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秦岭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6
1
作者 孙卫东 李曙光 +1 位作者 Yadong Chen 李育敬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9-216,共8页
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南秦岭勉-略构造带以北迷坝、光头山和东江口等花岗岩体形成于三叠纪(206~220 Ma),与南秦岭勉-略构造带洋盆的闭合时代及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时代基本一致,显示了它们的形成与勉-略古生代洋盆... 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南秦岭勉-略构造带以北迷坝、光头山和东江口等花岗岩体形成于三叠纪(206~220 Ma),与南秦岭勉-略构造带洋盆的闭合时代及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时代基本一致,显示了它们的形成与勉-略古生代洋盆闭合后及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支持华南和华北两大陆块最终在印支期碰撞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 碰撞时代 南秦岭 铀-铅定年
下载PDF
秦岭南缘大巴山褶皱-冲断推覆构造的特征 被引量:88
2
作者 董云鹏 查显峰 +3 位作者 付明庆 张茜 杨钊 张燕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93-1508,共16页
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巨型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是在秦岭造山带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以来陆内造山过程中长期复合作用形成的。详细的室内外构造研究表明,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可以巴山弧形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和南... 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巨型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是在秦岭造山带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以来陆内造山过程中长期复合作用形成的。详细的室内外构造研究表明,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可以巴山弧形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和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北大巴山自北而南依次由安康-武当推覆体、紫阳-平利推覆体、高桥-镇坪推覆体和高滩推覆体逆冲叠置而成。南大巴山则以镇巴-阳日断裂为界,分为北部的前陆冲断褶皱带和南部的前陆褶皱带。北大巴山主要是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和燕山期陆内逆冲推覆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南大巴山则主要是燕山期递进变形过程中的产物。构造变形北强南弱,北以冲断褶皱变形为特征,南以皱褶作用为主;北部褶皱紧闭复杂,向南渐变为宽缓的薄皮构造。逆冲作用在时序上具有由北向南扩展传递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 冲断褶皱构造 巴山弧形断裂带 南秦岭
下载PDF
南秦岭耀岭河群裂谷型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 被引量:76
3
作者 李怀坤 陆松年 +3 位作者 陈志宏 相振群 周红英 郝国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75-781,共7页
南秦岭耀岭河群以变质基性火山岩为主,夹少量酸性火山岩和碎屑岩。基性火山岩和凝灰岩的TIMS法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808Ma±6Ma和746Ma±2Ma,表明耀岭河群主体形成于南华纪,西峡-淅川一带所谓的“武当岩群”明显年轻于中元... 南秦岭耀岭河群以变质基性火山岩为主,夹少量酸性火山岩和碎屑岩。基性火山岩和凝灰岩的TIMS法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808Ma±6Ma和746Ma±2Ma,表明耀岭河群主体形成于南华纪,西峡-淅川一带所谓的“武当岩群”明显年轻于中元古代武当岩群,应该属于耀岭河群。耀岭河群大陆裂谷型火山岩是全球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裂解过程中的产物,反映秦岭造山带和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耀岭河群 裂谷型火山岩 TIMS法 锆石U—Pb年代学 超大陆裂解 RODINIA
下载PDF
南秦岭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床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9
4
作者 张复新 季军良 +1 位作者 龙灵利 范春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2-499,共8页
