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 被引量:119
1
作者 胡和兵 刘红玉 +1 位作者 郝敬锋 安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565-2576,共12页
以南京市九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003与2009年2景QuickBird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应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探讨了城市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 以南京市九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003与2009年2景QuickBird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应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探讨了城市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9年,九乡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2.59%,而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聚集性增强;生态服务价值的高-高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上游,低-低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的仙林大学城一带;九乡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发生了明显变化,下游仙林大学城一带低-低分布区快速扩张,而高-高分布区仅在九乡河源头及下游的局部区域有所增加;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随着研究尺度增大,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九乡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及其变化主要是由土地开发利用引起,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服务价值存在明显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分异 空间自相关 土地利用程度
下载PDF
地理大数据挖掘的本质 被引量:98
2
作者 裴韬 刘亚溪 +4 位作者 郭思慧 舒华 杜云艳 马廷 周成虎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6-598,共13页
针对地理大数据的内在本质以及地理大数据挖掘对于地理学研究的意义,本文解释了地理大数据的含义,并在大数据"5V"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粒度、广度、密度、偏度和精度等"5度"的特征,揭示了地理大数据的本质特点。在此... 针对地理大数据的内在本质以及地理大数据挖掘对于地理学研究的意义,本文解释了地理大数据的含义,并在大数据"5V"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粒度、广度、密度、偏度和精度等"5度"的特征,揭示了地理大数据的本质特点。在此基础上,从地理大数据的表达方式、地理大数据挖掘的目标、地理模式的叠加与尺度性、地理大数据挖掘与地理学的关系等4个方面阐述了地理大数据挖掘的本质与作用,并从挖掘目标的角度对地理大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类。未来地理大数据挖掘的研究将面临地理大数据的聚合、挖掘结果的有效性评价以及发现有价值的知识而非常识等几方面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模式 空间关系 空间分布 流空间 时空异质性 知识发现
原文传递
中国交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 被引量:57
3
作者 曾晓莹 邱荣祖 +3 位作者 林丹婷 侯秀英 张兰怡 胡喜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304-4313,共10页
选取30个省级行政单位作为空间单元,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交通碳排放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同时考虑空间单元的差异性,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2000~2015年交通碳排放量... 选取30个省级行政单位作为空间单元,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交通碳排放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同时考虑空间单元的差异性,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2000~2015年交通碳排放量呈现显著的空间聚类特征,聚类趋势逐年加强.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为0.165~0.274,显著性水平介于0.016~0.045,表明交通碳排放同机动车保有量、GDP、货运周转量及客运周转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GWR模型的R^2在0.783~0.865之间,而OLS模型的R^2在0.675~0.844之间,且GWR模型的AICc值均低于OLS模型的,说明GWR模型的拟合结果明显优于OLS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交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GWR的回归结果表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其中GDP是主要的推动因素,部分地区回归系数高达0.91,2000年影响程度由东向西递减,而2005、2010和2015年由北向南递减.客运周转量起到关键的抑制作用,影响程度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因此建议应当充分考虑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制定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 交通碳排放 时空异质性
下载PDF
大湘西高级别景区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53
4
作者 麻学锋 杨雪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02-1916,共15页
