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6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40年西南地区的气候变化事实 被引量:185
1
作者 马振锋 彭骏 +1 位作者 高文良 田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3-642,共10页
利用西南地区(云南、贵州、重庆、四川、西藏)1961—2000年139个气象观测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年平均值,对西南地区近40年来气候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青藏高原、川西高原、云贵高原在20世纪后40年气温上升、降水增加... 利用西南地区(云南、贵州、重庆、四川、西藏)1961—2000年139个气象观测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年平均值,对西南地区近40年来气候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青藏高原、川西高原、云贵高原在20世纪后40年气温上升、降水增加、湿度增大趋势显著,而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和西南部的气温则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西南地区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存在非同步性。通过对各气候要素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序列的分离,得出了西南地区不同气候要素基本都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振荡周期,对这些气候要素存在的突变现象进行了检验,发现气温首先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始突变,然后是云贵高原区,最后是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丘陵区。其他气候要素的突变时间多数也是先从青藏高原开始。由此可见,西南地区气候要素在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突变时间为早,全球气温突变要比西南地区的气温突变要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山地气候 各气候要素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近50年西南地区极端干旱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161
2
作者 贺晋云 张明军 +2 位作者 王鹏 王圣杰 王兴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79-1190,共12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60-2009年西南地区108站逐日气温、降水等资料,计算年、月地表湿润指数,并进行标准化,统计极端干旱发生频率,对年际、年代际、季风期和非季风期的极端干旱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整体上,四川盆地西南部、...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60-2009年西南地区108站逐日气温、降水等资料,计算年、月地表湿润指数,并进行标准化,统计极端干旱发生频率,对年际、年代际、季风期和非季风期的极端干旱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整体上,四川盆地西南部、横断山区南端、广西南部沿海和贵州北部是近50年来年极端干旱发生频率明显增加的地区;年代际变化上,20世纪60-80年代极端干旱呈逐渐减少趋势,高发区交替出现在东南—西北—东,90年代下降明显,整个地区都转湿,进入21世纪后,极端干旱距平呈现正距平,且增幅较大,区域间差异却显著减小。(2)季风期与非季风期的极端干旱变化有很大差异,季风期极端干旱频率在不断增加,多发生在四川盆地周边海拔较高的山区、广西大部和"帚形山脉"地带,海拔对季风期极端干旱发生频率有一定影响;非季风期缓慢下降,整体偏湿。(3)通过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发现,季风期西南极端干旱在2003年发生突变,非季风期在1989年突变,年极端干旱发生频率是季风期和非季风期的突变叠加的结果;年极端干旱存在准5年和准12年的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极端干旱 季风期 非季风期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岩溶石漠化问题的全球视野和我国的治理对策与经验 被引量:153
3
作者 袁道先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9-25,共7页
对岩溶石漠化问题的认识起源于我国明朝徐霞客时代,我国的岩溶石漠化研究、综合治理技术方法对国际岩溶理论研究、其他岩溶区石漠化治理都具有示范性。在阐述岩溶石漠化分布区域性,我国岩溶石漠化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总结... 对岩溶石漠化问题的认识起源于我国明朝徐霞客时代,我国的岩溶石漠化研究、综合治理技术方法对国际岩溶理论研究、其他岩溶区石漠化治理都具有示范性。在阐述岩溶石漠化分布区域性,我国岩溶石漠化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总结已有的岩溶治理对策和经验,同时提出石漠化综合治理中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石漠化 全球视野 综合治理 中国西南
下载PDF
西南三江造山带火山岩-构造组合及其意义 被引量:138
4
作者 莫宣学 邓晋福 +4 位作者 董方浏 喻学惠 王勇 周肃 杨伟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1-138,共18页
