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前中原的战争、宗教与“天下结构”国家范式的滥觞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禹阶 《齐鲁学刊》 2023年第1期47-64,共18页
距今5 000年以降的中原地区由于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压力,导致其社会复杂化演进的特殊路径。由于大规模人口迁徙与军事殖民,在中原地区常常发生族群之间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这种战争的目的、性质、规模都具有与史前中国其它区域不同的特性... 距今5 000年以降的中原地区由于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压力,导致其社会复杂化演进的特殊路径。由于大规模人口迁徙与军事殖民,在中原地区常常发生族群之间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这种战争的目的、性质、规模都具有与史前中国其它区域不同的特性。它在与史前中原传统的重贵务实习俗的结合中,形成了血缘、文化、资源汇聚的“洼地”效应,这既促进原始宗教由自然神崇拜向祖先神崇拜的转化,又形成史前中原的“血缘旋涡”与“文化旋涡”,由此建构了一种特殊的集血缘性、内聚性、世俗性与开放性、辐射性对立统一的“天下结构”的早期国家制度模式。这种制度模式具有普适性、示范性特征及持续的辐射力与向心力,并延续而成三代王朝体制的“天下结构”国家范式,形成华夏早期国家的“中原”政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中原 战争特质 祖先崇拜 文化洼地 天下结构 国家范式
下载PDF
中国“社会福利共识”的社会建构与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制度目标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继同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84,共12页
2021年是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新时代元年。社会福利是指幸福、美好的社会生活状态。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住房与家庭、义务教育、医疗健康照顾服务六个亚社会服务体系组成,是世界各国通行的... 2021年是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新时代元年。社会福利是指幸福、美好的社会生活状态。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住房与家庭、义务教育、医疗健康照顾服务六个亚社会服务体系组成,是世界各国通行的社会制度安排。发达国家在“社会福利共识”政治建构基础上,普遍建立“社会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制度。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制度建设障碍是传统价值理念、理论视角与体制机制。中国“社会福利共识”政治建构与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制度建设目标主、客观条件已成熟。实现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目标的最优制度路径是:由“市场社会主义”转为“福利社会主义”。幸福、美好和高质量社会生活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最能体现社会主义福利化制度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社会福利哲学 社会福利制度 福利国家制度范式社 会福利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法理学中的全球化范式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晶宇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任何一种关于法律与全球化问题的研究都潜在地隐含着我们如何理解全球化,在这种研究过程中,从法理学的视角而言,从民族国家范式到全球化范式的转换日渐显现。借用库恩的范式理论,全球化范式对法理学问题的全球性,法理学核心命题的理论... 任何一种关于法律与全球化问题的研究都潜在地隐含着我们如何理解全球化,在这种研究过程中,从法理学的视角而言,从民族国家范式到全球化范式的转换日渐显现。借用库恩的范式理论,全球化范式对法理学问题的全球性,法理学核心命题的理论表达及法理学问题意识都与传统的民族国家范式形成了鲜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全球化范式 民族国家范式 全球化
原文传递
政党治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层社会治理 被引量:20
4
作者 潘泽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40,共10页
用“政党-国家-社会”范式来重新诠释、反思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经验,才能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转型与机制创新,进一步开拓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服务功能。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组织网络,经由嵌入式治理中的功能性嵌入、结构... 用“政党-国家-社会”范式来重新诠释、反思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经验,才能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转型与机制创新,进一步开拓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服务功能。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组织网络,经由嵌入式治理中的功能性嵌入、结构性嵌入和资源性嵌入、吸纳型政治中的“政党吸纳社会”和“政党吸纳行政”、政党统合治理中的使命型政党、政治社会化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培育等方式,实现了政党治理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在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行动中,以强大的政党合法性为基础,以合法性政治动员为手段,通过吸纳机制整合社会力量,通过服务引领机制提升政党服务效能,强化了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的网络渗透,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基层社会的有效引领、社会动员和社会整合,全面推进了政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未来社会治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治理 政党-国家-社会范式 基层社会治理 中国经验
