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1-2007年青藏高原南部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9
1
作者 谭春萍 杨建平 米睿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120,共10页
利用我国青藏高原南部24个站点1971-2007年37 a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对该地区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37 a来该地区气候显著变暖,年平均气温升温率为0.33℃.(10a)-1,气候变暖主要发生于1990年后.19... 利用我国青藏高原南部24个站点1971-2007年37 a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对该地区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37 a来该地区气候显著变暖,年平均气温升温率为0.33℃.(10a)-1,气候变暖主要发生于1990年后.1991-2007年气候变暖加速,升温率达到0.76℃.(10a)-1,1997年后升温尤为迅速,升温率达1.14℃.(10a)-1.变暖表现为全年温度升高,其中冬季增暖尤为显著,1971-2007年升温率为0.41℃.(10a)-1,1991-2007年快速上升为1.4℃.(10a)-1.变暖速率具有从东向西的增加趋势;2)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不明显.降水量变化地区差异显著,西部地区降水量显著减少,东部地区总体呈增加趋势.随海拔和地形升高,年降水量有从东向西的减少趋势;3)综合而言,37 a来青藏高原南部地区气候变化呈现暖湿组合特征,但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变暖变湿,西部地区在变暖变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南部地区 气候变化 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部冰芯记录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被引量:22
2
作者 康世昌 秦大河 +5 位作者 任贾文 P.A.Mayewski 侯书贵 张东启 张拥军 S.Kaspari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通过念青唐古拉峰拉弄冰川垭口处(30°24′30″N,90°34′12″E;海拔5850m)长度为29.5m的冰芯记录,恢复了1952-1998年间大气降水δD和净积累量的时间变化序列。上述两组序列与NCEP/NCAR气候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δD和净... 通过念青唐古拉峰拉弄冰川垭口处(30°24′30″N,90°34′12″E;海拔5850m)长度为29.5m的冰芯记录,恢复了1952-1998年间大气降水δD和净积累量的时间变化序列。上述两组序列与NCEP/NCAR气候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δD和净积累量与中亚冬季的气压、南亚和青藏高原冬季、夏季的位势高度关系密切。中亚地区冬季气压的升高以及冬、夏季南亚和青藏高原位势高度的异常增强了印度夏季风,导致了念青唐古拉峰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降水量的增多和降水中δD值的降低。根据念青唐古拉冰芯δD和净积累量记录及其与亚洲地区大气环流的关系,可以通过青藏高原南部较长的冰芯记录来恢复过去该地区大气环流变化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芯记录 大气环流 青藏高原南部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部地热型锂资源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晨光 郑绵平 +6 位作者 张雪飞 叶传永 伍倩 陈双双 黎明明 丁涛 杜少荣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4-36,共13页
高温地热水中含有丰富的锂资源,世界各国对其中锂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越来越多。对青藏高原丰富的地热资源中富锂地热资源进行了综述,得出其具有以下特点:(1)构造控制强烈,地热型锂资源主要分布在雅江缝合带两侧及其南部地区强烈活动... 高温地热水中含有丰富的锂资源,世界各国对其中锂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越来越多。对青藏高原丰富的地热资源中富锂地热资源进行了综述,得出其具有以下特点:(1)构造控制强烈,地热型锂资源主要分布在雅江缝合带两侧及其南部地区强烈活动的高温地热田中,受到沿近NS向正断层发育的裂谷或地堑盆地的强烈控制;(2)品质好,锂含量可高达239 mg/L;Mg/Li非常低,多数富锂地热系统Mg/Li介于0.03~1.48;Li/TDS相对较高且介于0.25%~1.14%(扎布耶富锂盐湖为0.19%;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湖为0.08%~0.31%);持续稳定排放数十年,部分达到工业品位(32.74 mg/L);伴生可以综合利用的B、Cs和Rb元素等;(3)规模大:据不完全统计,当前锂含量达到或超过19 mg/L的富锂温泉至少有19处,年排出金属锂约4281 t,折合碳酸锂25686 t,并且最新钻孔数据表明地热田深部潜力巨大;(4)属于非火山型,火山岩缺失;(5)深部来源成因,富锂地热系统的形成与印度和欧亚大陆碰撞引起的地壳深部部分熔融密切相关,深部熔融岩浆为富锂地热系统提供了稳定的热源,富锂的母地热流体沿着青藏高原南部广泛发育的断裂带上涌至地表形成高温富锂热泉。由此,认为青藏高原南部广泛发育的高温富锂地热资源是一种非常有价值、值得开发利用的地热型锂资源,随着地热水中锂提取技术的不断提升,青藏高原南部地热型锂资源有望成为一种可有效开发利用的锂矿床新类型——地热型锂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南部 地热 锂资源