笔者将南秦岭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床与与其共生的热水沉积成因铅锌矿床、中国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命名地美国西部卡林金矿床、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型金矿床等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矿床的形成均与... 笔者将南秦岭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床与与其共生的热水沉积成因铅锌矿床、中国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命名地美国西部卡林金矿床、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型金矿床等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矿床的形成均与现代板块构造活动机制具有密切耦合关系,属于造山期成矿矿床。它们既具有相似特点:容矿建造属沉积岩型,沉积构造环境具有拉张裂陷性质,均显示同生—叠加改造两次成矿作用的特征;它们又具明显差别:所属大地构造背景不同,造山带组成及结构存在明显差别,叠加改造成矿作用表现的复杂和强烈程度差别较大。造山带区域构造演化与大规模成矿作用是同一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不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 似卡林型 浸染型 金矿床 成矿规律 成矿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南秦岭晚古生代海底喷气-沉积成矿系统 被引量:70
5
作者 祁思敬 李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71-179,共9页
南秦岭显生宙喷气沉积成矿起始于晚志留世,泥盆纪是热水沉积成矿的主富集期,形成了以Pb,Zn为主的,伴生有Cu,Ag,Au,Fe的矿床(体)和Au,Hg,Sb,As等富集体,一般可划分出沉积和成岩两个阶段。之后发生了至... 南秦岭显生宙喷气沉积成矿起始于晚志留世,泥盆纪是热水沉积成矿的主富集期,形成了以Pb,Zn为主的,伴生有Cu,Ag,Au,Fe的矿床(体)和Au,Hg,Sb,As等富集体,一般可划分出沉积和成岩两个阶段。之后发生了至少三个阶段的后生成矿作用,包括变质、改造、叠加成矿,以及局部的再造成矿。这一成矿系统有统一的物源和相似的金属组合,下伏沉积柱和基底提供了充足的Pb,Zn,Au,Ag,Cu,Hg,Sb,As以及Fe,Ba等。成矿与该区地壳的构造盆地建造岩浆变质变形等演化相伴随,不同阶段与不同性质成矿流体的形成与贯穿造山前后的一系列热事件有密切成因联系,形成了这一金属硫化物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事件 喷气-沉积 成矿作用 热水沉积岩 贵金属
下载PDF
秦岭晚古生代弧前增生的背驮型盆地体系 被引量:69
6
作者 王宗起 王涛 +1 位作者 闫臻 闫全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56-464,共9页
秦岭发育了受断裂控制的晚古生代沉积盆地,其基底是具有洋壳、众多碳酸盐岩孤岛以及岛弧、弧前增生楔的洋盆底;盆地的主要边界逆冲断裂表现为背驮式的活动特征;各个盆地虽都有自己的沉积特点,但盆地的相对水深总体由北向南逐渐加大,反... 秦岭发育了受断裂控制的晚古生代沉积盆地,其基底是具有洋壳、众多碳酸盐岩孤岛以及岛弧、弧前增生楔的洋盆底;盆地的主要边界逆冲断裂表现为背驮式的活动特征;各个盆地虽都有自己的沉积特点,但盆地的相对水深总体由北向南逐渐加大,反映出弧前大陆斜坡的古地理特征;盆地初始规模较大,到后期渐小,盆地充填呈退积序列,揭示了秦岭晚古生代盆地具有弧前增生的背驮型盆地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晚古生代 背驮型盆地 断裂控制 洋壳 弧前增生
下载PDF
南秦岭勉县-略阳结合带变质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7
7
作者 赖绍聪 张国伟 +1 位作者 杨永成 陈家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63-573,共11页
勉县-略阳结合带变质火山岩以基性和中基性岩石为主体,见有少量英安质火山岩。可区分为两种岩石-构造组合类型:一类为低钾高钛、轻稀土亏损的拉斑玄武岩,Ti/V、Th/Ta、Th/Yb、Ta/Yb表明其应属于MORB型玄武... 勉县-略阳结合带变质火山岩以基性和中基性岩石为主体,见有少量英安质火山岩。可区分为两种岩石-构造组合类型:一类为低钾高钛、轻稀土亏损的拉斑玄武岩,Ti/V、Th/Ta、Th/Yb、Ta/Yb表明其应属于MORB型玄武岩;另一类为岛弧火山岩组合,以钙碱性安山岩类为主体,并有少量岛弧拉斑玄武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火山岩 洋脊环境 火山岩 岩石地球化学
下载PDF
南秦岭元古宙西乡群大陆溢流玄武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5
8
作者 夏林圻 夏祖春 徐学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13-522,共10页