岩石构造组合是指表示板块边界或特定的板块内部环境特征的岩石组合。中国西南“三江”造山带的火山岩可划分为五种火山岩 -构造组合 :洋脊型 /准洋脊型组合 ,岛弧及陆缘弧组合 ,碰撞型组合 ,碰撞后组合及陆内拉张型组合。阐述了各种火... 岩石构造组合是指表示板块边界或特定的板块内部环境特征的岩石组合。中国西南“三江”造山带的火山岩可划分为五种火山岩 -构造组合 :洋脊型 /准洋脊型组合 ,岛弧及陆缘弧组合 ,碰撞型组合 ,碰撞后组合及陆内拉张型组合。阐述了各种火山岩 -构造组合的特点及构造含义。对在造山带火山岩岩石 -构造组合分析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如“构造岩片”研究方法、地球化学判别图解的使用条件、准洋脊型火山岩组合的构造含义、蛇绿岩带 -火山弧的成对性、岩浆作用的同步性和滞后性、以及火山岩的深部“探针”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三江造山带 火山岩-构造组合 板块边界 岩浆作用 地球化学判别图解
下载PDF
受地质条件制约的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 被引量:135
5
作者 曹建华 袁道先 +1 位作者 章程 蒋忠诚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岩溶生态系统是受岩溶环境制约的生态系统。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区岩溶发育的地质历史背景,决定其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NE向的构造隆起带上。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土地面积比例≥30%的岩溶县有292个。岩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岩溶生态系统是受岩溶环境制约的生态系统。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区岩溶发育的地质历史背景,决定其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NE向的构造隆起带上。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土地面积比例≥30%的岩溶县有292个。岩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脆弱性主要表现在:(1)西南岩溶生态系统中水、土资源的短缺且不协调。水资源以地下水资源为主,且难开发;土壤资源零星分散,土层薄,易流失;(2)现存广西区植被覆盖特征显示,岩溶石山区森林覆盖率明显低于非岩溶区,同时也暗示着岩溶石山区植被的恢复、演化慢于非岩溶区植被;(3)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表明岩性对岩溶生态环境的制约;(4)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制约着生态系统的人口承载力。贵州省是西南碳酸盐岩集中分布区的中心,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远比邻省的低。广西、湖南、湖北、重庆碳酸盐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块性,其岩溶县的人口密度仅分别为非岩溶县的85.05%、83.03%、46.78%、54.43%,岩溶县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不及非岩溶县。根据岩溶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在西南岩溶生态重建过程中应关注地表植被覆盖率对表层岩溶带水循环的影响、关注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的影响、关注岩溶地球化学对特色经济植物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生态系统 岩溶地质 资源 环境 中国 西南地区 构造隆起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山地水土流失特点及有关石漠化的几个科学问题 被引量:139
6
作者 张信宝 王世杰 +3 位作者 曹建华 王克林 孟天友 白晓永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由于特殊的岩土组构,喀斯特坡地的水土流失具有如下特点:地表和地下流失相互叠加;地表产流、产沙少;纯碳酸盐岩区地下流失比例大。论文区别了石漠化和石质化的科学内涵,指出了喀斯特山地石漠化的核心是土地的石质化,提出了按照地面物... 由于特殊的岩土组构,喀斯特坡地的水土流失具有如下特点:地表和地下流失相互叠加;地表产流、产沙少;纯碳酸盐岩区地下流失比例大。论文区别了石漠化和石质化的科学内涵,指出了喀斯特山地石漠化的核心是土地的石质化,提出了按照地面物质组成与裸岩率叠加的石漠化分类系统。根据土壤中硅酸盐矿物的物质平衡,提出了不同碎屑岩含量碳酸盐岩区的土壤允许流失量介于5%~500 t/(km2.a)之间。喀斯特坡地土壤虽然肥沃,但总量太少,矿质养分不足可能是石质坡地植物生产力低的重要原因。此外,根据农耕驱动土地石质化的机制,提出了相应的石漠化治理对策建议,具体是:(1)不但要治标,提高植被覆盖率,更要治本,防止或减缓土地石质化,同时还要增加群众收入;(2)按照坡地岩土组成的垂直分带特点,因地(土)制宜,开展治理;(3)重视矿质肥料的施用;(4)在纯碳酸盐岩土石质和石质坡地农田的小型蓄水工程修建中,要加强集流面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水土流失 石漠化 防治对策 中国西南地区
下载PDF
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研究 被引量:123
7
作者 何大明 吴绍洪 +3 位作者 彭华 杨志峰 欧晓昆 崔保山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8-344,共7页
位于我国西南、以纵向山系和大河为主体特征的纵向岭谷区,其地表主要自然物质、能量输送和人类活动等,表现出明显的“通道—阻隔”作用,产生了复杂多样的关联效应:使其成为亚洲大陆主要的纵向生物走廊、避难所和我国与东南亚重要的生态... 位于我国西南、以纵向山系和大河为主体特征的纵向岭谷区,其地表主要自然物质、能量输送和人类活动等,表现出明显的“通道—阻隔”作用,产生了复杂多样的关联效应:使其成为亚洲大陆主要的纵向生物走廊、避难所和我国与东南亚重要的生态廊道,拥有北半球除沙漠和海洋外的各类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物种的高富集区和世界级基因库,但其生态脆弱、灾害频发;主导了区内多民族沿河谷分布、在山间盆地聚居的“大分散、小聚居”格局,其社会经济发展地域分异大。因此,该区一直是地学和生物学等研究地表复杂环境系统与生命系统演变规律的关键地区,在全球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该区资源富集,短期开发行为多、环境退化加剧、贫困普遍,保护与发展矛盾极为突出,在西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岭谷区 跨境生态安全 生态系统变化 中国西南地区