旅游景区既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核心载体,也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旅游供给。基于大湘西高级别旅游景区数据,引入高级别景区发展差异指数,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核密度估计、全局空间自相关等多种空间统计方法,对2007年、2012年和201... 旅游景区既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核心载体,也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旅游供给。基于大湘西高级别旅游景区数据,引入高级别景区发展差异指数,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核密度估计、全局空间自相关等多种空间统计方法,对2007年、2012年和2016年大湘西高级别旅游景区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测度,并运用全局回归(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大湘西高级别景区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大湘西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总体走向为东北—西南方向,且整体呈现小幅度逆时针旋转;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由'三核心两区县'向'一极多点'再到双核带动的'遍地开花型'空间格局的演化;高级别景区数量的空间正相关性不断减弱,且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一定的集聚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交通条件、旅游资源因素对大湘西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显著,且不同影响因素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可为全域旅游背景下深化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湘西 高级别景区 时空分布特征 空间异质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时空异质性 被引量:36
5
作者 陈银娥 尹湘 金润楚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59,共16页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方法: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及2009~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农村金融环境能有效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农村经...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方法: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及2009~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农村金融环境能有效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投资环境及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分异;各影响因素对南北地区差异变化敏感度强于东西地区,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人力资本及城镇化进程的拟合趋势线为“U”形;农村经济发展、金融市场效率及城乡收入比扩大有助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则起阻碍作用。研究创新:考察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及变动规律。研究价值:为促进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出有效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影响因素 时空异质性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广东省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30
6
作者 郑贱成 谢炳庚 游细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6997-7010,共14页
生境质量的高低成为测度地区生态健康及可持续状态的关键因子。广东省生态质量及退化过程复杂,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较为薄弱。利用FLUS-InVEST耦合模型,对广东省1980—2020年生境质量变化及未来2020—2035年生境质量趋势进行研究。得出... 生境质量的高低成为测度地区生态健康及可持续状态的关键因子。广东省生态质量及退化过程复杂,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较为薄弱。利用FLUS-InVEST耦合模型,对广东省1980—2020年生境质量变化及未来2020—2035年生境质量趋势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林地、耕地为广东省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构成了地表覆盖景观基质;建设用地增加迅速,40年间面积翻了1.2倍;耕地锐减,面积比由27.1%减到22.8%;如果继续保持历史变化趋势,未来15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将继续增加,耕地面积则减少至不足22%。(2)林地集中连片区域主要在北部生态发展区,耕地集聚分布于东西两翼,除几个大的水库图斑外,湿地在整个研究区都有分布;北部生态发展区域内的林地表现出破碎化特征,部分区域耕地、湿地都有减小和破碎化趋势。(3)过去的40年,生境质量变好的区域面积占比最大(44%),其次是未变化(29%)和减小的区域(27%),其中,约79%的区域指数值增减在-0.1—0.1之间;未来15年里,质量指数继续增大的区域面积比例将减少到39%,继续减小的比例将增大到31%;粤港澳大湾区局部低级别生境有连片的趋向。(4)即使没有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变化,部分区域的生境质量也有增加或减小的变化;但存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区域,生境质量变化的强度更大。以上结果说明,广东省生境质量总体较好,但局部有变差的态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生境质量的响应关系较为复杂。认知区域生态环境的特征,加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响应关系及其机理的探究,可为目前正在实施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时空异质性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FLUS-InVEST耦合模型 广东省
下载PDF
时空聚类分析的普适性方法 被引量:22
7