中元古代西乡群火山岩是南秦岭元古宙最老的火山岩系,以其大面积分布、具浅海-陆相火山岩组合、属大陆拉斑玄武岩系列,具大陆板内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与大的基性侵入体共生等特点,可确认其属大陆溢流玄武岩系。西乡群火山岩具有较... 中元古代西乡群火山岩是南秦岭元古宙最老的火山岩系,以其大面积分布、具浅海-陆相火山岩组合、属大陆拉斑玄武岩系列,具大陆板内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与大的基性侵入体共生等特点,可确认其属大陆溢流玄武岩系。西乡群火山岩具有较高的值及低-中等的(^(87)Sr/^(87)Sr)_i值,可判定其源区为与洋岛玄武岩相似的软流圈地幔柱源,在岩石圈较大程度的拉张作用下,上隆的地幔柱减压熔融,产生岩浆。扬子克拉通北缘南秦岭广泛发育中-晚元古代大陆裂谷火山岩系,显示在中-晚元古代该区有大规模大陆张性拉伸作用,晚元古代晚期至早古生代,这种张性拉伸作用发展为陆壳碎裂直至形成洋盆。西乡群大陆溢流玄武岩与扬子克拉通北缘的破裂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西乡群 大陆溢流 玄武岩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南秦岭勉县-略阳缝合带印支期光头山埃达克质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9
9
作者 秦江锋 赖绍聪 李永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6-471,共6页
勉略缝合带北侧的印支期光头山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岩石的SiO2≥56%,Al2O3>15%,Na2O>K2O,富集LILE和LREE,负Eu异常不明显,强烈富集Sr(Sr=704.61~1052.81μg/g,平均为828.45μg/g)和亏损Y(Y=7.17~9.68μg/g... 勉略缝合带北侧的印支期光头山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岩石的SiO2≥56%,Al2O3>15%,Na2O>K2O,富集LILE和LREE,负Eu异常不明显,强烈富集Sr(Sr=704.61~1052.81μg/g,平均为828.45μg/g)和亏损Y(Y=7.17~9.68μg/g,平均为7.66μg/g),高Sr/Y比值(80.74~281.41),表现出明显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性质。结合岩体产出的时空位置,认为光头山岩体形成于典型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可能是三叠纪华北和扬子两大板块的碰撞作用导致俯冲板片断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底侵、下地壳增厚并熔融,产生了具有埃达克性质的熔体和含石榴子石的残余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先头山岩体 黑云母斜长花岗岩 埃达克岩 岩石成因 后碰撞期
下载PDF
南秦岭宁陕地区花岗岩类Pb、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深部地质信息 被引量:41
10
作者 张宏飞 欧阳建平 +1 位作者 凌文黎 陈岳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2-32,共11页
本文报道了南秦岭印支期(—200Ma)宁陕岩体群中8个花岗岩类岩体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宁陕岩体群花岗质岩石以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t比值变化于0.70495—0.7090... 本文报道了南秦岭印支期(—200Ma)宁陕岩体群中8个花岗岩类岩体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宁陕岩体群花岗质岩石以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t比值变化于0.70495—0.70908之间,εNd(t)值变化于-2.41—-8.55之间,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1.20—1.71Ga之间,从该岩体群的东部到西部,呈现εNd(t)逐渐降低而TDM逐渐增高的规律变化。宁陕岩体群的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于南秦岭的深部地壳,在岩浆源区中,类似南秦岭耀岭河群的基性火山岩占有主要比例,南秦岭较古老的地壳物质仅有少量参与,然而,从该岩体群的东部到西部,这种古老地壳物质参与比例逐渐增高。根据花岗岩对深部地壳物质组成的指示,佛坪穹窿的深部地壳主要由垫托于佛坪群之下的晚元古代基性岩浆物质组成。从该穹窿的东部到西部,地壳深部含有古老地壳物质的比例逐渐增高,由此反映佛坪穹窿的深部地壳物质呈现出东西分带,具南北向构造,这不同于佛坪穹窿地表浅部物质的环形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同位素组成 深部地质
下载PDF
南秦岭地区存在两种不同构造属性的耀岭河群 被引量:35
11
作者 苏春乾 胡建民 +1 位作者 李勇 刘继庆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7-298,共12页
广泛分布于南秦岭构造带的耀岭河群变质火山岩对南秦岭构造带的属性,乃至整个秦岭造山带的演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湖北两郧、陕西商南、镇安和安康凤凰山等地区耀岭河群变质岩石组合、原岩组合、岩石化学和稀土、微量元素等方... 广泛分布于南秦岭构造带的耀岭河群变质火山岩对南秦岭构造带的属性,乃至整个秦岭造山带的演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湖北两郧、陕西商南、镇安和安康凤凰山等地区耀岭河群变质岩石组合、原岩组合、岩石化学和稀土、微量元素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在不同地区耀岭河群具有不同的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安康-武当地区中部的耀岭河群为板内拉斑玄武岩-偏碱性玄武岩组合,形成于板内拉张-裂谷环境,而商南耀岭河、镇安和安康凤凰山等地区的耀岭河群则为钙碱性玄武岩-岛弧拉斑玄武岩组合,形成于会聚板块边缘-岛弧构造背景,进一步证实南秦岭地区在6.5~8亿年期间存在两种不同的构造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耀岭河群 构造属性 板内拉斑玄武岩 钙碱性玄武岩系列
