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7
1
作者 陈世苹 白永飞 韩兴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9-560,共12页
植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产生碳同位素分馏的最重要过程 ,也是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应用的基础。最初 ,碳同位素主要应用于光合途径的鉴别。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目前此项技术在生态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 植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产生碳同位素分馏的最重要过程 ,也是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应用的基础。最初 ,碳同位素主要应用于光合途径的鉴别。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目前此项技术在生态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者从植物叶片、功能群、群落冠层、生态系统以及全球等几个不同的尺度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 生态学研究 应用 光合途径 水分利用效率 冠层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117
2
作者 王庆伟 于大炮 +5 位作者 代力民 周莉 周旺明 齐光 齐麟 叶雨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55-3265,共11页
气候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显著影响着植物的生产力以及水分运移和利用格局,改变植物个体、群落及生态系统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终影响植被分布格局和群落结构.开展植物WUE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预测陆地植... 气候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显著影响着植物的生产力以及水分运移和利用格局,改变植物个体、群落及生态系统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终影响植被分布格局和群落结构.开展植物WUE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预测陆地植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对策,从而为应对全球变化提供新的依据.本文从叶片、个体、群体或生态系统等不同尺度简要介绍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概念及测定方法,着重综述了气候变暖、CO2浓度升高、降水变化和氮沉降等重要气候因子及其复合作用对植物WUE的影响研究进展,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WUE变化特征及生存适应策略,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WUE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CO2 浓度升高 降水变化 稳定碳同位素
原文传递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3
作者 李荣生 许煌灿 +2 位作者 尹光天 杨锦昌 李双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6-371,共6页
阐述了水分利用效率概念和测定方法的发展、水分利用效率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外在和内在影响因子、水分利用效率的遗传背景分析、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性关系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 阐述了水分利用效率概念和测定方法的发展、水分利用效率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外在和内在影响因子、水分利用效率的遗传背景分析、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性关系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最后分析了今后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水分利用效率 测定方法 生活型 抗旱性 概念 时空变化 影响因子 遗传背景
下载PDF
稳定碳同位素在第四纪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7
4
作者 王国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1-484,共14页
文章对陆相沉积物、湖沼相沉积物以及脊椎动物牙齿中的δ1 3C研究作了系统的综述 ,特别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认为黄土 -古土壤序列中有机质δ1 3C与碳酸盐δ1 3C变化趋势相反的原因是CO2 与碳酸盐交换平衡时的分馏系数在古土壤... 文章对陆相沉积物、湖沼相沉积物以及脊椎动物牙齿中的δ1 3C研究作了系统的综述 ,特别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认为黄土 -古土壤序列中有机质δ1 3C与碳酸盐δ1 3C变化趋势相反的原因是CO2 与碳酸盐交换平衡时的分馏系数在古土壤堆积时和黄土发育时不一致造成的 ;陆相沉积物的有机质δ1 3C较碳酸盐δ1 3C能更加直接地反映沉积时地表植被状况 ,陆相沉积物的碳酸盐δ1 3C在古生态中的应用还有待于对它的形成机制和形成过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我国黄土高原末次冰期的气候不利于C4的生长。文章强调古环境、古生态研究应该从现代过程入手 ,了解现代植物δ1 3C与气候参数的关系以及现代C4植物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 第四纪 古环境 陆相沉积物 湖沼相沉积物 脊椎动物牙齿 Δ^13C 分子化石
下载PDF
环境条件对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62
5
作者 冯虎元 安黎哲 王勋陵 《植物学通报》 CSCD 2000年第4期312-318,共7页
