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捷录
张雪
+1 位作者
王宏宇
吴福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依托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森林转换研究平台,在凋落物高峰期选择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以米槠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以及米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森林地表凋落物量及其组分(叶、枝、果、其他)与分解程度(未分...
依托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森林转换研究平台,在凋落物高峰期选择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以米槠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以及米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森林地表凋落物量及其组分(叶、枝、果、其他)与分解程度(未分解层与半分解层),并分析米槠凋落叶的物理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天然林转换为次生林和人工林后凋落物现存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3.03%和63.19%,凋落叶占总现存量的相对比例分别下降了5.72%和4.85%,但凋落枝和其他部分的相对比例略有上升,改变了地表凋落物的组成格局。天然林转换为次生林后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凋落物量分别降低了37.49%和37.08%,相对比例基本不变;但转换为人工林后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凋落物量分别降低了51.75%和70.12%,半分解层相对比例下降了11.07%,表明人工林可能具有相对快速的凋落物分解过程。此外,森林转换显著改变了建群种米槠凋落叶的面积、周长等物理性状,其中比叶面积和叶组织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可见,天然林转换后凋落量明显减少,半分解层凋落物量相对于未分解层下降更为明显,不利于森林凋落物归还到土壤,形成土壤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转换
凋落物现存量
分解程度
凋落叶性状
人工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岷江上游高山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现存量与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川
杨万勤
+4 位作者
张慧玲
王滨
岳楷
彭艳
吴福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09-1514,共6页
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的特征直接关系到流域源头水质环境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分等物质的输出格局。为了解岷江上游水源源头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溪流非木质残体的储量特征,于2013年8月高山森林溪流水量最大的季节,在研究区域海拔3 600 m典...
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的特征直接关系到流域源头水质环境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分等物质的输出格局。为了解岷江上游水源源头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溪流非木质残体的储量特征,于2013年8月高山森林溪流水量最大的季节,在研究区域海拔3 600 m典型高山森林范围内,沿主河道两岸调查每条森林溪流的非木质残体储量,共找到18条森林溪流汇入主河道,根据实地采样的可操作性和典型性,选择其中12条溪流详细调查非木质残体储量,每条森林溪流从尽头到源头每隔10 m设置一个长度为1 m,溪流实际宽度的样方(源头作为最后一个样方)。将样方内所有非木质残体全部采集,低温保存,迅速带回实验室,分别按照树皮、树叶和直径小于1 cm树枝分离,65℃烘干至恒重,测定各组分现存量。然后,将样品粉碎过筛,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凋落物有机碳含量,以不同组分现存量与其碳含量计算各组分的碳储量。结果表明:(1)该区域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分别为657.25 kg和262.96 kg,单位面积现存量和碳储量为439.70 g·m-2和175.92g·m-2;(2)各溪流中直径小于1 cm树枝占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的69.76%和73.41%,其次为树叶,树皮比例最小且不足10%;(3)尽管溪流长度、面积和流量与非木质残体各组分单位面积现存量和碳储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但显著影响溪流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及其在各组分的分配比例;(4)相对于树皮,凋落树叶现存量和碳储量所占比例在流量较小溪流中相对较大。这些结果为深入认识高山森林流域水环境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新的思路和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
溪流
非木质残体
现存量
碳储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抚育对长白山西坡杨桦幼龄林土壤呼吸及碳储量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
9
3
作者
梁晶
王庆成
+1 位作者
许丽娟
吴文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在长白山林区杨桦幼龄林中实施3种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对照T0,低强度T1,高强度T2),调查林分凋落物分解速率、土壤A、B层碳储量密度和土壤呼吸强度等指标,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森林土壤碳汇的影响,探讨间伐对土壤碳积累影响机理。结果表明...
