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骶移行椎椎体及椎板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杜心如 赵玲秀 +2 位作者 赵离钟 孔祥玉 张继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研究腰骶移行椎椎体及椎板的形态学特点,为临床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1例腰骶移行椎椎体上面矢状径/横径,椎体前高/后高,上关节突关节面的矢状径、横径及其与正中矢状面夹角等进行测量。结果:腰骶移行椎椎体上面矢状径与横径比... 目的:研究腰骶移行椎椎体及椎板的形态学特点,为临床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1例腰骶移行椎椎体上面矢状径/横径,椎体前高/后高,上关节突关节面的矢状径、横径及其与正中矢状面夹角等进行测量。结果:腰骶移行椎椎体上面矢状径与横径比为0.64,前/后比为1.21。上关节突关节面高度,左(14.1±2.1)mm,右(13.9±1.5)mm;宽度,左(16.0±1.8)mm,右(16.2±1.5)mm;与正中矢状面夹角,左(56.3°±7.8°),右(55.9°±7.3°)。结论:(1)腰骶移行椎椎体的形态与正常L5椎体形态相近,故在腰椎正侧位片及CT、MRI片难以根据其椎体形态学特点推断是否为移行椎,后路手术时很难根据椎板及棘突上关节突的形态特点来判断腰骶移行椎。(2)腰骶移行椎的下关节突明显小于上关节突,说明小关节突很少或几乎不向下传导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 关节突 棘突 腰骶移行椎
下载PDF
棘突椎板截骨回植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明 李德强 +4 位作者 刘培来 刘洪智 左振柏 李振峰 张元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475-478,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中棘突椎板截骨回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自2000年11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123例接受了腰椎棘突椎板截骨回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107例获得2个月...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中棘突椎板截骨回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自2000年11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123例接受了腰椎棘突椎板截骨回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107例获得2个月~3年8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复查CT示回植骨块完全愈合,椎管得到扩大,骨愈合率达100%。无腰椎不稳及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腰椎后路手术中,将截下的棘突椎板以不同方式回植,重建腰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及稳定性,可以防止术后腰椎不稳及医源性腰椎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板 棘突 回植
下载PDF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中枢椎棘突X线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唐学章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提高对枢椎棘突偏移现象的认识,评价其对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患者的开口位片42例,正常组为30例,测量2组枢椎棘突偏移的出现率并对比,同时统计患者组中枢椎棘突偏移的方向与寰枢椎... 目的:提高对枢椎棘突偏移现象的认识,评价其对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患者的开口位片42例,正常组为30例,测量2组枢椎棘突偏移的出现率并对比,同时统计患者组中枢椎棘突偏移的方向与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的方向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枢椎棘突偏移率为36.67%,患者组为83.33%,2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组中枢椎棘突偏移方向与寰椎旋转方向不一致的为64.29%。结论: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患者有枢椎棘突偏移现象,行X线摄片检查时体位改变,尤其是头颈痛性旋转及侧屈体位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枢椎棘突偏移现象是否与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有明确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有些医务工作者将枢椎棘突偏移现象作为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依据及以此作为脊椎手法复位的指征缺乏足够的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 枢椎 棘突 测量
下载PDF
胸腰椎棘突上缘根部与椎弓根关系的放射解剖学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崔新刚 丁自海 蔡锦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 :研究胸腰椎棘突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 ,提供相关数据为椎弓根穿钉确定一种新的解剖定位点。方法 :测量 80个正常成人胸腰椎平片及 60人胸腰椎CT片 (T10 ~L5节段 )之棘突上缘根部至椎弓根上缘、下缘及中轴线的距离。用 5具新鲜尸体... 目的 :研究胸腰椎棘突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 ,提供相关数据为椎弓根穿钉确定一种新的解剖定位点。方法 :测量 80个正常成人胸腰椎平片及 60人胸腰椎CT片 (T10 ~L5节段 )之棘突上缘根部至椎弓根上缘、下缘及中轴线的距离。用 5具新鲜尸体做实验室模拟手术。结果 :获得了相关解剖学数据 ,据所得数据设计螺钉入点。实验室 80个螺钉全部穿钉成功 ,并成功临床应用 6例。结论 :该研究揭示了棘突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 ,为经椎弓根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剖学定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棘突 椎弓根 放射解剖学 解剖定位点
下载PDF
点按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7