植物稳定碳同位素技术是近年兴起的一项快速、可靠的技术。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可以揭示碳同化的过程的许多方面的信息。1 3C和1 2 C同位素效应 ,使它们在进行碳循环时发生稳定碳同位素的分馏。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CO2 经气孔扩散分差和... 植物稳定碳同位素技术是近年兴起的一项快速、可靠的技术。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可以揭示碳同化的过程的许多方面的信息。1 3C和1 2 C同位素效应 ,使它们在进行碳循环时发生稳定碳同位素的分馏。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CO2 经气孔扩散分差和RUBPCase及PEPCase羧化分馏是造成植物稳定碳同位素比率 (R =1 3C/ 1 2 C)不同于源CO2 中碳同位素比率的主要原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子同时决定植物碳同位素组成。植物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同时还是古气候重建和预测未来环境变化的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矿质营养、盐分和大气污染物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稳定碳同位素 组成 分馏 光照 水分 温度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4
6
作者 孙双峰 黄建辉 +2 位作者 林光辉 赵威 韩兴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362-2371,共10页
近20a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使得对植物与水分关系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介绍稳定同位素性碳、氢、氧同位素在研究植物水分关系中的应用及进展,以期能为国内植物水分利用研究提供参考。由于植物根系... 近20a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使得对植物与水分关系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介绍稳定同位素性碳、氢、氧同位素在研究植物水分关系中的应用及进展,以期能为国内植物水分利用研究提供参考。由于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时并不发生同位素分馏,对木质部水分同位素分析有助于对植物利用水分来源,生态系统中植物对水分的竞争和利用策略的研究,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稳定碳同位素作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一个间接指标,在不同水分梯度环境中,及植物不同代谢产物与水分关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位素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分中的应用,有助于了解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随着稳定同位素方法的使用,植物与水分关系的研究将取得更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 稳定氢同位素 稳定氧同位素 植物水分来源 水分利用效率 蒸发蒸腾
下载PDF
四川黄龙沟景区钙华的起源和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69
7
作者 刘再华 袁道先 +6 位作者 何师意 曹建华 游省易 W.Dreybrodt U.Svensson K.Yoshimura R.Drysdale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0,共10页
对四川黄龙沟钙华景区的水化学测试发现,形成黄龙沟钙华的泉水具有很高的Ca2+和HCO-3离子浓度,相应地,泉水的CO2分压显著高于大气和土壤生物成因所能产生的CO2分压。结合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和泉口CO2气体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6.8‰... 对四川黄龙沟钙华景区的水化学测试发现,形成黄龙沟钙华的泉水具有很高的Ca2+和HCO-3离子浓度,相应地,泉水的CO2分压显著高于大气和土壤生物成因所能产生的CO2分压。结合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和泉口CO2气体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6.8‰)的分析,进一步发现,高CO2分压与深部成因的CO2有关。可见,黄龙沟钙华属于热成因类钙华,而非原来普遍认为的“是气候岩溶作用的产物”。此外,黄龙沟钙华的大量出现与水中方解石的迅速沉积、Ca2+和HCO-3浓度的大量降低有关。随着地下水自泉口出露,由于水的CO2分压远高于大气,水中CO2大量释放于大气,结果水的pH值迅速升高,方解石饱和指数由泉口的负值很快转变为高的正值,为方解石的沉积奠定了必要的物理化学基础。放置于水中的大理岩石片观测表明,流速较快的边石坝处的方解石沉积速率是其附近水池内的2~5倍,这清楚地显示了水动力条件对沉积速率的控制。进一步根据DBL理论模型分析发现,水动力条件对方解石沉积速率的控制在于其对固液界面间扩散边界层(DBL)厚度的影响,流速愈快,DBL厚度愈薄。且DBL厚度最终制约着沉积表面的化学组成浓度,即厚度愈小,表面H+浓度愈低(或pH愈高)、方解石饱和指数愈高,进而方解石沉积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黄龙沟钙华景区 水化学 起源 形成机理 大气 土壤生物 热成因 碳同位素
下载PDF
树木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综述 被引量:55
8
作者 熊伟 王彦辉 于澎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7-421,共5页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如何高效地利用极为有限的水资源来合理构建和恢复森林植被,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多种功能,已经成为目前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对于树木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研究则是其核心和关键内容之一。本文从介绍和剖...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如何高效地利用极为有限的水资源来合理构建和恢复森林植被,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多种功能,已经成为目前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对于树木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研究则是其核心和关键内容之一。本文从介绍和剖析树木WUE的概念入手,分别在单叶、个体和群体等三个空间尺度上系统地阐述了WUE概念的内涵及其相应的计算方法,并且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论。最后,在详细分析国内外树木WUE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植被恢复与重建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水分利用效率 稳定性C同位素 植被建设与恢复
下载PDF
碳同位素技术在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1
9
作者 于贵瑞 王绍强 +1 位作者 陈泮勤 李庆康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8-577,共10页