作者 邓敏 刘启亮 +1 位作者 王佳 石岩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2012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时空聚类分析是时空数据挖掘领域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揭示时空要素的发展变化趋势、规律以及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时空聚类分析的研究仍还初步,缺乏具有普适性的时空聚类分析方法.为此,本文首先建立了一套时空聚类分析的普... 时空聚类分析是时空数据挖掘领域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揭示时空要素的发展变化趋势、规律以及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时空聚类分析的研究仍还初步,缺乏具有普适性的时空聚类分析方法.为此,本文首先建立了一套时空聚类分析的普适性理论方法框架.进而,借助时空统计学、智能计算等工具,提出了一种时空一体化的时空聚类方法.该方法很好地顾及了时空数据的时空耦合、时空相关与时空异质特征,避免了过多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时空聚类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通过采用中国陆地区域42年(1951~1992)年平均气温时空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与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聚类 时空统计学 时空相关性 时空异质性 时空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疫情冲击下全球跨境电商物流韧性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余金艳 张英男 +1 位作者 刘卫东 肖作鹏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333-3348,共16页
新冠疫情给全球化进程带来巨大冲击,流动性被切断是其中重要原因,尤以物流延滞造成的物资短缺影响最为严重。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物流时效性和格局在疫情冲击下发生了重要变化。通过对全球疫情及跨境电商物流大数据的挖掘、... 新冠疫情给全球化进程带来巨大冲击,流动性被切断是其中重要原因,尤以物流延滞造成的物资短缺影响最为严重。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物流时效性和格局在疫情冲击下发生了重要变化。通过对全球疫情及跨境电商物流大数据的挖掘、计算和分析,从韧性角度对物流时效的时空异质性展开研究,分析物流受冲击变化的特征,以及韧性空间格局、阶段差异和时间过程,并结合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物流时效性呈现"衰减波"特征,表现出明显的抵抗力阶段、恢复力阶段,以及韧性提升;北美、西欧的物流韧性相对较低,东亚及其邻近的中亚、中东欧、西亚、北非区域则相对较高,尤其是抵抗力阶段差异明显;全球物流恢复力指数普遍高于抵抗力指数,北美、西欧、大洋洲部分样本恢复力较弱;时间过程上可分为3个时期,并呈现出一定的空间传导现象:前6个月急速下降、艰难抵抗后平稳恢复,第7至第11个月整体向好、局部震荡,第12至第13个月全球小幅波动后较快恢复;影响物流韧性时空异质性的因素较为综合,其中物流网络关系、疫情严重程度的影响相对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跨境电商物流 物流韧性 时空异质性
原文传递
城市海量手机用户停留时空分异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22
9
作者 徐金垒 方志祥 +1 位作者 萧世伦 尹凌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7-205,共9页
识别海量手机数据中蕴含的行为模式,是地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与难点。目前,较多研究针对手机用户移动特征开展,而对停留及其模式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其时空分异规律对理解城市人群动态,甚至优化城市系统至关重要。本文根据人们日常时空约... 识别海量手机数据中蕴含的行为模式,是地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与难点。目前,较多研究针对手机用户移动特征开展,而对停留及其模式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其时空分异规律对理解城市人群动态,甚至优化城市系统至关重要。本文根据人们日常时空约束条件定义了手机用户停留,提出了基于海量手机位置数据的手机用户停留模式的提取方法,以深圳市约790万个匿名手机用户一天的海量手机位置数据为例,识别出了覆盖约98%用户的典型停留模式,并结合该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与分异特征,剖析不同停留模式的手机用户空间分异特征和城市不同区域停留次数的时段分异特征。研究发现:(1)15种停留模式可覆盖约98%的手机用户,而且其一天不同的停留位置数量不超过4个;(2)15种停留模式手机用户在城市区域空间上的分布存在分异现象,严重受制于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3)城市不同区域停留次数的时段分异特征与该区域常住人口、人口密度,以及区域主要职能和性质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研究结论对理解城市手机用户行为模式的群体特征有积极的意义,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科学决策和城市交通规划与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数据 时空约束 停留模式 时空分异
原文传递
财政分权与中国省际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海南 崔长彬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62,共8页
基于相对价格法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考察了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时空特征,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等因素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2009—2018年全国省际劳动... 基于相对价格法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考察了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时空特征,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等因素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2009—2018年全国省际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呈现先升后微降的总体上升趋势,少数省区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多数省区市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并存。2015—2018年全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空间集聚明显,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GTWR模型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全局线性回归模型有更高的拟合优度,财政收入分权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具有正向作用,在所有解释变量中影响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劳动力市场 时空异质性
下载PDF
中国城市CO_(2)排放和空气质量协同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为师 徐颖 惠婧璇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3年第2期38-47,共10页