原文传递
藏南羊卓雍错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过去2000年环境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超 蒙红卫 +5 位作者 马玉贞 李丹丹 胡彩莉 刘杰瑞 雒聪文 王凯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45-1362,共18页
以青藏高原南部的羊卓雍错(简称羊湖)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以较可靠的年代数据(210Pb和AMS14C交叉定年)为框架,基于高分辨率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提取环境信息,结合粒度和磁化率,重建该地区过去2000年来的环境变化。... 以青藏高原南部的羊卓雍错(简称羊湖)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以较可靠的年代数据(210Pb和AMS14C交叉定年)为框架,基于高分辨率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提取环境信息,结合粒度和磁化率,重建该地区过去2000年来的环境变化。结果显示,该区黑暗时代冷期(DCAP)和小冰期(LIA)气候较为寒冷,降水量较高;而中世纪暖期(MWP)和现代暖期(CWP)气候较为温暖,降水量较低,气候具有冷湿—暖干的特征。其中,重建的温度显示,中世纪暖期的温暖程度似乎持平甚至超过20世纪暖期;小冰期期间可能存在一次百年尺度的温暖事件,而17世纪和18世纪可能是过去2000中最寒冷的一段时期。分析发现,过去2000年以来青藏高原南部存在着冷湿—暖干的气候模式;过去2000年青藏高原南部地区温度的变化可能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而小冰期期间西风环流的南移和增强可能是导致区域降水增加的重要因素。另外,该时期羊湖的湖泊水位的变化受温度和降水共同控制:当温度降低,降水增加时,湖泊水位上升,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南部 过去2000年 中世纪暖期 小冰期 环境变化
原文传递
孟加拉湾风暴费林(1302)对藏南一次暴雪过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柳龙生 李英 赵毅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79-1085,共7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地面加密观测资料、日本气象厅卫星TBB资料和NCEP/NCAR 1°×1°FNL资料,对2013年10月发生在西藏南部(简称藏南)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盂加拉湾风暴费林北上残余云系的影响是这次暴雪天气... 利用中国气象局地面加密观测资料、日本气象厅卫星TBB资料和NCEP/NCAR 1°×1°FNL资料,对2013年10月发生在西藏南部(简称藏南)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盂加拉湾风暴费林北上残余云系的影响是这次暴雪天气产生的重要原因。(2)不同于风暴与高原南侧南支槽结合产生影响的典型环流形势,"费林"与其东侧高压环流形成的偏南低空急流是其北上影响藏南的有利大气环流背景。(3)"费林"不仅通过偏南低空急流向藏南输送不稳定能量,而且通过自身强烈的抬升运动,为暴雪提供有利的动力和热力条件。(4)风暴与青藏高原西侧冷空气交汇产生的锋生以及青藏高原地形的强迫抬升,也加强了暴雪的动力条件。(5)这次暴雪过程的不稳定能量主要源于风暴的平流输送,藏南高海拔、干冷下垫面和低0℃层高度是暴雪持续发生的一个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风暴 西藏南部 暴雪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河谷沙丘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 被引量:7
6
作者 田伟东 杨军怀 +2 位作者 王树源 马兴悦 夏敦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8-134,共7页
雅鲁藏布江(雅江)河谷是青藏高原南部风成沉积物的典型分布区。通过对雅江河谷的沙丘表层沉积物进行系统采样,分析了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以期揭示河谷风沙沉积环境。结果表明:1)沙丘沉积物粒度以细砂和中砂组分为主,其次为... 雅鲁藏布江(雅江)河谷是青藏高原南部风成沉积物的典型分布区。通过对雅江河谷的沙丘表层沉积物进行系统采样,分析了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以期揭示河谷风沙沉积环境。结果表明:1)沙丘沉积物粒度以细砂和中砂组分为主,其次为极细砂、黏土-中粉砂、粗砂和粗粉砂组分。分选较差至中等,偏度为正偏至极正偏,峰态介于正态至很尖锐。2)沙丘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参数在流域尺度上并无统一的空间变化规律,但在雅江上游和中游存在明显区域差异。风沙过程是造成这种区域变化的主要原因,水沙过程并不是影响雅江河谷沙丘粒度变化的主要原因。3)雅江河谷沙丘沉积物具有相似的搬运方式和沉积环境,主要由跃移质和蠕移质组成,悬移组分含量低,沉积环境主要为河流沉积和湖泊沉积,共同指示河岸和河漫滩沉积物是雅江风成沙丘的主要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 粒度 物源 沉积环境 雅鲁藏布江 青藏高原南部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variation in precipitation on the δD values of terrestrial n-alkanes on the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7