下载PDF
从“国家”到“国家性”:语境与论域 被引量:6
5
作者 曹胜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67,共7页
作为政治理论的核心范畴,"国家"具有政治共同体的内涵,而"state"所指称的则是国家政权,通过"斯金纳式"的语义学追溯,可以确定其在不同语境中的重合与差异。以此为知识基础,我们认为从韦伯意义上的"... 作为政治理论的核心范畴,"国家"具有政治共同体的内涵,而"state"所指称的则是国家政权,通过"斯金纳式"的语义学追溯,可以确定其在不同语境中的重合与差异。以此为知识基础,我们认为从韦伯意义上的"国家"到内特尔所主张的"国家性"形成了国家研究在理论范畴上的演进。"国家性"凸显了国家作为"合法强制力的最终垄断者"的理论内涵,将"国家"从整体或抽象研究的传统进路中"解放"出来,降解为国家机构、政府官僚、政策制度等可供科学分析的具体形式。以"国家性"为基础所形成的国家自主性、国家能力等抽象概念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之下拓展了国家研究的知识范围,确立起了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进路,逐渐形成了国家构建、国家与经济发展、国家与社会参与、国家与国际秩序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主题论域,从而开启了国家研究的科学时代。在当下中国国家治理实践的语境中,我们需要确立国家理论研究的"主体性",以时代的理论创新的呼应时代的实践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国家性 国家中心范式 语境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文论与“轴心时代”——“大文论”范式的初创 被引量:5
6
作者 姜勇 张锡坤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68,175,共11页
当前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要取得根本突破,亟需反省近百年来"小文论"研究范式的积弊,进而以"大文论"(文史哲合一——文章)取而代之。中国"大文论"的格局,奠基于春秋战国的轴心时代并对整个文论史产生深刻... 当前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要取得根本突破,亟需反省近百年来"小文论"研究范式的积弊,进而以"大文论"(文史哲合一——文章)取而代之。中国"大文论"的格局,奠基于春秋战国的轴心时代并对整个文论史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首先,中国"大文"系统与本体之道的贯通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对道的回抱,不在复古寻根而在于返本开新以求获取动力。其次,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道"、"虚气"、"兴感"等核心性批评范畴必须置于"大文"的哲学宇宙观下加以理解。再次,轴心时代孕育出中国以解经为核心的文本诠释范式,直接影响到中国文论及文化的生生日新与可大可久。孔门在赋诗"断章取义"的时代气候下,创立了既重历史内容和义理价值,又重直观和体验的倾向诗学诠释学。最后,轴心时代中国的"大文",还孕育出与西方"概念思维"迥异的"象思维"方式,在经验意象性、直观流动性、整体模糊性等多方面,显示出自身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文论 轴心时代 范式初创 返本开新
原文传递
国家中心范式中的新制度主义——一项对理论演进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曹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6-53,157,158,共10页
作为政治学的标志性主题,制度研究在知识传统中绵亘不绝而又不断革新演进。以行为主义政治学批评者出现的国家中心范式在重新找回国家的知识进程中,为制度研究开放出了新领域和新进路。国家中心范式中的“托克维尔式进路”重点考察制度... 作为政治学的标志性主题,制度研究在知识传统中绵亘不绝而又不断革新演进。以行为主义政治学批评者出现的国家中心范式在重新找回国家的知识进程中,为制度研究开放出了新领域和新进路。国家中心范式中的“托克维尔式进路”重点考察制度结构的作用机制,其所具有的宏观主题的中层理论、制度结构的比较分析、因果探求的历史向度等范式特征,构成了历史制度主义生发演进的直接知识渊源。该范式在具体分析中所秉持的“利益算计”和“价值规范”分析逻辑,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具有范式特质上的一致性。国家中心范式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提供了极富启发意义的知识资源,成为“重新发现制度”理论主张的践行表达,构成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确立并发展的理论基石和范式导引。从理论演进的角度分析国家中心范式中的新制度主义,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国家的组织本质和运作机制,进而为推进国家治理的基础性研究提供重要的知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范式 新制度主义 国家治理 理论演进
下载PDF
国家中心范式创新价值的追问与反思——对多视角学术批评的考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曹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5,共10页