下载PDF
南秦岭古生代热水沉积盆地与热水沉积成矿 被引量:36
12
作者 唐永忠 齐文 +1 位作者 刘淑文 侯满堂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091-1100,共10页
扬子地块北部被动边缘的南秦岭古生代沉积盆地中,发育一套自早古生代—中生代以来的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沉积建造,形成规模巨大独具特色的以铅锌金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伸展构造体制下形成的裂陷或断陷型盆地中,正常水成沉积与热水沉积... 扬子地块北部被动边缘的南秦岭古生代沉积盆地中,发育一套自早古生代—中生代以来的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沉积建造,形成规模巨大独具特色的以铅锌金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伸展构造体制下形成的裂陷或断陷型盆地中,正常水成沉积与热水沉积同盆共存。正常水成沉积中叠加的热水沉积是一个"突发事件或灾变事件",具有特殊的物质组成和产态。通过对区内沉积成矿盆地的识别、分级,二级沉积盆地中边缘部位常发育多个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它受控于沉积盆地中的同生断裂,具有沉积岩相、热水沉积岩组合、显著成矿作用及物化探异常广布的特点。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是矿床定位的构造空间,四级热水沉积洼地为矿体(矿层)的容纳空间。区内热水沉积岩主要为重晶石(毒重石)岩、硅质岩、钠长石岩和铁碳酸盐岩类,铅锌重晶石等矿产多产于热水沉积岩中或上盘。热水沉积形成一般由早期的热水喷发交代→主期热水喷流→晚期热水喷气演变。早期的热水喷发交代往往沿矿液喷发通道,形成网脉状、角砾状矿化;主期热水喷流主要形成多金属及热水喷流相,形成块状、条带状、层纹状矿石或热水沉积岩;晚期热水喷气主要形成浸染状矿石和热水喷气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热水沉积盆地:热水沉积成矿
下载PDF
南秦岭元古宙板内火山作用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8
13
作者 徐学义 夏祖春 夏林圻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5-262,共8页
南秦岭元古宙火山岩主要由两大类岩石构成 ,一类为SiO2 4 5 %~ 5 7%的基性火山岩系 ,另一类为SiO2 6 7%~ 78%的酸性火山岩系 ,主要岩石类型为细碧岩、玄武岩和石英角斑岩、流纹岩。基性火山岩整体上属拉斑玄武岩系列 ,酸性火山岩属钙... 南秦岭元古宙火山岩主要由两大类岩石构成 ,一类为SiO2 4 5 %~ 5 7%的基性火山岩系 ,另一类为SiO2 6 7%~ 78%的酸性火山岩系 ,主要岩石类型为细碧岩、玄武岩和石英角斑岩、流纹岩。基性火山岩整体上属拉斑玄武岩系列 ,酸性火山岩属钙碱系列。火山岩强烈富集稀土元素 ,尤其是轻稀土元素 ,酸性火山岩和基性火山岩有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 ,显示了源区特征的不同。基性火山岩富集强不相容元素 ,相对亏损Nb和Ti,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 ,具有大陆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同位素特征表明基性火山作用与地幔柱活动密切相关。南秦岭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元古宙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南秦岭 板内火山作用 地幔柱
下载PDF
南秦岭新元古代地壳增生事件:花岗质岩石钕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30
14
作者 张宏飞 张本仁 +2 位作者 凌文黎 高山 欧阳建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6-24,共9页
本文根据南秦岭花岗质岩石和有关基底岩石的钕同位素示踪,研究了南秦岭地壳的增生。结果表明,南秦岭基底最古老的地壳物质可追溯到新太古代以前,以南秦岭基底中的鱼洞子群岩石为代表,然而这种古老地壳物质在南秦岭基底中规模不大。... 本文根据南秦岭花岗质岩石和有关基底岩石的钕同位素示踪,研究了南秦岭地壳的增生。结果表明,南秦岭基底最古老的地壳物质可追溯到新太古代以前,以南秦岭基底中的鱼洞子群岩石为代表,然而这种古老地壳物质在南秦岭基底中规模不大。大约11亿年左右的新元古代是南秦岭地壳一次强烈的增生或,增生物质可能类似于南秦岭基底中的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南秦岭无统一的基底,基底中的各个前寒武纪岩块很可能由于这次新元古代大范围的地壳增生事件才被焊接在一起,形成南秦岭拼合基底,从此这些基底岩块进入南秦岭统一的构造演化阶段。中生代是南秦岭地壳物质的强烈再造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地壳增生 花岗岩类 钕同位素
下载PDF
南秦岭旬阳盆地下古生界热水沉积成矿地球化学 被引量:30
15
作者 薛春纪 刘淑文 +4 位作者 冯永忠 李强 王涛 朱经祥 吴邦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27-934,共8页