5
作者 余祖年 李丹毅 +1 位作者 吴炜翰 邓友章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3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坐位定点点按微调手法为主的推拿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手法放松后坐位定点点按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8... 目的:观察坐位定点点按微调手法为主的推拿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手法放松后坐位定点点按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88.2%。治愈患者第1疗程比较分别为36.4%和23.1%;第2疗程为54.5%和30.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位定点点按微调手法为主的推拿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推拿方法,且安全易被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微调手法 棘突
下载PDF
Evaluations of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es and Lumbar Specimens in Mimic Operations of Transverse Rotation Laminoplasty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被引量:5
6
作者 Xian-Wu Pei Yong-Hui Liang +2 位作者 Hui Zhang Zi-Shun Gong Hong-Xing S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Background:Laminectomy is a major method to treat 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but it has lots of flaws such as scar tissue can form around the dura again or spinal instability.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f... Background:Laminectomy is a major method to treat 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but it has lots of flaws such as scar tissue can form around the dura again or spinal instability.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transverse rotation laminoplasty (TRL) in the treatment of LSS.Methods:The mimic operations of TRL were performed both in the computerized image processing and on the lumbar specimen.Computed tomography (CT) images were either collected from 80 clinical patients with complaints of lumbago or obtained from 40 sets of lumbar specimens after rebuild of spinal canals.In the CT image processing the heights of the spinous process and laminae at L3-L5 were measured.The total length of the spinous process plus one side laminae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length of inner margin of pedical before the operation.The areas of the vertebral canal were examined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Results:In the CT images,the height of spinous process of L3,L4 and L5 was 24.74 ± 3.45,22.68 ± 5.96 and 21.54 ± 4.12 mm respectively,and that of laminae was 23.66 ± 2.32,22.68 ± 5.36 and 20.99 ± 3.67 mm respectively (P 〉 0.05).Distance of inner border of pedical of L3,L4 and L5 was 23.01 ± 6.59,24.65 ± 5.54 and 26.03 ± 7.34 mm respectively,and length of spinous process with laminae of those was 29.76 ± 4.91,29.31 ± 6.43 and 32.53 ± 5.76 mm respectively (P 〈 0.05).Preoperative area of spinal canals of L3,L4 and L5 was 299.81 ± 10.09,297.66 ± 9.54 and 308.22 ± 10.04 mm2 respectively,and postoperative area was 480.01 ± 9.33,487.32 ± 8.65 and 501.03 ± 9.12 mm2 respectively (P 〈 0.05).In the human lumbar vertebrae specimen,the data similar to the former.Conclusions:The excised canal posterior was covered,and the lumbar canals enlarged by TRL.The TRL provided a new alterna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L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ural Adhesion LAMINA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spinous process
原文传递
以棘突定位胸腰椎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崔新刚 丁自海 蔡锦方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6期381-383,共3页
