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1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预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91
1
作者 陈丽丹 张尧 Antonio FIGUEIREDO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7-197,共21页
随着电动汽车的持续推广以及充电设施的建设和逐步普及,电动汽车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预测是分析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相关研究的基础。首先,分别从车辆性能、充电设施、用户行为习惯等微观层面,以及政策、环境... 随着电动汽车的持续推广以及充电设施的建设和逐步普及,电动汽车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预测是分析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相关研究的基础。首先,分别从车辆性能、充电设施、用户行为习惯等微观层面,以及政策、环境、市场经济等宏观层面总结影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关键因素;其次,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间分布、空间分布预测方法的发展进行了系统阐述,分析了用户行为不确定性处理技术,同时概括了现有研究中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并针对电动汽车参与放电潜力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负荷预测 影响因素 时空分布 充放电 需求响应
下载PDF
中国各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资源量及其时间分布 被引量:85
2
作者 韦茂贵 王晓玉 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2-44,共13页
准确评估中国秸秆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对秸秆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各省市区不同作物的最新田间秸秆系数评估田间秸秆资源量,确定各作物秸秆热值合理取值折算标煤量,并依据中国主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成熟期,对各省各作物田... 准确评估中国秸秆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对秸秆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各省市区不同作物的最新田间秸秆系数评估田间秸秆资源量,确定各作物秸秆热值合理取值折算标煤量,并依据中国主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成熟期,对各省各作物田间秸秆的时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2009年中国年均秸秆量为7.35亿t,包括田间秸秆6.46亿t(折标煤量3.41亿t,占总量87.36%)和加工副产物0.89亿t(折标煤量0.50亿t,占总量12.64%)。三大粮食作物是田间秸秆的主要来源,其中水稻田间秸秆为19 865.13万t,折标煤9 177.69万t,占总量26.90%;玉米田间秸秆为14 947.83万t,折标煤量8 266.15万t,占总量24.23%;小麦田间秸秆为14 373.43万t,折标煤7 833.52万t,占总量22.96%。秸秆量最大的10个省份由高到低依次为河南、山东、江苏、黑龙江、安徽、四川、广西、湖南、河北、湖北,变化范围为3 772.15~7 295.06万t,折标煤为1 908.83~3 999.61万t,这10省总量占全国总量62.46%。田间秸秆成熟时间分布不均,第三季度(7—9月)最多,秸秆折标煤占总量44.49%;其次为第四(10—12月)和第二季度(4—6月),分别为25.26%和24.27%;第一季度(1—3月)最少,只占总量的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田间秸秆 加工副产物 折标煤量 时空分布
原文传递
2009-2012年中国闪电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85
3
作者 王娟 谌芸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运用全国雷电监测定位系统ADTD获取的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云地闪电资料,对我国闪电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闪中负地闪占闪电总数的94%以上,正地闪占5%左右,我国闪电主要发生在5 9月,7、8月是闪电高发期,同雨带的推... 运用全国雷电监测定位系统ADTD获取的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云地闪电资料,对我国闪电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闪中负地闪占闪电总数的94%以上,正地闪占5%左右,我国闪电主要发生在5 9月,7、8月是闪电高发期,同雨带的推进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随着季风的推进,闪电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逐渐增多。闪电在夏季达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闪电频次日变化主要呈单峰分布,全国闪电多发时段在16 17时,同强对流天气多发时段相对应。闪电总体分布南部比北部多,东部沿海比西部内陆多;闪电密度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中华南地区、中东部地区以及四川盆地为我国闪电密度高值区;闪电白天主要发生在江浙以及广东沿海一带,夜间则主要发生在云贵、川渝内陆地区。午后至傍晚(14—20时)闪电最活跃,上午(08—14时)最不活跃。三个闪电高发区的闪电峰值所在月份不同,华南地区主要在6月,四川盆地主要在7月,而中东部地区则在8月出现最大值。春季闪电最活跃的区域是华南,这和该区域的前汛期降水密切相关。正负闪电强度主要集中在10~40kA,累计概率在60%以上的正、负地闪电强度分别小于60 kA和35 kA;累计概率在90%以上的正、负地闪强度分别小于140 kA和65 kA,闪电强度的低值区主要分布负闪,而正闪主要分布在闪电强度的大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活动 时空分布 闪电密度 闪电强度
下载PDF
基于MCI的中国干旱时空分布及灾情变化特征 被引量:84
4
作者 廖要明 张存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02-1409,共8页
