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部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52
1
作者 靖娟利 陈植华 +1 位作者 胡成 王中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5-99,共5页
中国西南部岩溶山区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其地壳表层石漠化现象日趋严重。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定了适合该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判断的主要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些关键因子对该地区生态环... 中国西南部岩溶山区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其地壳表层石漠化现象日趋严重。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定了适合该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判断的主要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些关键因子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程度的大小,并利用建立的模型对岩溶山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综合的半定量评价。评价结果将其生态环境分为5类:极端脆弱区、严重脆弱区、中等脆弱区、轻度脆弱区、潜在脆弱区,并针对各脆弱区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生态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西南地区 生态环境 环境脆弱性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综述 被引量:34
2
作者 吕明辉 王红亚 蔡运龙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96,共10页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问题倍受关注。本文针对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研究现状,从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格局研究、机理研究和生态恢复研究三个方面,综合论述了近几十年来有关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和进展。对喀斯特地区土壤...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问题倍受关注。本文针对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研究现状,从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格局研究、机理研究和生态恢复研究三个方面,综合论述了近几十年来有关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和进展。对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区划、分类和分级研究进行归纳,将机理研究从自然因素和自然过程、人文因素和人文过程两个角度进行总结,阐述了喀斯特地区受损土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指出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喀斯特 土壤侵蚀 石漠化
下载PDF
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与对策 被引量:33
3
作者 邹胜章 朱明秋 +1 位作者 唐建生 夏日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37-1642,共6页
特殊的环境地质结构,导致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长期受到威胁,包括季节性的水资源短缺、频繁交替的洪灾与旱灾以及水污染。本文在分析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评价的四个方面的内容水量安全评... 特殊的环境地质结构,导致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长期受到威胁,包括季节性的水资源短缺、频繁交替的洪灾与旱灾以及水污染。本文在分析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评价的四个方面的内容水量安全评价、水质安全评价、水资源利用安全评价以及水灾害防治安全评价,并阐明了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的主要保障措施,包括建立水资源安全预警系统、经济转型、保护性开发地下水源、优化水资源分配、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岩溶区 岩溶水 水资源安全 预警系统
下载PDF
塔河油田西南部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发育特征与分布 被引量:22
4
作者 吕海涛 丁文龙 +1 位作者 云露 刘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9-708,共10页
岩溶-裂缝是塔河油田西南部地区上奥陶统覆盖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依据岩心观察、显微镜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钻井、深浅侧向和FMI成像测井等资料,综合识别了中—下奥陶统储层裂缝和孔洞发育段,认为该区储层缝... 岩溶-裂缝是塔河油田西南部地区上奥陶统覆盖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依据岩心观察、显微镜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钻井、深浅侧向和FMI成像测井等资料,综合识别了中—下奥陶统储层裂缝和孔洞发育段,认为该区储层缝洞发育特征与塔河油田主体区有较大的不同,其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为半充填—未充填的构造缝和溶蚀扩大缝,且以高角度斜裂缝和垂直裂缝为主,低角度裂缝较少;微裂缝和中缝发育,大裂缝和孔洞总体不发育,利用储层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指出了研究区内裂缝和孔洞发育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西南部地区 中—下奥陶统 碳酸盐岩储层 缝洞发育特征
下载PDF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2001—2018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 被引量:19
5