目的 研究胸腰椎棘突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提供相关数据为椎弓根穿钉确定一种新的解剖定位点。方法 测量30具正常成人尸体的干燥胸腰椎标本,80个正常成人胸腰椎X线片及60人胸腰椎CT片(T_(10)~L_5节段)之棘突上缘根部至椎弓根上缘、下缘... 目的 研究胸腰椎棘突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提供相关数据为椎弓根穿钉确定一种新的解剖定位点。方法 测量30具正常成人尸体的干燥胸腰椎标本,80个正常成人胸腰椎X线片及60人胸腰椎CT片(T_(10)~L_5节段)之棘突上缘根部至椎弓根上缘、下缘及中轴线的距离。用5具新鲜尸体做实验室手术模拟。结果 获得了相关解剖学数据,据所得数据设计螺钉入点。实验室80个螺钉全部穿钉成功,并成功临床应用6例。结论 该研究揭示了棘突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经椎弓根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剖学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 胸腰椎 棘突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腰椎棘突及其间隙的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瑞 张元智 +2 位作者 徐林 李志军 俞兴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5-9,I0005,共6页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为棘突间撑开的设计、优化、国产化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50例志愿者采用连续螺旋CT断层扫描T12~S1,将获得图像导Materialise Mimics10.01软件,采取轮廓和区域增长分割出腰椎骨组织,采用表面遮盖显示...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为棘突间撑开的设计、优化、国产化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50例志愿者采用连续螺旋CT断层扫描T12~S1,将获得图像导Materialise Mimics10.01软件,采取轮廓和区域增长分割出腰椎骨组织,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进行三维表面重建,选择去除椎旁组织的最佳三维角度,由同一名研究者选择适合测量的图像进行测量,测量棘突厚度、棘突长度、棘突间距。各解剖结构连续测量3次,取其均值。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检验。结果①棘突厚度:一般每个腰椎的棘突厚度均前部〉后部〉中部,下缘〉中央〉上缘。但L5较特殊,棘突中部和后部的中央厚,上、下缘薄。相邻上位腰椎棘突下缘厚度大于下位腰椎棘突上缘厚度。②棘突长度以L3最大,男性:上缘26.62±2.98mm,中央25.59±2.33mm,下缘22.73±2.40mm;女性:上缘23.76±2.47mm,中央24.49±2.48mm,下缘19.70±2.49mm;男女均以L5最小。③棘突间距:男性以L2∕3最大,向下依次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前部10.39±2.70mm,中部11.15±2.20mm,后部9.35±2.17 mm。女性以L1∕2最大,向下依次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前部10.32±2.10mm,中部12.18±2.58mm,后部10.80±2.43mm。男女均以L4∕5最小。结论棘突间距从上向下逐渐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在矢状面棘突间隙呈前高后矮的楔形。棘突长度以L3最大,L5最小。棘突长度均上缘〉中央〉下缘,相邻上位腰椎棘突下缘长度〈下位腰椎棘突上缘长度。棘突厚度前部〉后部〉中部,且下缘〉中央〉上缘。相邻上位腰椎棘突下缘厚度〉下位腰椎棘突上缘厚度。本研究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初步获得了国人腰椎棘突及棘突间隙的解剖学参数,为适合国人特点的腰椎棘突间撑开器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腰椎 棘突间 解剖
下载PDF
跳跃式椎板减压与成形并棘突重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占蓓蕾 叶舟 王巍 《颈腰痛杂志》 2006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报道应用跳跃式椎板减压与成形并棘突重建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5年9月应用经后路跳跃式椎板减压、椎管成形合并棘突重建治疗颈椎管狭窄35例,其中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9例,发育性椎管狭窄4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22例... 目的报道应用跳跃式椎板减压与成形并棘突重建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5年9月应用经后路跳跃式椎板减压、椎管成形合并棘突重建治疗颈椎管狭窄35例,其中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9例,发育性椎管狭窄4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22例,年龄37~76岁,平均55岁。结果经3个月~5年6个月随访。临床效果按(JOA)17分评分标准:优(术后改善率>75%)25例,良(50%~74%)8例,中(25%~49%)2例,差(≤24%)0例,平均改善率81%。结论该术式在扩大椎管、减除后侧压迫的同时可行脊髓侧前方的减压,通过棘突重建既可防止再关门,又能维持后柱结构的稳定,防止术后“鹅颈”畸形的发生或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 狭窄 跳跃式 减压成形 棘突重建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益奖 彭茂秀 +2 位作者 何少奇 戴鸣海 汤呈宣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棘突间植入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2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患者术前均接受腰椎MRI和CT扫描,证实相应节段因各...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棘突间植入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2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患者术前均接受腰椎MRI和CT扫描,证实相应节段因各个原因继发腰椎管狭窄。在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间隙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及椎间活动范围,采用VAS评分及JOA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24个月。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及间歇性跛行均明显缓解,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末次随访较术后3、12个月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4.65±3.80)分改善至术后3个月的(25.12±1.96)分(P〈0.05)。椎间隙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较术前增加(P〈0.05),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仍保持一定活动度,但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Coflex系统松动、断裂、脱出及相应棘突的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较好地维持相应节段的稳定性、手术节段椎间隙、椎间孔的高度及活动度,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棘突 动态固定 内固定器