利用中国825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风速等资料,根据2017年修订的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计算得到各站点1961-2015年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 利用中国825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风速等资料,根据2017年修订的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计算得到各站点1961-2015年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基于MCI指数系统分析了中国及东北、华北、西北东部、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南6大区域中旱及以上干旱日数的时空分布及气候变化特征,并结合1951-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农业干旱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干旱受灾情况以及灾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黄淮、西北东部、东北西部、华南西部、西南大部以及内蒙古等地是我国干旱多发区,其中华北大部、黄淮东北部及陕西北部、甘肃河东大部、宁夏等地年干旱日数在60天以上,河北南部、宁夏大部、新疆北部和西部、云南中南部、海南南部等地最长连续干旱日数达210天以上;长江中下游、华南东部、西北中部、东北东部等地干旱日数相对较少。东北、华北干旱主要出现在春末和夏、秋季,西北地区东部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出现在盛夏和秋季,华南地区的干旱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西南地区多出现在冬、春季节。1961—2015年,中国平均年干旱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甘肃东南部、宁夏、陕西、山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贵州中西部、云南中西部等地增加趋势明显,但西北中西部、东北中东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及青藏高原中西部、内蒙中西部等地年干旱日数呈减少趋势。1951—2015年,中国农作物因旱受灾和成灾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但近年来有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MCI指数 时空分布 灾情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78
5
作者 刘芷君 谢小训 +6 位作者 谢旻 王体健 朱新胜 欧阳琰 冯文 朱宽广 束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5-450,共6页
利用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环境监测站点的臭氧小时浓度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臭氧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臭氧浓度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近海城市臭氧年均浓度较高,均高于60μg·m-3,... 利用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环境监测站点的臭氧小时浓度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臭氧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臭氧浓度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近海城市臭氧年均浓度较高,均高于60μg·m-3,内陆城市浓度较低,均低于50μg·m-3,而NO2分布与之相反,呈现夏季低、冬季高的季节变化特征。长三角地区四季臭氧日变化皆为典型的单峰型,夏季日最小值出现在06:00,其他季节推迟约1 h,日最大值均出现在15:00前后。夏季臭氧日变化的峰值浓度最大,为168μg·m-3,冬季臭氧日变化的峰值浓度最小,为85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臭氧污染 时空分布
下载PDF
2016年京津冀地区PM_(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76
6
作者 杨兴川 赵文吉 +2 位作者 熊秋林 王丽丽 赵文慧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47-1754,共8页
京津冀地区是典型的PM_(2.5)高污染区,研究该地区PM_(2.5)污染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对科学有效地治理大气污染意义重大。利用2016年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PM_(2.5)数据,结合风速、日照时长、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综合运用空间插值、... 京津冀地区是典型的PM_(2.5)高污染区,研究该地区PM_(2.5)污染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对科学有效地治理大气污染意义重大。利用2016年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PM_(2.5)数据,结合风速、日照时长、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综合运用空间插值、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2016年京津冀地区PM_(2.5)年均质量浓度为71.8μg?m^(-3),较2015年下降7.8%,PM_(2.5)达标天数比例为67.7%。(2)京津冀地区PM_(2.5)质量浓度呈北低南高的空间格局,南北差异显著,北部属于PM_(2.5)长期优良区,中部和南部PM_(2.5)污染较重,呈集中连片分布态势。(3)京津冀地区PM_(2.5)污染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从季节上看,夏季PM_(2.5)污染相对较轻,春秋次之,冬季污染最重;从月份上看,PM_(2.5)质量浓度呈现出"U"形起伏的变化规律,1月、3月和10—12月PM_(2.5)日均值超标率高于40%,2月及4—9月超标率均低于30%;从日变化上看,春夏季PM_(2.5)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分布,秋冬季呈双峰双谷型分布,最大值出现在10:00左右,而最小值出现在16:00左右。(4)京津冀地区PM_(2.5)与气压、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气温、日照时长、风速呈负相关,其中风速、相对湿度和日照时长与PM_(2.5)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各季节中,冬季的气象因素对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比其他季节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京津冀 时空分布 气象因素 相关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73
7
作者 卓嘎 陈思蓉 周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08-3218,共11页