城市既是受到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影响的重点区域,又是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防控政策的关键主体。在城市尺度上研究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及其时空异质化的影响规律,将为因地制宜地制定减污降碳政策提供依据。本研究分析了2012—2... 城市既是受到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影响的重点区域,又是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防控政策的关键主体。在城市尺度上研究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及其时空异质化的影响规律,将为因地制宜地制定减污降碳政策提供依据。本研究分析了2012—2019年我国284个地级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指数的动态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而后通过构建STIRPAT模型和地理时空加权回归(GTWR)模型,探讨了低碳政策、大气污染物防控政策、产业结构等驱动因素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异质化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全国主要地级市耦合协调度指数平均值由2012年的0.79增加至2019年的0.85,环京津冀区域、汾渭平原等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区域耦合协调度指数显著提高。以低碳试点城市为代表的区域,其降碳政策、减污政策、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以及技术投入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华北平原城市群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主要通过减污政策提高协同效益;低碳政策主要在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发挥作用;中西部城市则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投入实现协同效益。最后,基于此提出促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效益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城市 时空异质化影响 政策分析
下载PDF
秦岭生态屏障产水服务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晓峰 符鑫鑫 +3 位作者 楚冰洋 李月皓 延雨 冯晓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07-2521,共15页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中央水塔",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地。基于InVEST模型评估2000—2018年秦岭地区产水服务,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探究不同因素对秦岭地区产水服务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中央水塔",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地。基于InVEST模型评估2000—2018年秦岭地区产水服务,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探究不同因素对秦岭地区产水服务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秦岭地区多年平均产水量为235.16 mm,19年间产水量呈现微弱下降趋势,产水量在空间上表现为由南部向北减少的特点。秦岭地区产水量波动程度和变化趋势都较弱,产水服务整体比较稳定。各因素对产水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降水主导的范围最大(33.18%),且集中分布于产水量较多的秦岭南侧。其次为NPP(17.90%)和实际蒸散量(16.71%),两者在中北部地区是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促进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产水量 时空异质性 驱动因素 秦岭屏障区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物候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韩炳宏 孔祥萍 +4 位作者 周秉荣 石明明 赵恒和 牛得草 傅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2786-2795,共10页
物候被认为是气候变化最敏感、最易观测的自然指标之一。自1980年以来,青藏高原气候变暖显著改变了生态环境,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青藏高原物候变化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异质性。整体来看,青藏高原的物候初始期变化总体表现为返青期和初花期... 物候被认为是气候变化最敏感、最易观测的自然指标之一。自1980年以来,青藏高原气候变暖显著改变了生态环境,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青藏高原物候变化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异质性。整体来看,青藏高原的物候初始期变化总体表现为返青期和初花期提前、枯黄期推迟的趋势,而果实期则保持相对稳定;青藏高原的物候变化主要受温度、水分和放牧的驱动,暖湿化和适度放牧有利于植物提前或延长物候期,而暖干化则延迟或缩短物候期。物候变化对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然而,目前青藏高原植物物候研究仍然十分缺乏,尤其是物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更少。综合分析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尽可能从生理尺度到生态系统尺度的不同视角来研究气候变化对物候响应策略的影响以及物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植物物候 时空异质性
下载PDF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流域景观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子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舒瑾 余珮珩 +4 位作者 白少云 顾世祥 潘佳威 Shailaja Fennell 陈奕云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9-227,共9页
