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计美学与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发展——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论坛综述
1
作者 曲康维 胡晓 +2 位作者 唐静菡 阳露 李超德 《湖南包装》 2024年第5期41-44,共4页
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论坛于2024年4月在苏州大学顺利举办。发言的52位学者立足本土设计实践,通过跨学科研究范式推进设计美学在中国的理论构建进程。在中国推动设计美学的发展,即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硕资... 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论坛于2024年4月在苏州大学顺利举办。发言的52位学者立足本土设计实践,通过跨学科研究范式推进设计美学在中国的理论构建进程。在中国推动设计美学的发展,即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硕资源为精神内核,从设计的立场、视角和方法将这种美学精神进行现代转化,才能真正为本土设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文化关照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美学 中华美学精神 跨学科 社会设计
下载PDF
禅宗美学的生命智慧:宇宙、生命与艺术的圆融无碍 被引量:2
2
作者 宋伟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2,160,共10页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具有深广影响的“四大美学主潮”之一。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生命智慧,禅宗美学以其独特的观照方式、体悟方式与生存方式,创构了禅意盎然的空灵艺境,成就了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史上的一个高峰,积淀为中华民族文...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具有深广影响的“四大美学主潮”之一。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生命智慧,禅宗美学以其独特的观照方式、体悟方式与生存方式,创构了禅意盎然的空灵艺境,成就了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史上的一个高峰,积淀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与西方知识论哲学美学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通常体现为宇宙精神、生命精神与艺术精神的浑融通达与气韵贯通,其精神旨归与终极关怀是宇宙、生命与艺术的圆融无碍之境界。从宇宙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具有静观终极存在的宇宙意识;从生命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追求生机盎然的自由境界;从艺术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标举直觉顿悟的审美意境。体悟领会禅宗美学的智慧精神是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国艺术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美学 生命智慧 中华美学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
原文传递
美学意蕴·文化符码·技术赋能:文化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的转化逻辑探析
3
作者 彭楚钦 《北京文化创意》 2024年第2期47-52,共6页
作为民族瑰宝,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该如何做好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传承和现代转化?这是我们当下文化发展建设领域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中华美学精神、传统文化原生文本以及文化综艺数字化创新,分别视为传统文化现... 作为民族瑰宝,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该如何做好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传承和现代转化?这是我们当下文化发展建设领域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中华美学精神、传统文化原生文本以及文化综艺数字化创新,分别视为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的三个层面。从三者的关系上来看,作为核心层的中华美学精神在价值和审美上起到引领作用,现象层由传统文化原生文本构成,给予文化综艺节目丰富的符码资源。最后,转化层再借助数字技术融合艺术表达,为传统文化创造新的数智化视听空间。综上所述,文化综艺节目在传统文化的转化上有着严密的逻辑进路,能够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综艺节目 中华美学精神 数字技术
原文传递
中华美学精神跨文化阐释的三种方式
4
作者 李庆本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26,159,共12页
法国学者朱利安、德国学者卜松山、美国学者苏源熙都对中国美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方式却各不相同:朱利安基于中西文化的“间距”,着重揭示中华美学的独特性,属于跨越式的跨文化阐释;卜松山则不仅重视中西美学的差异性,也关注其相似... 法国学者朱利安、德国学者卜松山、美国学者苏源熙都对中国美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方式却各不相同:朱利安基于中西文化的“间距”,着重揭示中华美学的独特性,属于跨越式的跨文化阐释;卜松山则不仅重视中西美学的差异性,也关注其相似性,是沟通式的跨文化阐释;苏源熙对中国美学问题的解答,解构了中西二元论模式,是互动式的跨文化阐释。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华美学精神的跨文化阐释与对外传播,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跨文化阐释 朱利安 卜松山 苏源熙
下载PDF
时间化的礼乐教化活动及中华美学精神的复兴——论贺麟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彦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85,共10页
贺麟在《近代唯心论简释》及《文化与人生》中,完全从自身亲熟的、生动的思想体验出发,自然而然地在中西哲学之间进行沟通、互释与新创造。其中最为突出的贡献就在于"儒化西学",而其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就在对"礼乐教化&q... 贺麟在《近代唯心论简释》及《文化与人生》中,完全从自身亲熟的、生动的思想体验出发,自然而然地在中西哲学之间进行沟通、互释与新创造。其中最为突出的贡献就在于"儒化西学",而其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就在对"礼乐教化"时间化的全新诠释上。这在中国近现代以来对我国古典美学理论传统的阐释中,都是极为卓著的新成就。贺麟在美学思想上的建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不认同五四时期或者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文化及其中诗教、乐教文化所持的极端、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应该采纳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来丰富、拓展与建立新的儒教、诗教、乐教的文化。第二,贺麟在兼采中西哲学中时间性思想精粹的基础上,对礼乐教化活动进行了精彩地时间性分析,以上两个方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展现了贺麟对中华美学精神在新时代复兴的宏大而坚实的构建与胸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麟 时间性 礼乐教化 中华美学精神 复兴
原文传递
台港新儒家“中国艺术精神”阐释的悖论反思 被引量:3
6
作者 孙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3-149,共7页
台港新儒家学者唐君毅、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阐释共同出现了三大悖论:一是他们所谓"纯粹之艺术精神"实则无法"纯粹",二是艺术精神与道德精神表面并列实则并不平等,三是在他们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 台港新儒家学者唐君毅、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阐释共同出现了三大悖论:一是他们所谓"纯粹之艺术精神"实则无法"纯粹",二是艺术精神与道德精神表面并列实则并不平等,三是在他们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里,艺术最终被"精神"湮没,成为可有可无之物。悖论产生的最终根源在于他们标举"中国艺术精神"的指向并非艺术,而是文化精神和价值。他们以心性之学解读中国传统艺术的路向是对宋明儒学的延续,而非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新儒家 中国艺术精神 新儒学美学
下载PDF
漫议人生美学
7
作者 杜书瀛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6期49-54,共6页
中国传统哲学根本指向是人生论,其哲学可谓人生论哲学,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是人生美学(人生论美学),它是中华民族的美学。人生美学的兴趣不像哲学美学那样探索抽象的美是什么,也不像艺术哲学那样从抽象的哲学理念出发探讨所谓艺术... 中国传统哲学根本指向是人生论,其哲学可谓人生论哲学,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是人生美学(人生论美学),它是中华民族的美学。人生美学的兴趣不像哲学美学那样探索抽象的美是什么,也不像艺术哲学那样从抽象的哲学理念出发探讨所谓艺术的本质,更不像艺术心理学或艺术符号学专门从心理学美学或符号学美学的角度探讨艺术的种种特征;它的根本兴趣在说明美与人的关系,美与人的生命的关系,美与人的日常生活的关系,总之,美与人生的关系。人生论美学既热烈执着于人生又高逸超拔于人生的美学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诗性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美学 中华美学精神 诗性呈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