研究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对加深气候变化的认识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现实意义。利用2000—2016年MODIS NDVI 1km/月分辨率数据以及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最大合成法、趋势性分析以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时间尺... 研究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对加深气候变化的认识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现实意义。利用2000—2016年MODIS NDVI 1km/月分辨率数据以及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最大合成法、趋势性分析以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时间尺度青藏高原地区NDVI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南部植被状况明显好于西北部,植被覆盖的分布格局与区域水热条件的时空分布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近17年来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改善的地区要比退化的地区面积大,严重退化的区域主要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青藏高原NDVI值在2000—2016年呈幅度较小的增加趋势。(2)除夏季降水量外,研究时段内其他季节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气温均呈增加趋势,尤其以春季增加最为显著,整体上青藏高原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总体上年降水量与年最大合成NDVI呈较好的正相关;年平均气温与年最大合成NDVI在高原东南部呈正相关,西南部呈负相关。降水量和热量条件均是高原植被生长的影响因素,降水与植被覆盖的影响较气温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青藏高原 时空特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中国沿边口岸的时空格局及功能模式 被引量:57
8
作者 宋周莺 车姝韵 +1 位作者 王姣娥 郑蕾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9-597,共9页
沿边口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而"一带一路"的实施也必将给沿边口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沿边口岸的发展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及发展模式等方面,... 沿边口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而"一带一路"的实施也必将给沿边口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沿边口岸的发展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关于中国沿边口岸体系形成的时空规律及口岸功能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地理学角度刻画中国沿边口岸发展的时空格局,并基于RCI模型定量分析沿边口岸对沿边地区的带动作用。研究发现,建国后中国沿边口岸发展可以分为平稳对外开放、加速对外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3个阶段;目前,沿边口岸以公路口岸为主,内河口岸、铁路口岸和航空口岸为辅;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俄、中蒙、中哈和中朝边境。另外,RCI结果显示,中国大部分沿边口岸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不突出,"过货化"现象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边口岸 时空格局 RCI指数 口岸城市 中国
原文传递
丹江口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55
9
作者 张敏 邵美玲 +3 位作者 蔡庆华 徐耀阳 王岚 孔令惠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1-290,共10页
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按季度对丹江口水库4个区域(丹江库区、汉江库区、取水口、五青入库区)14个采样点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1种,主要由寡毛类(颤蚓科、仙女虫科)和摇蚊科组成.其中,寡毛类密度在全年中占优势地位,... 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按季度对丹江口水库4个区域(丹江库区、汉江库区、取水口、五青入库区)14个采样点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1种,主要由寡毛类(颤蚓科、仙女虫科)和摇蚊科组成.其中,寡毛类密度在全年中占优势地位,占底栖动物总密度的90%以上;生物量的优势种则主要为软体动物.空间分布上,底栖动物密度以汉江库区最高(大坝前:33792ind./m^2),丹江库区次之,取水口和五青入库区的密度相对较低,且五青入库区偶尔出现0密度的样品;生物量则由于丹江库区和取水口经常有软体动物出现而导致该区域内生物量相对较高.季节变化上,密度分布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生物量也呈现出类似的分布,但秋季和冬季差别较小.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Goodnight-Whitley生物指数、Wright生物指数及Carlander生物量法对丹江口水库水质进行评价,比较而言,Goodnight-Whitley指数不适宜用于丹江口水库的水质评价;而综合利用其它三种方法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取水口为轻污染状态,丹江库区为轻-中污染,汉江库区为中-重污染;五青入库区由于水深太浅,底栖动物生境易受外界影响导致群落波动较大,因此不宜采用底栖动物作为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时空分布 水质评价 丹江口水库
下载PDF
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分布的时空格局与演化 被引量:53
10
作者 梁步青 肖大威 +3 位作者 陶金 冀晶娟 卓晓岚 黄翼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6-203,共8页