景观格局的时空分异是国土空间结构和功能演变的重要表征,揭示景观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子是构建人地关系和谐的国土空间规划格局的基础。研究以云南省杞麓湖流域为例,基于2002年、2010年和2018年三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景观格局的时空分异是国土空间结构和功能演变的重要表征,揭示景观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子是构建人地关系和谐的国土空间规划格局的基础。研究以云南省杞麓湖流域为例,基于2002年、2010年和2018年三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揭示流域景观的时空分异特征,构建景观破碎化综合指数,结合实地调研成果与地理探测器剖析景观破碎化与自然和人文因子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02—2018年,杞麓湖流域林地、水体和其他用地面积总量减少,耕地略有增加,建设用地显著增加;流域景观整体呈破碎化发展趋势,且在乡镇水平上时空分异明显;高程、人类活动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坡向和坡度因子对流域内景观破碎化空间分异的解释差异显著,其中高程因子的解释能力最强;此外,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加剧了景观破碎化的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时空分层异质性 地理探测器 景观格局 驱动因子 杞麓湖流域
下载PDF
中国能源效率演化中的异质性特征及反弹效应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范如国 罗明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共12页
异质性及能源反弹效应冲击是能源效率决定机制及其演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现有文献的不足,本文采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对中国30个省区在1995~2011年间各时空点上能源效率演化的异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CES生产函数及空间计... 异质性及能源反弹效应冲击是能源效率决定机制及其演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现有文献的不足,本文采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对中国30个省区在1995~2011年间各时空点上能源效率演化的异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CES生产函数及空间计量模型估算了该期间全国和各省区的能源反弹效应情况,探讨能源反弹效应存在时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提高的复杂性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国能源效率演化过程中,提升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是产业结构轻型化,长期较低的市场化程度导致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能源消费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能源效率提高;能源反弹效应的存在制约着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能源效率的时空演化路径存在异质性特征,从时间维度上看,2000年后的能源效率改善效果比2000年前有很大提高;从空间维度上看,东部地区能源政策实施效果相比中西部而言更好。因此,能源效率演化路径的异质性特征是不容忽视的,必须调节能源反弹效应的冲击,以实现不同区域能源效率提高和能源消费的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时空异质性 能源反弹效应 时空加权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洱海蓝藻爆发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教元 陈光杰 +4 位作者 黄林培 刘晓东 陈倩倩 刘晓海 张虎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4831-4842,共12页
湖泊生态环境对区域气候变化和流域人类活动十分敏感。随着流域的持续开发,洱海作为云贵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泊面临着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质恶化和生态功能的衰退,其中蓝藻水华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湖泊现代监测数据存在时间序... 湖泊生态环境对区域气候变化和流域人类活动十分敏感。随着流域的持续开发,洱海作为云贵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泊面临着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质恶化和生态功能的衰退,其中蓝藻水华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湖泊现代监测数据存在时间序列较短、连续监测记录缺乏、监测位点不完全一致等问题,应用沉积物记录开展色素等多指标分析和环境变化重建研究,并对洱海湖区南、中、北3个湖盆的沉积物记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讨洱海富营养化与蓝藻爆发的历史与变化特征,并识别藻类响应模式的空间异同。沉积物色素记录结果表明,洱海蓝藻生物量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呈现由南至北,先后增加、最后呈现蓝藻水华全湖性持续爆发的模式。进一步的简约模型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和营养盐富集是洱海蓝藻生物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此外相对较浅的南部湖盆还受到水位波动、水动力减弱、水生植物演化的综合影响。因此,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控制水体营养盐输入、合理调控湖泊水位、提高水体透明度并恢复水生植物是控制洱海蓝藻水华爆发和进行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色素 蓝藻爆发 时空差异 洱海
下载PDF
枣棉间作生态系统内根系和棉花产量分布及土壤养分时空变化 被引量:12
17
作者 宋锋惠 吴正保 史彦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3,共6页
为提高枣棉间作系统内肥料管理水平,在棉花不同物候期,测定系统内土壤养分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随棉花生育进程基本呈增加的趋势,且枣树西侧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高于东侧,并且0<H(土层深度)≤20 cm土层有机质... 为提高枣棉间作系统内肥料管理水平,在棉花不同物候期,测定系统内土壤养分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随棉花生育进程基本呈增加的趋势,且枣树西侧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高于东侧,并且0<H(土层深度)≤20 cm土层有机质质量分数明显高于20 cm<H≤40 cm土层;土壤中速效N、P和K的质量分数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性。随着棉花生育进程,土壤中速效N、P、K的质量分数均呈下降趋势。在水平分布上,随距枣树距离的增加,土壤中速效N、P质量分数均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规律,距离树体130 cm左右的土壤速效N、P质量分数最低,而速效K质量分数则相对较为平稳。在垂直分布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速效P质量分数呈明显降低现象,而速效N、K质量分数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棉间作 时空异质性 土壤养分 根系密度