碳在土壤中的储量和存储时间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大和最长的,而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到土壤碳储量及其循环周期,因此有效的土地利用管理可使土壤成为一个碳汇。土壤储存碳的过程就是土壤有机碳动态平衡的变化,因此认识土壤有机碳的动... 碳在土壤中的储量和存储时间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大和最长的,而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到土壤碳储量及其循环周期,因此有效的土地利用管理可使土壤成为一个碳汇。土壤储存碳的过程就是土壤有机碳动态平衡的变化,因此认识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是揭示土壤碳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重要方面。首先介绍了碳的一种稳定性同位素(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在生态系统长期动态过程的重建(如C3/C4植被的历史格局)、土壤有机碳周转周期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土壤有机碳来源、周转周期、土壤CO2通量的变化和组分区分、同位素富集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归纳了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未来土壤碳循环同位素示踪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碳循环 稳定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不同岩溶动力系统的碳稳定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以我国几个典型岩溶地区为例 被引量:49
10
作者 刘再华 袁道先 何师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1-288,共8页
结合水化学的野外观测及室内计算,作者对桂林岩溶试验场、四川黄龙风景区和贵州乌江渡坝区3个岩溶动力系统的碳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系统的性质、系统中CO_2的来源、碳酸盐沉积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动力分馏、水化学和钙华的成... 结合水化学的野外观测及室内计算,作者对桂林岩溶试验场、四川黄龙风景区和贵州乌江渡坝区3个岩溶动力系统的碳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系统的性质、系统中CO_2的来源、碳酸盐沉积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动力分馏、水化学和钙华的成因及热水钙华的^(14)C测年等地球化学问题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桂林岩溶试验场属于表层岩溶作用动力系统,其中的侵蚀动力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溶解土壤中的CO_2;四川黄龙风景区属于深部岩溶动力系统,侵蚀动力来自大气降水溶解幔源的CO_2;贵州乌江渡坝区岩溶系统,虽然属于表层岩溶动力系统,但其中一部分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已受到人类活动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动力系数 稳定同位素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其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11
作者 罗亚勇 赵学勇 +2 位作者 黄迎新 苏娜 冯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8-655,共8页
评述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概念的发展以及不同尺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WUE的研究意义。从植物因子和环境因子两方面综合评述了WUE的影响因素。植物因子包括:生理因子、生育期、光合途径、生活型、植物固氮特征、入侵特性和品种特性。... 评述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概念的发展以及不同尺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WUE的研究意义。从植物因子和环境因子两方面综合评述了WUE的影响因素。植物因子包括:生理因子、生育期、光合途径、生活型、植物固氮特征、入侵特性和品种特性。环境因子包括:水分、光照、CO2浓度、空气温度和叶温、植物种植方式、灌溉方式、施肥、土壤贫瘠程度和干扰强度等,但各环境因子影响程度不同。并且概括了WUE的测定方法:田间直接测定法、气体交换测定法和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强调了目前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在尺度扩展方面存在困难,在干旱区植被恢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弱,进而初步展望了WUE在干旱区植被恢复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 植物因子 环境因子 气体交换法 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
原文传递
δ^(13)C方法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12
作者 朱书法 刘丛强 陶发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503,共9页
δ13C方法是近年来用于土壤有机质动力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除了具有14C标记法的优点外,还具有无放射性,可以提供长期的标记,并能使所有的土壤有机质组分都能被均匀标记,相对经济、在实验地采样后直接进行研究等特殊优点,从而在土... δ13C方法是近年来用于土壤有机质动力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除了具有14C标记法的优点外,还具有无放射性,可以提供长期的标记,并能使所有的土壤有机质组分都能被均匀标记,相对经济、在实验地采样后直接进行研究等特殊优点,从而在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的来源、周转和C3/C4植被的历史变化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该方法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分析δ13C值技术的不断改进,δ13C方法在研究土壤过程特别是土壤碳循环中显示出新的活力。为了推动δ13C方法在国内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本文对影响土壤有机质δ13C值的因素、国内外近年来该方法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和δ13C值的分析方法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 土壤有机质 δ^13C值 土壤碳循环
