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1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446
1
作者 潘文卿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65,共12页
本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1988-2009年间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存在着全域范围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大;另一方面,局域相关也显示出中国局域性的空间集聚... 本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1988-2009年间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存在着全域范围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大;另一方面,局域相关也显示出中国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以一个表征市场潜能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础,本文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经验分析表明,空间溢出效应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潜能每增长1%,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47%,超过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弹性值。当然,实证分析也发现这种空间溢出效应会随着地区间距离间隔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关联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 被引量:432
2
作者 马丽梅 张晓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31,共13页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中国31个省份本地与异地之间雾霾污染的交互影响问题以及经济变动、能源结构影响。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污染的高聚集区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与...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中国31个省份本地与异地之间雾霾污染的交互影响问题以及经济变动、能源结构影响。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污染的高聚集区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与这两大经济增长极相连接的中部地区,本文认为产业转移是其重要原因,产业转移加深了地区间经济与污染的空间联动性,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显现。建立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回归模型,发现污染水平与能源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变动息息相关。此外,雾霾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倒"U"型关系并不存在或还未出现,即随人均GDP的持续增长,污染水平不断上升。综合实证分析得到,邻近地区的产业转移所换取的环境质量改善仅仅是短期的。由于污染溢出的存在,环境规制更严格的地区,如北京、天津等地不能获得其规制的全部利益。治理雾霾,区域间联防联控势在必行。长期看,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优化产业结构是治理雾霾的关键,而短期看,减少劣质煤的使用是较为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 PM2 5 空间溢出效应 产业转移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碳排放再测算:基本现状、动态演进及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221
3
作者 田云 尹忞昊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4-127,共24页
本文在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再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现状特征,并围绕其动态演进趋势及空间溢出效应展开探讨。研究发现:第一,2005-2019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态势但存在年际波动;各类碳源中仅畜禽养殖碳排放减少而... 本文在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再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现状特征,并围绕其动态演进趋势及空间溢出效应展开探讨。研究发现:第一,2005-2019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态势但存在年际波动;各类碳源中仅畜禽养殖碳排放减少而余者皆有小幅增加;农业碳排放强度呈持续下降态势。第二,2019年农业碳排放量省际差异较大且以湖南居首北京最末,相比2005年有18个省份处于下降趋势;各省份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基于碳排放构成的差异可将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划分为7类不同的地区。第三,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省际差距有所扩大;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内部省际差距明显缩小而粮食主销区的情形相反。第四,农业碳排放受市场和政府两类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市场层面因素中,产业集聚水平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且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发展水平变量显著抑制了农业碳排放增长而农业产业结构变量却起到了相反作用,但二者均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政府层面因素中,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农业碳减排,农业公共投资却反之;同时,农业财政支持与农业公共投资都表现出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而言,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波动下降态势而省际差异明显;全国以及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粮食主销区农业碳排放的动态演进特征不尽相同;产业集聚水平、农业发展水平等多个因素在影响农业碳排放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产业集聚 空间溢出效应 地区差异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86
4
作者 邓荣荣 张翱祥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37,共20页
数字经济为政府治理、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抑制了环境污染是亟需解答的问题。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城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多维度实证检验... 数字经济为政府治理、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抑制了环境污染是亟需解答的问题。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城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城市各类环境污染物的排放,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引入外生政策冲击、替换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对不同污染物的降低作用有所差异,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降低效应最明显,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排放量次之,对PM_(2.5)浓度的降低效应最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是数字经济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周边城市各类环境污染物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污染减排效应相比中、西部地区更大,且数字经济发展仅在东、中部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的内容丰富了有关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对有关数字经济研究的有效补充,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助力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同时为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环境污染 中介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下的城市生产效率增进——基于融合创新与发展动力转换背景 被引量:177
5
作者 陈建军 刘月 邹苗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0-163,共14页