作者 洪辛茜 黄勇 孙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836-9846,共11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指标,定量评价NPP的变化规律是碳循环机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以我国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覆盖和NPP产品分析了2001—2018年西南地区NPP的时空变化特...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指标,定量评价NPP的变化规律是碳循环机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以我国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覆盖和NPP产品分析了2001—2018年西南地区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统计分析方法,定量描述了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导致的NPP变化量,对NPP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8年,西南地区NPP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2)NPP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南高北低,NPP呈增长趋势主要集中在四川的中东部、重庆、贵州西部和云南东部;NPP呈减少趋势出现在云南、四川中西部和贵州东部。(3)森林、草地和耕地转灌丛以及灌丛转森林是对NPP变化量影响较大的土地覆盖类型转变,土地类型转变导致的NPP净增量为20.643 TgC。(4)降水与NPP相关性低,气温与NPP有一定相关性,植被叶面积指数与NPP有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气候因子对NPP的影响较小,植被生长密度对NPP有显著影响。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实施,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和森林面积大量增加,是西南地区NPP上升的主导因素,因此生态工程的实施是西南地区NPP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可为生态工程实施背景下NPP的变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西南地区 喀斯特 生态工程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小流域地表、地下河流细粒泥沙来源的^(137)Cs和磁化率双指纹示踪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程倩云 彭韬 +2 位作者 张信宝 曹乐 王世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0-145,154,共7页
在黔中喀斯特高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峰丛谷地小流域,利用^(137)Cs和磁化率双指纹因子对碳酸盐岩表层土壤(坡地和坝地)、深层土壤(沟道和洞穴/裂隙)以及碎屑岩夹层岩屑3类来源开展指纹特征分析,通过多元混合模型对流域暴雨过程侵蚀悬移质... 在黔中喀斯特高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峰丛谷地小流域,利用^(137)Cs和磁化率双指纹因子对碳酸盐岩表层土壤(坡地和坝地)、深层土壤(沟道和洞穴/裂隙)以及碎屑岩夹层岩屑3类来源开展指纹特征分析,通过多元混合模型对流域暴雨过程侵蚀悬移质泥沙进行指纹复合示踪,并计算小流域地表及地下出口输出泥沙的主要来源及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137)Cs和磁化率在碳酸盐岩表层土壤、深层土壤以及碎屑岩夹层岩屑3类来源存在显著差异,流域内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和碎屑岩夹层岩屑的^(137)Cs和磁化率平均含量分别为3.39 Bq/kg和310.07×10^(-8) m^3/kg、0.50 Bq/kg和180.69×10^(-8) m^3/kg、0 Bq/kg和7.02×10^(-8) m^3/kg。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和碎屑岩夹层岩屑对流域地表出口泥沙的相对贡献分别为16.2%,4.3%和79.5%,拟合优度为99.97%;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和碎屑岩夹层岩屑对流域地下出口泥沙的相对贡献分别为<0.1%,37.9%和62.1%,拟合优度为83.80%。喀斯特流域泥沙来源区别于其他碎屑岩流域具有的特点为:(1)碳酸盐岩风化表层土壤来源少,对河流泥沙贡献小,主要贡献于地表河流。(2)无论流域地表出口还是地下出口,河流泥沙来源主要为流域中碳酸盐岩所夹的少量(地面物质组成<10%)的碎屑岩夹层岩屑。(3)深层土壤略有贡献,地下河流贡献比例高于地表河流。另外,^(137)Cs和磁化率可作为双指纹示踪物较好地示踪喀斯特小流域地表、地下河流泥沙来源和确定相对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来源 指纹示踪 ^137 CS 磁化率 西南喀斯特 小流域 关键带
下载PDF
中国西南岩溶区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及其对气象要素的响应 被引量:9
7
作者 彭大为 周秋文 +3 位作者 韦小茶 李洪广 唐欣 严卫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470-9480,共11页
水分利用效率(WUE,Water use efficiency)是衡量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指标,对气候变化有明显响应,中国西南岩溶区生态缺水严重,水资源利用问题亟需解决,但该区域水分利用效率对气象要素的响应仍不明晰。利用MODIS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 水分利用效率(WUE,Water use efficiency)是衡量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指标,对气候变化有明显响应,中国西南岩溶区生态缺水严重,水资源利用问题亟需解决,但该区域水分利用效率对气象要素的响应仍不明晰。利用MODIS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数据集计算中国西南岩溶区的水分利用效率,结合气象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揭示了其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象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4年中国西南岩溶区年水分利用效率与植被生长期水分利用效率(AGS⁃WUE)时间序列变化趋势相近,春、秋季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夏季呈下降趋势;年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与降水呈负相关,喀斯特地区与气温呈正相关,非喀斯特地区呈负相关,NDVI增长是主要驱动因素;年水分利用效率和AGS⁃WUE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升高;非喀斯特地区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大部分喀斯特地区;总体上高海拔地区水分利用效率高于低海拔地区。气温、海拔及喀斯特发育程度综合影响喀斯特地区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结果能为提高喀斯特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中国西南 岩溶 MODIS 气象要素
下载PDF
西南地区煤层顶板岩溶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博 韦韬 刘子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52-159,共8页