下载PDF
Clay-shoveler's骨折合并颈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震 赵庆华 田纪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3期3476-3477,共2页
目的探讨Clay-shoveler's骨折合并颈椎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例Clay-shoveler's骨折合并颈椎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骨折合并颈髓... 目的探讨Clay-shoveler's骨折合并颈椎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例Clay-shoveler's骨折合并颈椎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骨折合并颈髓损伤的特点。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有颈胸段疼痛,特点是卧床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坐或行走时疼痛复发。X线或CT检查可见颈胸段棘突骨折。MRI显示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相应节段脊髓。术后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好转。结论虽然Clay-shoveler's骨折发病率较低,但是患者可合并出现颈椎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情况。若保守治疗无效常需要手术干预,颈后路棘突固定重建术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决定是否联合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Y shoveler's 骨折 棘突 手术
下载PDF
以关节突关节面及棘突为参照定位腰椎椎弓根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金龙 毛广平 +3 位作者 李洋 李德亨 徐海栋 赵建宁 《颈腰痛杂志》 2013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研究以腰椎关节突关节面及棘突为参照经椎弓根内固定的相关参数,为置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男、女各50例腰椎CT图像及DR腰椎侧位片上对关节突关节面后缘与椎弓根轴线相对关系及同椎节横突上缘与椎弓根轴线的相对关系进行数据测量... 目的研究以腰椎关节突关节面及棘突为参照经椎弓根内固定的相关参数,为置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男、女各50例腰椎CT图像及DR腰椎侧位片上对关节突关节面后缘与椎弓根轴线相对关系及同椎节横突上缘与椎弓根轴线的相对关系进行数据测量;同时对同椎节棘突根部及上位椎节下关节突下缘投影在椎弓根上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在性别间及不同椎节间的差异。结果腰椎椎弓根轴线均位于上关节突关节面外侧,在同一椎节上关节突关节面后缘、同椎节棘突根部上缘及上位椎节下关节突下缘与椎弓根轴线关系相对恒定,变异不大。结论以腰椎关节突关节面及棘突为参照定位腰椎经椎弓根内固定具有可行性及个体化意义,简单实用,且在关节突关节增生时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面 棘突 定位 腰椎椎弓根
下载PDF
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阿塔吾拉.吾不力哈斯木 依布拉音江.米吉提 +1 位作者 阿布都艾那尼.米吉提 张玉新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300-2303,共4页
目的观察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常规治疗后无效,且不存在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以及手术禁忌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观察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常规治疗后无效,且不存在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以及手术禁忌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卧床4 d以及进行基础背肌功能锻炼后,采取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对照组(11.23±2.56)d,观察组(7.02±2.30)d]和恢复工作的平均时间[对照组(360.36±6.99)d,观察组(55.36±3.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6,264.250,P〈0.001),观察组术后疗效优良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术后优良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5,P=0.025);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SF-36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89,7.408,P〈0.05),比较两组患者各术前、术后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1,0.500,P=0.180,0.618);比较两组患者腰部慢性疼痛、神经根黏连和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6,0.720,3.554,P=0.098,0.396,0.059),对照组患者发生腰椎不稳的例数(10例)显著多于观察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P=0.013)。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照组(1 200.11±18.61)m L,观察组(800.22±20.32)m L]和手术时间[对照组(3.4±0.21)h,观察组(2.0±0.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55,38.829,P〈0.001)。结论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具有明显优势,腰椎的稳定性较传统的手术方法高,且具有恢复快、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全椎板切除 棘突 棘上和棘间韧带
