人启门图一直是广大学者津津乐道的研究题材;而汉代作为启门和妇人启门图像的滥觞,对这一时期相关图像意义及其表现图式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的考古资料表明,启门图随着地区、时间的变迁,意义有着不同的侧重,图像也在元素的不断重新组合中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启门图源于生活,虽主要发挥着沟通世俗世界和身后世界的桥梁作用,但实际和虚拟两种意义却都得以延续,并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了不同的图式,也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成为后世启门图传承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门图 汉画像石 图式 生死观
原文传递
汉画像石中虎造型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李梦琦 董海斌 赵新平 《设计》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基于汉画像石虎造型的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汉画像石中虎造型形态特征、线条特征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归纳梳理,综合运用元素提取法、风格沿用法、元素转译等设计方法。设计出了《瑞兽福虎》系列纹样及文创产品。在设计... 基于汉画像石虎造型的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汉画像石中虎造型形态特征、线条特征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归纳梳理,综合运用元素提取法、风格沿用法、元素转译等设计方法。设计出了《瑞兽福虎》系列纹样及文创产品。在设计案例中验证了研究思路的可行性,实现了汉画像石虎造型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提出设计者在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时,不仅要了解产品的功能,同时也要兼顾产品与文化内涵间桥梁的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虎造型 造型提取 文化创意产品 创新设计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石动物形象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剑丽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6期17-18,共2页
南阳汉画像石动物形象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寓意,反映了汉代人的社会文化生活和信仰。
关键词 南阳 汉画像石 动物形象 文化意蕴 社会文化生活 石刻
下载PDF
阴阳思想在汉代画像石上的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凌 凌皆兵 李建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2002年第2期10-12,共3页
阴阳思想在两汉时期极为流行 ,在汉代画像石上主要表现在日月画像、伏羲女娲画像、星辰画像、社会生活画像、西王母东王公画像等五种画像上。它既有朴素的辩证法认识论的价值一面 ,也有神学、谶纬迷信合流的荒诞一面。研究阴阳思想在汉... 阴阳思想在两汉时期极为流行 ,在汉代画像石上主要表现在日月画像、伏羲女娲画像、星辰画像、社会生活画像、西王母东王公画像等五种画像上。它既有朴素的辩证法认识论的价值一面 ,也有神学、谶纬迷信合流的荒诞一面。研究阴阳思想在汉代画像石中的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阴阳思想 价值
下载PDF
从汉画像看汉代舞蹈的综艺形式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4,共5页
本文主要以山东汉画像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像学分析了汉代舞蹈的交融状态,剥离出这种状态中的五种基本形式:鼓吹、跳丸、叠案、都卢寻橦、舞象,阐述了汉代舞蹈综艺性的构成方式。
关键词 汉画像 汉代舞蹈 综艺形式
原文传递
论汉画像的写意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辉 董永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85,共5页
写意,是我国自唐宋元三代以来所形成的中国画的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和特征。汉画像的写意性,则源于先秦时期的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表现出含蓄、内敛的倾向;在艺术上,以最简洁的绘画语言,刻画出物象的形神,追求质朴之美。正是由于这种传... 写意,是我国自唐宋元三代以来所形成的中国画的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和特征。汉画像的写意性,则源于先秦时期的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表现出含蓄、内敛的倾向;在艺术上,以最简洁的绘画语言,刻画出物象的形神,追求质朴之美。正是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积淀,汉画像的具体艺术手段与特色为:第一,线为汉画像最主要的表现手段,线条洗练且每一条线都充满了生命力;第二,汉画像重形似,更注重神似;这也为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和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提供了准备和依据;第三,运用现实和想象、写实与夸张相统一的手法,使写实的汉画蕴含着且鲜明地表现出其写意性;第四,造型准确生动,形象概括、粗犷。以少胜多,虚实相生。汉画像的写意性,对我国后来的美术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写意性 传统思想 传承
下载PDF
汉画体现的阴阳和谐理念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617-621,共5页