下载PDF
长江口潮滩有机质来源的C、N稳定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46
13
作者 刘敏 侯立军 +4 位作者 许世远 欧冬妮 蒋海燕 余婕 Gardner WayneS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8-926,共9页
依据长江河口潮滩自然环境特征和受人文活动影响的差异性,沿长江河口南岸潮滩选取了12个典型的监测站位,并分别于洪水季节(7月份)和枯水季节(2月份)在各监测站位进行了表层(0~2cm)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对表层沉积物有机质中稳定碳、氮同... 依据长江河口潮滩自然环境特征和受人文活动影响的差异性,沿长江河口南岸潮滩选取了12个典型的监测站位,并分别于洪水季节(7月份)和枯水季节(2月份)在各监测站位进行了表层(0~2cm)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对表层沉积物有机质中稳定碳、氮同位素进行分析与测试发现,7月份稳定碳同位素值普遍低于2月份的稳定碳同位素值,其变化范围分别为-29.8‰^-23.7‰和-27.3‰^-25.6‰;7月份和2月份稳定氮同位素分别为1.0‰~5.5‰和1.7‰~7.8‰。研究区域内,稳定碳、氮同位素的地区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揭示,有机质中的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不仅受陆源和海源有机质输入量之间消长变化的影响,同时一系列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人为有机质的输入和沉积物粒度与叶绿素对碳、氮同位素组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造作用。此外,利用稳定碳同位素质量平衡混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同位素 潮滩 有机质 稳定同位素 示踪 改造作用 枯水 月份 消长变化 季节
下载PDF
稳定碳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47
14
作者 王强 付晓文 +2 位作者 徐志明 胡守志 胡雄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3-237,共5页
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碳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总结了碳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用碳同位素研究来鉴别原油的生成环境和母质类型,对天然气进行成因分类和鉴别,判断天然气的成熟度,进行... 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碳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总结了碳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用碳同位素研究来鉴别原油的生成环境和母质类型,对天然气进行成因分类和鉴别,判断天然气的成熟度,进行油气源对比,讨论油气的次生变化,研究油气运移,研究天然气的混合情况和油藏地球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 油气地球化学 地质勘探 油气运移
下载PDF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46
15
作者 曹生奎 冯起 +3 位作者 司建华 常宗强 席海洋 卓玛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3-858,共6页
就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不同研究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认为稳定碳同位素法简化了WUE的测定过程并使其结果更为准确,克服了其他方法难以同时测定不同地域的植物种群间生理活动变化所带来的困难,应用前景广泛... 就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不同研究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认为稳定碳同位素法简化了WUE的测定过程并使其结果更为准确,克服了其他方法难以同时测定不同地域的植物种群间生理活动变化所带来的困难,应用前景广泛,但测定费用较高。替代指标法花费小,测定容易,需求Δ的替代指标将继续是方法研究中的一个方向,前景乐观。总体来看,国内对作物WUE的研究较多地使用传统的直接测定和气体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对树木WUE研究都是通过测定树木叶片气体交换效率来推算树木的WUE,方法较为单一,今后的研究必须结合多种测定方法进行多时空尺度,不同水平WUE的测定;对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树木的δ13C和WUE的季节变化和它们对环境因素变化的响应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方法 稳定碳同位素
原文传递
陆生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45
16
作者 李机密 黄儒珠 +2 位作者 王健 郑怀舟 黄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55-1663,共9页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作为叶片光合与水分生理过程的耦合因子,不仅是联系植被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水循环的重要变量,同时亦已成为揭示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和适应对策的重要手段。稳定同位素技术和涡度相...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作为叶片光合与水分生理过程的耦合因子,不仅是联系植被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水循环的重要变量,同时亦已成为揭示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和适应对策的重要手段。稳定同位素技术和涡度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植物WUE的概念和测定方法不断得到扩展,研究内容、尺度也不断拓宽。深入认识植物WUE的变化特征及其调控机制,一方面有助于揭示不同植物对生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机理,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平衡关系的理解。目前生态系统水平WUE的研究尚处初始阶段。如何建立不同尺度水平WUE间的联系机制,将成为今后该研究领域的关注点。本文在阐述植物WUE概念和测定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植物叶片水平WUE的影响因子、种间差异与水分利用策略,以及WUE与其他叶性状的关系,介绍了当前生态系统水平WUE的研究状况,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稳定碳同位素 适应机制 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土壤-植物系统碳循环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7