新近在南秦岭旬阳盆地志留系中发现重要铅锌矿化,含矿岩系主要是下、中志留统弱变质含炭细碎屑岩和新发现识别出的热水沉积炭硅质岩、钠长石岩等;矿体呈层状与志留系整合产出,含矿层中有热水沉积硅质岩和铁碳酸盐岩。矿床REE地球化学反... 新近在南秦岭旬阳盆地志留系中发现重要铅锌矿化,含矿岩系主要是下、中志留统弱变质含炭细碎屑岩和新发现识别出的热水沉积炭硅质岩、钠长石岩等;矿体呈层状与志留系整合产出,含矿层中有热水沉积硅质岩和铁碳酸盐岩。矿床REE地球化学反映铅锌矿石、硅质岩和钠长石岩的形成物质可能来自盆下源深处,成岩成矿作用具有热水沉积性质;岩矿石稳定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为深部来源,成矿流体中富含CO2(18.656~35.063mol%),成矿温度135~297℃;矿石S和Pb同位素组成反映S来源于深部,Pb来自盆地基底和沉积地层。受地幔热点控制的扬子北缘古生代伸展海盆中,热水沉积是旬阳盆地志留系铅锌成矿的基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沉积 成矿地球化学 下古生界 南秦岭旬阳盆地
下载PDF
U-Pb dating of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Wudangshan Group in the South Qinling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28
16
作者 LING WenLi DUAN RuiChun +6 位作者 LIU XiaoMing CHENG JianPing MAO XinWu PENG LianHong LIU ZaoXue YANG HongMei REN BangF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22期2440-2448,共9页
U-Pb dating was made by the LA-ICP-MS method for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Wudangshan volcanic-sedimentary succession in the South Qinling. Samples comprise quartz sandstones of the Wudangshan Group collected from the... U-Pb dating was made by the LA-ICP-MS method for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Wudangshan volcanic-sedimentary succession in the South Qinling. Samples comprise quartz sandstones of the Wudangshan Group collected from the base of the Yangping For-mation and an upper layer of the Shuangtai Formation overlain its volcanic sequence, and two river-sand collections from the drainage systems cutting across the two formation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Yangping detrital zircons are domi-nated by 830–780 Ma grains with a minor population of ~1.0–0.84 Ga and sporadic grains of ~2.6, ~2.4 and 2.0 Ga, whereas the Shuangtai zircons yield an upper intercept age of 763±33 Ma, identical to the timing of the Wudangshan volcanism within error, with few concordant grains of 1.9 and 0.86 Ga. Age spectra for the two river-sand sampl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Yangping and Shuangtai Formations, respectively. It thus suggests that the Wudangshan strata are less than 780 Ma, whereas their major detrital zircon populations of 1.0–0.85 Ga and 830–780 Ma are consistent with timing of the Hannan magmatic activities along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 This suggests a Hannan or adjacent area provenance for the Wudangshan strata. The Wudang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rift-related igneous events at ~755 and ~680 Ma, respectively, pointing to a tectono-magmatic history different from the Hannan area.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755 Ma magmatism is likely to indicate a separ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 from the supercontinent Rodinia, while the ~680 Ma event suggests a further split between the South Qinling and some unknown conti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武当山 南秦岭 地质意义 Pb 岩浆活动 石英砂岩 火山沉积
原文传递