7
作者 XIE Ying XU BaiQing +1 位作者 WU GuangJian LIN ShuBia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17期2140-2147,共8页
A short lake sedimentary core and ice core were recovered from Lake Chen Co and Noijingangsang Glacier,respectively,in the Lake Yamdrok watershed of the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Hydrogen isotope ratios of the ice core... A short lake sedimentary core and ice core were recovered from Lake Chen Co and Noijingangsang Glacier,respectively,in the Lake Yamdrok watershed of the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Hydrogen isotope ratios of the ice core(δDice) and δD values of terrestrial n-alkanes(δDwax) in the sediments showed a linear correlation(R2 = 0.41,P = 0.047) over the past 80 years,indicating the effect of hydrogen isotope ratios of precipitation(δDp) on δDwax.However,apparent fractionation(εwax-p) values of δDwax relative to δDice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ice core accumulation(amount of precipitation;R2 = 0.65,P = 0.0051),revealing that dry or wet climate variation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δDwax.Thus,precipitation amount and δDp are both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δDw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南部 正构烷烃 降水量 地面 同位素比值 沉积岩芯 线性相关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树轮记录的青藏高原南部过去526年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晶晶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3-298,共6页
利用位于南木林的大果圆柏树轮宽度资料,分析了树轮宽度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制约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是年总降水.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的转换方程(方差解释量为45.94%),重建了南木林1485-2010年的年总降水(上一年... 利用位于南木林的大果圆柏树轮宽度资料,分析了树轮宽度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制约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是年总降水.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的转换方程(方差解释量为45.94%),重建了南木林1485-2010年的年总降水(上一年7月至当年6月).重建结果表明:南木林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的气候变化韵律,相对于平均值偏湿的持续时段发生在公元1490-1510,1530-1550,1620-1640,1680-1720,1740-1750,1840-1850,1880-1910,1960-1990年,相对于平均值偏干的持续时段发生在公元1520,1560-1610,1650-1670,1730,1760-1830,1860-1970,1920-1950,1990年以后.与林周地区及高原南部区域降水序列对比发现,过去500年内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经历了相同的干湿变化过程,在年代际尺度上变化一致,可能受到相同的气候驱动因子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树轮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南部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记录的过去两千年青藏高原南部干湿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秀美 严涵 +2 位作者 范宝伟 张辰光 邢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4-588,共5页