下载PDF
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重建与农林牧业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98
8
作者 蔡运龙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7-41,共5页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下,让退化土地自然恢复的思路已不切实际,必须通过社会投入对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这种研究与国际喀斯特环境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地利用优化和景观生态学...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下,让退化土地自然恢复的思路已不切实际,必须通过社会投入对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这种研究与国际喀斯特环境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地利用优化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一致。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解决生态重建的一系列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期特山区 生态重建 农林牧业生产力 中国
下载PDF
基于SPEI的西南地区近53a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13
9
作者 王东 张勃 +3 位作者 安美玲 张调风 季定民 任培贵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3-1016,共14页
论文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统计分析西南地区128个测站1960—2012年的气象数据,从干旱年际变化趋势、四季变化趋势、干旱强度、干旱事件频次、干旱频率以及与ENSO的关系,对西南地区近半个世纪的干旱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论文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统计分析西南地区128个测站1960—2012年的气象数据,从干旱年际变化趋势、四季变化趋势、干旱强度、干旱事件频次、干旱频率以及与ENSO的关系,对西南地区近半个世纪的干旱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西南地区及子区域近53 a来呈干旱化趋势,21世纪初干旱发生最频繁,干旱强度、极端干旱及中等干旱的频次均呈增加趋势;②四季大部分区域呈干旱化趋势,以秋季最为突出;③春季,干旱发生频率最高且集中在横断山地、四川盆地东部和云贵高原中部,夏季,横断山地北部、若尔盖高原和广西丘陵西北部易发生干旱,秋季,云贵高原、广西丘陵及四川盆地部分区域干旱频率较高,冬季,干旱易发区集中在若尔盖高原、四川盆地西南部一线;④各区域四季的干旱指数与ENSO指数相关性不同,并且ENSO事件强度与四川盆地和横断山地的SPEI在年变化趋势方面存在明显负相关,与其他区域呈正相关。此外,西南地区在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都会出现干旱,但前者爆发干旱灾害的概率比后者高。而且各区域存在差异,四川盆地、若尔盖高原在厄尔尼诺年易发生干旱,而云贵高原在拉尼娜年发生频率较高,广西丘陵、横断山地没有明显规律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干旱 ENSO事件
原文传递
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 被引量:111
10
作者 张琰飞 朱海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21,共6页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存在天然的耦合性。依据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机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南地区各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地区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存在天然的耦合性。依据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机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南地区各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都在逐步提升,但整体仍处于偏低的水平,文化产业发展普遍滞后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等级持续偏低。所以,西南地区要重视借助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强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进而实现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耦合协调度 西南地区
下载PDF
哀牢山造山型金成矿系统:复合造山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初探 被引量:103
11