西南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裸露碳酸盐岩分布区,在长期的岩溶作用下,该地区二叠系煤层顶板的吴家坪组、长兴组、夜郎组玉龙山段等碳酸盐岩地层广泛分布溶洞、洼地、落水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形态,煤层顶板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强弱具有明显... 西南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裸露碳酸盐岩分布区,在长期的岩溶作用下,该地区二叠系煤层顶板的吴家坪组、长兴组、夜郎组玉龙山段等碳酸盐岩地层广泛分布溶洞、洼地、落水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形态,煤层顶板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强弱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一性、各向异性。煤层开采过程中,一旦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到达强富水区域,极易造成矿井突水灾害。根据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赋存特征,在考虑因素对含水层富水性影响程度的基础上,从岩溶发育程度、含水层岩性组合、地质构造、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和地形地貌5个方面,确定了12项评价指标,构建了较全面的西南地区煤层顶板岩溶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GIS和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建立了煤层顶板岩溶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模型,实现了典型煤矿煤层顶板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同时进一步根据开采厚度、开采深度和岩性组合的空间分布差异,制作了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区计算图,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煤层开采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典型煤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分区计算结果。利用导水裂隙带高度与目标含水层底板标高进行比较判断突水发生的可能性,当导水裂隙带到达含水层,则根据含水层富水性的强弱判断突水危险性的大小,以此为原则,对典型煤矿煤层顶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并结合以往突水案例,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提出的西南地区煤层顶板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和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煤层顶板 岩溶含水层 富水性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鄂西南岩溶水的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7
9
作者 刘红延 陈保立 温东升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7年第2期160-163,共4页
鄂西南山区岩溶水丰富,作为国家西部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寻找到、利用好岩溶水资源,有利于鄂西南山区的经济发展。概述鄂西南山区地质背景及地貌特征,对岩溶水的基本特征、岩溶水水动力类型及地下暗河的发育分布规律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 鄂西南 岩溶水 基本特征 水动力类型 分布规律
下载PDF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REHABILITATION IN THE KARST OF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5
10
作者 Cai Yunlong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7年第2期24-32,共9页
The Karst of Southwest China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poverty stricken region with impoverishment-degradation spiral. To essentially break away from this vicious circle, the local ecology, economy and society s... The Karst of Southwest China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poverty stricken region with impoverishment-degradation spiral. To essentially break away from this vicious circle, the local ecology, economy and society should be rehabilitated, and hence to strengthen the self-development capacity building of the localities. Two considerations are stressed in this article: (1)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 system project with great complexities. Any single approach is difficult to success and integrated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2) Some typical and feasible areas should be selected to demonstrate the projec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cological, socio-economic reconstruction. Then, they can be used as a model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region. Based upon these ideals, a project entitled “Reversal of Impoverishment-Degradation Spiral in the Karst of Southwest China' was proposed and has been listed in 《Priority Programme for China's Agenda 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verty alleviation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capacity building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rehabilitation karst areas southwest China.