下载PDF
Baastrup病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4
14
作者 谭仲伦 陈忠 +2 位作者 郭晓婷 聂悦富 张子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5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Baastrup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分析我院2011年11月至2015年2月间250例Baastrup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全部行腰椎DR检查,其中54例加做腰椎MRI检查,19例加做腰椎螺旋CT检查,共有12例同时进行三种检查。结果 Baastru... 目的探讨Baastrup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分析我院2011年11月至2015年2月间250例Baastrup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全部行腰椎DR检查,其中54例加做腰椎MRI检查,19例加做腰椎螺旋CT检查,共有12例同时进行三种检查。结果 Baastrup病患者腰椎棘突相互靠近、撞击致相对缘骨质增生、硬化,棘突呈杵状增粗,相对面变平,甚至形成假关节,关节面下可见囊状低密度区;MRI T2WI序列可表现为棘突间高信号改变或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患者有程度不等腰背部疼痛病史,受累棘突有固定压痛。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老人,多数伴有腰椎退行性改变。结论 Baastrup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正确认识此征象,有助于解释下腰部疼痛并指导临床开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astrup病 腰椎棘突 下腰痛 直接数值化摄影 体层摄 影学 X线计算机 磁共振
下载PDF
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的解剖学研究
15
作者 黄健楠 魏民 +3 位作者 黄春艳 王杏东 王晓东 张恒柱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研究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具新鲜冰冻标本的胸椎逐个节段沿棘突后正中切开,使用专用椎板撑开器撑开缝宽8mm、10mm、12mm后测量。3具新鲜冰冻标本模拟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显微镜下... 目的研究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具新鲜冰冻标本的胸椎逐个节段沿棘突后正中切开,使用专用椎板撑开器撑开缝宽8mm、10mm、12mm后测量。3具新鲜冰冻标本模拟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显微镜下观察暴露范围和术区结构。结果撑开缝宽12mm以内为实验所得的安全距离,无骨折发生。缝宽12mm手术操作空间足够,器械自由度较高,可以进行椎管内肿瘤的切除。结论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治疗胸椎椎管内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胸椎 棘突 撑开器
下载PDF
微创经皮下颈椎椎弓根置钉的三维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子嘉 孙秋敏 +6 位作者 温超轮 陈熙 王爱平 刘方 曹奇 周小兵 李严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9-624,共6页
目的 探讨颈椎椎弓根进钉参数与棘突的三维关系,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器械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20例健康成人颈椎CT重建模型导入UG imageware 13.2,以70%、80%、90%边界深度为研究基础,测量椎弓根通道进钉螺钉半径、外偏角、通道... 目的 探讨颈椎椎弓根进钉参数与棘突的三维关系,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器械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20例健康成人颈椎CT重建模型导入UG imageware 13.2,以70%、80%、90%边界深度为研究基础,测量椎弓根通道进钉螺钉半径、外偏角、通道长度(L)、通道与矢状面、水平面的角度;进钉轴与冠状面的交点与椎弓根的角度。B、C点到参考平面、棘突的距离。结果 (1)C3-7椎弓根通道内切圆半径在2.79-3.89 mm之间。(2)通道长度、外偏角随着边界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C3-7的Ac最大值出现在70%边界深度。(4)B点到正中矢状面、冠状面的距离都随着边界深度增加而增大。(5)B点、C点棘突末端的距离随着边界深度增加而增大。结论 颈椎椎弓根螺钉进钉参数与棘突的三维关系,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 椎弓根进钉通道 三维关系 颈椎
下载PDF
成年国人腰椎棘突间区域的X线影像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超 刘祖德 《脊柱外科杂志》 2010年第6期362-367,共6页
目的为腰椎棘突间内置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根据正侧位X线片测量360例门诊患者L3-S1段脊柱的棘突间距、棘突顶距、棘突中央高度及棘突厚度,对测量数据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分析。数据均在医院PACS系统(Kodak Carestream Dia... 目的为腰椎棘突间内置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根据正侧位X线片测量360例门诊患者L3-S1段脊柱的棘突间距、棘突顶距、棘突中央高度及棘突厚度,对测量数据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分析。数据均在医院PACS系统(Kodak Carestream Diagnostic Workstation软件)上测量,数值精确到0.01 mm。结果①L4/L5的棘突间距比L3/L4和L5/S1小。②棘突顶距自上而下逐渐减小。③棘突厚度无明显差异,大多为7-8 mm。④棘突中央高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小。⑤男性L4/L5的棘突间距比女性大,所有棘突顶距男性均比女性大,男性S1棘突比女性厚,女性的棘突较短。⑥L4,5的棘突厚度年长的比年轻的厚一些。结论通过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国人腰椎棘突间区域的影像学数据,为腰椎棘突间内置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影像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病人 腰椎 参考值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棘突