作者 杨立强 刘江涛 +5 位作者 张闯 王庆飞 葛良胜 王中亮 张静 龚庆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3-1739,共17页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带,形成于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过程中。论文基于对哀牢山复合造山带区域构造背景、控矿构造系统演化、金成矿期次及其时代的系统研究,从金成矿年代序列、成矿过程构造控制及成矿作用动力...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带,形成于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过程中。论文基于对哀牢山复合造山带区域构造背景、控矿构造系统演化、金成矿期次及其时代的系统研究,从金成矿年代序列、成矿过程构造控制及成矿作用动力学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复合造山过程中的金矿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金矿带发育三期金矿成矿-热事件:早期金成矿作用(61.55~63.09Ma)对应于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最为发育的时期,与剪切走滑断裂构造的形成同步,显示它们统一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的强烈汇聚挤压构造动力学体制;主期金成矿作用(33.76~36.10Ma)对应于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的相对松弛阶段以及富碱斑岩和剪切走滑断裂构造系统最为发育的时期,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构造动力学转换体制,并可能受青藏高原物质东向逃逸和软流圈脉动隆起的联合制约,金矿大规模成矿作用与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壳幔物质强烈交换与构造变形密切相关;晚期金成矿作用(26.40~30.80Ma)对应于岩石圈伸展作用的发生以及亏损地幔减压熔融产生的板内高钾岩浆岩的就位,受控于印度板块反向旋转拖曳与斜向俯冲回退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造山构造演化 成矿作用时序 造山型金矿 成矿系统 哀牢山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Ⅱ.西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95
12
作者 代姝玮 杨晓光 +3 位作者 赵孟 李勇 王文峰 刘志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2-452,共11页
基于1961—2007年中国西南地区88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结合统计方法和GIS软件,分析了全年及温度生长期内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7年,西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0.18℃.(10 a)-1;温度生长期内... 基于1961—2007年中国西南地区88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结合统计方法和GIS软件,分析了全年及温度生长期内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7年,西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0.18℃.(10 a)-1;温度生长期内≥10℃和≥15℃积温均呈增加趋势,平均增速分别为55.3℃.d.(10 a)-1和37℃.d.(10a)-1.全区年日照时数呈现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特征,且东部的减少趋势较西部更显著;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整体呈增加趋势,但空间差异较大.全区降水资源总体减少,年降水量和温度生长期内降水量的平均下降速率分别为10 mm.(10 a)-1和8 mm.(10 a)-1.全区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普遍降低,其减幅小于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约53%的站点温度生长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农业气候资源 气候倾向率
原文传递
近48年西南地区降水量和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94
13
作者 张琪 李跃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2-383,共12页
利用1960-2007年西南地区97个观测站点的日降水量资料,研究分析了西南地区年、季节的降水量和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降水量分布整体呈"东多西少"的分布形态,高值区位于四川盆地的雅安地区和滇西南区,且这两... 利用1960-2007年西南地区97个观测站点的日降水量资料,研究分析了西南地区年、季节的降水量和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降水量分布整体呈"东多西少"的分布形态,高值区位于四川盆地的雅安地区和滇西南区,且这两个地区也是四季中降水最多的。年雨日、春季雨日和秋季雨日呈东北—西南向的"偏少—偏多—偏少"型分布,夏季雨日呈"西多东少"型分布,冬季与夏季分布相反。近48年西南地区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弱的减少趋势,春、冬季的降水量呈增多趋势,而夏、秋季的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且夏季降水量存在着明显的准16年周期变化。雨日的季节变化趋势与降水量类似,夏季雨日呈明显的准17年周期变化。另外,中雨日和小雨日呈明显减少趋势,但暴雨日、大雨日均呈增加趋势,极端降水天气日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降水量 雨日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特征与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86
14
作者 曹建华 袁道先 童立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40-50,共11页
以贵州省为核心的中国西南岩溶区面临双重危机:生态恶劣,石漠化严重;人口贫困,全国1/3强的贫困县分布在该地区。针对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系统特征、石漠化分布和《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的指导思想,提出岩溶石漠化综... 以贵州省为核心的中国西南岩溶区面临双重危机:生态恶劣,石漠化严重;人口贫困,全国1/3强的贫困县分布在该地区。针对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系统特征、石漠化分布和《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的指导思想,提出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水是龙头,土是关键,植被(经济植物)是根本,区域生态经济双赢、农民脱贫致富是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生态系统 石漠化 综合治理 分区 中国西南