作者 刘微 吕豪豪 +1 位作者 陈英旭 吴伟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74-680,共7页
碳作为重要的生命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物质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天然的示踪物,稳定碳同位素(13C)较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安全、无污染、易控制的优点,在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检测土壤-植物体系中稳定碳... 碳作为重要的生命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物质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天然的示踪物,稳定碳同位素(13C)较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安全、无污染、易控制的优点,在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检测土壤-植物体系中稳定碳同位素的自然丰度或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标记有机材料,能够较真实地了解植物的光合特性、光合产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运转及其在土壤中的分解、转化等过程.本文概述了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植物光合作用及光合产物运转、古气候重建、土壤有机质周转以及植物-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 碳循环 光合作用 土壤有机质 根际微生物
下载PDF
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及干旱区土壤碳循环研究展望 被引量:39
18
作者 许文强 陈曦 +1 位作者 罗格平 蔺卿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4-620,共7页
土壤碳库动态及其驱动机制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各国对《京都议定书》的重视,农业土壤碳库变化及其"源汇效应"研究不断加强,但以往研究土壤碳循环主要是针对有机碳,较少考虑无机碳的作用... 土壤碳库动态及其驱动机制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各国对《京都议定书》的重视,农业土壤碳库变化及其"源汇效应"研究不断加强,但以往研究土壤碳循环主要是针对有机碳,较少考虑无机碳的作用和地位,干旱区土壤无机碳储量巨大,其在区域碳循环过程中的贡献日益显著,这使得干旱区土壤碳循环研究必须同时考虑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行为。国内外关于农业土壤有机碳动态的研究主要围绕农业土壤有机碳储量、固碳潜力等问题展开,研究区多为湿润、半湿润地区;国际上对农业土壤无机碳动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干旱区土地管理措施对土壤发生性碳酸盐碳的形成与转化方面,研究方法以稳定同位素技术为主,但目前关于中国干旱区农业土壤无机碳动态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因此,应加强干旱区绿洲土壤碳循环研究,深入分析干旱区绿洲土壤碳的"源/汇效应;"探讨土壤无机碳动态变化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无机碳 土壤碳“源/汇” 稳定同位素 干旱区绿洲
下载PDF
大洋缺氧事件的碳稳定同位素响应 被引量:28
19
作者 胡修棉 王成善 李祥辉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从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分馏机理出发 ,系统探讨了大洋缺氧事件与海相碳酸盐和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分馏之间的关系。缺氧事件期间 ,由于生物大批死亡和快速埋藏 ,其分解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 ,引起大洋水体缺氧 ,富含 1 2 C的有机质从而... 从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分馏机理出发 ,系统探讨了大洋缺氧事件与海相碳酸盐和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分馏之间的关系。缺氧事件期间 ,由于生物大批死亡和快速埋藏 ,其分解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 ,引起大洋水体缺氧 ,富含 1 2 C的有机质从而得以大量保存 ;相应地大气和海水中富 1 3 C,同期海相碳酸盐岩碳同位素 δ值 (δ1 3C)正偏。在世界各地缺氧事件层内 ,无一例外地碳酸盐岩碳稳定同位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正偏 ,Cenomanian- Turonian 界线偏幅达~2‰。海相碳酸盐与有机质碳稳定同位素变化不仅可以提供地质历史中有机碳埋藏量的记录。研究全球碳循环变化 ,还可能追溯有机碳风化和埋藏速率的变化 ,定性地恢复大气 p CO2 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稳定同位素 大洋缺氧事件 CENOMANIAN-TURONIAN 同位素分馏
下载PDF
华北上古生界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煤层气解吸-扩散效应 被引量:29
20
作者 秦勇 唐修义 叶建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华北上古生界浅层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具有分布范围广、组成偏轻的总体分布特点,在进入高煤级煤阶段之后开始接近或落入腐殖型常规天然气甲烷稳定同位素分布范畴。该区浅层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偏轻的现象主要起源于热力学分馏背景之... 华北上古生界浅层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具有分布范围广、组成偏轻的总体分布特点,在进入高煤级煤阶段之后开始接近或落入腐殖型常规天然气甲烷稳定同位素分布范畴。该区浅层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偏轻的现象主要起源于热力学分馏背景之上叠加的解吸—扩散效应,由此导致了煤层气原生带→过渡带→解吸带的垂向分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甲烷 稳定碳同位素 解吸-扩散效应 煤层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