阴阳和谐为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们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天地万物"负阴而抱阳",并且对应统一,和谐促成万物发展变化。在阴阳谶纬迷信盛行的汉代,阴阳和谐成为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这种理念在汉画中表现... 阴阳和谐为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们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天地万物"负阴而抱阳",并且对应统一,和谐促成万物发展变化。在阴阳谶纬迷信盛行的汉代,阴阳和谐成为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这种理念在汉画中表现得尤为凸显,对于当今处理天、地、人的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繁荣文化,发展经济也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阴阳和谐 理念 价值
下载PDF
论汉画中的妇女形象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文平 孙金会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2002年第2期5-9,共5页
汉代画像石 (砖 )有大量的表现汉代妇女生活的画像 ,主要有神话传说中的妇女形象、贵族妇女形象、劳动妇女形象、历史故事中的妇女形象、侍女形象、乐舞百戏中的艺伎形象六种类型 ,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汉代妇女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地位。
关键词 汉画 妇女 形象
下载PDF
汉画像石鱼图像的象征意义
11
作者 石越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10-115,共6页
汉画像石的图像内容丰富多彩,鱼图像在汉画像石中经常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反映出鱼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表现着不同的功能。主要分为两种功能,即现实功能、意识功能。现实功能包括食用、娱乐、经济和祭祀;意识功能包括求... 汉画像石的图像内容丰富多彩,鱼图像在汉画像石中经常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反映出鱼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表现着不同的功能。主要分为两种功能,即现实功能、意识功能。现实功能包括食用、娱乐、经济和祭祀;意识功能包括求雨、繁衍生息、升仙和象征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汉画像石 石鱼图像 象征意义 内涵
下载PDF
陕北汉画像石“铺陈美”艺术特色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丽文 杨希 《榆林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2-55,共4页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两汉时期尤其是东汉时期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虽然是一种民间工匠的集体艺术创造,但她同样折射出汉代的时代精神。铺陈美则是汉代艺术共同的美学风格,也是汉代画像石,包括陕北汉代画像石突出审美特色。以铺陈美的艺术风...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两汉时期尤其是东汉时期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虽然是一种民间工匠的集体艺术创造,但她同样折射出汉代的时代精神。铺陈美则是汉代艺术共同的美学风格,也是汉代画像石,包括陕北汉代画像石突出审美特色。以铺陈美的艺术风格,汉代画像石反映了汉代人共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深刻地表现了汉代艺术整体的美学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画像石 铺陈美 艺术特色
下载PDF
汉画像石的平面装饰方法简析
13
作者 韩冰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88,共4页
汉画像石是建筑构件,其形体的外表呈现平面状,它决定了画像存在形式,使汉画像石呈现平面装饰的特征。本文试图从雕刻技法、图形运用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来研究汉画像石的平面装饰方法,探讨汉画像石形成的平面装饰形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平面装饰 艺术表现
原文传递
论谶纬思想与汉画像之关系
14
作者 罗建新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6-19,共4页
谶纬思想与汉画像间存在着双向关系。一方面,谶纬思想影响汉画像的题材,使得其中大量出现祥瑞、灾异、神仙等内容;另一方面,汉画像也能昭显谶纬的发展历程: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前期,汉画像中的谶纬内容由少量的装饰性存在而逐渐发展为众多... 谶纬思想与汉画像间存在着双向关系。一方面,谶纬思想影响汉画像的题材,使得其中大量出现祥瑞、灾异、神仙等内容;另一方面,汉画像也能昭显谶纬的发展历程: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前期,汉画像中的谶纬内容由少量的装饰性存在而逐渐发展为众多的主要表现对象,谶纬在此期间亦由萌生而渐趋发展;到了东汉中期,谶纬题材的汉画像数量在整个汉画像中占三分之一多,且涉及范围广泛,在墓葬中所处位置重要,与之相应,谶纬亦进入兴盛期;迨至东汉晚期,谶纬题材之汉画像较为罕见,而谶纬亦渐趋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思想 汉画像 双向关系
下载PDF
汉画像的艺术
15
作者 朱志荣 《中国美学研究》 2019年第2期263-278,288,共17页