下载PDF
Natural resources deterioration,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sustainable resetlement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5
11
作者 WANG KelinNatural resources deterioration, environmentaldegradation and sustainable resettlement inSouthwest ChinaWANG KelinChangsha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AS, Hunan 410125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8年第2期39-48,共10页
As a consequence of increased population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 particular type of population mobility-environmental migration-has emerged in the Third World. In this paper environmental migration is ... As a consequence of increased population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 particular type of population mobility-environmental migration-has emerged in the Third World. In this paper environmental migration is defined and previous practices in s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reviewed. A case study of the Karst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phenomenon, including root causes, restrictive factors, nature of the migration, desires of migrants, strategies of response and optional policies. It is argued that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the prevention of environmentally caused displacement should be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MIGR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licies karst topography southwest China
下载PDF
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春 吕殿青 +1 位作者 陈洪松 聂云鹏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4年第2期49-53,共5页
岩溶环境是一种脆弱的生态环境。研究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表现,并从水文地质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方面分析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环境问题防治对策。
关键词 中国西南 岩溶 生态环境 脆弱性 成因 防治对策
原文传递
玉米“适应性负效应”现象探讨——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成因新解
13
作者 杨成 李秀英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6-33,共8页
南方的石漠化,北方的沙漠化,是困扰中国的两大生态环境问题。为探寻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利用文献法、参与式田野调查法以及经验实证法,梳理了近四十年来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形成的各种成因说,并以贵州为例,详细论述了石漠化形成的... 南方的石漠化,北方的沙漠化,是困扰中国的两大生态环境问题。为探寻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利用文献法、参与式田野调查法以及经验实证法,梳理了近四十年来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形成的各种成因说,并以贵州为例,详细论述了石漠化形成的三个阶段,以及石漠化与玉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玉米在石漠化地区存在“适应性负效应”,合理地解释了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形成原因。此观点的提出,可为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形成原因做出新的阐释,同时也可为西南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支持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喀斯特 石漠化成因 玉米种植 适应性负效应
下载PDF
西南地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构建途径与对策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兴良 刘杉 +12 位作者 包维楷 李旭华 李贵祥 朱万泽 喻理飞 蔡蕾 潘红丽 冯秋红 李慧超 徐峥静茹 胡宗达 张利 刘千里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5期84-94,共11页
西南林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也是我国25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物种基因库,构建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可为我国西南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国家战略推进... 西南林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也是我国25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物种基因库,构建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可为我国西南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国家战略推进提供生态安全保障。本文论述了西南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重要生态地位,综合分析了西南地区森林资源质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西南林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目标、碳达峰碳中和任务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战略、防灾减灾能力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等方面,论述了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必要性。从防护林体系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总体布局、现有林保护与修复、低效林结构调整与功能提升、干热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等方面,提出了构建西南林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途径和生态对策,为西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经营、生态系统管理、天然林保护与修复、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生态安全屏障 亚高山地区 喀斯特地区 干热干旱河谷区 生态系统管理
下载PDF
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信息系统构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军红 《岩土工程技术》 2005年第6期271-275,280,共6页
结合国内水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沿及面临的问题,着重从系统目的分析、结构设计和功能实现三个方面来论述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信息系统的构建。系统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两大部分组成。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更新修订... 结合国内水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沿及面临的问题,着重从系统目的分析、结构设计和功能实现三个方面来论述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信息系统的构建。系统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两大部分组成。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更新修订功能、信息资料查询功能、空间分析功能和绘图打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西南岩溶 水资源空间数据库 水资源属性数据库
下载PDF
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西南喀斯特地貌解译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中玲 徐刚 +1 位作者 田永中 吴文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97,共3页