基于青藏高原南部过去2000 a高分辨率的降水/湿度重建序列,通过区域对比以及集成分析方法,探讨了青藏高原南部过去2000 a气候干湿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对典型时段中世纪暖期(AD 600-1400年)和小冰期(AD 1400-1900年)高原南部气候变化的特... 基于青藏高原南部过去2000 a高分辨率的降水/湿度重建序列,通过区域对比以及集成分析方法,探讨了青藏高原南部过去2000 a气候干湿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对典型时段中世纪暖期(AD 600-1400年)和小冰期(AD 1400-1900年)高原南部气候变化的特征和机制进行了着重探讨.结果显示:整体而言,过去2000 a青藏高原南部气候变化显著,表现出AD 1-600年由湿转干、AD 600-1400年干旱以及AD 1400年后湿润的特征;对比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南部在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暖干”/“冷湿”的特征,与高原东南部以及西北部地区相似,而与高原东部地区相反;过去2000 a青藏高原南部气候干湿变化可能与印度季风和西风强度变化、西风在青藏高原上的季节性移动以及蒸散发强度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南部 湖泊沉积物:干湿变化 中世纪暖期
下载PDF
青藏高原米林地区晚更新世晚期植被演替与环境变迁 被引量:5
10
作者 潘文静 喻建新 +1 位作者 常浩 江尚松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1,共6页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米林地区在晚更新世晚期沉积了一套湖相沉积体系,为了探讨当时米林地区的古植被、古环境信息,在米林机场实测了一条晚更新世晚期剖面。根据样品14C测年结果初步认定该剖面湖积物的底部年龄约40kaBP,顶部年龄约12kaBP...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米林地区在晚更新世晚期沉积了一套湖相沉积体系,为了探讨当时米林地区的古植被、古环境信息,在米林机场实测了一条晚更新世晚期剖面。根据样品14C测年结果初步认定该剖面湖积物的底部年龄约40kaBP,顶部年龄约12kaBP。根据孢粉分析研究把该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以及对应的4个植被发展演替阶段:①第一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Ⅰ;36~28kaBP)为森林草甸植被类型;②第二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Ⅱ;28~23kaBP)为高山草原植被类型;③第三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Ⅲ;23~18kaBP)为蒿草草原植被类型;④第四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Ⅳ;16~13kaBP)为荒漠草原植被类型。在此基础上,初步推论青藏高原南部晚更新世晚期气候环境演化为:从40kaBP至全新世高原南部气候类型总体寒冷偏干旱出现小型波动,与全球的冰期和间冰期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南部 晚更新世 孢粉组合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成沉积空间格局、沉积模式及其环境效应
11
作者 夏敦胜 杨军怀 +12 位作者 王树源 刘鑫 陈梓炫 赵来 牛潇毅 金明 高福元 凌智永 王飞 李再军 王鑫 贾佳 杨胜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9-244,共16页
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雅江)流域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缝合带,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该区域中更新世以来的风成沉积物不仅是揭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演化的重要窗口,而且有助于深入认识构造、气候及地表... 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雅江)流域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缝合带,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该区域中更新世以来的风成沉积物不仅是揭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演化的重要窗口,而且有助于深入认识构造、气候及地表景观之间的内在联系,然而我们对于该区域风成沉积物的空间格局、沉积模式及其环境效应至今仍然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在大量野外考察和已有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典型沉积物样品的综合分析,对雅江流域风成沉积体系进行了梳理,绘制了《雅江风成沉积空间分布图》,包括1幅序图和6幅区域分布图,其中风沙和黄土沉积呈斑块状分布,二者通常相伴而生。黄土与沙丘、河流砂等松散沉积物之间存在密切的物质联系,区域内的风成沉积以自循环过程为主,记录了区域气候的空间差异。河谷沉积物在接受有限的远源粉尘输入的同时,在高空西风的作用下向全球贡献粉尘物质。中更新世以来的粉尘活动受控于构造运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耦合,而全新世粉尘活动受河谷环境影响表现较为复杂,区域气候变化受中纬度西风和印度夏季风的协同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南部 雅鲁藏布江 沙丘 黄土 分布 物源 气候变化 全新世
下载PDF
1899—2011年青藏高原南部枪勇错沉积物磁性矿物的环境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星 康世昌 +2 位作者 刘青松 陈鹏飞 段宗奇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81,共14页