汉画像是汉朝各类艺术呈现的二维图像的总称,尤以画像石、砖为主。汉画像主要作为祭祀性丧葬艺术,大都雕刻在墓室和祠堂中。内容上,它包含着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呈现以及对死后世界的设计,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日常生活、乐舞百戏、战争... 汉画像是汉朝各类艺术呈现的二维图像的总称,尤以画像石、砖为主。汉画像主要作为祭祀性丧葬艺术,大都雕刻在墓室和祠堂中。内容上,它包含着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呈现以及对死后世界的设计,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日常生活、乐舞百戏、战争场景和祥瑞图景等题材,部分有榜题。汉画像中的原始信仰及其楚文化因素呈现了神话意象、生活意象、天地意象等内容,突出了隐喻和象征的表现手法。它主要借助阴线刻、凹面线刻、凸面线刻、减地平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等技法,并用横式、竖式和鸟瞰式等构图方式,表现了古朴壮丽,深沉雄大,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是中国与西亚乃至印度、埃及、希腊罗马等域外文化艺术交流的优秀成果。汉画像对后世的国画和雕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丧葬艺术 原始信仰 意象 古朴
原文传递
浅析徐州汉画像石的“意象”造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瑞芹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徐州汉画像石作为汉墓壁画的一种形式,通过稚拙的外在“象”体现出内在的象征性的“意”之美。它的“意象”造型特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来源于对生活本质性的理解,是民众在劳动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其大巧若拙的形象和简约的表现手法体现... 徐州汉画像石作为汉墓壁画的一种形式,通过稚拙的外在“象”体现出内在的象征性的“意”之美。它的“意象”造型特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来源于对生活本质性的理解,是民众在劳动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其大巧若拙的形象和简约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一种淳朴的精神观念,这种创造意识和审美趣味,正是现代公众审美需求中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汉画像石 “意象” 造型 民间
下载PDF
论汉代画像石的装饰图案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立君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汉代画像石的装饰图案最为显著的特征体现在其边框装饰、基底纹样和一些以雕刻各种装饰纹样为主的画面上。这些装饰图案不完全是为了美观,其背后隐含着汉代人的升仙和追求吉祥如意、美化理想生活等民俗思想、寓意和忠孝观念、厚葬风气等。
关键词 汉代画像石 装饰图案 设计
原文传递
山东滕州新发现佛教内容汉画像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浒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90,共6页
山东滕州汉画像石馆藏有一块疑似早期佛教内容的汉画像石。本文通过对其图像志的分析,结合山东地区其他汉画像材料,并将其放置在汉代佛教初传中国的视野中,将其初步定为"胡人礼佛"题材的汉画像石。这一图像与同时期犍陀罗美术... 山东滕州汉画像石馆藏有一块疑似早期佛教内容的汉画像石。本文通过对其图像志的分析,结合山东地区其他汉画像材料,并将其放置在汉代佛教初传中国的视野中,将其初步定为"胡人礼佛"题材的汉画像石。这一图像与同时期犍陀罗美术中"梵天劝请"佛传故事图像形成可供对比研究的序列,代表了早期佛教与中国本土神仙信仰和儒家信仰在鲁南地区的碰撞和融合,对研究早期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滕州 汉画像石 胡人 佛教
原文传递
略论汉代砖石画像中的军礼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二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3-36,共4页
汉代军礼题材的画像砖石主要有献俘、射猎、貙刘阅兵之礼,以及作为车马出行的军人前驱、后殿和军乐等军礼仪仗。这类题材的汉画虽然不多,却能够与史料互证,同时汉画对军礼内容的详细描绘也弥补了正史记载的不足。
关键词 汉画 军礼 貙刘 军乐
下载PDF
汉代天文观念与汉画像“太一”图式 被引量:2
20
作者 顾颖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37-142,共6页
汉画像是把复杂的世界加以抽象进而转变成为一个可以被视觉感知的视觉图像符号。汉代的谶纬思想对汉画像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汉画像的大量出土,这一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从中可以发现,汉画像的共同母题会形成一个基本的图式... 汉画像是把复杂的世界加以抽象进而转变成为一个可以被视觉感知的视觉图像符号。汉代的谶纬思想对汉画像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汉画像的大量出土,这一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从中可以发现,汉画像的共同母题会形成一个基本的图式,而其中的"太一"图式,就是汉代人信仰的祥瑞图式。通过对出土的"兵避太岁"戈与帛画上的太一形象与周围四神等神祇的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可以认定汉画像中的拥抱伏羲女娲的"大人"就是太一神。据此也可以认定汉画像中有多达三十余幅的太一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谶纬 太一 图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