西南地区是我国喀斯特最发育的地区,裸露和半裸露的喀斯特地貌连片出现。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复杂性,正确解译和划分喀斯特地貌类型是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的关键问题之一。探讨喀斯特地貌分类,以及基于Arcmap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图像、... 西南地区是我国喀斯特最发育的地区,裸露和半裸露的喀斯特地貌连片出现。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复杂性,正确解译和划分喀斯特地貌类型是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的关键问题之一。探讨喀斯特地貌分类,以及基于Arcmap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地质图、历史地貌图等基础数据解译编制数字喀斯特地貌图的流程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制图 西南 喀斯特地貌
下载PDF
不同岩性背景下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岚峰 张君 +1 位作者 艾训儒 朱江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1-16,共6页
受制于空间异质性,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环境因子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以鄂西南地区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发育下的次生林和耕地为研究对象,对比了表层土壤(0~15 cm)化学(pH、有机碳和总氮)和物理特性(质地、孔隙度和容重)差异,并基于冗... 受制于空间异质性,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环境因子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以鄂西南地区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发育下的次生林和耕地为研究对象,对比了表层土壤(0~15 cm)化学(pH、有机碳和总氮)和物理特性(质地、孔隙度和容重)差异,并基于冗余分析(RDA)解析影响土壤性质变化的主控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喀斯特土壤有机碳、总氮及砂粒含量显著(P<0.05)高于非喀斯特土壤,粘粒含量则相反,与碳酸盐岩富钙镁(养分容易富集)及易于溶蚀(易于形成风化砂层)的特性有关.耕地土壤有机碳和总氮显著(P<0.05)低于次生林,同时耕作还导致喀斯特耕地土壤粘粒显著增加、砂粒含量减小,增加粘粒流失的风险.裸岩率解释了喀斯特地区土壤性质63.6%的变异,而土地利用方式(43.8%)和海拔(27.5%)则是非喀斯特地区土壤性质变化的主控因素.因此,区域尺度土壤性质预测需关注岩性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南 喀斯特 岩性 土地利用 RDA 裸岩率 海拔
下载PDF
中国西南的岩溶地貌与发展生机 被引量:1
18
作者 毕奔腾 周立新 +2 位作者 杨辰 原雅琼 史文强 《中国矿业》 2022年第S01期217-220,共4页
中国西南以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岩溶地貌为特征,不同成因与特征各异的岩溶地貌奠定了发展背景。在“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推动下,西南岩溶区应抓住新发展生机,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充分利用岩溶资源,挖掘岩溶区贫困乡镇的地质景观和... 中国西南以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岩溶地貌为特征,不同成因与特征各异的岩溶地貌奠定了发展背景。在“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推动下,西南岩溶区应抓住新发展生机,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充分利用岩溶资源,挖掘岩溶区贫困乡镇的地质景观和文化资源,加强石漠化生态治理与岩溶特色生态产业培育,发挥岩溶碳汇对中国碳中和的贡献等,探索岩溶环境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岩溶 地貌类型 岩溶景观 发展模式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s of humic acids in two soil profiles of the southwest China Karst area 被引量:2
19
作者 Liangang Ma Baohua Xiao +2 位作者 Xinyue Di Weilin Huang Shijie Wang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5-94,共10页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s of humic acid(HA) and soil organic matter(SOM) in a yellow soil profile and a limestone soil profile of the southwest China Karst area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o reveal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s of humic acid(HA) and soil organic matter(SOM) in a yellow soil profile and a limestone soil profile of the southwest China Karst area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o reveal their evolutions in different soils of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SOM along the two soil profiles were notably different.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contents of soil samples decreased just slightly along the limestone soil profile but sharply along the yellow soil profile. TOCs of the limestone soi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rresponding yellow soils, and C/N ratios of SOMs showed a similar variation trend to that of TOCs, indicating that SOM can be better conserved in the limestone soil than in the yellow soil. The soil humic acids were exhaustively extracted and further fractionated according to their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s using ultrafiltration techniques to explore underlying conservation mechanism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C/N ratios of HAs from different limestone soil layer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at large molecular HA fractions predominated the bulk HA of the top soil, indicating that HA in the limestone profile was protected while bio and chemical degradations were retarded. Combined with organic elements contents and mineral contents of two soils, weconcluded that high calcium contents in limestone soils may play a key role in SOM conservation by forming complexation compounds with HAs or/and enclosing SOMs with hypergene CaCO_3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Soil organic matter Humic acid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southwest China karst area
下载PDF
论西南民族体育文化的地域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军亮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2-136,共5页
地域环境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形成了文化的不同形式。西南民族体育文化滋生于喀斯特的地貌环境中,受多山多石、沟壑丛林、湍流奇洞等自然气势的影响,体现出一种粗犷豪迈的风格。因其垂直分布的地形地貌和民族分布的状况,体育文化项目多... 地域环境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形成了文化的不同形式。西南民族体育文化滋生于喀斯特的地貌环境中,受多山多石、沟壑丛林、湍流奇洞等自然气势的影响,体现出一种粗犷豪迈的风格。因其垂直分布的地形地貌和民族分布的状况,体育文化项目多以立体分布的面貌展现,同时形成当地民族的空间意识文化,自我意识强,多能保持原生态面貌。同时为了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其文化又与其他文化联结共生,注入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 民族体育文化 喀斯特地貌 地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