在长白山林区杨桦幼龄林中实施3种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对照T0,低强度T1,高强度T2),调查林分凋落物分解速率、土壤A、B层碳储量密度和土壤呼吸强度等指标,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森林土壤碳汇的影响,探讨间伐对土壤碳积累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抚育间伐有利于林分凋落物的分解,叶凋落物分解失重率平均值大小为T2>T0>T1,但T1强度间伐叶凋落物碳素释放量最大,是分解前总重量的34.73%,高于T0和T2处理,说明T1强度间伐促进叶凋落物碳素释放。不同间伐强度对土壤各层含碳率影响不显著,但是有增加林地土壤碳储量的趋势,T1间伐强度下土壤总碳储量最大,其A层碳储量占土壤总碳储量比例最大,达到了80.95%,远远高于T0和T2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回归关系不显著,但是间伐改变了土壤温度,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土壤呼吸速率有降低的趋势。不同间伐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Q10值为T1<T2<T0。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加快了林地凋落物分解并且有降低土壤呼吸速率的趋势,适宜强度的抚育间伐有利于增加林分土壤碳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桦林
间伐强度
碳储量密度
凋落物分解
土壤呼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捷录
张雪
王宏宇
吴福忠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2101509,32171641,32271633)。
文摘
依托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森林转换研究平台,在凋落物高峰期选择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以米槠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以及米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森林地表凋落物量及其组分(叶、枝、果、其他)与分解程度(未分解层与半分解层),并分析米槠凋落叶的物理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天然林转换为次生林和人工林后凋落物现存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3.03%和63.19%,凋落叶占总现存量的相对比例分别下降了5.72%和4.85%,但凋落枝和其他部分的相对比例略有上升,改变了地表凋落物的组成格局。天然林转换为次生林后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凋落物量分别降低了37.49%和37.08%,相对比例基本不变;但转换为人工林后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凋落物量分别降低了51.75%和70.12%,半分解层相对比例下降了11.07%,表明人工林可能具有相对快速的凋落物分解过程。此外,森林转换显著改变了建群种米槠凋落叶的面积、周长等物理性状,其中比叶面积和叶组织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可见,天然林转换后凋落量明显减少,半分解层凋落物量相对于未分解层下降更为明显,不利于森林凋落物归还到土壤,形成土壤有机质。
关键词
森林转换
凋落物现存量
分解程度
凋落叶性状
人工林
Keywords
forest
conversion
the
standing
storage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degree
leaf
litter
traits
plantation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岷江上游高山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现存量与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川
杨万勤
张慧玲
王滨
岳楷
彭艳
吴福忠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09-151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498
31170423)
+3 种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1BAC09B05)
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育项目(2012JQ0008
2012JQ005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2T50782)
文摘
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的特征直接关系到流域源头水质环境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分等物质的输出格局。为了解岷江上游水源源头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溪流非木质残体的储量特征,于2013年8月高山森林溪流水量最大的季节,在研究区域海拔3 600 m典型高山森林范围内,沿主河道两岸调查每条森林溪流的非木质残体储量,共找到18条森林溪流汇入主河道,根据实地采样的可操作性和典型性,选择其中12条溪流详细调查非木质残体储量,每条森林溪流从尽头到源头每隔10 m设置一个长度为1 m,溪流实际宽度的样方(源头作为最后一个样方)。将样方内所有非木质残体全部采集,低温保存,迅速带回实验室,分别按照树皮、树叶和直径小于1 cm树枝分离,65℃烘干至恒重,测定各组分现存量。然后,将样品粉碎过筛,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凋落物有机碳含量,以不同组分现存量与其碳含量计算各组分的碳储量。结果表明:(1)该区域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分别为657.25 kg和262.96 kg,单位面积现存量和碳储量为439.70 g·m-2和175.92g·m-2;(2)各溪流中直径小于1 cm树枝占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的69.76%和73.41%,其次为树叶,树皮比例最小且不足10%;(3)尽管溪流长度、面积和流量与非木质残体各组分单位面积现存量和碳储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但显著影响溪流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及其在各组分的分配比例;(4)相对于树皮,凋落树叶现存量和碳储量所占比例在流量较小溪流中相对较大。这些结果为深入认识高山森林流域水环境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新的思路和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高山森林
溪流
非木质残体
现存量
碳储量
Keywords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n-woody
debris
in
forest
stream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headwaters
andoutput
pattern
about
carbon
and
other
matters
in
forest
ecosystems,
but
little
information
has
been
available
on.