促进产业融合、实现融合创新的现实空间平台就是产业协同集聚。以产业协同集聚进行空间布局调整,从而实现城市生产效率增进,对新常态下促进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产业协同集聚通过分工和技术... 促进产业融合、实现融合创新的现实空间平台就是产业协同集聚。以产业协同集聚进行空间布局调整,从而实现城市生产效率增进,对新常态下促进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产业协同集聚通过分工和技术外部性可以产生创新,提高城市生产效率,是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的重要途径。在运输成本和面对面接触需求的主导下,产业协同集聚与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并互相强化。空间计量的实证结果验证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增进作用,周边城市效率提升也能带动本地效率增进。产业协同集聚的效率增进效应不仅存在地区差异,还具有行业异质性特征。受交易成本和面对面接触需求的影响,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生产效率增进的空间外溢效应随距离增加而衰减,在300公里范围内的空间外溢效应最强,超过750公里后空间外溢效应明显下降。因此,以产业协同集聚进行空间布局调整是实现城市生产效率增进的现实选择,这不仅需要差别化和精细化指导,还需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进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效率增进 空间外溢 融合创新 发展动力转变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地方保护、资源错配与环境福利绩效 被引量:176
6
作者 宋马林 金培振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7-61,共15页
中国"十三五"规划对环境污染提出更严格规制标准的同时,现实中的地方保护及其引致的资源错配将对区域环境福利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突破传统分析仅考虑宏观投入产出要素的局限,将社会居民的健康因素纳入微观分析框架,基于... 中国"十三五"规划对环境污染提出更严格规制标准的同时,现实中的地方保护及其引致的资源错配将对区域环境福利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突破传统分析仅考虑宏观投入产出要素的局限,将社会居民的健康因素纳入微观分析框架,基于关联网络数据包络分析将中国各区域总体绩效分解为宏观经济发展绩效与微观环境福利绩效。在此基础上,利用2002—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并结合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地方保护及资源错配对区域环境福利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市场分割为具体表现的地方保护将限制要素的自由流动,以致加剧区域资源配置扭曲;地方保护及资源错配对区域宏观经济绩效的影响尚不明显,对微观环境福利绩效却有着显著的抑制效应;地方保护及资源错配将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加剧其他地区的环境福利绩效损失,表明区域环境治理问题存在高度紧密的空间关联性和"治则两利"的典型特征。降低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提升区域环境福利绩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保护 资源错配 环境福利绩效 关联网络数据包络分析 空间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外溢效应及其衰减边界——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8
7
作者 余泳泽 刘大勇 宣烨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36,共14页
本文利用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经济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及衰减边界。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 本文利用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经济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及衰减边界。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表现较为明显,并且这种空间外溢效应会存在具有空间衰减特征的地理边界,在200公里以内为空间外溢的密集区域,500公里为空间外溢的"半衰"距离,省界对空间外溢效应的发挥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理距离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外溢 空间衰减边界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53
8
作者 王少剑 黄永源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1-1148,共18页
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空间马尔科夫链和面板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对1992-2013年全国283个城市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①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总体均值下降,差异在逐步缩小。②空间自相关M... 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空间马尔科夫链和面板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对1992-2013年全国283个城市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①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总体均值下降,差异在逐步缩小。②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表明城市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且空间集聚性在逐渐增强,但空间集聚水平的变化逐年缩小。③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存在马太效应,低强度与高强度的城市在相邻年份转移过程中呈现维持初始状态的特征。第二,城市碳排放'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不同区域背景下溢出效应存在异质性,即若与碳排放强度低的城市为邻,该城市的碳强度能够增加向上转移的概率,反之亦然。④面板分位数结果显示:在碳排放强度低的城市,经济增长、技术进步、适当的人口密度起到减排作用;外商投资强度与交通排放是使碳强度增大的主要因素。在碳排放强度高的城市,人口密度是重要的减排因素,技术进步暂时没起减排作用;工业排放、粗放式的资本投资以及城市土地蔓延则是碳强度上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尺度 碳排放强度 空间溢出 空间马尔科夫链 面板分位数回归
原文传递
小农生产如何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来自中国小麦主产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51
9
作者 张露 罗必良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4-160,共17页
对于如何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已有研究关注于农地流转及其规模经营,普遍忽视了农业分工问题。在农业家庭经营逐步卷入分工经济的实践中,由农作物连片种植所形成的横向专业化及其对服务外包需求所表达的市场容量,是农业纵向分工的前提条件... 对于如何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已有研究关注于农地流转及其规模经营,普遍忽视了农业分工问题。在农业家庭经营逐步卷入分工经济的实践中,由农作物连片种植所形成的横向专业化及其对服务外包需求所表达的市场容量,是农业纵向分工的前提条件;而生产环节纵向分工所形成的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服务,则能够对农业的时空布局产生溢出效应,既扩展市场容量,又深化农业分工,并降低交易费用。本文以小麦为例,利用2005—2015年中国小麦主产区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小麦种植规模的相互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农业分工与市场容量具有相互关联性;第二,农业分工深化及其跨区作业服务,能够进一步产生市场容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三,市场容量促进农业分工主要表现为区域性服务市场的发育,而农业分工促进市场容量的扩展,则主要是通过纬度路径的跨区外包服务来诱导的。文章的政策含义是:改善小麦生产布局,沿纬度扩大播种面积,有助于改善小麦生产的分工经济性;优先投资小麦生产的机械化,培育外包服务市场,能够有效诱导农户卷入分工,并由此将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主产区 农业分工 农机外包服务 作物连片种植 空间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0
10
作者 王少剑 苏泳娴 赵亚博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4-428,共15页
基于1992-2013年中国城市遥感模拟反演碳排放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空间马尔科夫矩阵和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在同时考虑碳排放的时空滞后效应和不同地理经济空间权重矩阵的条件下,对城市碳排放的演化路径和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识别... 基于1992-2013年中国城市遥感模拟反演碳排放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空间马尔科夫矩阵和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在同时考虑碳排放的时空滞后效应和不同地理经济空间权重矩阵的条件下,对城市碳排放的演化路径和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识别和减排政策探讨。研究表明,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正逐步缩小,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高排放俱乐部集聚特征,同时碳排放类型演化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人均碳排放呈现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均碳排放处于随经济发展而增加的阶段,二产偏重的经济结构和投资的粗放增长共同正向作用于城市碳排放,而人口的集聚效应、技术水平的提升、对外开放度和公路运输强度的增加则共同抑制城市碳排放水平的提高。因此未来要抑制促增因素和发挥促降因素的作用才能有效降低城市碳排放;优化产业结构、精简粗放投资、增加研发强度以及提升公路通达性是未来实现中国城市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碳排放 空间溢出效应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减排政策 EKC曲线 中国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空间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9