南秦岭寒武系黑色岩系中夏家店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8
17
作者 高菊生 王瑞廷 +2 位作者 张复新 齐亚林 梁小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371-1378,共8页
研究取得如下成果和认识:确定了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赋存于含矿性好的重晶石-硅质岩热水沉积岩系之中:矿床形成经历同生沉积成矿预富集,韧-脆性剪切构造叠加和后生热液改造金的工业富集过程,与本区古大陆俯冲-碰撞造山大地构造演化密切耦... 研究取得如下成果和认识:确定了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赋存于含矿性好的重晶石-硅质岩热水沉积岩系之中:矿床形成经历同生沉积成矿预富集,韧-脆性剪切构造叠加和后生热液改造金的工业富集过程,与本区古大陆俯冲-碰撞造山大地构造演化密切耦合。成矿作用共划分为3期8阶段,矿石由3类11亚类型组成,体现出复杂改造的成矿过程。矿化矿物流体包裹体均—温度集中在199~300℃,成矿压力为370×10~5~820×10~5 Pa,具中-低温热液成矿特征:成矿早期流体包裹体盐度3.27(NaCl)%,中晚期5.25(NaCl)%;6件矿化矿物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_(H_2O)为-7.86‰~0.37‰,δD_(H_2O)为-80.70‰~66.30‰,具有由大气降水向右横向漂移的以天水为主的成矿流体受到较强烈的改造:金矿床属于热水沉积-韧脆性构造叠加-大气降水为主含矿热液改造的微细粒浸染型(类卡林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沉积岩系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 微细浸染型(类卡林型)金矿床 夏家店 南秦岭
下载PDF
南秦岭白水江群变基性火山岩块体的形成时代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涛 王宗起 +4 位作者 闫全人 闫臻 覃小锋 张英利 向忠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5-656,共12页
在南秦岭白水江群大堡组中出露的变基性火山岩块体,高精度锆石SHRIMPⅡU-Pb定年测得年龄值为778Ma、771Ma和667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含量的TiO_2和P_2O_5,属于亚碱性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轻稀土富集、无δEu异常,富集... 在南秦岭白水江群大堡组中出露的变基性火山岩块体,高精度锆石SHRIMPⅡU-Pb定年测得年龄值为778Ma、771Ma和667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含量的TiO_2和P_2O_5,属于亚碱性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轻稀土富集、无δ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无明显的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异常,以及具有较低的正ε_(Nd)(t)(1.13~4.61)值,其特征与来自于富集地幔源区的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结合在白水江群中发现的早古生代洋岛型玄武岩,揭示了在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期间南秦岭地区存在着古洋盆。因此,综合在白水江群基质和不同岩块中获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勉-略混杂带中的资料,表明南秦岭增生杂岩最终形成于晚古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岛玄武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增生混杂带 白水江群 南秦岭
下载PDF
甘肃文县地区阳山超大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成因与类型 被引量:25
19
作者 程斌 张复新 贺国芬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54-1360,共7页
含矿岩石为本区泥盆系的一套Au含量较高的炭-硅-泥质地层。其中发现大量含As异常(含As约0.15%)的草莓状黄铁矿;矿体沿断裂带呈构造透镜体-扁豆体斜列等间距分布,产于断裂带中次级破碎带或顺层剪切带内;在早—中期阶段的矿化硫化物中,金... 含矿岩石为本区泥盆系的一套Au含量较高的炭-硅-泥质地层。其中发现大量含As异常(含As约0.15%)的草莓状黄铁矿;矿体沿断裂带呈构造透镜体-扁豆体斜列等间距分布,产于断裂带中次级破碎带或顺层剪切带内;在早—中期阶段的矿化硫化物中,金以不可见金赋存于含As黄铁矿及毒砂中,含As黄铁矿发育增生环带,载金矿物主要沿片理化带呈微细浸染状分布;在中—晚期阶段的金属硫化物-石英碎裂脉体中,可见显微颗粒金;斜长花岗斑岩为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具多期次性;H、O、S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资料表明,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岩浆水也参与成矿。由此可见,阳山金矿具沉积-岩浆叠加-构造及热液改造的多因复成特征,矿床属超大型卡林-类卡林复合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类卡林复合型金矿 阳山金矿 南秦岭
下载PDF