Therefore,
the
standing
biomass
and
carbon-
storage
of
non-woody
debris
were
investigated
in
alpine
forest
stream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River
in
August,
2013.
According
to
the
operability
and
typical
of
field
sampling,
12
streams
were
selected.
Sampling
quadrat
fromend
to
source
in
the
streams
were
setted
up
as
the
1
meter
long
and
stream
width
in
every
10m
for
every
stream
from
end
to
source.And
then,
the
non-woody
debris
in
all
the
quadrat
were
stored
in
low
temperature
and
brought
back
to
laboratory,
and
divided
theminto
bark,
leaf
and
branch
less
than
1cm.
Oven-dried
in
65
℃
to
constant
weight
and
determined
the
biomass
of
every
component.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was
analyzed
by
oxidation
of
potassium
dichromate.
The
results
indicated:
(1)
The
total
standing
biomass
and
carbon-
storage
of
non-woody
debris
of
these
forest
streams
were
657.25
kg
and
262.96
kg,
respectively.
The
standing
biomass
per
unit
area
and
carbon-
storage
per
unit
area
were
439.70
g·m-2
and
175.92
g·m-2,
respectively.
(2)
Branch
less
than
1cmcontributed
69.76%
and
73.41%
in
the
total
standing
biomass
of
non-woody
debris
and
carbon-
storage
of
these
forest
streams,followed
by
leaves,
and
the
smallest
contribution
was
barks
(only
less
than
10%).
(3)
Although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arbon-
storage
or
standing
biomass
per
unit
area
of
non-woody
debris
and
the
length,
area
and
flow
ofstreams,
these
stream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proportion
in
total
standing
crop
and
carbon-
storage
ofnon-woody
debris.
(4)
The
proportion
of
standing
biomass
and
carbon-
storage
in
litter
leaves
is
bigger
than
those
in
barks
in
smallerstreams.
These
results
offer
the
new
ideas
and
scientific
data
to
deeply
under
stand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分类号
S715-3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抚育对长白山西坡杨桦幼龄林土壤呼吸及碳储量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
9
3
作者
梁晶
王庆成
许丽娟
吴文娟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出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1BAD37B02)
文摘
在长白山林区杨桦幼龄林中实施3种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对照T0,低强度T1,高强度T2),调查林分凋落物分解速率、土壤A、B层碳储量密度和土壤呼吸强度等指标,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森林土壤碳汇的影响,探讨间伐对土壤碳积累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抚育间伐有利于林分凋落物的分解,叶凋落物分解失重率平均值大小为T2>T0>T1,但T1强度间伐叶凋落物碳素释放量最大,是分解前总重量的34.73%,高于T0和T2处理,说明T1强度间伐促进叶凋落物碳素释放。不同间伐强度对土壤各层含碳率影响不显著,但是有增加林地土壤碳储量的趋势,T1间伐强度下土壤总碳储量最大,其A层碳储量占土壤总碳储量比例最大,达到了80.95%,远远高于T0和T2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回归关系不显著,但是间伐改变了土壤温度,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土壤呼吸速率有降低的趋势。不同间伐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Q10值为T1<T2<T0。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加快了林地凋落物分解并且有降低土壤呼吸速率的趋势,适宜强度的抚育间伐有利于增加林分土壤碳汇。
关键词
杨桦林
间伐强度
碳储量密度
凋落物分解
土壤呼吸
Keywords
Poplar-birch
stand
s
thinning
intensity
carbon
storage
litter
decomposition
soil
respiration
分类号
S792.11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92.153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吴捷录
张雪
王宏宇
吴福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岷江上游高山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现存量与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张川
杨万勤
张慧玲
王滨
岳楷
彭艳
吴福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抚育对长白山西坡杨桦幼龄林土壤呼吸及碳储量密度的影响
梁晶
王庆成
许丽娟
吴文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