下载PDF
基于SPEI的中国西南地区1961-2012年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7
15
作者 熊光洁 张博凯 +2 位作者 李崇银 尚可政 王式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198,共7页
利用1961—2012年中国西南地区86个气象站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引入一个新的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等级划分指标,研究了1961—2012年该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12个月尺度干旱频... 利用1961—2012年中国西南地区86个气象站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引入一个新的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等级划分指标,研究了1961—2012年该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12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云贵交界区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他区域变化不显著且不一致;少雨期(11—4月)6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全区显著增加,而在多雨期(5—10月)大部分区域干旱频率呈缓慢减少趋势,减少最明显的区域在四川南部;3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春季变化不明显,在秋季和冬季显著增加,其中2000—2012年的增加趋势尤为显著,干旱化趋势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多时间尺度 干旱频率
下载PDF
哀牢山造山带金矿成矿时序及其动力学背景探讨 被引量:86
16
作者 杨立强 邓军 +1 位作者 赵凯 刘江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19-2532,共14页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带,形成于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过程中。论文基于对哀牢山造山带金矿成矿作用的同位素定年结果,探讨了成矿年代学与构造-热事件的关系,厘定了其相关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已获得的最老成矿年...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带,形成于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过程中。论文基于对哀牢山造山带金矿成矿作用的同位素定年结果,探讨了成矿年代学与构造-热事件的关系,厘定了其相关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已获得的最老成矿年龄集中于海西期,但过剩氩的存在导致视年龄值偏离真实成矿年龄,而最小视年龄(345.2±16Ma)与区域蛇绿岩的形成同时;含镍金黄铁矿硅质岩的含金量可能与热水沉积有关,其地球动力学环境对应于海底扩张和初始洋盆的形成。印支期是区域主碰撞造山高峰期,也是大规模岩浆活动与Cu-Ni-Pt-Pd硫化物矿床、VMS型Cu-Pb-Zn矿床及斑岩型Cu-Au矿床成矿集中期,其中老王寨金矿含金黄铁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29±38Ma。燕山期成矿年龄数据分散于180Ma、135Ma、110Ma和90Ma左右等多个时段,其中最晚时段年龄谱的最小视年龄值(91±1Ma)可能代表了一次较为重要的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该期(约90~70Ma)的区域成岩成矿(斑岩及斑岩型Cu-Mo-W-Au矿床)规模较大,表明增生造山→碰撞造山构造体制转换在研究区存在重要的成岩成矿响应。喜马拉雅期可能经历了早(63.09~61.55Ma)、主(36.10~33.76Ma)和晚(30.80~26.40Ma)三期金矿成矿-热事件,分别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的强烈汇聚挤压、早-晚期转换构造动力学体制,并可能受青藏高原物质东向逃逸和软流圈脉动隆起的联合制约,金矿大规模成矿作用与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壳幔物质强烈交换与构造变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事件 成矿年代学 造山型金矿 矿床探针 哀牢山造山带 中国西南
下载PDF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修正及在西南地区的适用性 被引量:74
17
作者 赵海燕 高歌 +1 位作者 张培群 延晓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8-705,共8页