以赣州客家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地图分析,确定村落位置,结合历史文献与历史地图,提取村落建设年代信息,研判村落传统属性;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了'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采用最邻近指数法、... 以赣州客家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地图分析,确定村落位置,结合历史文献与历史地图,提取村落建设年代信息,研判村落传统属性;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了'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采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分析法、叠置分析法等方法,从空间和时间两大维度对赣州客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历史演化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空间分布上,山体与耕地是影响村落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为了留出耕地,村落多顺应山体呈线性展开,相对水体而言,与山体依附关系更强;在时间演进上,村落在宋、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均表现出显著的集聚分布状态,但集聚中心持续转移扩散,在此过程中,经济技术发展以及政治军事格局对村落的历史空间演进产生了重大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时空分布 历史演化 客家传统村落 聚落 自然与人文环境 赣州
原文传递
1998—2004年中国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48
11
作者 胡先锋 刘彦章 肖稳安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7年第3期56-59,共4页
利用1998—2004年全国雷电灾害资料,对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雷电灾害次数呈逐年波动增长趋势;夏季是中国雷电灾害发生最多的季节,占全年雷电灾害的66%;雷电灾害地理分布总体为南多北少;雷击造... 利用1998—2004年全国雷电灾害资料,对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雷电灾害次数呈逐年波动增长趋势;夏季是中国雷电灾害发生最多的季节,占全年雷电灾害的66%;雷电灾害地理分布总体为南多北少;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和社会经济损失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电力和通信行业受雷灾的比例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时空分布 灾害损失
下载PDF
大湘西高级别景区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51
12
作者 麻学锋 杨雪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02-1916,共15页
旅游景区既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核心载体,也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旅游供给。基于大湘西高级别旅游景区数据,引入高级别景区发展差异指数,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核密度估计、全局空间自相关等多种空间统计方法,对2007年、2012年和201... 旅游景区既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核心载体,也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旅游供给。基于大湘西高级别旅游景区数据,引入高级别景区发展差异指数,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核密度估计、全局空间自相关等多种空间统计方法,对2007年、2012年和2016年大湘西高级别旅游景区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测度,并运用全局回归(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大湘西高级别景区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大湘西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总体走向为东北—西南方向,且整体呈现小幅度逆时针旋转;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由'三核心两区县'向'一极多点'再到双核带动的'遍地开花型'空间格局的演化;高级别景区数量的空间正相关性不断减弱,且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一定的集聚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交通条件、旅游资源因素对大湘西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显著,且不同影响因素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可为全域旅游背景下深化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湘西 高级别景区 时空分布特征 空间异质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滇池藻类生物量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50
13
作者 万能 宋立荣 +1 位作者 王若南 刘剑彤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88,共5页
以滇池全湖选取的40个样点,从2001年9月到2002年8月对全湖水体中的叶绿素a的含量每月进行调查,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和细胞数每两个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叶绿素a的含量(月均值)从2002年1月的0.015mg/L增加到2002年8月的0.10mg/L呈现明... 以滇池全湖选取的40个样点,从2001年9月到2002年8月对全湖水体中的叶绿素a的含量每月进行调查,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和细胞数每两个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叶绿素a的含量(月均值)从2002年1月的0.015mg/L增加到2002年8月的0.10mg/L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水体温度也从1月的10℃上升到8月的28℃;叶绿素a含量的全湖均值则显示出南部水域低,北部水域高的态势,其中又以1号位点最高。滇池地区常年盛行的西南风导致藻类向北的水平运动加强对这一结果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种群优势度的结果也显示出蓝藻(Cyanobacterium)的优势度高达100%,其中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又最为常见。但在2002年3月,束丝藻成为了优势种群,表明滇池藻类的优势种群存在明显的季节演替。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在各项理化指标当中,叶绿素a(Chl.a)与水温(WT)、总氮(TN)及化学需氧量(CODMn)有极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36、0.970和0.929,p<0.01。结果表明,氮已经取代磷成为滇池藻类生长的营养限制因子,表征有机污染物程度的CODMn也已成为藻类生物量的主要相关因子,由此可见滇池的富营养化程度极高,尤其是有机污染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叶绿素α 时空分布 相关性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及其生态环境响应 被引量:48