重金属污染物因具有持久性和难降解性,严重影响生态系统健康。青藏高原湖泊远离人类污染区,是研究人类污染物远端效应的理想区域。基于定年数据,湖泊沉积物可以追踪近百年内的人类污染物变化趋势。环境磁学具有经济、快捷和无损耗的特点... 重金属污染物因具有持久性和难降解性,严重影响生态系统健康。青藏高原湖泊远离人类污染区,是研究人类污染物远端效应的理想区域。基于定年数据,湖泊沉积物可以追踪近百年内的人类污染物变化趋势。环境磁学具有经济、快捷和无损耗的特点,被广泛证实可以有效指示重金属污染;但目前还缺乏对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中的相关环境磁学研究。为此,选取青藏高原南部枪勇错1899-2011年的沉积物,进行系统的环境磁学分析,探讨磁性矿物与重金属Hg的相关关系及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899-2011年磁性矿物的类型没有发生变化,可分为4类组分,其中:组分C1(赤铁矿)占比不断增多,C2(针铁矿)占比相应减少,C3和C4(磁铁矿)的占比基本保持不变。样品的饱和等温剩磁和低频磁化率与Hg含量相关性较低。然而C1组分与Hg含量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本文认为在近百年全球和青藏高原气温不断增高的趋势下,枪勇错的主要补给--枪勇冰川融化加速,导致原来被冰川或冰尘封存的人类污染产生的Hg重新释放。在这个过程中,C1(赤铁矿)组分因表面积大而易于富集Hg,最终二者一同随融水进入到枪勇错。本研究表明,环境磁学可以应用于青藏高原南部湖泊的重金属研究,并为揭示Hg在青藏高原南部湖泊中的富集过程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南部 枪勇错 湖泊沉积 环境磁学 环境变化
原文传递
Crusta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tructure of Southern Tibet from Magnetotelluric Survey
13
作者 TanHandong WeiWenbo +4 位作者 JinSheng DengMing MartynUnsworth JohnBooker AlanJones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Two superwide bands of 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MT) profiles (Yadong-Xuegula, Jilong-Cuoqin) across the Yaluzangbu suture were deployed along the west-east direction, for the research into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 Two superwide bands of 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MT) profiles (Yadong-Xuegula, Jilong-Cuoqin) across the Yaluzangbu suture were deployed along the west-east direction, for the research into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tructure in the shallow and deep crust along the west-east and north-south direction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ibet plateau. 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tructure in this region are: (1) large-scale high resistive bodies exist near the Yaluzangbu suture surface, which extends to the maximum depth of more than 30 km. They are the reflection of the Gangdise granite; (2) small-scale conductive bodies exist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Yaluzangbu suture, and large-scale ones under the suture and in the northern part; (3) conductive bodies widely spread in the crust along the profiles. They are discontinuous, mainly decline to the north and become larger in scale, steeper near the suture, deeper gradually from south to north; (4) under the Yaluzangbu suture, the conductive bodies become larger in scale, more conductive gradually from west to east. These important electrical characters are caused possibly by the India plate subduction to the north. The variation in characters of the large-scale conductive bodies from west to east may be the proof that the plate collision might cause substantial movement along the west-east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Yaluzangbu suture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tructure.