下载PDF
顾及时空异质性的缺失数据时空插值方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樊子德 龚健雅 +2 位作者 刘博 李佳霖 邓敏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8-465,共8页
时空插值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缺失时空数据集的插值与估计。时空插值是时空建模与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该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是异质条件下的时空插值与估计问题。因此,本文从时空数据的异质性出发,提出了一种顾及时空异质性的缺失数据... 时空插值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缺失时空数据集的插值与估计。时空插值是时空建模与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该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是异质条件下的时空插值与估计问题。因此,本文从时空数据的异质性出发,提出了一种顾及时空异质性的缺失数据时空插值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数据集进行时空分区,然后分别在时间和空间按照异质协方差模型计算缺失数据的估计值,进而利用相关系数确定时空权重、融合时间和空间估计值得到缺失数据的最终估计结果。最后通过两组气象数据集进行交叉验证对比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比其他插值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插值 分区 异质性 缺失数据
下载PDF
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效应分析——基于2007—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11
19
作者 臧传琴 陈蒙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79,共12页
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既可以通过提供环境公共服务的方式直接作用于环境质量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既可以通过提供环境公共服务的方式直接作用于环境质量,也可以通过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间接影响环境质量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间接影响环境质量,其... 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既可以通过提供环境公共服务的方式直接作用于环境质量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既可以通过提供环境公共服务的方式直接作用于环境质量,也可以通过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间接影响环境质量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间接影响环境质量,其总效应取决于两种影响的大小。基于2007—2015年中国的经验数据验数据,本文建立了由环境方程和引致方程共同组成的动态面板模型,对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财政环境保护支出尽管增速较快,但并未实现环境质量的同步改善;财政环境保护支出不仅对环境质量产生了积极的直接影响护支出不仅对环境质量产生了积极的直接影响,也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于环境保护领域而对环境产生了积极的间接影响了积极的间接影响;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效应存在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为正,而东部地区为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使用效率、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环境保护事业、优化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标准无疑是提高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效应的必要选择护支出效应的必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城乡收入差距 时空异质性
原文传递
徐州市中心城区不透水面时空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涵 李龙 +1 位作者 张婷 陈龙乾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8-680,共13页
不透水面是影响区域空间规划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可以有效反映城市发展变化。徐州市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经历了快速城市化阶段并向生态园林城市转型,刻画其城市不透水面变化具有典型意义。通过比较4个光谱指数(不透水面指数ISA、... 不透水面是影响区域空间规划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可以有效反映城市发展变化。徐州市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经历了快速城市化阶段并向生态园林城市转型,刻画其城市不透水面变化具有典型意义。通过比较4个光谱指数(不透水面指数ISA、城市建成区指数BUAI、生物物理成分指数BCI、增强型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ENDISI)以确定不透水面信息提取的最佳指数;引入分形理论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行政区、剖面线、景观格局指数多方面分析徐州市中心城区(包括8个片区)不透水面2000、2007和2017年3个时期的时空异质性,旨在揭示其在城市化背景下的时空演变规律,为城市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BUAI提取研究区不透水面的精度最高(Kappa系数=0.81),远高于其他3个指数,可有效提取多时相不透水面信息;(2)各个片区的不透水面存在差异,老城片区(商业金融中心)和金山桥片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不透水面比例一直较高;BUAI剖面线揭示了城市扩张的方向特征,研究区的不透水面向东和向东南方向有所发展;(3)研究区不透水面景观格局呈破碎化趋势,由填充式增长转变为分散式扩张,不透水面景观形态趋向复杂化和不规则化,景观格局的异质性增强。该研究可以为城市未来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指数 不透水面 景观格局 时空异质性 徐州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