14
作者 涂小松 濮励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3-593,728,共12页
以苏州、无锡和常州所辖市(区)为分析单元,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结合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价,重点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的生态环境响应。结果表明:1980-2000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是城乡建设用... 以苏州、无锡和常州所辖市(区)为分析单元,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结合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价,重点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的生态环境响应。结果表明:1980-2000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是城乡建设用地大量扩张和耕地资源急剧减少,土地利用变化类型趋于多样化;土地利用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差异性,土地利用有序性和综合变化速度也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土地利用系统趋向于复杂无序和加速演化;区域多数单元的生态环境状况不断变差,且对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生态环境状况对土地利用有序性和综合变化速度的响应程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而且这种响应和差异性程度都有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 时空分异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甘谷县乡村聚落时空布局特征及格局优化 被引量:50
15
作者 马利邦 郭晓东 张启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17-225,I0008,共10页
对黄土丘陵区的甘谷县乡村聚落时空布局特征进行分析,为乡村聚落格局优化及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研究基础。基于1998年的Landsat-5TM和2008年的SPOT5遥感影像,应用景观格局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谷县1998-2008年乡村聚落的时... 对黄土丘陵区的甘谷县乡村聚落时空布局特征进行分析,为乡村聚落格局优化及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研究基础。基于1998年的Landsat-5TM和2008年的SPOT5遥感影像,应用景观格局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谷县1998-2008年乡村聚落的时空布局特征及空间格局优化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近10a来,甘谷县乡村聚落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3.69%上升至5.45%。斑块数和斑块总面积分别增加114.77%和47.76%,现状聚落斑块密度很高(1.68个/km2),2个时期斑块面积大小悬殊,平均斑块面积减小。在空间分布上,2008年甘谷县乡村聚落密度明显高于1998年,呈"东北密、西南疏、距县城距离近的密"的空间分布格局,且空间差异显著。2个时期乡村聚落均呈显出强烈的海拔、坡度、交通和水系指向,海拔1750m以下、坡度小于15°、距离道路和河流1000m以内是甘谷县乡村聚落的主要聚居区。为了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对甘谷县乡村聚落以优先发展型、扩建发展型和集中发展型3种发展模式进行空间格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土地利用 遥感 乡村聚落 时空布局 格局优化 甘谷县
下载PDF
2013─2014年武汉市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49
16
作者 黄亚林 刘超 +2 位作者 曾克峰 丁镭 程胜高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30-1335,共6页
霾天气的频繁发生降低了武汉空气质量,明晰致霾污染物PM2.5的污染机理、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是科学认识和解决霾污染天气的重要前提。在全国大范围内开展PM2.5源解析的背景下,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厘清与气象因子的相互关系,是对... 霾天气的频繁发生降低了武汉空气质量,明晰致霾污染物PM2.5的污染机理、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是科学认识和解决霾污染天气的重要前提。在全国大范围内开展PM2.5源解析的背景下,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厘清与气象因子的相互关系,是对源解析工作的响应,也是污染防治决策的科学依据。本文以2013─2014年武汉市10个国控点的PM2.5监测数据和中国地面气象交换站气象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基于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分布类型研究PM2.5污染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武汉市PM2.5污染表现出显著的时间分布规律。就年变化而言,PM2.5污染程度2014年(年均值121μg·m-3)>2013年(107μg·m-3),且PM2.5污染主要为良好和轻度污染,季节尺度上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月均值规律体现为4─9月优于10─翌年3月,以周为单位表现出显著的正周末效应,即周日>周六>周一>周五>周四>周三>周二;(2)武汉市ρ(PM2.5)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类型、城市布局有关,工业区、居民区、交通区较风景区污染严重,二环和三环较一环严重;(3)ρ(PM2.5)月均值分布与降雨量、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气压呈正相关关系(P<0.01),监测点S2、S3、S9与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性更显著。PM2.5污染的减轻与气象条件有一定关系,也离不开城市环境空气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时空分布 气象条件 武汉市
下载PDF
1961-2007年内蒙古降水时空分布 被引量:49
17
作者 包云 李晓兵 +2 位作者 黄玲梅 张云霞 王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61,共10页