下载PDF
Total gaseous mercury (TGM) in the atmosphere of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China
14
作者 Junxia WANG Tandong YAO Julia LU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244-245,共2页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焚化 水银 大气污染 污染化学
下载PDF
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对西藏卓奥友峰藏南拆离系活动时间的约束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成 刘娇 +2 位作者 李德威 汪帆 刘德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2-380,共9页
引入裂变径迹方法研究藏南拆离系(STDS)的活动历史。通过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卓奥友峰5个锆石和4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实验,分别获得11.2-17.1Ma和12.4-14.3Ma的年龄范围。年龄温度法计算得到中新世时期洛子峰拆离断层在卓奥友峰地区... 引入裂变径迹方法研究藏南拆离系(STDS)的活动历史。通过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卓奥友峰5个锆石和4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实验,分别获得11.2-17.1Ma和12.4-14.3Ma的年龄范围。年龄温度法计算得到中新世时期洛子峰拆离断层在卓奥友峰地区剥蚀作用逐渐增强的结论:(1)17.1-15.2Ma地壳冷却速率较慢,约为37.8℃/Ma;(2)15.2-13.5Ma地壳冷却速率为82.4℃/Ma,并且在14.3Ma左右构造活动最强烈,达到峰值;(3)13.5-12.4Ma地壳冷却速率可达10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花岗岩 裂变径迹测年(FT) 藏南拆离系(STDS) 卓奥友峰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南部前寒武系及古生界岩石地层组成和时代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予杰 张以春 +1 位作者 王冬兵 苟正彬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14-1835,共22页
对青藏高原中南部北羌塘、南羌塘、冈底斯、仲巴、喜马拉雅和昌都6个地区前寒武系及古生界岩石地层的组成和时代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117个群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组合和时代特征,梳理地层划分对比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调查认为,前... 对青藏高原中南部北羌塘、南羌塘、冈底斯、仲巴、喜马拉雅和昌都6个地区前寒武系及古生界岩石地层的组成和时代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117个群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组合和时代特征,梳理地层划分对比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调查认为,前人划定的前寒武纪基底大多不再具有典型的变质或结晶基底特征,北羌塘可能具有相对稳定的基底,下古生界包括部分奥陶系和志留系,上古生界不整合在下古生界之上,发育早泥盆世晚期地层及中—上泥盆统、上石炭统和二叠系。南羌塘地区基底性质不明,下古生界以“残块”形式出露在玛依岗日一带,上古生界在南羌塘地区西部和东部一带表现样式不同,在西部日土一带具稳定沉积特点,东部双湖一带为“基质+块体”的俯冲增生杂岩。冈底斯地区,拉萨地块(中部)和聂荣微地体具前寒武纪基底,新元古代末—寒武纪发育一套“双峰式”火山岩,奥陶系可能不整合在前奥陶系之上,奥陶纪—二叠纪均为海相(或海陆过渡相)沉积。仲巴微地体自下而上可由上震旦系—寒武系片岩构造层、奥陶系—泥盆系变质碳酸盐岩构造层、石炭系—二叠系构造层组成。喜马拉雅地区具有较稳定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中奥陶世—晚二叠世均沉积一套海相地层。昌都地区可能存在前寒武系基底,下古生界仅零星出露下奥陶统和志留系,上古生界除乐平统与瓜德鲁普统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外,其余均为较连续的海相沉积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中南部 前中生代 岩石地层 时代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部米拉山东、西坡表土花粉与现代植被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庞有智 拉多 +2 位作者 张燕杰 李春海 唐领余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44,共12页
本文通过分析西藏米拉山东、西坡不同植被类型23个表土花粉样品,结合现代植被样方调查资料,探讨了米拉山地区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米拉山地区的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基本上能够反映出现代植被类型特征,但是在科属类别,... 本文通过分析西藏米拉山东、西坡不同植被类型23个表土花粉样品,结合现代植被样方调查资料,探讨了米拉山地区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米拉山地区的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基本上能够反映出现代植被类型特征,但是在科属类别,组成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米拉山地区主要花粉类型代表性R值分析结果表明,灌木植物花粉杜鹃属具有低代表性,草本植物花粉蒿属、禾本科具有超代表性,而莎草科与蓼属则具有低代表性,这为本地区及相似地区古气候重建提供了基础和验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花粉 花粉组合 现代植被 青藏高原南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