11
作者 宣烨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128,共8页
本文利用2003—2009年247个城市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提升本地区制造业效率,且能够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提升周边地区制造业效率,空间外溢... 本文利用2003—2009年247个城市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提升本地区制造业效率,且能够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提升周边地区制造业效率,空间外溢系数达到了0.864。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会通过竞争效应、专业化效应以及外部性等途径降低制造业交易成本,进而提高制造业效率。鉴于此,政府应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突破影响空间外溢效应区域边界的自然条件和制度约束,加大人力资本、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积累和投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集聚 制造业效率 空间外溢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跨区作业的视角 被引量:128
12
作者 伍骏骞 方师乐 +1 位作者 李谷成 徐广彤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57,共14页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粮...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粮食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从时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在1999年以后更加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演进历史;第三,从空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纬度不同的区域之间,在同一纬度的不同区域之间该效应并不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纬度作业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溢出效应 农业机械化 跨区作业 粮食产量
原文传递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成因实证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被引量:114
13
作者 陆文聪 梅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40-152,共13页
基于1978—2005年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从大区和省区两个层面综合考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趋势,并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角度,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了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总量数据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Panel Dat... 基于1978—2005年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从大区和省区两个层面综合考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趋势,并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角度,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了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总量数据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Panel Data结合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空间格局变化的成因。计量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数量及其受教育程度,化肥、农机动力等投入,有效灌溉面积,农村水库库容量等因素均对各地区粮食生产总量的增长起到显著正向作用;而除涝面积,自然灾害成灾受灾面积比例,农民非农就业收入比重等因素对粮食生产总量的变化起到负向作用;且空间误差参数结果表明本地区的粮食生产会受到相邻地区粮食生产负方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区域格局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面板数据
下载PDF
城市异质性、制度供给与创新质量 被引量:111
14
作者 金培振 殷德生 金桩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9-123,共25页
本文基于城市异质性视角探讨制度供给与创新质量的关系。通过搜集2003-2016年中国283个城市涉及知识产权与环境保护的制度文本,整理得到城市发明、绿色技术和产学研结合专利数据。在考虑城市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结合空间计... 本文基于城市异质性视角探讨制度供给与创新质量的关系。通过搜集2003-2016年中国283个城市涉及知识产权与环境保护的制度文本,整理得到城市发明、绿色技术和产学研结合专利数据。在考虑城市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制度供给如何影响中国城市的实质性、可持续和协同式创新。研究发现:制度供给导致不同城市的高质量专利在数量与结构方面呈现空间分化趋势,其作用于创新质量的空间溢出方向和溢出距离也受城市异质性影响而表现各异。创新要素培育与配置是制度供给影响城市创新质量的重要机制。充分理解中国城市的异质性是构建高效率制度供给体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异质性 制度供给 创新质量 空间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来自三批次试点政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04
15
作者 张兵兵 周君婷 闫志俊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49,共18页
本文以2010年以来先后三批次推行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其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这一结论分别在进行反事实检... 本文以2010年以来先后三批次推行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其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这一结论分别在进行反事实检验、内生性检验等多重情景下依然稳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不同资源禀赋、工业特征、金融发展水平和区域城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异质性影响。进一步的政策工具文本量化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和公众参与型试点政策工具主要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来提升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市场激励型试点政策工具主要通过驱动技术创新来提升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拓展性分析还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其对相邻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持续扩大低碳城市试点范围,因地制宜设计政策工具组合,共建区域间协同合作机制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全要素能源效率 双重差分模型 文本量化分析 空间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2
16
作者 王坤 黄震方 +1 位作者 余凤龙 曹芳东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28,共14页