利用1961-2007年内蒙古43个气象站点长时间序列的降水资料,采用EOF(经验正交函数)、功率谱方法等,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47 a里年、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年降水大致存在三种主要的类型场:总... 利用1961-2007年内蒙古43个气象站点长时间序列的降水资料,采用EOF(经验正交函数)、功率谱方法等,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47 a里年、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年降水大致存在三种主要的类型场:总体一致型、东北-西南向多区域反位相型、相间混合型。四季降水主要有:总体一致型、东北-西南向多区域反位相型、东西差异型、相间混合型等多种分布类型。其中,东北-西南向多区域反位相降水型在年、季降水场中多次出现,是内蒙古降水的典型空间场,该类型场的形成受沿着内蒙古地形走势的东北-西南向气候梯度的影响。时间系数可以表征空间型的时间变化特征,各空间型的时间系数波动强烈,体现了年、季降水的年际振荡较大。在0.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功率谱分析揭示降水量空间结构的周期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年、季降水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年降水、春季、秋季和冬季降水周期均为2~8 a的高频变化,而夏季降水空间型为2~3 a高频变化和16 a低频变化叠加出现的情况。这种潜在周期特征符合大尺度气候系统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降水 时空分布 EOF(经验正交函数)
下载PDF
南京市郊蔬菜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31
18
作者 房世波 潘剑君 +1 位作者 成杰民 陈巍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4期339-342,共4页
测定了28份蔬菜地土壤样品中的铜、锌、铅、镉、汞的含量,从城市化的角度研究了南京市郊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在“城区、郊区和农区”的水平空间变化和在层次间的纵向空间变化,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时间累积作用。结果表... 测定了28份蔬菜地土壤样品中的铜、锌、铅、镉、汞的含量,从城市化的角度研究了南京市郊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在“城区、郊区和农区”的水平空间变化和在层次间的纵向空间变化,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时间累积作用。结果表明,城市化影响重金属的水平空间变化,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蔬菜地与城市距离的增加,在城区到郊区这一距离段呈下降趋势,在郊区到农区则基本不变;城市化影响重金属的纵向空间变化,蔬菜地各重金属元素表层减底层差值的均值,城区均为正值且绝对值较高,郊区和农区各值都在0浓度附近摆动且绝对值较小。由于受城市化的时间累积作用的影响,1999年土壤中重金属Pb和Zn含量显著高于198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郊 蔬菜地 土壤重金属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基于TRMM数据的鄱阳湖流域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精度评价 被引量:48
19
作者 李相虎 张奇 邵敏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64-1170,共7页
基于1998-2007年热带测雨卫星(TRMM)3842v6降雨数据分析鄱阳湖流域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40个气象站观测日降雨数据对TRMM数据在不同子流域、不同降雨强度及不同季节里的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弥补了以往只评价整体精度的不足。结... 基于1998-2007年热带测雨卫星(TRMM)3842v6降雨数据分析鄱阳湖流域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40个气象站观测日降雨数据对TRMM数据在不同子流域、不同降雨强度及不同季节里的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弥补了以往只评价整体精度的不足。结果显示:鄱阳湖流域北部地区修水、饶河子流域较易出现暴雨,导致雷达信号衰减,使TRMM对大雨强降雨的探测出现较大偏差;流域内降雨以10-50mm为主,其雨量占到总雨量的60%;流域降雨在年内1-3月中旬为干旱少雨期,3月下旬-9月初为湿润多雨期,9.12月再次进入干旱少雨期;而空间分布呈东、西部大,中部小的格局;同时发现,在赣南山区TRMM降雨较观测雨量低300-400mm,这可能受高程和坡度的影响,使TRMM对山区降雨的探测精度也出现较大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TRMM 降雨 时空特征 精度评价
原文传递
黔南坳陷海相优质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时空分布 被引量:43
20
作者 腾格尔 秦建中 郑伦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6-372,共7页
黔南坳陷典型古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对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有借鉴意义。本文利用沉积、有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综合手段,建立了黔南坳陷麻江古油藏、凯里残余油气藏地区和雪峰隆起西缘的二叠系-震旦系地球化学综合剖面,重点探讨了该地区优质... 黔南坳陷典型古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对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有借鉴意义。本文利用沉积、有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综合手段,建立了黔南坳陷麻江古油藏、凯里残余油气藏地区和雪峰隆起西缘的二叠系-震旦系地球化学综合剖面,重点探讨了该地区优质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时空分布。黔东南地区,纵向自震旦系至二叠系均有烃源岩发育,其中早寒武世初期和二叠纪发育有两套优质烃源岩,以下寒武统盆地相、斜坡相的黑色页岩发育最好,有机质丰度高(TOC普遍大于2%),类型好(偏腐殖型),厚度大,是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和生物大爆发等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的耦合作用下,由热液活动、上升洋流等共同引起的高古生产力和缺氧环境控制的产物,是本地区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二叠纪盆地相和泻湖相中发育的优质烃源岩对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油气成藏也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南坳陷 古油藏 优质烃源岩 生烃潜力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