Zircon LA-ICP MS U-Pb Age,Sr-Nd-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Triassic Post-collisional Wulong Adakitic Granodiorite in the South Qinling,Central China,and Its Petrogenesis 被引量:22
20
作者 QIN Jiangfeng LAI Shaocong +1 位作者 WANG Juan LI Yongf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25-437,共13页
The Indosinian post-collisional Wulong pluton intruded into the Mesoproterozoic Fuping Group, South Qinling, central China.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pluton, some mafic enclaves have sharp or gradational contact rel... The Indosinian post-collisional Wulong pluton intruded into the Mesoproterozoic Fuping Group, South Qinling, central China.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pluton, some mafic enclaves have sharp or gradational contact relationships with the host biotite granodiorite. Geochemistry, zircon LA-ICP MS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U-Pb chronology and Sr- Nd-Pb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the pluton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biotite granodiorite shows close compositional similarities to high-silica adakite. Its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are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HREE depletion (Yb = 0.33--0.96 10-6 and Y = 4.77-11.19 ×10^-6), enrichment of Ba (775-1386 x 10-6) and Sr (643-1115 × 10^-6) and high Sr/Y (57.83-159.99) and Y/Yb (10.99-14.32) ratios, as well as insignificant Eu anomalies (6Eu = 0.70-0.83), suggesting a feldspar-poor, garnet±amphibole-rich residual mineral assemblage. The mafic enclaves have higher MgO (4.15- 8.13%), Cr (14.79-371.31 × 10-6), Ni (20.00-224.24× 10^-6) and Nb/Ta (15.42-21.91) than the host granodiorite, implying that they are mantle-derived and might represent underplated mafic magma. Zircon LA-ICP MS dating of the granodiorite yields a ^206pb/^238U weighted mean age of 208±2 Ma (MSWD=0.50, 1σ), which is the age of emplacement of the host biotite granodiorite. This age indicates that the Wulong pluton formed during the late-orogenic or post-collisional stage (〈242±21 Ma) of the South Qinling belt. The host biotite granodiorite displays ^87Sr/^86Sr = 0.7059-0.7062, Isr = 0.7044-- 0.7050,^143Nd/^144Nd = 0.51236-0.51238, εNd(t)= -2.26 to -2.66 to ^206Pb/^204pb = 18.099-18.209, ^207pb/^204pb = 15.873-15.979 and ^208pb/^204pb = 38.973-39.430. Those ratio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Mesoproterozoic Yaolinghe Group in the South Qinling. Furthermore, its Nd isotopic model age (-1.02 Ga)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ge (-1.1 Ga) of the Yaolinghe Group.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geological and 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LA-ICP-MS dating Sr-Nd-Pb isotope geochemistry south qinling Wulong pluton adakitic magma PETROGENE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