下载PDF
Baastrup's disease: The kissing spine 被引量:2
18
作者 Amit Singla Vivek Shankar +2 位作者 Samarth Mittal Abhinav Agarwal Bhavuk Gar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4年第2期45-47,共3页
A 67-year-old male presented with a gradually progressive low back pain of 2 years duration. The patient was leading a retired life and there was no history of chronic fever or significant trauma. There was no radiati... A 67-year-old male presented with a gradually progressive low back pain of 2 years duration. The patient was leading a retired life and there was no history of chronic fever or significant trauma. There was no radiation of pain or any features suggestive of claudication. There was no history of any comorbidity. The pain was aggravated with extension of the spine and relieved with flexion. There was no swelling or neurological deficit, but muscle spasm was present. Radiographs of the spine revealed degenerative changes in the lumbosacral spine, along with articulation of spinous processes at in lumbar spine at all levels level suggestive of Baastrup's disease, commonly known as "kissing spine". Routine blood investigations were within normal limits. The patient was managed conservatively. He was given a week's course of analgesics and muscle relaxants and then started on spinal flexion exercises, wit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being noted at 6 months follow 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astrup’s disease Neoarthrosis spinous process KISSING SPINE OSTEOPHYTES Low BACK ACHE BACK PAIN
下载PDF
微创脊柱手术时椎弓根的体表定位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开南 汪学军 +4 位作者 张进军 何志勇 母建松 兰海 郑江 《华西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684-687,共4页
目的研究棘突顶端上下缘与椎弓根中心点水平面垂直距离的关系,为微创胸腰段脊柱内固定术椎弓根的体表定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具完整脊柱骨标本,测量标本两侧胸11~腰2椎弓根中心点与棘突旁开距离(CO)、棘突上、下缘至椎弓根中心点水... 目的研究棘突顶端上下缘与椎弓根中心点水平面垂直距离的关系,为微创胸腰段脊柱内固定术椎弓根的体表定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具完整脊柱骨标本,测量标本两侧胸11~腰2椎弓根中心点与棘突旁开距离(CO)、棘突上、下缘至椎弓根中心点水平面垂直距离(AC、BC),以棘突顶端的上、下缘为参照点确定椎弓根的最佳体表投影点。选取20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椎体骨折男性患者;年龄23~54岁,平均37.6岁。损伤部位:胸11、胸12、腰1、腰2骨折椎体各5例。以棘突顶端上缘点为确定椎弓根中心的参考点,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分别测定术前、术后相应椎体Cobb角。结果男、女性各椎体左右两侧CO、AC、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组间相同椎体CO和BO及胸11、胸12椎体的A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1、腰2椎体的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或女性胸11~腰2的CO依次变大、AC和BC逐渐减小,各椎体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应用显示,术前、术后相应椎体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顶端上缘为确定椎弓根中心点的最佳参照点,微创脊柱内固定术体表定位椎弓根时应根据性别和具体骨折椎体确定进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 椎弓根 微创 脊柱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会 牛国旗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9期3547-3550,共4页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腰椎融合术曾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但大量研究证明椎体融合后加速了邻近节段的退变,会导致腰椎不稳和腰椎管狭窄的复发。因此,一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脊柱的动态功能、维持腰椎正...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腰椎融合术曾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但大量研究证明椎体融合后加速了邻近节段的退变,会导致腰椎不稳和腰椎管狭窄的复发。因此,一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脊柱的动态功能、维持腰椎正常的应力分布、预防继发性邻近节段退变的非融合技术开始受到重视。该文主要从基础研究、设计理念、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的发展现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棘突 非融合固定系统 动态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