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敏 谷羽 李兆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71,共16页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以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支撑,在构建乡村振兴测度体系的基础上,实证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推进乡村振兴,这种正向作...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以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支撑,在构建乡村振兴测度体系的基础上,实证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推进乡村振兴,这种正向作用在内生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同时异质性特征检验下,数字普惠金融在高消费以及高人力资本地区的积极效应更为强烈;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发挥机械化普及效应、创业激励效应以及收入增长效应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第三,在外部基础条件与约束条件作用下,传统金融发展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效应,而金融监管则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 “三农”问题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基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多元治理路径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家玮 吴迪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0-97,139,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困难和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因此,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缩小城乡地区发展差距,从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然而,当前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困难和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因此,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缩小城乡地区发展差距,从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然而,当前乡村振兴战略面临治理困境,包括乡村公共服务不均衡、粮食安全设施不足、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慈善支持不足、产业发展机制不完善、治理水平不高、居住环境问题和文化薄弱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治理结构,通过加速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粮食产业现代化、建立多元化乡村社会保障体系、规范第三次分配法律体系、完善乡村产业法律、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制定环境立法以改善生态宜居环境、规范文化公共服务等方式促进乡村综合治理能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最终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精神 乡村振兴 全面现代化 城乡发展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价值意蕴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稳 韩长良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8-73,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和系统分析等方法,从政治、时代、思想的三重维度探赜“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价值意蕴,以期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体育课程思政领域的指导地位等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课程思政 体育课程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实践理路 被引量:1
4
作者 于静 王鑫蕊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0-35,共6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进一步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需要,是进一步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必要举措,是进一步拓宽“...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进一步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需要,是进一步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必要举措,是进一步拓宽“新思想概论”课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必然要求。“新思想概论”课教学改革必须敏锐把握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世界观方法论、使命任务、重要要求、时代要求。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新思想概论”课程,必须以“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发布的配套课件为依据,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将“有形”课堂与“无形”课堂深度结合,拓展实践教学、实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实践理路
下载PDF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高校纪委监督保障作用
5
作者 赵永军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3-16,共4页
党的二十大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其对于高校纪委开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当前和今后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高校应认真且全面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等工作,... 党的二十大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其对于高校纪委开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当前和今后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高校应认真且全面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等工作,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站稳立场,深刻把握党的自我革命新要求,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监督保障高校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校纪委 监督保障作用
下载PDF
论习近平经济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6
作者 周绍东 张涵之 《决策与信息》 2023年第5期5-16,共12页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对习近平经济思想进行类型学分析,其目的是把党的理论创新放在一个连续的历史脉络中加以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对习近平经济思想进行类型学分析,其目的是把党的理论创新放在一个连续的历史脉络中加以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提出前无先说的原创性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作出原创性贡献;二是对既有的分散理论进行阐释整合,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集成创新;三是进一步强调既有的理论判断,在新的现实背景下为其增加新的理论内涵,围绕既有主题进行新的概括和提炼,推进范畴创新和话语创新;四是重申理论遗产,对在一定历史阶段受到忽视或误解的经济思想予以正本清源并加以完善,开辟新的理论境界。这四种创新相互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某种理论创新特别突出、尤为鲜明,其他类型创新交织其中,互为补充,由此共同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这一科学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格局 新型举国体制 基本经济制度 全国统一大市场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下载PDF
习近平体育强国思想的“人民性”:生成逻辑与科学内涵
7
作者 王稳 李晓华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9,F0002,共10页
习近平体育强国思想寓于人民实践,并在人民实践中发展和成熟,“人民性”是其思想精髓和要义所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系统分析等方法,系统阐释了习近平体育强国思想“人民性”的生成逻辑与科学内涵,其思想所坚持的人民立场,回答... 习近平体育强国思想寓于人民实践,并在人民实践中发展和成熟,“人民性”是其思想精髓和要义所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系统分析等方法,系统阐释了习近平体育强国思想“人民性”的生成逻辑与科学内涵,其思想所坚持的人民立场,回答了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主体、依靠力量、评价依据等基本问题,体现出“为了人民”与“依靠人民”的辩证统一,其中“为了人民是目标指向”“依靠人民是实践路向”,展现了“人民性”的科学内涵。在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重大战略部署中,遵循习近平体育强国思想的“人民性”是逻辑主线,也是价值红线,这为解决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以及实现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与不竭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 体育强国 人民性 新时代
下载PDF
新时代工会工作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8
作者 乔东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3-20,共8页
新时代工会工作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结合点,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新时代工会工作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切入点,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新时代工会... 新时代工会工作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结合点,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新时代工会工作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切入点,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新时代工会工作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体现了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工会工作的新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在新时代工会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新时代工会工作要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以及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强新时代职工文化建设、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工会工作 党的二十大精神 结合点 切入点
下载PDF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河南公安教育新篇章
9
作者 徐晓慧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13,共9页
近年来,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接河南公安教育发展重大战略需求,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办学特色、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但新形势、新任务也为学院发展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新时代公安... 近年来,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接河南公安教育发展重大战略需求,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办学特色、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但新形势、新任务也为学院发展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新时代公安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要学深悟透,躬身践行,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各环节,奋力谱写新时代河南公安教育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公安教育 办学治校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注重“结合”视角,凸显“交融”特质——略论沂蒙精神的生成、内涵与弘扬
10
作者 俞祖华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9-25,共7页
相比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其他伟大精神,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的最大特质就在于“交融”,在于党群、军民的紧密结合。因此,可以从“结合”这一视角审视沂蒙精神的价值、生成、内涵与践行,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 相比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其他伟大精神,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的最大特质就在于“交融”,在于党群、军民的紧密结合。因此,可以从“结合”这一视角审视沂蒙精神的价值、生成、内涵与践行,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视角深刻认识沂蒙精神的重要价值,从“两个结合”视角深层剖析沂蒙精神的生成机理,从党群军民结合视角深度把握沂蒙精神中党政军民紧密团结的交融特质,从“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视角深入推进沂蒙精神的弘扬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精神 党的二十大精神 生成机理 交融特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