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在用加权降水量(W_(AP))改进标准化降水指数的基础上,对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_C)进行了修正,定义为I_(CW)。通过对比指数修正前后在干旱频率、年干旱强度和干旱发展过程中的不连续加重、以及与同期土壤湿度相关性的差... 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在用加权降水量(W_(AP))改进标准化降水指数的基础上,对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_C)进行了修正,定义为I_(CW)。通过对比指数修正前后在干旱频率、年干旱强度和干旱发展过程中的不连续加重、以及与同期土壤湿度相关性的差异,分析了I_(CW)在修正后的改进效果及在西南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修正前后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在多年干旱频率和年干旱强度两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I_(CW)减少了干旱发展过程中的不连续加重现象,且与同期土壤湿度有更好的相关性,即I_(CW)比I_C更加接近实际干旱的演变规律,I_(CW)比I_C更适合在西南地区实时干旱监测业务中使用。然而,由于该研究未对I_C中的相对湿润度指数进行修正,而相对湿润度指数的突变同样可以导致不连续加重的出现,因此,I_(CW)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连续加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_C 加权降水量W_(AP) 西南地区
下载PDF
红河断裂带大型右旋走滑运动与伴生构造地貌变形 被引量:70
18
作者 向宏发 韩竹军 +2 位作者 虢顺民 张晚霞 陈立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7-610,共14页
调查研究表明,自中新世以来,红河断裂大规模右旋走滑运动及其伴生构造变形有如下一些主要特征在几何结构上,可将整个红河断裂系分为北、中、南3个变形区。北区东侧为滇西北伸展裂陷区,以轴向NNW,NNE和近SN向3组上新世以来的裂陷型断盆... 调查研究表明,自中新世以来,红河断裂大规模右旋走滑运动及其伴生构造变形有如下一些主要特征在几何结构上,可将整个红河断裂系分为北、中、南3个变形区。北区东侧为滇西北伸展裂陷区,以轴向NNW,NNE和近SN向3组上新世以来的裂陷型断盆为特征,北段西侧为兰坪—云龙古近纪、新近纪压缩变形区;中段变形以右旋剪切走滑运动为特征,南部断裂东侧有滇东中新世以来的压缩变形,西侧为藤条河中新世拉伸断陷区。上述变形特征反映在构造地貌上为北部盆岭构造、中段线性断谷断盆构造及南部压(张)性盆地变形,其中苍山—洱海一带断裂两侧主夷平面的巨大落差是红河断裂上新世以来断陷正断作用的显著代表。在时空演化上,从古近纪经中新世至上新世,断裂主体活动部位在南段,并呈由南向北的“撕裂”格局,上新世以后至第四纪,尤其是晚第四纪以来,主体活动部位已转移至北段,表现为由N向SE的滑移伸展变形;变形区的范围大小和变形幅度表明红河断裂的东盘地块始终是作为地块相对运动的主动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走滑-压缩变形 构造地貌 中新世以来 红河断裂 中国西南 右旋走滑运动
下载PDF
西南地区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2
19
作者 唐红玉 顾建峰 +2 位作者 俞胜宾 张焕 何慧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6-384,共9页
利用1960-2000年西南地区包括(川、渝、黔、滇四省(市))91个气象站的小时降水量自动记录信息化资料,计算和分析了西南地区过去40年间逐月逐日逐时的降水频率和降水比率。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各地各季逐时降水最大频率出现的时间较为分散,... 利用1960-2000年西南地区包括(川、渝、黔、滇四省(市))91个气象站的小时降水量自动记录信息化资料,计算和分析了西南地区过去40年间逐月逐日逐时的降水频率和降水比率。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各地各季逐时降水最大频率出现的时间较为分散,但四川、重庆和贵州部分地区夜雨频繁,而云南的降水则以白天降水为主;西南地区逐时降水相对集中出现在某个时段的特点较为明显,尤其是夏季,这与西南地区夏季多短时强对流天气有关;重庆的降水在秋、冬、春三季多发生于凌晨到中午以前,但在夏季,除了凌晨到中午降水较为集中和东南部在午后降水也较为集中外,在傍晚到午夜以前降水也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逐时降水频数 逐时降水量 日变化特征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降水中过量氘指示水汽来源 被引量:71
20
作者 章新平 刘晶淼 +1 位作者 中尾正义 谢自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3-619,共7页
为了揭示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水汽来源特征,对蒙自和腾冲取样站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和过量氘d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季风系统下,降水中d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两站雨季降水中的d相对较低,而旱季降水中的... 为了揭示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水汽来源特征,对蒙自和腾冲取样站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和过量氘d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季风系统下,降水中d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两站雨季降水中的d相对较低,而旱季降水中的d相对较高.相关分析表明,降水中d与整层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关系具有一致性.综合考虑降水中d和δD与大气湿度的关系,可认为影响蒙自和腾冲站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原因与降水的气团性质有关,降落雨滴的蒸发富集作用相对较轻.在雨季,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低纬度海洋,空气湿度大,降水中d小,受沿途降水冲刷作用的影响,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较低;在旱季,受大陆性气团的影响,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风带的输送和内陆再蒸发水汽的补给,空气湿度小,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和d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降水 稳定同位素 过量氘 水汽来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