国家中心范式推动了从行为主义到新制度主义的范式转变,同时也遭受到多方面的学术批评。行为主义者提出了该范式仅仅是“缺少创新的重复”的反批评;有社会中心论倾向的学者则从因果机制偏重的角度,批判其具有独断论倾向;有批评认为该范... 国家中心范式推动了从行为主义到新制度主义的范式转变,同时也遭受到多方面的学术批评。行为主义者提出了该范式仅仅是“缺少创新的重复”的反批评;有社会中心论倾向的学者则从因果机制偏重的角度,批判其具有独断论倾向;有批评认为该范式对国家自主限度的分析仅停留在条件性层面,未能对国家合法性予以足够的重视;新制度主义则认为该范式对宏大事实的微观基础考察得不够深入,导致制度结构与个体选择的断裂。通过追问和反思,我们旨在对国家中心范式之创新价值进行再考量,并在相互对照的意义上把握其理论特质,以更强的知识自觉创新发展现时代的国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范式 因果机制 微观基础 新制度主义
下载PDF
范式转换视域中国家理论的知识变革——兼评国家中心范式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1
9
作者 曹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07-119,共13页
库恩所提出的范式概念及科学革命论为理解知识变革提供了分析框架。从范式转换的角度来看,国家中心范式具有理论转折点意义的创新价值,国家研究由此从传统政治学进入了新的理论时代,实现了从行为主义到新制度主义的知识变革。在承继国... 库恩所提出的范式概念及科学革命论为理解知识变革提供了分析框架。从范式转换的角度来看,国家中心范式具有理论转折点意义的创新价值,国家研究由此从传统政治学进入了新的理论时代,实现了从行为主义到新制度主义的知识变革。在承继国家知识传统的基础上,该理论范式通过生发概念、拓展进路、创新主题开放出了新的研究领域,即以国家为中心讨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形态,以科学分析的方法考察国家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具体事实。国家中心范式所实现的“科学革命”体现在理论内容上对国家主题的“找回”和研究方法上对科学分析的“承继”,在“回归”与“发展”中完成了科学研究的“范式转换”。国家研究的变革进程启发我们在推进理论创新时要树立明确的范式意识,自觉地通过推动范式变革来回应实践需求,以实现新时代立足于中国实践的科学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转换 行为主义 国家中心范式 国家—社会关系
下载PDF
范式变革中的国家理论传统——兼论国家中心论的知识渊源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胜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9,共10页
由传统国家理论到国家中心范式的变革是理论范式意义上的突破创新。在政治学理论演进中考察这一变革,国家中心范式呈现为知识传承中实现超越的理论形态。追溯其知识渊源,欧陆政治传统中韦伯对国家内向秩序意义,欣策对国家外向安全价值... 由传统国家理论到国家中心范式的变革是理论范式意义上的突破创新。在政治学理论演进中考察这一变革,国家中心范式呈现为知识传承中实现超越的理论形态。追溯其知识渊源,欧陆政治传统中韦伯对国家内向秩序意义,欣策对国家外向安全价值和托克维尔的国家制度分析为其提供了理论范式确立所必需的核心概念、分析进路与研究论域,由此呈现出一种向陆欧国家理论的"回归"或曰"复兴"。而作为批评者阵营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和主流理论之外的新马克思主义也为其贡献了探析政治行为之因果机制和关注社会运行形态中的国家自主性等知识资源。在这些理论铺垫的基础上,国家中心范式确立起"以国家为中心"的知识进路,着重对作为行动主体和制度结构的国家展开分析,在范式意义上形成与"社会中心论"相互对应的解释路径,由此通过范式切换实现了理论变革,推动国家研究走向了政治科学分析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范式 知识传统 范式切换 理论变革
下载PDF
跨国史的兴起及其对教育史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107,共6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随着对肇始于19世纪的"民族-国家"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的批判和"美国史国际化运动"的推动,跨国史研究在国际史学研究中逐渐兴起。入江昭、伊恩·蒂勒尔和托马斯·本德这些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随着对肇始于19世纪的"民族-国家"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的批判和"美国史国际化运动"的推动,跨国史研究在国际史学研究中逐渐兴起。入江昭、伊恩·蒂勒尔和托马斯·本德这些跨国史研究的领军人物进行了最初的主题和实践尝试。他们关于跨国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跨国史范式对民族国家历史的重新书写;二是基于跨国史视角对非国家行为体的关注和考察。跨国史对于教育史研究有诸多意义:一是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史的价值追求;二是为教育史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观;三是为教育史的完整书写和编撰带来了启发。我们可以运用跨国史推进教育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史 “民族-国家”研究范式 教育史研究
下载PDF
国家中心范式:科学革命中的理论传承
12
作者 曹胜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16年第2期152-168,共17页
传统国家理论到国家中心范式的变革是理论范式意义上的突破创新。在政治学理论演进中考察这一变革,国家中心范式呈现为知识传承中实现超越的理论形态。追溯其知识渊源,欧陆政治传统中韦伯对国家内向秩序意义、欣策对国家外向安全价值和... 传统国家理论到国家中心范式的变革是理论范式意义上的突破创新。在政治学理论演进中考察这一变革,国家中心范式呈现为知识传承中实现超越的理论形态。追溯其知识渊源,欧陆政治传统中韦伯对国家内向秩序意义、欣策对国家外向安全价值和托克维尔的国家制度分析为其提供了理论范式确立所必需的核心概念、分析进路与研究论域,由此呈现出一种向陆欧国家理论的'回归'或曰'复兴'。而作为批评者阵营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和主流理论之外的新马克思主义也为其贡献了探析政治行为之因果机制和关注社会运行形态中的国家自主性等知识资源。在这些理论铺垫的基础上,国家中心范式确立起'以国家为中心'的知识进路,着重对作为行动主体和制度结构的国家展开分析,在范式意义上形成与'社会中心论'相互对应的解释路径,由此通过范式切换实现了'科学的革命',推动国家研究走向了政治科学分析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范式 欧陆政治理论 科学革命 理论传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