在理论分析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础上,利用2000—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探讨了城镇化规模和质量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显示:(1)城镇化规模、城镇化质量和旅游经济发展都具有... 在理论分析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础上,利用2000—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探讨了城镇化规模和质量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显示:(1)城镇化规模、城镇化质量和旅游经济发展都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特征,传统面板数据模型因忽略了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而高估了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产出弹性;(2)城镇化规模和城镇化质量均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表明旅游经济发展不仅受到本地区城镇化的影响,也会受到邻近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交互作用;(3)在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转变、旅游企业物质资本与劳动力投入、旅游消费水平等多维要素都是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企业物质资本和旅游消费水平还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旅游企业劳动力投入有明显的负外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旅游经济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面板计量模型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非农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02
17
作者 刘丹 方锐 汤颖梅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6,共10页
选择2011~2015年中国内地29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借助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研究成果,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非农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中国不同... 选择2011~2015年中国内地29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借助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研究成果,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非农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中国不同省域之间均对农民非农收入存在正向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对本地区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对邻近省份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也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基于此,建议进一步拓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大金融产品和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化发展,进而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非农就业 非农收入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能源结构、交通模式与雾霾污染——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2
18
作者 马丽梅 刘生龙 张晓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7-160,共14页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对能源结构、交通模式与雾霾污染的关系展开分析。实证显示,雾霾污染区域特征明显,主导东、中、西部地区污染的因素各不相同。对中、西部而言,能源结构是关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对能源结构、交通模式与雾霾污染的关系展开分析。实证显示,雾霾污染区域特征明显,主导东、中、西部地区污染的因素各不相同。对中、西部而言,能源结构是关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造业集聚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损人利己"效应;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通过国际间横向对比发现凡是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国家,都同样存在雾霾污染严重的问题;三是产能过剩加剧了污染。对于东部而言,交通拥堵以及来自邻近地区的影响是其高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污染的治理需要联防联控,而在东部地区,打破省域行政界限实现市级层面的联合防控则更为有效。短期看,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劣质能源的使用是较为有效的途径,制定符合城市发展的中长期布局规划至关重要;而长期看,发展清洁能源相关技术则更具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 PM2.5 空间溢出效应 交通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97
19
作者 方时姣 肖权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共10页
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存在诸多弊端,增长只是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必须从弱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转向强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福利绩效就是以最小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福利水平,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更广义的延伸。基于Daly的基本思想,区别于经济增长以... 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存在诸多弊端,增长只是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必须从弱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转向强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福利绩效就是以最小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福利水平,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更广义的延伸。基于Daly的基本思想,区别于经济增长以及生态效率理念,本文运用超效率DEA和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2005—2016年区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①区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格局,时间趋势上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四个阶段。②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存在比较稳定路径依赖性,体现为东部地区高值-高值集聚以及西部地区的低值-低值集聚。③通过空间杜宾面板模型以及溢出效应分解得出能源结构对本地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具有负的影响,对其他地区则表现为正向作用,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因素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都对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具有抑制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促进本地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对其他地区也具有提升作用,并且间接效应明显高于对本地区的直接影响,"污染天堂"的假说不一定成立。④"福利门槛"的假设在引入空间因素后依然成立,生态福利绩效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倒"U型"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城镇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等方面对提升中国区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福利绩效 超效率DEA 空间溢出效应 福利门槛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绩效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95
20
作者 赵滨元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7-44,共8页
数字化时代的经济运行方式呈现出数据驱动、万物互联、创新迭代的特征,数字经济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属性对创新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361座城市2010-2018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够... 数字化时代的经济运行方式呈现出数据驱动、万物互联、创新迭代的特征,数字经济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属性对创新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361座城市2010-2018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够带动本地创新绩效提升,而且对周边城市创新绩效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空间溢出效应也更显著。由此,建议从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搭建数字化平台、推动数字技术创新等角度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创新绩效共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绩效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